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基層開放教育學生管理常見問題探微論文

基層開放教育學生管理常見問題探微論文

摘要:基層開放教育學生管理工作是實踐開放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分析和改進”的重要抓手,自1999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試點項目實施以來,課程漏註冊、面授到課率低、“休眠和滯留”等問題一直是基層電大學生管理中揮之不去的問題。本課題組採用微觀和宏觀相結合的視角,通過觀察、訪談、梳理、比較、歷史回顧以及行動研究等方法,發現該問題的形成既有微觀的操作性因素,也有宏觀的社會背景原因,唯有通過宏微觀共同施策才能有效地解決該問題。

基層開放教育學生管理常見問題探微論文

關鍵詞:開放教育;學生管理;常見問題;學習型社會

通過文獻研究發現,現下與“學生管理”相似的概念還有“學習支持服務”“學生事務管理”。就前沿性與精準性而言,“學習支持服務”“學生事務管理”比“學生管理”更為貼切,然而,既然研究“紮根在田野”,運用“學生管理”這個已顯“土氣”的概念還是有道理的。概念的流行總是寄於一定的歷史和實踐背景,到目前為止,基層電大“學生管理”這個概念已涵蓋了“學生事務管理”或“學習支持服務”的內涵。同時,基層電大也不具備上級電大或開放大學的專業化和先進性。基層電大在當地“高等教育圈”屬弱勢羣體,這不僅反映在師資與硬件上,也反映在教育的話語權上。“學生管理”這個來自於傳統學校教育的概念正如很多基層電大的校舍、師資來自於“正規學校”的饋贈一樣,一直為基層電大從事開放教育項目所沿用。開放教育已成為中國推進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1]它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做出了卓然貢獻。然而,應該看到開放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大眾教育,它主要面向基層、農村、少數民族、邊遠地區、新居民以及殘障人羣,與傳統意義上的精英教育相比,在社會支持、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時間保證上尚顯劣勢,“學生有的是幹部、有的是骨幹,絕大多數是普通職工,且來自農村等的弱勢羣體居多。”[2]此外,開放教育依託信息技術採用以遠程為主的混合教學模式,這與傳統的校園高等教育相比在學習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又迥然相異。上述事實,為開放教育的學生管理帶來挑戰。學生管理工作是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分析和改進”的重要抓手,也是保持開放教育規模的落腳點。在承認開放教育學生是“不成熟的自主學習者”的假設下,提高學生管理水平,支持學生達成學業目標,不僅事關基層電大和開放教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也涉及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和學習型社會建設。課題組成員經過對嘉興電大系統(包括1所地市電大,5所縣市學院)開放教育學生管理的長期觀察和實踐,發現基層電大學生管理最為常見的3個問題是:課程漏註冊、面授到課率低和“休眠和滯留”。課題組通過對相關問題表徵和原因的微觀分析,試圖把問題置於更為宏觀的教育背景之下進行理解,通過宏微觀視角的結合提出改進學生管理的設想。

一、微觀視角下的學生管理常見問題解析

在開放教育項目的基層教學單位,學生管理問題的最直接、最表面、最顯眼的表現就是課程漏註冊、面授到課率低以及“休眠和滯留”。這些常見問題貫穿在開放教36育教學的全過程,它們是開放教育項目學生管理的矛盾爆發點。這些問題點往往反映開放教育項目實踐的基本狀況,在某種程度上,它們也是教學管理問題的表徵。原本,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在於分析的方便,才這樣界定。

1.課程漏註冊

基層電大采用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和課程註冊,這是從開放教育項目試點開始的。開放教育項目管理沿用電大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體制。基層電大每學期都要在教務管理系統中對學生開設課程進行註冊。由於採用計算機網絡管理,雖然省電大在管理流程上進行了優化,但如果基層電大出現漏註冊,由於管理權限在上級電大,所以當事學生的漏註冊課程在本學期就不能參加考試,如果是實習課程,實習成績就錄不進去。因此,課程註冊成為學生當期學業得到認可的基本前提,課程漏註冊成為基層電大最為“揪心”的管理事故,學生與學校的糾紛也往往由此而發。在開放教育項目試點的初期,基本每學期,都有因學生自己、學籍管理員、班主任,甚至上級電大的原因導致課程漏註冊,導致個別學生、整班學生不能考試或延期畢業。隨着時間的推移,基層電大加大對課程漏註冊問題的關注,制定《課程註冊流程規範》,從流程機制上保證註冊的零差錯率,課程漏註冊現象得到控制。儘管如此,開放教育仍然沒能實現事實上的“零差錯”。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免修免考政策運用不到位,免修免考是電大對學生前期學習成果認可的一種政策規定,這項政策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是避免重複教育的手段,然而,由於免修免考工作程序性強,不免會有個別學生遺忘申報,或者由於政策變化沒能通過免修免考而影響畢業;二是沒有經驗的新班主任上崗,會因業務不熟而想當然地漏註冊“實踐課程”,或遺忘申報免修免考,因為實踐課程和免修免考課程不用參加考試,從而疏忽註冊。基層教學單位針對這些問題往往採取對新上崗班主任進行培訓,對漏註冊個案分析與公告,從而最大限度上達到“前饋控制”的效果。

2.面授到課率低

開放教育面授到課率不高在基層電大是個普遍問題,自開放教育項目試點開展17年以來,面授到課率從“50%強”降到了“30%弱”。對此,目前基本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開放教育屬於現代遠程高等教育的範疇,所以低到課率也是正常的;另一種觀點認為既然承認了“中國遠程高等教育的學生是不成熟的自主學習者”,那麼面授環節就是必要的,所以要重視到課率。嘉興電大近3年的面授到課率如下:2012年上(35.2%),2012年下(36.8%),2013年上(31.4%),2013年下(31.7%),2014年上(28.2%),2014年下(25.6%),2015年上(17.6%),2015年下(18.2%),總體呈明顯下降趨勢。筆者通過調查訪談發現,如果班主任不對學生做面授動員工作,那麼到課率將更低。其中主要原因雖然與工學矛盾以及面授質量有關,但班主任的引導以及學生對所在學校的認可程度直接影響面授課的到課率。筆者對嘉興市某縣電大學院的調查就印證了這一觀點:由於電大學院是該縣唯一的高等教育機構,學生對它有一定程度的敬重,而且該學院全員擔任班主任,因此,該學院的面授課到課率達到70%—80%,這實在是難得的一道“亮麗風景”。3.休眠與滯留上面兩個問題點反映的是學生管理工作過程的難題,接下來的問題點或多或少與學生管理的成效存在一定關係。一般而言,傳統全日制學校把輟學率當作衡量學校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而由於開放教育的服務對象是採用業餘學習方式的成人,運用遠程教育手段,彈性學制是有別於傳統全日制學校剛性學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核心。為了給成人學生提供便捷的教育支持服務,開放教育學籍一旦註冊8年有效。因此,適合傳統全日制學校的輟學率在開放教育的環境下不僅難以統計而且所能反映學生管理成效的程度也並不明顯。儘管如此,仍有研究者使用“開放教育流生率”,並明確定義為“註冊報名的學生中,由於某種原因無法繼續學習中途永久性終止學習的人數與當年所有註冊學生總人數的比例”[3],此處的“流生率”即是指輟學率。雖然定義明確,但實際上,要統計“學生中途永久性終止學習的人數”必須是在學生入學的8年後,因為8年之內,學生不來註冊在學籍管理上是允許的。另外,目前正在開放教育學界討論的“學生管理工作質量標準框架”[4]也把“輟學率”列入“遠程教育學生管理工作質量標準框架”,雖然這樣的工作在價值旨向上很有意義,卻在操作上很難實施,因為學生一般不需辦理“永久性終止學習”的退學手續。因此,“輟學率”這個適合傳統全日制學校的統計概念,在運用於開放教育場景的時候,在操作方面顯得不那麼實用。在開放教育學生管理實務中,具有輟學率相近意義又兼具管理操作意義的是在工作中常用的概念“休眠生”和“滯留生”。休眠生是指還沒完成學制內的課程就不來註冊的學生;滯留生是指修了學制內所有課程,但並沒有全部合格而導致不能畢業,卻終止註冊考試的學生。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休眠生就像還沒跑完全程就停下來的學生,滯留生就像跑完全程不合格而停下來的學生。顯然,休眠與滯留的人數越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開放教育基層單位學生管理成效越顯著。正是這個原因,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把休眠率和滯留率作為評價基層電大教學服務與學生服務成效的重要指標。自2006年春到2009年春嘉興電大錄取新生6323人,在2013年春這個時間點上統計共有休眠生1022人。為了鼓勵這批中斷學業的學生修完學制內的課程,嘉興電大出台了《休眠生管理辦法》,總共激活休眠生61人。通過實踐發現要激活休眠生首先要對所有休眠生進行分析,找準有激活可能的學生,比如只有1—3門課程沒通過的學生可以被列入目標對象,掛科太多的學生實際上已放棄了學業,再激勵也於事無補;同時,班主任是激活休眠生的主要力量,班主任應主動聯繫休眠學生,瞭解他們休眠的主要原因併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發揮班主任的主動性是減少學生休眠的基礎。與休眠生不同的是,滯留生的同班同學們已有一大部分完成了學業,而他們由於種種原因學業不夠理想。嘉興電大近3年的滯留生數如下:2012年上(360),2012年下(315),2013年上(298),2013年下(325),2014年上(325),2014年下(351),2015年(348),滯留生數大致佔到在校生總數的10%—15%,且近年來比例有上升的趨勢。雖然嘉興電大受招生下行的影響導致在校生降低,然而滯留生絕對數卻在增加,這不能不引起注意。與對休眠生的幫助不同的是,嘉興電大通過加大對他們的學習支持服務,盡力幫助滯留生克服學習困難儘快取得畢業文憑,來達到遏制滯留的目的。其中最為有效的辦法還是激勵班主任採取“一對一”的辦法,為每個滯留生提供靈活的學業支持服務。

二、宏觀背景下的學生管理常見問題透視

任何教育現象的產生都有其深刻的宏觀背景原因。把開放教育學生的常見問題置於現代遠程高等教育的宏觀背景之下,就會發現這些問題的產生都有其宏觀因素的必然影響。第一,遠程教育是商業化的教育,是商業領域而不是教育領域催生了遠程教育,商業化模式改變了學生與學校的關係,也改變了學生羣體的構成,並因之改變了學生管理的方式。第二,遠程教育是媒體化的教育[5],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是以教育技術的進步為基礎———印刷、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當下,先進的信息技術雖然使學生管理更加“迅速、便捷、安全、便宜”,但也對學生管理的主體,比如班主任,提出更高的信息素養要求,否則,就有可能面對“基於計算機的遠程教育優勢將被大量的問題所掩埋”的現實。

1.商業化的理念和實踐對學生管理帶來的負面影響

遠程教育在肇始時就與商業和商業化發生密切的關聯。[5]創立世界第一所函授學校的主要動機是經濟因素———降低成本,其創始人是民營企業家而非教育家。時至今日,遠程教育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在學生規模、運作成本和教學質量之間取得最佳平衡。[6]因此,商業思想和運作在遠程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服務作為商品,院校成為商品的供給者,學生成為商品的需求者;學生支付費用購買教育服務,學校收費提供教育服務。雖然商業思想和實踐為遠程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也對教育產生負面影響。這些負面影響給當下基層電大的學生管理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基層電大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網校提供的遠程教育與開放教育項目具有相似之處,普通高校的函授高等教育具有學制優勢,自學考試也有悠久的傳統;讓事情變得更為複雜的是,有很多民營教育機構加入招生市場,其特長就是招生,他們利用自身靈活的體制優勢把市場手段發揮到極致。個別民營教育機構的招生行為失範往往會起到“一顆老鼠屎攪壞一鍋粥”的效應。本來在遠程教育市場上,學校出售的是遠程教育機會而非文憑,包括: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網上學習技能,要求學生完成網上學習環節,參加面授學習,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基本互動,培植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自律精神等。而招生行為失範的教育機構扭曲了教育產品的本質,它們把文憑當商品,這樣的思想在當前“生源至上”市場氛圍下,正好迎合部分曲解教育機會內涵的學生,他們認為支付學費是來購買文憑的,遠程教育機構提供的學習過程是負擔,能簡化則簡化,能省則省。激烈的生源競爭也存在淡化基層電大教學質量意識的風險。按照市場規則,質量和營銷是產品市場佔有率的主要支柱,然而,由於目前開放教育所處競爭領域中幾家教育機構的品牌質量區分度不明顯,於是“營銷”就成為“各路英豪”爭奪生源的重點依靠。招生成為基層電大的中心工作,招生不僅是常年性的,而且在學校的教學工作中要滲透招生意識。不僅把每一個學生當作顧客,而且也當作為電大宣傳招生的“傳單”,積極鼓勵他們為學校招生。厚此薄彼,重“招生”輕“教學”的現象也就悄無聲息地產生了。教學監控出現漏洞,有個別老師上面授課應付了事,甚至出現面授不講課,發個試卷讓學生自習或者與學生聊聊天打發時間的情況。學習過程管理削弱,開放教育所強調的個人學習計劃、個別化學習指導、集中面授、小組學習活動、形成性考核等學習過程管理環節不同程度地出現弱化,甚至缺失的現象。疏於教和學的監控與學生的懈怠互相強化,使得面授課成為可有可無的擺設。有些學生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不借助開放教育的優質教育資源學習專業知識,不關注自己的學業進展,他們不把自己看成是電大的成員,缺乏歸屬感,同學之間的互助學習缺失,認為“交了錢就能拿文憑”,可見他們對教育服務的理解已明顯出現偏差。激烈的生源競爭常常模糊班主任的職責界線。現代遠程教育的商業化模式使得:一方面“為所有學習者提供教育機會,無論他們多麼分散,也無論他們在經濟上、個人上或政治上處於多麼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學生複雜性特點得到了全面的呈現,與傳統大學生相比他們涵蓋社會所有階層,波及人生各個年齡階段。早在1997年,就有國外學者論述過虛擬大學的生源複雜性問題———隨着時間和距離限制的破除,大學的服務對象越來越異質化,教育背景和需求日益多樣化。[7]國內也有研究得出相似的結論,“學生年齡差別大、學習需求多樣、弱勢學生增多、心理壓力大、工學矛盾突出。”[2]開放教育面對差異懸殊的學生羣體,需要班主任瞭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風格和情感特徵,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對其開展導學、助學和勸學,提高他們的面授課率和考核合格率。然而,由於部分基層電大和班主任在生源壓力下片面理解學生的顧客地位,把學生服務理解為取悦學生,降低教學標準,幫助學生矇混必要的教學和學習環節,線上學習不繫統,線下學習流於形式。課程註冊、面授和學業計劃這些本來是自主學習者分內之事,現在似乎都成為需班主任完成的事。大部分學生對註冊課程以及面授課的意義不甚瞭解,對自己的學習缺乏應有的規劃,遇到“難考課程”沒有對策,幾次考試失利,往往就會“休眠”。

2.學生管理的網絡技術要求挑戰班主任的信息技術能力

遠程教育從19世紀中葉開始到現在已成為革命性的概念和實踐,其每一個發展階段———函授教育、多媒體遠程教育和在線學習,所誕生的教和學的新類型都以特定的媒體技術為基礎。19世紀中葉誕生的函授教育,其技術基礎是鐵路、公路的發展和機械化印刷,它導致了在文本化的教學對傳統面對面口授教學的革新,成為遠程教育的先驅。20世紀七八十年代發生的多媒體遠程教育,其技術支撐是多媒體、廣播電視、音視頻磁帶、專業化開發的自學教程、視頻會議和衞星技術擴展課堂教學。為了強化傳統函授教育,多媒體的使用達到了空前的程度(音頻和視頻磁帶、實驗工具、電話、傳真和計算機)。在20世紀90年代,另一個遠程教育的新時代徹底地誕生了,那時,工業化發展進入後工業主義時期,前所未有的數據信息和通信技術深刻地影響了這個時代,互聯網和萬維網的出現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改變了教和學的方式———在線學習作為新的概念正在形成。因此,互聯網(包括萬維網)是潛在的最強大的教育技術。互聯網技術不僅在開放教育的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而且在學生管理中也起到基礎性作用。目前,開放教育的招生錄取、課程註冊、學籍管理、成績錄入、畢業審核等都依託網上系統開展。無疑,這種網上管理系統符合遠程教育的“大規模生產特性”,它有助於提高管理效率;但同時,網上管理系統打斷了習慣化的人工管理過程,改變了班主任和學生面對面的、個性化的、深入的、緩慢的交流習慣,班主任主導地位式微,同學間真誠的感受或感情消減。雖然開放教育是以先進生產力(互聯網)為前提的,然而由於體制、機制和歷史等原因,從基層電大的實際來看,其學校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在當地的高等教育圈內屬於弱勢羣體,是“長不大的孩子”,似乎,開放教育項目的先進性與基層電大的相對落後性之間鑄成了一種悖論。班主任是開放教育學生管理的主要力量,學生管理的常規工作都由他們完成,就理論而言,他們應該熟練地掌握各種網上管理工具,熟悉在線學習的基本理論和實務。但在實踐中,由於基層電大的人員編制不足,社會地位偏低,班主任大部分只能由沒有教學經歷的企業退休人員擔任。他們年齡偏大,體力和腦力相對不足,知識結構老化,信息技術能力弱,在網絡環境下從事學生管理工作實現創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開放教育採用“整合的數字化學習”(IntegratedDigitizedLearning)方式,它藉助網絡技術把各種媒體———印刷品、音視頻、專業化開發的學習教程、實驗工具等整合為“學習包”,提供給學習者使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貫穿於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環節:網上選課、網絡考試報名、網上學習過程監控、面授管理、實踐課程支持、考試通知、作業催交、畢業論文催交、畢業審核等。整個過程都是在網絡環境下並且需要在規定時限內完成,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時間節點,作為班主任只有開拓創新才能掌握主動,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否則只是被動應付,甚至因時間貽誤而造成管理事故。學生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開放教育學習的支持系統,如果班主任不具備一定的開放教育教學經驗、教學管理經驗以及信息技術素養積累,創新很難發生。因為,創新是各種知識和經驗的重新組合,缺失創新,教學、管理效益就得不到保證,課程漏注、面授到課率低、休眠和滯留率高等問題就遏制不住。

三、宏微觀視閾下的學生管理問題

破解工業化設計是遠程教育的基本特徵。遠程教育管理是一個過程,由許多獨立的、彼此分離的,且又互相整合聯繫的事件組成,在遠程教育的不同發展階段會呈現不同的特點,遠程教育的演進可以分為“函授”“多媒體”和“整合數字化在線學習”3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管理都有獨特的邏輯和矛盾,“整合數字化在線學習”對當前基層電大學生管理也提出了挑戰。另外,基層電大總是嵌入在特定的區域之內,當地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因素總是影響和制約着基層電大的發展。因此,基層電大開放教育項目的學生管理常見問題是“宏觀見之於微觀,微觀見之於宏觀”的問題,要破解這個問題必須要有“宏微觀聯動”的思路。

1.以轉型為契機提升基層電大社會地位

國務院、教育部的文件已明確電大的功能定位是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8]將“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和“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列入重點任務後,以促進學習型社會形成為宗旨的開放大學建設探索行動正式啟動;2011年中央電大經教育部批准發佈《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9],提出“在中央和地方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整合相關教育資源,組建覆蓋城鄉的開放大學,是中國推進終身學習的重大戰略措施”,自此,中國拉開了電大向開放大學轉型的序幕;2016年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10],重申“切實辦好開放大學,推動建設學習型社會”。由此,“藉助電大轉型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戰略擘畫在中國已然成型。然而應該看到,在基層,電大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戰略地位還不甚明朗。雖然基層電大服務社區教育的地位已確立,但如果不能看到社區教育只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一個支柱而不是全部,如果不能站在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高度來踐行終身教育,那麼當前在全球化、信息化、後工業化背景下提出的先進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很難得到真正落實,因為創新的源泉來自於學習,全員的、全面的、終生的學習。2014年頒佈的《教育部等七部門關於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11]指出:“建設學習型城市是實現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基石”,“到2020年,東中西部地區市(地)級以上城市開展創建學習型城市工作覆蓋率分別達到90%、80%和70%;各區域都要有一大批縣級城市開展創建工作”。可是,文件頒佈兩年來,鮮見市(地)政府層面出台學習型城市建設規劃,更不要説縣級城市了。當然,這些問題已屬於地方政治的範疇。本文的意思只是要強調,如果基層電大不在當地學習型社會建設中扮演主力軍角色,它的地位就不可能提高,它的弱勢邊緣角色不會改變,硬件和人力資源配備等問題當然不會解決,因而實踐開放教育所需的信息素養也無法得到滿足,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不能被有效遏制。

2.以制度創新應對學生管理常見問題

正如,創新成就了遠程教育一樣,只有創新才能處理好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學生管理中的常見問題。既然商業機制內在於開放教育,那麼對待商業機制既要積極利用又要防止其對教學機制造成侵害,而這就需要通過制度創新來加以確保。如前所述,生源壓力使遠程教育機構、教師和學生曲解遠程教育的商品屬性,導致學習過程淡化、班主任職責模糊,那麼用制度清晰教和學的過程,規範管理機制,明確班主任工作流程、方法和機制就不失為解決學生管理常見問題的有效方法。針對學生把教育機會的商品屬性泛化到學歷文憑的錯誤觀念,積極探索形成開放教育常識及技能滲透制度。例如,通過學校開學典禮、班級始業教育以及第一學期開設的《國家開放大學學習指南》課程,讓學生了解開放教育的概況、教學模式、學習模式、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等基本情況,重點掌握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所必需的技能。面授課不僅要講解課程重難點,也要傳授課程學習方法。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大的特點,推行開放教育採用混合教學模式的制度。明確開放教育教學模式的運用應建立在滿足學生學習條件、學習層次、學習背景參差不齊的學習需求上,構建有利於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的網上學習與課堂學習相結合的學習空間,採用現代教學與傳統教學相融合,多種媒體相綜合,多種教學內容相整合,以及多種學習方式互補的混合教學模式。面對教學監控疏忽、教學行為失範、面授到課率低的現象,建立教學監控實施辦法。一是由教師上交教案,由學院組織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檢查,由學生對教師的任課進行評價。二是採取小班預約的辦法,對一些學生人數特別少的課程,採取預約面授教學的方式。三是採取措施改正學生懶於參加面授課的壞習慣,一方面對學生提出剛性要求,“逼”學生參加面授,如規定學生必須參加專業主幹課程一定比例的面授教學;另一方面,對學生提出柔性要求,“引”學生參加面授,如不達到一定比例的面授課,不能申請獎學金,不能參評優秀畢業生。由於班主任是學生管理的落實者,規範班主任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機制是確保遏制學生管理常見問題的基本保障。為此,第一,修改《班主任工作規範》,對學生管理常見問題作詳細界定,要求班主任按照工作流程規範,對每個問題進行重點關注;第二,修改《班主任考核實施辦法》,把流生、到課率、課程註冊、免修免考、休眠生、滯留生列入考核目標;第三,建立班主任培訓工作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每學期有一次班主任培訓會議,有學生服務中心主任對常見問題進行詳細剖析並個案分析,同時在會議上組織班主任對常見問題進行討論,二是對新到崗班主任除進行上崗培訓外,還由學生服務中心主任對其工作的幾個關鍵點進行重點監控;第四,嚴格執行《課程註冊工作流程》,加強教學管理員對班主任所選課程進行復查工作環節的執行力度;第五,建立縣市與地市之間電大學生管理聯動機制,通過聯動工作機制在縣級與地級兩級基層電大之間就學生管理共同問題,進行集體診治,共享集體智慧。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班主任對學生的連續關注,避免了可能產生的課程漏注,以及高休眠率和高滯留率。這也印證了西沃特(DavidSewart)在1978年提出的觀點:對學生的持續關注是遠程教育質量保證的重要主線。

3.運用新技術媒體輔助學生管理

新技術媒體對開放教育學生管理的影響是瀰漫性的。與其他學校一樣,手機短信平台很快滲入基層電大開放教育的學生管理之中,然而與它們不同的是,由於開放教育本身的信息技術先進性,目前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學生管理幾乎被QQ羣所覆蓋,手機短信在基層電大的影響力幾近消弭,QQ羣在學生管理中發揮了不可估量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有研究所證實,“探索新媒介與學生事務管理充分結合,在學校和學生之間搭建一個直接的、可持續的、快捷的溝通渠道,是遠程教育院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新領域。”[12]課題組成員發現,班主任普遍建立QQ班級羣和QQ課程學習羣,這兩個羣扮演的是溝通空間和學習信息空間的職能。大量學生管理事務性工作,比如通知開學報到、課程註冊校對、作業佈置、網上學習節點通知、考試安排通知、成績公佈、畢業論文傳送、畢業攝影通知、畢業審核校對、學位申請等,班主任一般都能在班級QQ羣內完成,遇到個別在QQ羣內失聯的,再通過電話聯繫。課程學習羣是班主任建立的支持某門課程學習的QQ羣,主要是上載有關這門課程的學習和考試資料,學生只要認真閲讀羣內的資料,基本都能把握課程考試的要點,當然在羣內還可以向任課老師請教學業問題。但在實踐中向老師請教的情況不經常發生,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相比,學生與教師的關係比較疏離;二是大部分學生比較功利,他們對學問本身不太感興趣,他們的注意力直接指向試題和文憑。目前,有研究者在探索微信公眾平台服務學生管理的新途徑,研究“國家開放大學‘學生之家’微信公眾平台的建設與使用”[12]情況,“學生之家”微信公眾平台的系統功能設計和全面使用實踐,可以為所有與嘉興電大相仿的基層教學機構,提供運用新技術媒體輔助學生管理的借鑑方案。儘管嘉興電大學生管理使用的羣,並且處於初級水平,還沒有對QQ羣進行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只使用了QQ羣的溝通空間和信息空間功能,但課題組成員一致認為,對管理工具的選用需要因地制宜,關鍵在於解決問題而非管理工具本身的華美。當然,有了國家開放大學“學生之家”微信公眾平台這樣的先進模板,基層教學機構就要見賢思齊,積極跟進,摸索運用常用的先進技術媒體輔助學生管理的新途徑,突破學生管理中的人力、腦力極限,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支持服務。綜上,基層開放教育學生管理常見問題主要表現為課程漏註冊、面授到課率低以及休眠與滯留,由於班主任是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因此上述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與班主任的能力、水平、經驗和動機相關。通過建立、修改和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不失為一種改良學生管理工作的關鍵選擇。然而,我們必須看到,遠程教育商業特徵的負面作用、當下基層電大的不利處境,都對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不利影響。基層電大隻有在當今學習型社會建立推進的背景下提升社會地位,才能建設具備勝任現代遠程教育信息素養的班主任隊伍。面對遠程教育的商業化運作,只有通過制度建設端正學生對開放教育的認識,採取混合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建立教學監控實施辦法管控教學和學習行為,才能抵禦商業化對教學的侵襲。最後,在信息技術飛速進步的當下,及時選擇、推廣適配的新技術媒體輔助學生管理也是克服常見問題的重要保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o7g4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