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小學數學試卷分析總結

小學數學試卷分析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並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麼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試卷分析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試卷分析總結

小學數學試卷分析總結 篇1

一、試卷的優點:

(1)重點考察了學生雙基的掌握情況;

(2)充分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神和新課改的要求,確保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3)比較側重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如填空題的1,5題.選擇題的1,3題。解決問題1,5題。

(4)比較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情況進行檢測。如第五道題的量一量,畫一畫。

(5)比較的關注學生所學的知識要結合生活實際,留心觀察生活,並解決實際的問題。如選擇題4,解決問題2,3

(6)此檢測試卷,通過減少難題分數值的辦法,來達到既不降低檢測要求,又能調動師生積極性的目的,可謂一舉多得。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這樣的檢測試題能充分引導教師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充分體現了新一輪課改的方向,高度重視使最基本的知識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獲,人人獲得有用的數學。使素質教育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成為實際。很好地避免師生依靠反覆練習來提高考試分數,避免了靠難題來訓練學生,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了應試教育的危害。

二、試卷的不足

(1)本次試卷的題量相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講較少,很多同學基本上在40分鐘就能完成,一些題的分值較高。如計算題的4道,第五道題第1小題。

(2)試卷有些題不是很嚴謹。如填空題第4小題,解決問題第4、5題。

三、各大題具體分析情況

(一)計算題

試卷中的優點:絕大多數的學生具備較好的計算能力,多數學生的計算正確率令人滿意,對簡便計算方法的掌握情況較好。

不足之處:

我班學生數學素質不高,計算題的失分率仍然較高。

主要失分原因:

1、最主要原因是學生責任心不強,藤草數據出錯嚴重,粗心造成失分。

2、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3、學生沒有養成檢查的習慣,還不具備較好的檢查能力。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1、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責任心,認真審題,從根本上避免學生粗心造成的失分。

2、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幫助學生養成:看對、抄對數字和符號,先審題再計算,用好草稿本等良好的計算習慣。

3、成績越差的學生計算題的失分率越高。所以計算題的教學可以成為我們轉化學困生很好的切入點,並能以此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信心。

4、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計算題的檢驗習慣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不斷吸取計算中的經驗和教訓,以此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

5、定時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檢查。

小學數學試卷分析總結 篇2

這份試卷難易適中,從題量和時間安排上來説題量不是很大.所考內容深入淺出地將教材中的全部內容展現在學生的試卷中,並注重考查學生活學活用的數學能力。本試卷基本上能夠測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也能夠通過此次測試從中找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以改進教學方法。

本次考試的成績:全班64人全部參加,其中A等,B等,C等,D等,成績不太理想。

本試卷共七道大題。

第一大題;填空題以基礎知識為主,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學生對這道題掌握得還不錯,只有一小部分學生不會做這道題。第二大題:判斷題

此題中4小題,考查學生對對稱軸和軸對稱概念的理解。有個別的學生弄不明白了,混淆了。

第三大題:選擇題。考查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對稱軸、和旋轉圖形的掌握情況.學生大體上掌握的比較好。

第四大題:數圖形的對稱軸。考查了學生對畫圖中對稱軸的判斷能力。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答題。

第五大題:計算題。主要考查學生簡便方法的運用。只有幾個學生最後一小題沒用簡便方法,錯誤不多。

第六大題:看圖回答問題。

此題以課本基礎為主,主要考查學生對圖形的變換掌握情況,涉及到旋轉和平移。這道題錯誤相對較多,主要是理解能力不強。第七大題:動手操作題。第1小題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此題錯誤較多,主要是沒有找好對稱點,因此不能正確地畫出軸對稱圖形。第2小題是畫出三角形繞點順時針旋轉90度後的圖形,這題錯誤更多主要是現在的方向和讀數不對,以後要加強練習。第3小題畫出向右平移5格後的圖形。不少學生平移的格數不對,出錯的也不少。改進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利用課堂教學及課上練習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紮實程度。

(2)加強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尤其是動手操作認真分析和實際應用的能力培養。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認真審題,及時檢查,仔細觀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此試卷測出了學生的水平,也測出教師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將會在今後教學工作中加以改進,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學數學試卷分析總結 篇3

一、試卷命題特點:

本次測試卷的命題思路是:以新教材為依據,以新課標為準繩。瞭解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測查學生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卷從整體上看試題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試卷命題基本覆蓋了全冊教材內容,題型靈活多樣,內容緊密聯繫生活實際,注重了趣味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突出了學科特點。

二、學生成績分析:

全班64人全部參加,其中A等,B等,C等,D等,本次成績整體不錯,後進生較差。

三、試卷分析:

1.首先,版塊設計得簡潔、明朗,結構合理,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答題空間。,考出了學生的真實成績和水平,增強了他們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2、貼近生活實際,體現應用價值。“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是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本次試題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題材,把枯燥的知識生活化、情景化,通過填空、選擇、解決問題等形式讓學生從中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實用性和應用價值。

3、強化知識體系,突出主幹內容。本次試題以基礎知識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點,對主幹知識的考查保證了較高的比例,使學生獲得了較好的成績。

4、重視各種能力的考查。本次試題通過不同的數學知識載體,全面考查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觀察和判斷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5、試題量適中,題型多樣,內容豐富,有很強的針對性。特別注重了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繫,滲透了結合情境解決問題的思想,讓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對學生的發展有一定的導向性。

6、試題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學生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遇到的一些問題。

四、改進措施:

1學生的口算能力有待於加強,提高準確度。

2、在教學中,有意識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針對學生分析理解能力較差的實際情況,在今後的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培養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際中。教育他們要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對他們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小學數學試卷分析總結 篇4

一、試卷印象:

1、知識的覆蓋全面,各種知識的比例合理,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

2、試卷既關注了雙基,又能考查能力的發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成功喜悦,充分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相結合的新理念。

3、試題有一定的彈性和開放性,給學生留有自由選擇解決問題的空間。如最後一題“動腦筋”,對發展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這對我們平時的教學也是一個極好的啟示。

4、注重試卷的人文性,一些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素材改編成了有新意的試題,在試題的取材上充分注意與學生生活的聯繫,加強了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引發學生髮現並解決實際問題。如:解決實際問題的第3、5題,強調了應用題對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的重要性,提請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

二、考試結果情況及分析:

五年級共有28名學生參加了此次測試,總分是2520分,平均分是90分;及格率為96%,優秀率為25%。

三、學生卷面分析:

1、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較好。

2、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弱。表現在學生判斷題、應用題。

3、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表現在稍複雜的數據和文字都會對一些能力較弱或習慣較差的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如,卷面上有不少單純的計算錯誤、抄錯數據、漏小數點、漏做題等低級錯誤。

四、反思及改進措施:

1、加強新課標的學習,更新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知識的獲得過程。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進而達到舉一反三、靈活應用的水平。

2、教學中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讓學生適當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接觸一些開放性問題,改變數學教學過於追求“精確”、“唯一答案”和“最優化”的狀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情感發展空間,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3、應加強學生的日常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注重培養學生審題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4、堅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數學教師要經常對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進行自我反思,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求改進的措施和對策,總結成功的經驗,撰寫教學案例和經驗論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課堂教學的素質和水平。

標籤: 小學 數學試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o39l2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