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四辯總結陳詞

四辯總結陳詞

四辯是公認的總結陳詞者,要。在總結時要梳理全場的脈絡,找出交鋒點,而後指出對方在此犯下的錯誤,再提出正確的理解,最後從更高的角度闡述己方的理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辯總結陳詞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四辯總結陳詞

篇一:四辯總結陳詞

謝謝主席:大家好!經過一番激烈的自由辯論,我對對方辯友那雄辯的口才深感佩服。可是,他們在口口聲聲地説自身能力的同時,卻無時不在絞盡腦汁尋找機遇,尋找抓住我方漏洞的機會,因為他們也知道只有抓住我方的漏洞才能取得這次辯論的成功。在座的各位,他們正在以實際行動來證明機遇的重要性啊!縱觀全場,親愛的對方辯友雖口含龍泉,滔滔不絕,卻不失儒雅風範,在下佩服, 36計真是運用的爐火純青,但能言豈遮巧辯?且聽我等慢細言。

第一招:偷樑換柱、瞞天過海:將自身能力理解為任何外部機遇的獲得途徑。因此對方辯友,大談所有機遇是可創的,而能力就是創造機遇和抓住機遇的方法。這豈不是將機遇完全置於能力之中嗎?那此辯題又有何可辨之處呢?

第二招,無中生有:對方辯友為凸顯能力的重要性,將立論建立在“。。。。。。”等等全盤否定的假設性框架之下,還強加在我方的觀點之中。我方已多次表明:辯題是建立在承認自身能力的基礎性和重要性的客觀事實前提下,但今天我們討論的卻是一個“更”字。

第三招,假道伐虢:誠然機遇具有瞬時性和時間性。對方辯友藉此特點,誇張機遇的模糊性,造成聽者對未知事物的心理恐慌,以此來説明能力的重要性。但是這些特點並不能説明機遇就一定是不可預知的,如高考是實現人生轉折的重要機遇之一,恐怕你從讀幼稚園的時候就常聽父母教導吧。四年後,很多大公司將會在大學招聘,難道你能對這些機遇視而不見嗎?

第四招:反客為主:能力是主觀的,個人可控的成才因素,比較能引起共鳴。但並不是像對方辯友所言能力是抓住機遇的.原因。反而,抓住機遇是能力建設的目標,一旦抓住了機遇,你的能力就會顯得更有價值。很多人默默一生傾盡心血卻碌碌無為,但有些人,遇到伯樂,才能發揮所長,少年得志平步青雲。所以機遇促使能力發揮效用以至成才。

第五招,暗度陳倉:如果能力和機遇是內因與外因的關係,由此按照馬克思理論得出能力比機遇更重要的結論真是謬論。因為,我們很清楚,能力不是內因的全部,更不是內因的主導,如智商,朽木不可雕是不爭的事實;如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是常道的真理。對方辯友惡意擴大能力的作用,以期暗度陳倉,實屬不該。反而,能力和機遇,對人生成才是物質與催化劑的關係,是重要因素和決定因素的關係。 總而言之,對方無限誇大自身能力的作用,刻意縮小外部機遇的內涵,以這樣的出發點展開辯論,怎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呢?接下來,我再次為大家重申一下我方的觀點:機遇比能力更重要!

第一:客觀條件決定人的主觀意識,一個人的成功要憑藉的不只是自己的主觀努力,更重要的是外部客觀條件的幫助。正如甄嬛,她能得聖寵的原因不僅是自己有聰明的頭腦,更重要的是自己長得太像死去的純元皇后啊!這不就是機遇嗎?又再如陳歐,他之所以能拍出自己的廣告,當上年輕的CEO,掀起風靡網絡的陳歐體!不就是抓住了當時剛興起的網購浪潮,抓住了這個機遇才成就的一番事業嗎? 第二:自身能力確實可以影響人生,但是機遇可以更大限度的影響我們的人生軌跡。這就是那麼多人都用不斷鍛鍊自己能力去獲取機遇的的原因。畢竟我們不否認“機遇偏愛有能力的人”,但是這不意味能力就比機遇重要了。這就好比能力是塊敲門磚,而機遇就是這扇門,如果沒有這扇門為你而建,再多的能力也不會有用武之地的! 第三:我們説機遇比能力重要,並不是説我們就要從此過上守株待兔的日子,而是説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抓住機遇才能避免落後,而落後的後果就是捱打,就有被社會遺棄的危險。蘇格拉底説過:最有希望成功的人,並不是才華出眾的人,而是善於利用每一次機遇,並全力已赴得人!千里馬因伯樂,而名揚天下;諸葛亮遇劉備,而流芳百世。正所謂: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由此看來,缺乏或錯過機遇,就很難實現其人生價值,所以説,機遇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

當前,我們的國家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青年人正要抓住這一機遇,努力奮鬥,迎難而上,希望再過20年,我們在座的青年人再相會,我們能夠自豪的説我們抓住了機遇,為社會進步貢獻了我們最大的力量,我們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我們無愧這個時代給我們提供的機遇,我們無愧青春!

在成才的過程中,機遇和能力缺一不可,但在權衡兩者孰輕孰重時,我方堅定的認為機遇更重要。謝謝大家!

篇二:四辯總結陳詞

尊敬的賽會主席、各位評委、對方辯友、觀眾朋友們: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產生、發展、變化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內因是發展、變化的決定因素,外因是發展、變化的必要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對於青年成才而言,自身能力是內因,外部環境是外因,根據這一哲學原理,青年成才的關鍵應靠自身能力。

美國第十任總統林肯出生於一個貧苦家庭,15歲才開始讀書,雖然其成長環境異常艱苦,但他還是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奮鬥,最終成長為執掌美國政界牛耳的偉大政治家。我國曆來有“自古英豪出貧賤,紈絝子弟少偉男”的警世名言,他揭示的正是“青年成才關鍵靠自身能力而非外部環境”的淺顯道理。如司馬遷、張海迪、李政道等等,無不是在逆境中通過自身努力而成為社會稱頌的人才。

今天,面對黨委搭建的同一個競技平台、同樣的外部環境,同樣的辯題,為何挺進複賽的是我們管教線代表隊而非其對手?這不正是管教線代表隊超羣思辨能力決定的嗎?剛才我方辯友有理有據的精彩陳詞,對方辯友旁徵博引、妙語連珠般的極力辯駁,這不正是各位辯友自身能力的集中釋放嗎?試問,如果我們都是不學無術之徒,光靠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還能在這個舞台上指點江山、激情辯論嗎?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打鐵要靠本身硬”,這正是對自身能力關鍵性的最佳詮釋。

俗話説: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裏的機遇就是外部因素,有準備是個人能力的積累和運用。沒有能力和準備的人,再好的外部條件都只會與他擦肩而過,有能力和有準備的人,一旦機遇來臨,則可如虎添翼,插翅騰飛。

也許有人要説,時勢造英雄,秦朝的暴政造就一代霸主劉邦,三國的混戰造就一代梟雄曹操,抗戰的艱辛造就一代領袖毛澤東,試問,在同樣的歷史環境下,為何成為時代座標式人物的是劉邦而馬幫,是曹操而非李操,是毛澤東而非張澤東?道理很簡單,那是他們自身的超世才能所決定的,只有具備相應能力的人,才能駕馭時勢,才能變不利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才能成為時代的傑出人物。

尊敬的賽會主席,各位評委、對方辯友,觀眾朋友們,今天的社會已經為大家搭建了建功成才的廣闊平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們青年朋友絕不能依靠良好環境而坐等其成,更不能錯失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的良好時機。青年朋友們,沒有能力的提升,何來建功的基礎,沒有能力的突破,何來成才的跨越?真理無需巧辯,我們只有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才能跨越成才的鴻溝,才能走上成才的星光大道。謝謝!

標籤: 陳詞 四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9lx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