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2500字作文 >

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論文2500字

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論文2500字

貴州地處邊遠山區,自古以來多元化的民族格局為這片綠色的大地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論文2500字

《淺談貴州少數民族傳統建築文化》

摘要:貴州作為民族地區的代表省份,其民族特色體現在當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傳統建築中藴含的民族文化是其民族特色的集中體現。本文主要從貴州的概況出發,對其自然地理、民族格局和傳統建築情況進行介紹,並嘗試歸納出貴州少數民族傳統建築文化的內涵,即建築樣式文化、因地制宜的和諧思想以及祖宗崇拜的核心思想。

關鍵詞:少數民族傳統建築 建築樣式文化 因地制宜 祖宗崇拜

貴州地處邊遠山區,自古以來多元化的民族格局為這片綠色的大地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貴州少數民族傳統建築就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生活在貴州的少數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其建築風格的多樣化、建築佈局的.科學化、建築效果的實用化都是少數民族傳統建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這些建築所體現的少數民族建築文化、宗教信仰和習俗、樸素的思想觀念更是清晰可見。

一、貴州省概況

貴州省是我國西南地區的一個大省,所在之地以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為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省內具備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水資源,這就為當地發展提供了優越的自然環境。此外,冬暖夏涼的氣候更是讓貴州成為全國知名的避暑勝地,為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天然的資源優勢。除了這些自然資源外,不得不提的是貴州境內居住着的49個少數民族和16個世居少數民族的民族資源。少數民族在貴州地區的廣泛分佈為這片自然風光秀美多姿的土地增添了更多的民族特色的歷史人文文化氣息。

但是,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喀斯特地貌等複雜的地質條件為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體現在傳統建築的建設上;此外,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速,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落實,以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漢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不斷衝擊,都對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傳統建築及其文化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

二、貴州少數民族傳統建築文化的內涵

傳統建築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和發展軌跡的實物見證。它的存在使人類可以避免風雨等自然因素的侵擾,得以更好地在自然環境中安全生存。在不斷髮展的實體建築當中,不僅包含着智慧的建築理念、多樣的建築風格,也從不同角度反映着當地居民思想觀念、宗教信仰和習俗,而這也正是貴州少數民族傳統建築文化的主要內涵。

在貴州的眾多少數民族當中,當屬苗族、布依族和侗族傳統建築最具特色。

1.建築樣式文化

苗族聞名的吊腳樓建築是貴州較為多見的一種少數民族傳統建築樣式,其建築材料為木材,以閣樓樣式呈現,鱗次櫛比地矗立在山間,遠遠望去頗為壯觀;布依族則主要因地取材,使用巖石和石板作為建築的主要材料,其建築樣式比起木質的吊腳樓就多了幾分堅硬的感覺;侗族的鼓樓、風雨橋和涼亭等傳統建築和苗族的吊腳樓一樣屬於建築上的幹欄式,但是“侗族同胞多為聚族而居,居住方式擺脱了地面居住的束縛,採取在架空層面上生活的離地居住習慣。……,這是侗族幹欄建築區別於苗族居住類型的重要特徵。”[2]

這幾種建築不僅在選材和外觀上充滿特色,其實用價值也值得稱道。幹欄式建築一般分為三層,底層儲藏工具,中層住人,上層儲糧。這樣的建築結構層次鮮明,經濟實用。

2.因地制宜的和諧思想

縱觀貴州少數民族傳統建築,可以很深刻地體會到少數民族人民在建造房屋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和諧思想。不論是苗族吊腳樓還是侗族鼓樓,其建造一方面是聰明地從整體佈局出發,因地勢而建,從而既能節省材料和人力,又能達到安全、舒適的居住要求;另一方面則是“不會盲目地大規模挖山平地建房,根據當地地勢、坡度的不同,吊腳樓的形式因地制宜地分為單吊式、雙吊式、四合水式、二屋吊式和平地起吊式……很好地避免了水土流失並維護了生態平衡。”[3]

3.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

關於傳統建築折射出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是少數民族之間相互區別的重要標誌。例如苗族吊腳樓的空間結構是以正中間的房屋為核心,向兩翼延伸輻射的。而這個核心當中便安放着“祖宗的聖靈神龕”[3]。將祖宗的聖靈安置在家庭空間的核心位置,可以看出苗族人對祖宗的敬畏和崇拜之情,而通過這種空間設計,又能夠看出後人圍繞祖宗的聖靈而居,此法具有凝聚家庭成員,提高家庭團結強度的作用。

三、結語

從上述對貴州少數民族傳統建築文化的初步分析來看,民族建築所體現出來的實用價值和深厚文化積澱是民族文化的載體。當前,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整齊劃一的現代化建築開始嚴重影響到傳統建築的核心地位,在具有更強實用價值和新穎居住文化的現代化建築面前,如何正確處理少數民族日益增長的居住環境的物質文化需求與傳統建築所承載的傳統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之間的關係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在如今少數民族及其建築、生產生活方式逐步漢化的今天,千百年來多元的民族文化能否繼續生存、能否找到合適的發展變遷途徑,將是很長時間之內學者們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註釋:

[1]基金來源:2012年貴州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大學生項目)《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民族傳統建築文化的變遷研究——以貴州省民族地區為個案》

[2]羅德啟.貴州民居[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11.

[3]何彪,王伯承.貴州民族地區農村危房改造中的傳統建築文化保護[N].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12(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erqianwubai/2jdl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