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調查報告 >

【實用】學生調查報告合集七篇

【實用】學生調查報告合集七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調查報告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學生調查報告合集七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在如今的大學校園裏,屬於大學生們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了。於是,我不禁要問:大學生們在課餘時間都在做些什麼?他們是如何點綴和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的?學習?工作?誑街?上網?……大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營造一個活躍、向上、豐富的文化氣氛,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然而,隨着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學生面臨着來自校園內外的多重壓力,課業負擔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學課餘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技能,增長知識,修養身心,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圓滿的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近日,針對大學生課餘時間活動這個話題。瞭解我校同學的課餘活動狀況,我展開了對我校大一大二各專業的200名學生的調查(其中大一:110人,大二:90人)這次調查,我採取了任意抽樣問卷調查,主要調查了大學生課餘活動的內容。現在,結合一項專項調查結果,對我校學生課餘活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一、課餘活動內容取向概況

根據一項專項調查,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參加課餘活動方面存在內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給出課餘活動的12個選項之後,大學生作出瞭如下的選擇。

體育鍛煉 11% 校系活動和工作 13%聊天、社交 19% 課餘學習 21% 閲讀課外書刊報紙 12.5% 勤工助學 5% 上網、打遊戲 10% 睡懶覺 3% 無所事事1%

其他 0.5%

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表現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點。“課餘學習”、“聊天、社交”、“閲讀課外書刊報紙”、 “體育鍛煉”和“上網玩遊戲”五項是大學課餘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而我校學生課餘活動取向是以“課餘學習”、“聊天、社交”、“體育鍛煉”為主要活動。

由於大學學習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餘活動不再是傳統的“三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調查結論相比,“聊天、社交”成為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的第二位。我校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大學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

二、大學課餘生活取向表現出年級和性別差異

各年級大學生由於心理髮展水平、對大學生的適應性以及學習任務不同,在課餘活動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專項調查表明,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的年級差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各活動項目加權選擇率的排序不同,“課餘學習”被二、三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二位,而“聊天、社交”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而在二、三年級學生那裏卻退居第三位;二是年級主導取向有差異,二、三年級的主導取向為“課業學習”,一年級的主導取向卻是“聊天、社交”;三是各年級對“課業學習”、“聊天、社交”、“上網、打遊戲”、“校系活動和工作”、“勤工助學”等五項的取向有明顯的差異。

而我校大一大二學生課餘活動的主導取向普遍是“課業學習”,其次為“娛樂社交”。這反映了我校的學習氣氛還是不錯的。在與大一新生交談中,我發現他們大部分對大學生活充滿熱情,積極參與各種社團、交際活動。

在娛樂身心的同時,也緊緊抓住學習不放。反而大二學生經歷了一年的大學生活後,感覺到那種當初洶湧澎湃的熱情有所減弱。但許多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習,同時也會積極參與一些有利於培養能力又有意義的校內外活動。

從整體看,我校大一大二學生在課餘時間還是十分重視學習,特別是大一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對於我校剛剛入學的新生們,不熟悉大學學習的方式加上還保留着高中學習的狀態,使他們主要把時間用在學習上,不允許自己落下。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調查目的:瞭解目前中專生對於送禮物的相關情況,為同學們提供一些可讀性強的統計數據。 調查的範圍:

調查時間:20xx年4月13日至20xx年4月15日

調查內容:(1)同學們對於送什麼禮物

(2)學生送禮物的價格情況

(3)什麼情況下送禮物

(4)送禮物的對象

(5)禮物的用途

(6)購買禮物的地方

(7)對禮物包裝外表的精美程度

調查人員:

調查的組織和方法:本調查由四位同學擬定調查計劃書並負責實施,最後由他們進行統計彙總。

本調查採取抽樣調查和填寫問卷的形式 。問卷的填寫採用被調查者自填的形式。

調查方法:為了保證在嚴密的校園生活和採取科學方法的基礎上市調查獲得的數據能比較準確推算初中學生對於送禮物的各種相關情況,並儘可能節省調查人力、物力、財力和便於學校的管理 ,此次抽樣調查的方案如下:

本調查為抽樣調查。

經費預算:複印100分問卷,每份0.1元,合計10元

填表説明:

(1) 本調查將根據問題的結果將被調查者分成兩類,按後分別進行調查

(2)調查問卷採取開方式和封閉式相結合的形式,在15題中抽取3個問題設為開發式問題,被調查者根據實際情況回答;其它封閉式問題,只需在答案前面“√”即可。

中專生對於禮物的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們:

您好!我們是中專同學,我們正在進行關於中專生禮物的調查,希望您配合我們完成問卷,您的支持面對我們的課程設計有很大的到幫助,謝謝!

1.您的性別是?

A.男 B.女

2.您喜歡收到禮物嗎?

A.還行吧 B.喜歡 C.非常喜歡 D.不喜歡 E.無所謂

3.您對禮物有什麼要求?

A.大的 B.中等 C.不大也不小 D.精緻

4.您通常在什麼情況下送別人禮物

A.別人生日 B.有特殊值得紀念的日子 C.節日 D.其它

5.您買禮物一般在什麼價位內?(單位:元)

A.10-50 B.50-100 C.100以上

6.您在什麼地方購買禮物的?

A.大型商場 B.超市 C.批發市場 D.網購 E.其它

7.你覺得網購的商品質量如何?

A.質量很好 B.一般一般 C.質量低劣 D.貨不對板

8.影響您選購禮物的最大因素是什麼?

A.價格 B.包裝C.實用D.個性創意 E.其它

9.您買禮物一般都會送給誰?

A.同學朋友 B.情人 C.家人 D.尊敬的人 E.其它

10.送別人禮物時,你通常會送什麼?

A.擺設品 B.服裝 C.首飾 D.食物 E.其它

11.對於禮物包裝外表的精美程度,你認為怎麼樣的好?

A.漂亮B.隨便C.普通 D.不包裝

12.在購買禮物的方面,最注重的是什麼?

A.禮物表達的意義 B.禮物的價值 C.其它

13.假如您是男生(女生),您會送什麼禮物給異性

14.您對製作禮物還有什麼要求?

15.您覺得自己製作禮物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再次感謝您對此調查的支持,謝謝!祝您學習更上一層樓!

關於中專生送禮物的情況數據分析表

由以上數據分析得知,做調查問卷的女生較多,而男生較少,以上數據只是部分學生的填寫,並非所有學生。

由以上的數據分析得知,喜歡的學生人數偏較多,而不喜歡的既然為零,以上反應的只是一部分學生的意見,,並非所有。

由以上數據分析得知,大多數學生們都比較喜歡精緻的禮物,而喜歡大點的禮物是比較少的,以上反應的只是一部分學生的意見,並非所有。

有以上數據分析得知,大多數學生都會在別人生日或有特殊值得紀念的日子裏才會送禮物,而其它時候都很少有學生會送禮物,以上反應的是一部分學生的意見,並非所有。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我們的家園——地球,有碧海、有藍天,有潺潺的小溪、有青青的樹兒、飛翔的小鳥……美麗極了!

可是,現在的很多地方卻是垃圾遍地、紙袋亂飛。塑料袋、泡沫、一次性餐盒等白色不可回收垃圾已經遍佈着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為了更好的倡行環保,杜絕白色污染,暑假期間,我與表哥朱厚壯、劉煜組成了“愛護家園,抵制白色污染”三人調查小組,對“白色污染”進行了調查。

調查

我用了統計、訪問和等方法進行了調查。調查地點有飯店、超市、集市、垃圾場等。我們發現環保塑料袋在大型超市可以見到,並有償使用。農村集市、小型超市還是在大面積的使用不環保的一次性塑料袋。很多飯店還提供不環保的發泡餐盒、一次性木筷子。我們發現在部分商場、超市雖然對杜絕白色污染採取了一些措施,如:

1、提升了塑料袋的價錢。

2、買東西送環保袋。

3、做少用環保袋的公益廣告……

但是,只有三分之一的顧客參與了“少用塑料袋,多用環保袋”的行動。經統計,每一個家庭,一年大約要用300多個塑料袋、100個塑料杯。一家快餐店一天大約要用飯盒120個,一年累計下來就是40000多個。

分析

人們隨意拋棄的廢舊塑料等製品,飄掛在樹上,散落在路邊、草坪、街頭、水面、農田及住地周圍等處的這種隨處可見的污染現象,逐漸變成“白色污染”,這種污染長此放任,一定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破壞我們的家園。

通過調查和分析,我們大吃一驚,原來人們製造出的垃圾會造成這麼大的污染。各種塑料垃圾就像是一個到處危害四方環境的白色幽靈,他的槍口已經瞄準了地球。

建議

建議大家要積極參與“地球是我家,環境靠的大家”的行動。少用一個塑料袋、少用一個簡易飯盒、少隨手亂扔垃圾並對垃圾進行科學分類……

只有這樣,我們的家園才會越來越美好!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摘要:

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在低年級階段,“認識常用的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這一要求標明,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的質量高低,不僅直接決定着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質量,而且還關係到學生能否熟練掌握語言文字這一工具,同時還關係到學生今後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的質量。為此,積極研究識字教學的方法探索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提高識字效率,推動識字教學的不斷髮展,必將成為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師的追求。

關鍵詞:低年級 識字教學 新課標 基礎知識

引言:

新教材低年級識字量比以前增加很多,每篇課文要求識字少則七八個,多則十幾個,且字形複雜,難記易忘,常常是學着後面的,忘掉前面的,師生都感到很累,很難完成識字教學任務。而“漢字難認,漢字難學”,低年級孩子年齡又小,見識也少,思維也差,這又是一個事實。那麼,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快速、高效的識字方法,就成了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急待解決的一個實際問題。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比較關心的問題,也是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基於以上的問題和考慮因素,本人在實習期間進行了一次對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情況的調查。

一、調查實施。

(一)調查內容。

調查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如何運用適合孩子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識字效果,培養學生識字能力和識字習慣。

(二)調查方法。

採取聽課、跟蹤普查和行為觀察方法。

(三)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是西安市鐵五小學低年級(二年級)部分學生,每個班級平均30人,共120人左右。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的120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中,能掌握1800個左右漢字的在80%以上,這些學生基本上能獨立閲讀兒童讀物,能把識字當作是一種樂趣;掌握1600個左右漢字的學生在17%左右,這些學生閲讀部分兒童讀物有一定的困難;還有近3%的學生達不到新《語文課程標準》的最低要求,這類學生在獨立閲讀上存在困難。

調查結果分析可得:絕大部分低年級學生能很好地達到識字階段目標,極少數還有待加強。經採取聽課、跟蹤普查和行為觀察方法可得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如下:

(一)識字教學方法逐漸多樣化。

現行新教材中,看圖拼音識字、看圖識字、歸類識字、隨課文識字等形式多樣。基於這一教材的改變,教師在教學中,也相應地進行着識字教學方法改革,從單一地採用“集中識字”的形式逐步過渡到採用多樣化的識字教學方式,更多地結合課文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甚至也做到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來教學識字。這也充分説明,新《語文課程標準》的“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的教學要求,開始引起部分教師的足夠重視,聯繫了課文和生活的識字教學,學生學習生字時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與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果。例如:鐵五小學二(5)班上的《淺水窪裏的小魚》一課,張靜老師在教學“在乎”一詞時,從課文內容入手,學習課文中“小男孩在乎小魚”,進而又將這個詞的教學擴展到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説説還有“誰在乎誰”。這樣子的識字教學拓展,這樣子的聯繫,不僅僅使課堂識字教學方法變得多樣化了,還充分體現新課標所提的“大語文”理念。在課堂識字教學上,教師的理念還是跟上了新課改的步伐。

(二)針對生字的特點設計教學環節的意識逐漸增強。

“音、形、義”是構成一個字的三個因素,以往識字教學時,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的現象多,使重點很難實現,難點更不易化解。有些生字的“音、形、義”學生已經能夠自己進行分析掌握,不用教師分析到家,但對於較難掌握字的“音、形、義”應重點出示。對於這一點,教師也已開始意識到,針對生字的特點設計教學環節的意識在逐漸增強。如二(2)班上的《識字七》這一課,劉琦老師在教生字時,對於學生日常經常碰到熟悉的生字如“錦雞”的“錦”,一筆帶過,並未多加着墨,而對於“牢”、“叢”等難懂的生字,劉老師不僅講解了字音,還拓展分析了字義,尤其是“叢”這一字。像這樣教師能抓幾個學生比較難理解的,難學的字進行教學,學生學習生字的效果會更好。

(三)教學多媒體逐漸普及。

隨着小學教學資源的合理整合,現代教學媒體已得到普及。絕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能充分藉助先進教學媒體進行識字教學,這樣不僅省時省力效果好,而且精彩的教學課件還能充分激發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學習情趣。

(四)忽視了識字方法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教師重視對每個字教的過程,但通過教,使學生了解識字的基本步驟和常用方法的意識不強,學生獨立識字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強。識字的方法逐漸多樣化,但教授識字的方法上,學生的思維只侷限在幾種簡單的識字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換部首,學生自主學習生字的方法還比較單一。

(五)家校配合力度不夠。

鐵五小學有着它獨特的特點,特別是近幾年來隨着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學生來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居住地比較分散,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也帶來了不便,學生在校學習的情況不能及時地反饋給家長。另外家長也不瞭解在學校的真實情況以及忙於自己的事業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也就無法指導孩子學習,這兩方面的原因,從而又導致了學生在學校學,回到家中就遺忘的現象。

(六)綜合分析。

經過這次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小學低年級識字量比前幾年有所增加,雖然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但是經過課程與教學的改革給識字教學還是帶來了長足的進步。學生在識字過程中並沒有把識字作為負擔,相反卻成了他們的樂事。

三、我們應該採取的相應對策。

基於以上的分析和認識,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學中再也不能墨守成規,要鋭意改革和創新。“改革創新”是時代的主題,識字教學上的“創新”就是把枯燥無味、抽象、難於理解、難於認識的漢字,變成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掌握漢字規律,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創新能力,保持孩子們強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慾。

針對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唱好跳,思維活躍的年齡特徵,教師應該不失時機地利用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藴涵的創新因素,把快樂引進課堂,讓孩子們通過積極參與,深切感受到有趣遊戲的快樂,思維創新的快樂,互相幫助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實踐中,力爭讓學生能在短期內識記大量生字,掃清認讀障礙,提前閲讀寫作,力爭營造出一種自主、協作、創新的新型課堂教學情境,寓教於樂。我們也必須採取相應的對策來更好的讓低年級學生進行識字學習。

1、創設契機,提高識字興趣。

根據不同的課文采用合理的識字形式。一般生字教多、課文較長時,可採用集中識字的形式,這樣可以節省識字時間,培養自學能力,並使講讀課文較為連貫流暢,不致因教生字過多而使課文支離破碎。操作時,可讓學生從“要我學”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給予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找出自己想學、會學的生字,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集中識字,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同時,也可有意識地找出所教生字具有的共同點加以歸類進行教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視指導,教會學生識字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的學習很重要,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更是如此,學生總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的。因此,教師的指導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見,識字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幾個漢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識字的同時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不斷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漢字的規律性知識,以順利完成對漢字的分析綜合過程,使這個過程更完善、更簡化,有助於識字教學質量的提高。

3、運用多種形式複習鞏固生字。

小學生識字學得快,忘得也快。如果學過的生字不及時複習鞏固,就很容易回生。兒童掌握字詞,並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對於所要把握的,聽懂了,也不等於完全掌握了,還要看會不會正確地、靈活地應用。多練習、多應用,既可以擴大和加深對字詞的認識,又可以鍛鍊學生邏輯思維的準確性和靈活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對於學生所學字詞,都要儘量給予充分的練習和運用的機會。要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生字,就必須做好複習鞏固工作,而且方式方法要多種多樣。

四、結束語。

總之,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教學設計中,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注重在語境中理解字義,注重識字方法的交流與創新,注重寫字規範的相互評價,使學生能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在自我評價和獲取評價的過程中,產生主動學習漢字的願望和熱情,培養自主識字、主動識字,創造性識字的能力。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調查時間:二零xx年四月。

調查地點:崇明小學六三班。

調查對象:隨機抽查十個人。

調查目的:確定同學對各類書籍的喜好。

調查經過:我一共調查了十名同學,並請他們説出大致喜好的書的類型。

調查結果:

從抽出的十人來看,五人喜歡看小説,二人喜歡看科學類的書,一人喜歡看童話,一人喜歡看藝術類的,僅一人喜歡看文學類書籍。

思考:

我認為,看書是一件很好的事,堅持天天看,會終身受益。如果看得好,能從一本書上學到許多習作的技巧,增加閲讀能力,可以從中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拓展知識面。

從一本書中,亦可看出作者的想法,進而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高爾基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

選對了讀物,就可以讓我們明白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什麼事才是有意義的。讀的好書越多,我們就可以更快地適應這個社會。

從中我總結出了一句話:讀書使人進步,讀書使人適應,讀書使人更加容易融入這個社會!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小學生課間活動調查報告張店區人民東路小學小學生閒暇生活研究課題小組課間有十五分鐘的時間,小學生本來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可與一些學生交談的過程中, 問起他們課間玩些什麼遊戲,回答出乎意料,竟然沒有我想象中的眉飛色舞,而是不斷抱怨“沒意思!沒意思!”因為學校規定課間不能在樓道激烈活動,不能在操場上打球,不能追趕,不能……所以,課間他們要麼靠在欄杆上“望斷天涯路”,要麼在教室內外無聊地走幾圈,有的乾脆做作業或者靠在桌子上,根本不到操場上去。可想而知,這樣的課間自然感覺無聊沉悶。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得到如下具體的信息:

1、 課間你通常:遊戲的佔13%看書90%鍛鍊身體0聊天60%吃東西

02、 你通常是先上廁所還是玩一會再去:先去100% 後去

03、 課間你喜歡玩的遊戲是什麼:跳繩、成語接龍、拍手遊戲、跳皮筋、傳話遊戲、智力遊戲、打鴨子、踢毽子等都有人選,佔80%

4、 你認為在課間玩什麼遊戲適當?為什麼?選擇複習功課的竟然佔49%,選擇跳繩踢毽子翻繩的21%認為應該選擇休閒遊戲以便於放鬆的佔21%

5、課間十五分鐘,你感到:緊張的0有趣53% 無聊13%放鬆34%

6、你會利用課間向同學或老師請教學習上的問題嗎?會的佔97%不會的佔3%

7、課間你遇到過危險情況嗎?是什麼?沒有的佔87%有的佔13%有被球打到頭的,有看到同學打架怕自己被打到的。

8、課間你通常在什麼地方活動:教室佔53%走廊23%操場35%還有一部分同學多選

9、你認為課間時間多長合適:15分鐘佔60分鐘7%10分鐘33%

10、你認為課間做什麼不適合?為什麼?100%的同學認為打鬧、打架、踢球等劇烈活動不合適,因為會傷及他人。

11、課間你通常和誰在玩 ?自己一個人的佔3%同學97%

12、下課後你是這樣做的:先做好下節課的課前準備再玩的佔87% 直接出去玩13%

13、課間結束時,你是: 鈴響後進教室的佔13%提前1-2分鐘進來坐好97%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較完整地反映了3——5年級學生對課間的認識,大多數學生還無法充分利用這十五分鐘進行放鬆,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由於學校的一些規定,他們不能痛痛快快地去玩,被規定束縛了手腳。第二他們大多數對學業感到焦慮,希望通過課間來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誠然,無規矩不能成方圓,科學合理的校規校紀對於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的“不能”,讓學生手足無措,使人不得不質疑這些校規的合理性。但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學校這樣做,有自己的苦衷。因噎廢食的做法當然不足取,因此有必要開展一些指導活動,讓小學生在規定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開展一些自己喜愛的活動,比如玩一些不受場地和時間人數限制的遊戲,鍛鍊身心。要知道,孩子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對一切充滿好奇,他們需要遊戲,需要在寬容輕鬆的環境中活動,但“不準這不準那”的禁令限制了他們的慾望,讓他們過早學會了循規蹈矩,出現了與年齡不相稱的憂鬱焦躁,長此以往,學生會產生牴觸的情緒,甚至出現厭學。 蘇霍姆林斯基説:“孩子們的許多行為舉止,在我們成年人看來是該受到指責的,可這些行為往往是由心靈上那種高尚的激情所促使。如果你不明白,沒有發現這種激情,你就可能撲滅那小小的,不易發現的人類高尚品格的火花。” 因此,今後對學生課間活動的指導還會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 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1、85.13%的大學生認為法律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還有少數14.87%認為無關;

2、54.87%的大學生秉信法律能為他們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糾紛,維護切身的利益,8.21%卻認為不能,還有36.92%認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後會逐漸完善;

3、23.59%的大學生對法律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瞭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學生了解一般,只有3.08%瞭解很透徹;

4、通過電視、網絡、報紙、雜誌等渠道獲得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居多,佔76.41%,12.82%是自己通過看有關法律方面的書籍瞭解,通過國家普通法宣傳這一途徑的佔最少數,為10.77%;

5、問如果你在網上買到一件偽劣的電子產品,70.77%的人採取要求退貨的措施,13.85%大學生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認倒黴,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6、問:某人經過一棟樓,剛好被樓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腦受了傷,導致下半身癱瘓。他的家人去了那棟樓挨家挨户地問是誰家掉下來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認。那他該怎麼辦?

其中1.54%認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認倒黴,88.72%贊成報警,讓公安機關介入調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學生主張把整棟樓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學生認同“違法行為一定是犯罪行為,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的説法,其餘87.69%則反對;

8、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

9、83.08%大學生認為在不被告知的情況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於商業宣傳屬侵權行為,8.21%大學生持相反觀點,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權與否;

10、如果被侵權,5.13%大學生認為“無所謂,反正對自己也沒多大的影響”,26.15%表示要私下和平解決,甚至有1.03%堅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決,67.69%大學生則希望通過老師瞭解相關法律知識,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11、對於大學生闖紅燈或騎自行車載人的行為,15.38%以為不必大驚小怪,10.77%認為要嚴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學生主張應加以處罰,65.13%認為應加強宣傳教育;

12、50.26%大學生認為法律的執行在新聞、報刊、電視、廣播等輿論的監督下最有效,18.97%認為在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等領導機關的監督下行之有效,23.08%認為羣眾監督更有力,4.62%認為這取決於執行機關的自我監督,最後有3.08%表示説不清;

13、79.49%大學生同意“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説法,14.36%則不認同,6.15%覺得得看錢數目大小,如數額較大則同意,數額小就無所謂;

14、80%大學生認為任意毀壞公共垃圾桶的行為屬違法行為,13.33%則認為不違法,還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種行為是否違法;

15、2.05%大學生表示從來不會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並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90.77%承認很少有這種自覺性,只有7.18%大學生經常關注這種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識的熱情。

備註:本次調查問卷共200份,有效填寫人次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缺乏主動性。根據調查瞭解到,仍有14.87%大學生認為法律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無關。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普遍認為專業知識才是他們應該努力與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專業的學生把時間浪費在學法律知識上並不能獲得什麼實質性利益,是極愚蠢的行為。據我切實瞭解,多數大學生認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課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談不上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求考試過關,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

(2)傳統的妥協性與劣根性。調查表明,佔很大比例的大學生在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堅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協觀點,得過且過,不採取任何法律措施;(這將助長了違法分子的氣焰)

(3)缺乏實踐性。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並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的學生僅佔調差人數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大學生極少參加法律實踐,是對現實法制缺乏感性認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師、學校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除了法律專業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關法律的課程,老師都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對於學生在課堂看其他與課程無關的讀物或睡覺或聽音樂等一切做與法律無關的事的現象,也司空見慣,這似乎也是近年各高校的“教學傳統”了,這師生“默契”潛滋暗長,發展得順乎自然。由此,學生得到的法律知識更加貧乏了;

(2)課堂氣氛沉悶。法律知識相對於其他學科,確實比較枯燥,老師授課方式又缺乏生動性,導致課堂氣氛呆板,學生昏昏欲睡,鮮有積極性;

(3)學校宣傳力度不夠,學生不能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與生活的密切性。

四、調查總結及應對措施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維權及守法自覺性不高。要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採取多種途徑和靈活多樣的方法。為此,我建議學校可有針對性地從三方面入手。

(一)進行普法教育

1、教學內容的選擇:

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與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應講授與學生有一定聯繫的法律,容易提高學生興趣,增強普法效果,從而也使學生通過普法教育獲得值得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課加上教師死板的教學方式更使學生上課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應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比如課堂討論,多進行社會著名案例分析,結合錄像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普法達到我們所要達到的效果。

(二)實踐性的增強:

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普法教育畢竟過於抽象,要真正喚醒學生的法律意識,應採取一些更具體,更行之有效的辦法,針對大學生年齡及性格特點,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同組織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

2、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

3、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達到開拓視野,深入社會,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使學生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

目前,公民法制觀念還是比較淡薄 ,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障礙 ,所以 ,樹立法制觀念 ,增強全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 ,是實現我國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們大學生的義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diaochabaogao/g9j02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