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試論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特色的實現途徑研究論文

試論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特色的實現途徑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在服務行業和區域發展中彰顯特色是農林類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戰略選擇。因此,應從着力人才培養、着實應用研究、着眼經濟發展等途徑探討農林類高職院校的育人功能及產學研合作方式,從而凸顯其服務社會的特色。

試論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特色的實現途徑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特色;實現途徑

高等教育的三大職能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而高職教育的辦學定位為教學服務型,這就要求高職教育在培養面向生產第一線的技能型人才的同時,體現服務社會、服務區域經濟、服務主導產業發展的服務功能,特別是農林類高職院校更應將服務“三農”作為立足區域經濟辦出特色的出發點,必須堅持“立足行業、服務地方發展”的方向定位,將行業辦學的特點轉化並發展為學院辦學的特色與優勢,並在服務行業產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的同時,使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着力“三農”人才培養,彰顯職業教育育人功能

高職教育要更好更快地持續發展,必須創新辦學思路,科學定位。一般而言,高職教育是有別於學科型、研究型、工程型高等教育的新的教育類型,其主體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教育。這表明,高職院校的社會功能主要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這也決定了其教育功能除了學歷教育外,還應為其他教育形式的畢業生提供高級職業訓練;為成人提供繼續教育或訓練;為人們提供在任何地方接受高職教育或培訓的機會。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尚處在以學歷教育功能為主導、職業培訓功能尚未充分發揮的重要轉型時期,原教育部高教司張堯學司長認為“中國高職教育的新模式正在形成”,即“一二二一”模式,有的高校提出的兩個“1∶1”(即在辦學規模和辦學效益上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達到1∶1),更是將學習社會與終身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國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要“建立終身學習制度、知識創新體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認為“終身教育是指人們在一生中都應當和需要受到各種教育培養,接受教育應該是一個人從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應當在每個人需要的時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這些都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背景和契機。

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這就對高職院校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構建多層次、多形式的人才成長成才的立交橋。教育部強調從事職業教育的各類院校要學會“三條腿”走路,即全日制學歷教育、非全日制學歷教育、面向在崗職工和社會的職業技能培訓三者並重,協調發展。中共湖南省委明確要求支持涉農高等院校設置和強化農林水類專業,培養更多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專門人才。高職院校要明確“一主兩翼”的發展思路,以全日制學歷教育為主,以非全日制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為輔,相得益彰、互為促進,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非全日制學歷教育方面,我院舉辦的繼續教育層次與形式包括研究生教育(合作培養農業推廣碩士、風景園林碩士)、本科教育(合作開辦函授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遠程教育)、專科教育(獨立開辦函授教育、合作開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旨在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高職教育體系,構築高等教育立交橋,滿足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着實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打造職業教育產學研模式

農林類高職院校體現服務社會的職能更直接的方式表現在科研上,但應與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方向與重點有所不同,更加註重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學研發展之路。

拓展產學研合作渠道農林類高職院校的行業性與針對性較強,政府及職能部門進行統籌指導與協調仍是主要方式,也是推進產學研合作的好方法;也可以通過聯繫各類商會、行業協會,尋求合作伙伴,拓展合作形式;此外,還可以通過校友企業及校友資源開展多形式的合作,形成服務社會、服務行業的工作網絡。   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首先,要建設、利用好學校自己的平台,學校自身的專業羣建設、實驗實訓、應用技術推廣等均應建設成為產學研合作的有效平台,要以項目驅動、輻射帶動、培訓聯動等形式進行平台建設。其次,要積極參與社會平台建設,特別是政府及職能部門、企業集團構建的平台,輻射影響面較寬,高職院校應主動參與、融入其中。

探索產學研合作機制農林類高職院校要在政府及職能部門搭建的產學研平台上努力探索產學研合作機制,以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要積極創建科技創新平台和成果轉化平台,將應用成果進行推廣,將科研論文寫在希望的田野上;要努力探索新型社會化體系中的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的良好運行機制,聯合、共建、共管農林行業的教育培訓機構,承攬政府培訓職能;要更好更快地培養區域經濟和新農村建設緊缺的技能型人才,構建滿足農民脱貧致富、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教育需求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打造產學研合作模式在打造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新模式的過程中,要攜手區域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對接產業、人才培養、技術服務與諮詢、科技研發與推廣、學生實習實訓與就業、技術培訓及技能鑑定等方面進行產學研合作,通過院市合作、院縣合作、院局合作等途徑全面開展科技戰略合作,以科技講座、實用技術培訓、科技攻關、對口幫扶、一村一品、轉移就業、技術諮詢、技能鑑定等為載體,探索技術服務型、項目帶動型、基地示範型、科技包户型、培訓就業型等服務新途徑。要在政府職能部門的項目驅動下,全面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實用技術培訓工程、農民教育培訓工程及農業科技入户工程,構建以點帶面、任務導向、項目驅動的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合作模式。

着眼區域經濟和行業經濟,凸現職業教育服務特色

高等教育肩負着引領社會、服務社會的職能,其發展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相一致。高職教育也不例外,不僅要與“富民強省”目標相適應,而且要與新型工業化、“兩型社會”建設相對接,如嵌合到位、融入較深,可使高職教育發揮旺盛的生命力,實現高職院校的社會價值,而服務與特色是實現其價值的核心指標。高職教育為區域經濟服務,區域經濟做大做強後又可反哺高職教育,這也是高職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動因與理想選擇,據此可以形成新的辦學增長極,凝練服務特色,實現由外延型(規模、數量)發展向內涵型(質量、特色)建設的轉變。高職院校探索的“立足行業辦學,圍繞專業辦產業,產業發展促專業”的辦學模式已得到行業及市場的普遍認同。將農業技術推廣、科技開發和成果轉化緊密結合起來,立足行業經濟和區域經濟,以服務求生存,以貢獻求發展,為“三農”服務,為行業經濟、區域經濟服務,形成“產學研結合、服務地方經濟”的辦學特色,可以使學校成為教學指導中心、實習實訓中心、師資培訓中心、技能鑑定中心、勞動力轉移培訓中心及科技推廣示範中心。

以專業建設為契合點,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為使培養的技能型人才具有更強、更廣的產業適應能力,應主動尋求專業建設與區域經濟和行業經濟建設的契合點,不斷拓展專業方向和專業層面,豐富專業內涵,形成適應產業發展的特色專業羣。我院現已形成以園林技術為代表的環境美化特色專業羣、以畜牧獸醫技術為代表的服務“三農”特色專業羣、以森林生態旅遊技術為代表的綠色旅遊服務特色專業羣、以生物技術應用為代表的生物產品開發特色專業羣、以室內設計技術為代表的優化人居環境特色專業羣和以護理技術為代表的社區護衞特色專業羣等6大專業羣,支撐了學院為建設“生態湖南”而構築的32個優勢專業的發展。

以成熟技術為突破口,引領產業發展高職院校具有豐富的人才資源、智力資源、科技資源,也有一些比較成熟的技術和應用成果,要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擔負為區域科技創新、發展高新技術、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產業化服務的重任。我院近年來立項的一百三十多個課題中,90%以上是衡陽市和湖南省經濟與社會發展急需解決的應用型橫向課題,11個省、市科技進步獲獎項目均為農林技術類研究成果。我院在湖南(衡山)現代科技示範園建成了湖南油茶優良品種繁育推廣基地,其成果已輻射、推廣到周邊3個市、縣。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但要求高職院校與有關產業界建立穩定持久的合作辦學關係,而且要求高職院校密切關注地方產業發展新趨勢,及時發現和培育高職教育新的生長點,使職教發展鏈與產業發展鏈實現“無縫對接”,並不斷延伸。

以集團化辦學為紐帶,統籌區域內職教資源為整合職教資源,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引領和輻射作用,由我院牽頭,聯合衡陽市四十多個農林類職業學校、縣級職教中心、涉農龍頭化產業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組建了集教學培訓、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對外交流與合作於一體的規模化連鎖化的農林職業教育集團,集團成員之間在信息、師資、技術、教學資源、實驗實訓設備、實習就業等方面可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開創了我省集團化辦學的新路子,構建了以高職發展帶動中職辦學,以重點項目輻射全面發展,以高職為龍頭,以中職為骨幹,以鄉鎮農校、縣級職教中心、職業技術培訓機構為基礎的,能夠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和人民教育需求的現代職業教育網絡體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0n00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