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2500字作文 >

淺談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論文2500字

淺談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論文2500字

所謂傳統文化,是指保持在每一個民族中的由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文化,是每個民族的“固有文化”。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淺談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論文2500字

《淺談貴州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流失》

自古以來,各少數民族就同漢民族一起生活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這片沃土孕育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各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族文化在這裏相互交融,共同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但隨着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興的經濟文化給少數民族地區凝固的生活秩序注入了無窮動力,隨着對外聯繫的媒介如交通、通訊等的改善,尤其是電視、網絡、電話、手機的流行,各少數民族地區接觸到了各式各樣的“文化盛宴”,一些思想前衞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對這些新鮮、時髦的文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這樣一來,少數民族的許多本土文化就喪失了大量原有的受眾羣。

一、傳統文化的定義、分類和作用

所謂傳統文化,是指保持在每一個民族中的由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文化,是每個民族的“固有文化”,它包含着有形的物質文化,但更多的體現在無形的精神文化方面,尤其在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心理特徵、審美情趣等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

徐萬邦先生在其《中國少數民族文化通論》一書中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分為以下幾個門類: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二是婚姻家庭和人生禮儀文化;三是民間傳承文化,包括民間文學藝術、民間歌舞、民間遊樂等;四是科技工藝文化;五是信仰、巫術文化;六是節日文化。不論以上哪一類傳統文化,都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都與各民族息息相關。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結果,各少數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的存在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容,對中華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對其民族成員有着強大的凝聚力,對於維護民族團結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語言文字,它不僅是本民族內部交流的重要工具,還是維繫本民族的重要紐帶。另外,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這個民族歷史、生活環境、價值觀念等的載體,是進行民族研究的重要資料:藏族同胞“早穿皮襖午穿紗”,反映的就是其居住地青藏高原早晚温差大的多變的氣候環境;看到碉樓,我們想到了羌族;西藏的布達拉宮,是研究唐蕃關係史的重要文物。

二、傳統文化的流失

隨着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民族文化的趨同現象日益突出,現代文化正以驚人的速度衝擊甚至取代少數民族文化,使其失去它固有的特色和個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多樣性宣言》特別指出:“目前世界上文化物品的流通和交換所存在的失衡現象是對文化多樣性的一種威脅”,近年來,國家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明顯增多,但結果不盡如人意,民族傳統文化流失、甚至被破壞的現象並沒有得到根本性地緩解。

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流失速度較快的是語言、服飾、建築等幾個方面。在雲南元謀縣,民國初年縣城附近的傣族居民仍通行傣語,後來歷史變遷,官軍駐進了村寨,並要求當地人講官話(漢語),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該地區能講傣語的僅限於幾位70歲左右的老人,中年人大多也就略知幾句日常用語,而青年人則已將講傣語視為歷史上的事情,前後不到一個世紀,一種民族語就面臨消失的可能。對於像白族這樣沒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因為沒有文字,所以也就不能進行雙語教學,除了照顧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會在幼兒園用白語授課外,小學和初中都是要求普通話授課,這樣一來,白語的功能也就僅限於學生與學生或者老師與學生課下的交流與溝通,白語的傳承遭遇困境。

少數民族的服飾基本上是純手工製作,同時還要配以大量的刺繡、銀飾、珠寶等裝飾物,因而製作的週期相對來説較長,花費精力較大,相比較於市場上的服裝而言,這成本就顯得有點高了,甚至有的條件較差的少數民族還穿不起自己的民族服裝,所以選擇了漢服。同時,許多少數民族服裝由於裝飾物較多,穿起來不如漢服那樣簡潔,所以大多少數民族同胞們在平時都選擇穿漢服,只有在重要的節日或慶典時才穿上民族服裝。

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各少數民族自身的努力下,許多少數民族地區也逐步富裕起來,隨之而來的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民居被一幢幢鋼筋混泥土樓房所取代,蒙古包等富含民族特色的建築只有在偏遠牧區或者旅遊景點才能得見。而納西族、獨龍族等民族傳統的木楞房也因為需要耗費太多的木材,對森林危害太大而逐步被捨棄,成為一道歷史的風景。

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文化精華並沒有文字記載,只是依靠一代代人用民歌,史詩等形式口傳下來,而現在許多少數民族青年愈來愈多的選擇外出打工,這樣一來就遠離了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致使傳統文化面臨“後繼無人”的危險,同時,這種口傳文化也很容易因為傳人的突然去世而失傳。尤其是長詩,它不僅要求演唱者知識淵博 、反應敏捷 、記憶力超強 ,而且還要有駕馭語言的天資,以及能言善辯和卓越的藝術表現力,所以其傳承相對較難,流失也就最快。享有盛譽的《瑪納斯》演唱歌手艾什瑪特•買買提能演唱7部《瑪納斯》,但是他只給後世留下了其中兩部的演唱紀錄就辭世了。

三、解決傳統文化流失問題的對策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説過:“我們沒有理由不像保護生態平衡、 保護珍稀動植物那樣保護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的文化,保護正在遺失的傳統。假如有一天我們身邊的傳統文化真的消亡了,我們會不會像忍受自然對人類的懲罰一樣忍受文化的枯竭,忍受文化生態的失衡呢?”。祖先留下的優秀文化遺蹟不能流失,我們應該行動起來進行挽救。

(一)在少數民族中間大力普及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並重視民族意識的啟蒙,以此來增強少數民族大眾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他們自覺主動地重視自己民族文化的傳承

“只有當一種文化為它的擁有者贏得心靈上的鼓舞和安慰時,這種文化才能得以自覺傳承。”對於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持,其主角還是少數民族自身,只有少數民族從內心渴望傳承自己的文化,認同自己的文化,各傳統文化才可謂是後繼有人。由於歷史、社會經濟等原因,相對於漢族來説,少數民族一直處於一個相對弱勢的地位,不少少數民族都對漢文化持着一種盲目的嚮往心理,認為只要是漢族的就是好的,而自己本民族的東西則是落後的,所以他們往往在外來先進文化的影響下選擇摒棄自己民族的文化,因此,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比較重要。在民族地區,國家應該重視民族文化尤其是優秀文化的普及和教育,讓少數民族從小就感受到國家對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視和本民族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提高少數民族傳承自己文化的自覺性。

(二)國家和地方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對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人進行優待,大力培養優秀民族文化人

民族文化傳承人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各少數民族地方政府應加強對民族文化傳承人的保護,可通過資金扶持(每月給予這些傳承人一定的財力支持)等手段鼓勵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同時對所有掌握民族稀有傳統文化的人給予技術、物質、資金支持,以便於他們更好地把民族優秀文化傳揚下去。另外,還可以建立一些專門的培訓機構,免費培養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從而壯大傳統文化繼承者的隊伍。

(三)民族地區教育機構應根據本民族特色編制鄉土教材,開設相關課程,並用本民族語言進行教學

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原因就是許多少數民族在自己的生活中很少能接觸到自己本民族的東西,相反,他們每天所見所聞的更多的是外來的文化,日積月累,對外來文化越來越熟悉的同時,對自己民族的文化卻越來越生疏。編制鄉土教材,就是為了各少數民族有更多的機會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鄉土教材應該編入本民族的歷史、宗教信仰、節日文化、服飾、建築、風俗習慣等傳統文化內容,而在教授相關課程時應要求老師用民族語言上課,讓學生從小熟悉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和語言,進而喜歡上她,這樣更有利於傳統文化的保持。

(四)在靜態保護的基礎上,應該加強動態的傳承,同時積極發展多渠道的傳播途徑

為了更好地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動靜結合,多管齊下”:重視民族服裝、民族史詩等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成立專門的博物館收藏;建立民族文化村,對少數民族的建築、服裝等傳統文化進行重建,並通過發展旅遊經濟的方式來把這些文化元素保持下來;組建專業團隊,對少數民族的詩歌、民間文學等進行研究整理;在少數民族自治地方,設立專門的民族語言廣播電視節目,讓少數民族在接觸現代文化的同時,温習自己傳統的文化;可以根據少數民族的史詩、傳説等製作電視劇或電視節目,讓這些古老而優秀的文化在其民族成員面前完整地呈現,比如廣西推出的大型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融合了桂林山水、壯族風情、民間歌舞等元素,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前來觀看。

四、結語

現代化進程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衝擊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相比於那些偏僻閉塞的民族地區而言,經濟較發達的民族地區往往傳統文化流失也更快。少數民族地區現代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也只有通過現代化,少數民族地區才能擺脱貧窮落後,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但同時,任何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是在歷史長河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現代社會中,傳統文化作為歷史的積澱,仍然負載着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凝聚着一個民族的自我認同,影響着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對本民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民族地區的發展與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本來就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發展的同時,也注重優秀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erqianwubai/m28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