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中國傳統體育養生思想的現代價值研究論文

中國傳統體育養生思想的現代價值研究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體育養生思想的現代價值研究論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中國傳統體育養生思想的現代價值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查閲資料並結合現代養生的理念,闡述了中國傳統體育養生思想對競技項目的形成與發展、競技體育訓練極限、競技體育整體性調控等3方面的影響及產生的價值,有利於挖掘和創造性地傳承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寶貴的文化財富。

[關鍵詞]中國傳統養生思想;體育養生;現代價值。

中國傳統體育養生思想講求神行俱養、天人合一、主客相關和動靜結合的運動方法,強調順其自然的適度運動觀念。在傳統體育養生思想的薰陶下,制約了競技體育對抗性和競爭性的發揮;使得競技性項目轉型於娛樂或表演性特徵項目;現代競技體育在訓練技術方面傳承了諸多傳統體育養生理念。

一、中國傳統體育養生的基本原則。

經過人們長期的實踐和不斷地摸索,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養生總結和概括出了一些重要的特徵和原則,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人們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傳統體育鍛煉,並取得較好的養生效果。

(一)重養神。

清靜是我國傳統養生中最主要的方法,老子在《道德經》中倡導“清靜為天下正”“少私寡慾”,在《養生論》和《黃帝內經》中都強調了心神安寧對於養生的重要性。從以上古代傳統文獻中的論述,無不説明心神清淨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轉的原動力,只有內心平靜,才能減少不必要的聒噪,從而守住機體藴藏的神氣,否則會對人體神氣帶來不必要的損害和消耗。同時,人們在平時還要降低嗜慾,減少私心,有助於神氣的清靜內守,從而保持身心健康。

在前人靜養的基礎上,清代養生家曹庭棟提出了“靜神”的新含義。“靜神”主要是指精神專一,要摒棄一切雜念。通過以上可以看出,我國古代養生家所倡導的靜神,是指神用不過、神靜不用、神用專一,既脱胎於道家而又高於道家。

(二)通經絡。

通經絡主要是指要保持人體的經絡之氣暢通無阻,如果經絡不通,就會使得氣血不和,從而可能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靈樞·經脈篇》裏説:“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因此,在傳統體育養生中,練習者要重視保持經絡的暢通,以避免災難疾病的發生。

其中,“決生死”是説人體經脈的功能能否保持正常,是決定人生死的關鍵。人體中經脈縱橫交錯,內聯五臟六腑,外聯皮膚肌肉,人體的各器官、各組織都需要依靠經絡來達到內外相通、陰陽交貫。而如果經絡不通,氣血不暢,人體的臟腑功能就會發生障礙,從而導致疾病的產生,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處百病”主要表明了經絡的順暢運轉對疾病的康復和治療具有重要的促進療效。中醫認為“痛則不通,不通則痛”,這也是強調了經絡的暢通運行可以改善人體的氣血,維持氣血的正常補償,增強人體的抵抗和康復功能;“調虛實”是説人們在患病之後經常用虛症和實症來對病症的性質進行説明。中醫認為“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其中實症是指病人病邪盛而導致的正氣為虛,即正邪在激烈的鬥爭中所表現出的症候,而虛症則是指病人正氣虛衰,機能減退,身體抵抗力低下而表現出來的症候。因此,針對病人不同的病症,要注意採取不一樣的手法,從而調整病人的虛實功能,達到治癒病痛的目的。

(三)調氣機。

《黃帝內經》中有“百病生於氣”的觀點,這裏所説的氣是指氣機,就是説人體產生的許多疾病,都與氣機運行的紊亂有密切的關係。

氣在人體運動中的主要形式就是升降出入,氣的升降只有達到平衡調和,且無偏盛偏衰才能維持人正常的生命。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火類》中指出:“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識能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閉塞者,不能為用也。”因此,只有調節好人體的氣機升降,才能維持人體各組織的正常功能,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

(四)順其自然。

在《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指出:“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就是説人和天氣是相通的,人身上的陽氣如果能像天氣般清淨光明,就能使情緒和平安靜,順應了這個道理,陽氣就會充足,就能保護人體。這樣,即便有賊風邪氣,也無法傷害到人體,這是因為順應了四時陰陽變化的規律和次序。

二、中國傳統體育養生的基本要領。

採用傳統體育養生鍛鍊時要求身體姿態端正、呼吸勻長緩慢,精神意念貫注,主要是指在功法修煉時必須做到調身、調息和調心。有人稱其為練功要旨,也有人稱為三大要素。調身主要指體育養生者通過正確的練功姿勢、動作和形態,形成良好的坐姿、站姿、走姿和卧姿等,從而為人體的各個器官、關節、肌肉、骨骼等的運轉奠定良好的形體基礎,促進氣血和經絡按着正確的軌道進行,利於神氣和精神的通竅,調身講究舒適、自然。調息也稱作調整呼吸,調息是指有意識地對呼吸進行調節,使之與意氣協調發展,呼吸的停頓時間根據自身情況而定,需要選擇舒適的練習姿勢,使身體和情緒得到充分放鬆,調氣的效果需要長期的堅持,練習者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要素、原則和規律,通過反覆練習和實踐,使呼吸趨於深、細、長、勻,達到活潑的境地。調息的目的是通過集中精神地對氣息進行循環調節,吐故納新,獲得身體與真氣的.煥發。調心法是通過精神意識與思維訓練來達到練神調心的。古人認為萬物生長依靠天地供給能量,而人是萬物之靈,有生命、有意識、有精神,而意識精神又受思慮因素所擾,所以應練神調心。練神調心的方法有4種:意想放鬆法:主動以意識引導身體各部放鬆,並使思想相對集中,以解除身心緊張狀態;注意默唸法:默唸字句、默唸詞句、化雜念為正念,這是集中思想常用的方法;意想數息法:默數自己呼吸的方法,有數息和隨息兩種;排除雜念法:排除各種思想雜念與干擾,集中注意力。

傳統體育養生方法類別繁多、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縱觀傳統養生諸法,常以調形、調息、調意分類。然而由於調意常貫於調形、調息之中,故多以調形、調息來分類;其次,還以動、靜來進行分類,動靜也只是相對而言。以調形為主諸法,形雖動,但意集中。總之傳統健身運動諸法是動靜結合、身心皆調的整體養生法。以調形為主的運動有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以調息為主的有放鬆功、內養功等。

三、傳統養生思想對競技體育的影響。

(一)對競技項目的形成與發展的影響。

中華民族在歷史悠久的文化積澱下,受特定的社會和自然環境影響,在道家、儒家、佛家等傳統養生文化思想的薰陶下,形成了追求天人合一、身心協調、倫理與心理等和諧發展的思想,以及重情操、重道德的理想,因此具有中華特色體育養生的思想和身心統一的養生方法,對我國競技體育的對抗性特點、運動員素質和發展趨向具有較大的影響。此外,西方競技性較強的激烈運動項目在我國的發展空間和形態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首先,在傳統養生思想的薰陶下,具有顯着對抗性的運動項目在推廣和發展過程中往往遭遇瓶頸,而温和性、娛樂性的非對抗性運動項目往往具有較好的普及程度。在具有競爭和對抗特點的運動項目中,人們也樂於選擇更為平和穩重的項目,例如在球類運動項羣中,我國運動員在乒乓球、羽毛球等無身體接觸的運動項目上具有較高的造詣,而在對抗性較激烈的足球、籃球等運動項羣上卻處於弱勢,人們對類似於拳擊這種體力對抗性運動項目更是存在較強烈的排斥心理。可見,在傳統養生體育和文化的影響下,人們對中庸、温和的運動項目的選擇偏好已根深蒂固。

另外,中華傳統養生思想阻礙了娛樂性體育運動項目向競技性運動項目的過渡與轉化。例如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武術,在國際範圍內具有競技特徵的挖掘潛力,由於倫理道德的養生思想,逐漸磨滅了武術的技擊、對抗和競爭的特點,成為弘揚民族武德的標誌產物,成為表演性、技巧性和文化性的主流發展趨向,武術對打的本質上存在較大的對抗性,但是傳統養生思想主張技巧的表演性。

我國的足球運動來源於齊楚年代的“蹴鞠”,是一項廣受人們喜愛的娛樂運動項目,曾盛極一時,隨着花樣、技藝的不斷改善和趨於精巧,其對抗特點也逐漸被磨滅。漢朝時期,人們主要通過“蹴鞠”的運動方式提高士兵的身心素質,然而其競技特徵仍舊沒得到發揚。古代的“人馬合一”對抗體育項目“馬球”,在李唐發展時期被大範圍地普及,由於具有較強的對抗性、娛樂性和健身性,因而廣為流傳,享有“馬球勢”的盛史。然而唐朝後期,在“騎兵優於步兵”的觀念下,逐漸取代“蹴鞠”,成為鍛鍊士兵身心素質的主要手段,在各種原因的影響下逐漸銷聲匿跡。

(二)對競技體育訓練極限的影響。

競技體育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注重對身體素質水平的提高,其中包含運動員的耐受力、承受力和爆發力等力量訓練,一個運動員的承受極限對整個比賽的成敗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直接關係到運動成績,現如今運動負荷極限已成為衡量競技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從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歷程和經驗總結中可知,我國競技運動員的極限承受能力較發達國家運動員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也成為制約我國競技技術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除了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原因之外,主要取決於人們對承受極限能力認識上不夠全面和深入,尤其是保守觀念的存在阻礙了訓練水平的提升。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生存環境下,人們對養生的理解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在傳統歷史環境下,人們對養生的理解主要定義為“健康長壽”,因此尤為重視對健康活動的提倡,一切活動要以健康長壽為中心開展。在道家的傳統養生思想下,強調一切順其自然,即“順天命”和“天人合一”的傳統觀念,老子和莊子是最具代表的人物,二者注重對生命的延續,一切順應自然的規律,主張人與自然的統一,在人生觀上,認為功名不利於生命,提倡“無慾”“復初”.道家的傳統文化弘揚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約束人們的道德和行為,同時也提倡了一種順其自然發展規律的養生原則和方法。由於長期受到傳統養生觀念的影響,人們的體育活動也多以温和、自然和適中的項目為主,運動承載力的安排也適可而止。華佗曾説“人體欲得勞動,但不得使極”,即人體需要不斷的運動來獲得健康,但卻不能超出身體的承受範圍,否則只會對身體帶來損害,正是在這種傳統的養生理念下,運動員無法承受嚴苛的訓練過程,並對調控競技狀態、比賽中的身體接觸對抗等訓練手段存在排斥心理,認為這種訓練手段是對身體健康的摧殘和消耗。在社會輿論、心理牴觸和傳統養生觀念的綜合影響下,對競技運動高強度、高負荷訓練方法產生逆反的消極情緒,嚴重製約運動員潛能的挖掘和發展。

(三)對競技體育整體性調控的影響。

中華傳統體育養生思想中所涉及的養生觀念為競技體育訓練的整體調控提供了積極的主導和指引作用,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神形相關論”.“神”指人體進行生命活動的精神和心理,“形”指軀體,古代養生觀中將“意”作為核心內容,“心”“神”與“意”相通,甚至可以相互轉換,“神形相關論”強調身體與精神的整體性,強調二者的和諧統一。這一養生觀與現代的體能、心理、智力等素質的結合訓練不謀而合

二是“人天相關論”.古代重視“天人相應,合於自然”的傳統體育養生觀念,強調人與自然之間息息相關,現代訓練理念中愈加重視場外天氣、環境等多方面的客觀因素,可見“人天相關論”與現代訓練的整體調控存在內在的聯繫。

三是“主客觀相關論”.古代強調養生主體對自我身體的保養和調理,養生的關鍵取決於養生的人對自我的約束,可見,傳統體育養生思想中所包含的主體性、自控性和自我性。在現代體育訓練中,運動員的自我監測和調控對訓練質量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現代訓練技術中反覆強調採用主體自控,結合教練員、管理人員的外控作用相統一的重要性。可見,傳統“主客觀相關論”養生觀與現代的自控式訓練理念如出一轍。

四是“動靜相關論”.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本質屬性,在陰陽學説和《周易》中提出了動靜互涵,練養兼具的理論,因此產生了“動靜結合”的傳統養生觀點,這一觀點的提出帶動了相關的體育養生方式,例如傳統的氣功和導引術等,二者將動靜和諧統一,產生了較好的體育養生效果。在現代體育訓練理念中被廣泛吸收和借鑑,例如競技比賽前的競技狀態調控、心理訓練,以及比賽後的恢復性訓練和康復性訓練等方法。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的體育養生思想是一個特立獨行的體系,是中華民族文化對人類健康創造的奇蹟和貢獻。傳統體育養生術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在文化環境、精神健康和民族認同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潛質。由此可見,研究中國傳統體育養生思想對現代體育產生的價值和影響,有利於挖掘和創造性地傳承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寶貴的文化財富,具有深遠的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1]邱丕相.中國傳統體育養生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2]王楠.論中國傳統體育養生觀[D].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

[3]陳曉鶯.武術運動中的傳統養生思想[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16).

[4]吳俊琦,吳俊濤.中醫養生和運動養生關係的哲學思考[J].遼寧中醫大學學報,2008(4).

[5]劉喜山.我國體育概念演變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8(8).

[6]陳德平,姚春鵬,姚丹.管子養生體育思想研究[J].管子學刊,2011(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4q7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