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全球化民族文化論文參考

全球化民族文化論文參考

一、領略民族文化精髓,構建中國設計理念體系

全球化民族文化論文參考

中國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構建中國特色藝術設計理念體系的寶庫。很多公認的先進設計理念其實並非源起於西方,而是更早之前便在我們的各民族文化中熠熠生輝。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明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這種指導思想在中國古代園林規劃設計中有着鮮明體現,而我們今天所倡導的綠色設計、可持續發展設計正是這種思想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運用。再比如,“美善相兼”、“盡善盡美”是我國民間藝人一直秉承的審美觀。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蒙古族刺繡藝術,不僅有着鮮明的色彩、明快的線條、活潑的針法,而且其應用範圍也十分廣泛,如蒙古包、門簾、氈子、服飾、荷包、碗袋、駝鞍、馬鞍墊等等,含蓋到蒙古族人住、穿、用、行的方方面面。正是藝術性(美)和實用性(善)的完美結合賦予了蒙古族刺繡蓬勃的生命力,對於現代主義設計中所探討的形式與功能的關係,中國民間藝人早就有了深刻的闡釋。由此可見,中國民族文化中藴涵了豐富的設計思想,我們需要真正領悟並提煉出來,使之與當今時代背景吻合,進一步構建出科學系統的中國設計理念體系,這才是中國當代設計所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運用民族文化符號,打造個性化視覺風格

藝術設計服務於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大體可分為環境藝術設計、產品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這三類設計的社會功能都需要通過相應的物質形象來承載,因此視覺效果是任何藝術設計都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在全球化的時代,全球的藝術設計同台競技,缺乏獨特視覺風格的設計只會被淹沒於信息海洋。中國藝術設計要一枝獨秀,必須形成個性化的藝術設計風格。中國在五千年的歷史文明進程中,積累下來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財富,這些極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財富為藝術設計提供了個性化的表現形式和圖式語言。根據文化結構的兩層次説,民族文化可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是指為了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所創造的物質產品及其所表現的文化,如各民族的建築、繪畫、雕塑、工具、服飾等;精神文化是人類在從事物質文化基礎生產上產生的一種人類所特有的意識形態,是人類各種意識觀念形態的集合,如各民族的哲學思想、文學藝術、節日習俗、音樂舞蹈等,這些都是中國藝術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中國當代藝術設計對民族文化的利用,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對這些文化符號進行提煉和再創造,形成具有鮮明民族特徵的視覺風格。就少數民族建築來説,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生態環境差異很大,同時各民族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因此民族建築類型眾多,各有特色,如苗族的吊腳樓、傣族的竹樓、蒙古族的蒙古包,哈尼族的蘑菇房、黎族的船形屋等等。在藝術設計中,設計師可以通過解構方法,從民族傳統建築中提取造型和材料等方面的符號元素,這些符號元素,不僅可以應用到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中,還可以應用到藝術設計的其他領域。精神文化同樣能被提煉成具體的視覺符號運用到現代設計中,中國著名設計師陳紹華設計的申奧標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標誌形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採用了流暢的水墨筆觸,五環如行雲流水,神韻輕柔,極具太極神功。標誌完美地融合了傳統水墨文化和太極文化,既準確表達了奧運會的主題,其鮮明的中國風更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凝聚民族情感,創造豐富的情感體驗

地球村的形成把人們的消費區域擴大到了全球範圍,激烈的競爭下單純依靠物質功能已難以打動人心。正如人們選擇“iPhone”、“香奈兒”不僅僅因為它們的物質價值,更看重的是它們所藴含的某種文化意味上的象徵符號。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以複雜情感替代純粹功能的審美需求,而設計師們也在探索着將更多的人文關懷融入設計,注重用户的情感體驗是二十一世紀設計界的大勢所趨。民族文化積澱着民族的智慧,承載着民族的情感和追求。在藝術設計中,創造性地提煉和運用好民族文化的獨特元素,不僅能形成極具個性的視覺風格,更能使人們直觀清晰地體驗到文化符號中藴涵的深刻情感。“吉祥”是中國文化中一個延綿千年的永恆主題,它表達了世世代代中國人對於幸福美滿的情感追求。中國人是一個重視感情卻又含蓄內斂的民族,在感情表達上習慣於借物抒情,婉轉間接地表露內心情感。蒙古族的煙荷包,其用途不僅僅是用來裝煙,更重要的是用來傳情。蒙古族以煙象徵火,用煙荷包來表達紅紅火火的祝福;煙荷包上的刺繡圖案也寓意不同,壽桃祝願父母健康長壽,雙喜花象徵雙喜臨門;煙荷包上的飄帶數量也寄予了美好情感,兩根飄帶送給老人代表長命百歲,三根飄帶代表兩人心心相印。中國吉祥文化數千年的積累形成了豐富的圖形符號,通過暗喻、諧音以及象徵等手法表情達意,如諧音“福”的蝠、諧音“祿”的鹿,寓意連年有餘的蓮花和魚,寓意喜上眉梢喜鵲與梅花等等。作為已深深根植於中國人心中的精神信仰,中國吉祥文化的.視覺表象及其內涵意象能夠增加藝術設計的意境與深度,同時大大提升設計的情感價值。

四、傳承民族精神,發揮文化教化功能

在西方文明體系下建構和主導的全球化,不僅表現為技術和經濟層面的西方化,而且還包含着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和文化的擴張。中國文化如何在全球化的強勢衝擊下保持獨立性和自主性,是一個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時代話題。設計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承襲了傳統文化的血統和基因,又具有創造新文化的歷史使命。民族文化傳統的內容為藝術設計提供養分的同時,也需要藝術設計努力去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美德,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發揮文化的教化功能,這是藝術設計所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縱觀歷史,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民族文化都在培育民族的優秀精神品格方面起着其它方式難以替代的作用。比如關於人類的起源,在苗族古歌《楓木歌》中,吟唱到楓樹幹和楓樹心生了蝴蝶媽媽,蝴蝶媽媽生蛋孵化出人類,這個起源神話反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世界觀。同時,在苗族文化中有着豐富的傳統倫理思想。“坐在一塊土,便是一家人”、“逢老要尊老,逢小要愛小”,這些世代相傳的俗語充分體現出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等道德風尚。傳統的民族文化中所包涵的積極、優秀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的脊樑,推動着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藝術設計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其內在的主題思想和精神內涵,理應與民族精神和社會道德一致,否則藝術設計也就缺失了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山西民居室內裝飾中有名的“炕圍畫”在美化室內環境的同時就兼具文化教育的重任,如以“桃園三結義”宣揚仁義,以“二十四孝圖”宣揚孝悌,以梅、蘭、竹、菊比擬君子品德,以“打柴、漁獵、耕田”勸勉子孫勤儉等等。大教育家孔子説過:“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可見把教育融於藝術之中是從古之聖賢便開始倡導的。在藝術設計中,適宜地傳達出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品質,反映出中華民族積極的世界觀、價值觀,能夠豐富設計的內涵、提升設計的品味,在傳承文化的同時更履行着文化教化的重要使命。

五、結語

在全球化的強勢衝擊下,國人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在不斷降低。設計界也是如此,中國的設計成了西方設計的拷貝。“瞻前顧後,現代設計的結論幾乎都是別國的模式。而當代設計文化的引入和發展的時間還很短,中國特色的設計思想還沒有形成,尋找和確立中國現代設計之路便是一個重要課題。”我們不能一直跟在西方設計後面邯鄲學步,而應該關注其中文化因素、時代因素的影響和作用機制,抓住其本質的東西,然後立足於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理念、風格、情感及教化價值的藝術設計,並使之符合當今的時代特徵和需求。只有凸顯了其民族性和文化身份,中國設計才具有了梁啟超先生所説的“以界他國而自立於大地”的特性,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屹立於世界設計頂峯。

作者:宋翠君 單位:南通大學

標籤: 民族 全球化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0qwv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