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心理作文 >

談中學生作文心理分析與導向

談中學生作文心理分析與導向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是衡量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尺度。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質量。因而在教改日益深化的今天,研究中學生的寫作心理,對提高其寫作能力大有裨益。

談中學生作文心理分析與導向

作文的過程是一個思維過程,是在人腦機能的作用下客觀與主體雙向運動有機統一的心理運動過程,也是一個信息流動的過程。因此學生開始行文的心理狀態如何?文題對他們的刺激造成何種反射?對頭腦中已存的素材、信息如何整理加工,適時再現?這些都對寫作有直接影響,只有細心觀察,正確引導,使其發揮潛在的能力,才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當前一部分學生雖然也知道作文在開學考試,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寫作興趣仍不濃,甚至怕作文。即使是在老師的強迫下完成作文,也多是敷衍塞責。加以多數是以教師命題,學生硬着頭皮在老師劃定的圈子裏咬筆桿、絞腦汁,冥思苦想,被動地訓練,結果是材料枯竭,信息斷流,收效甚微,有時甚至還會產生逆反心理。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需求心理,進而調動其寫作積極性呢?

一、激發寫作衝動、培養寫作興趣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贊可夫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動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喚起學生的寫作衝動,首先要使學生產生好的情緒,打破大腦皮層相應區域的平靜狀態,引起興奮調動潛在的需求,激發其作文的內功力,促其樂於作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作文有了興趣,然後就能積極思維,主動作文,因此激發興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為此,我們着重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指導。

(一)指導學生廣泛閲讀,獲取大量信息。當今社會是信息的社會,每時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過各種媒介在流動着。而當代中學生的生活閲歷較淺,因而就須每天閲讀,獲愁和博貯信息,造成一種勢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閲讀獲得的信息轉化為創造能力,從而產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慾望。我們向學生推薦《語文報》、《中國青年報》、《中學語文》、《讀者文摘》、《全國中學生優秀作文選》等雜誌,讓他們訂閲,並經常給他們介紹、評價最新書籍和報刊上的文章,傳播新信息,並廣泛開展“每日一讀”,“文學晚餐”等活動,從而使學生擴大了閲讀面,增加了閲讀量,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因而有了寫文章的積極性。如:我們給學生介紹了《人民日報》93年3月的一則題為《開放的中國盼奧運》的消息。報載: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表達了十一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今天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已具備承辦條件,理想將會變成現實……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千千萬萬個企業、機關、學校、商店、鄉村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對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熱愛和嚮往,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的萬人簽名橫幅,以及大量熱情的來信、來電、捐款等紛至踏來。一位身患癌症的老教授,在彌留之際,專門囑咐家人把著作稿費捐給奧申委,表達他強烈希望申辦成功的遺願。一位職工特意將剛出生的兒子取名為李申奧。一位盲人為申辦奧運每月捐款,並要堅持捐到2000年。這些事例舉不勝舉,感人肺腑。可以説,在中國一個空前的奧林匹克熱潮已經形成,期待着不久的將來,奧林匹克旗幟將覆蓋在擁有十二億人口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於學生獲得了令人激動的信息,產生了強烈的寫作衝動,不少學生寫出了作文:《萬人簽名盼奧運》、《一位盲人的期盼》、《普通的人,偉大的心》、《李申奧—特殊意義的名字》、《魂系奧運—彌留之際的愛國情》……可見獲得了信息,有了素材,便不難成文。

同時,老師對典型文章的分析講解也可誘發學生的寫作情緒。學生從範文中的人物形象會想到現實生活中的熟人;從範文的事與理會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從範文的輕朽構思,設計自己文章的框架……從多方面受到啟發,便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筆將自己的感受傾之於筆端。

(二)鼓勵學生的自信心與成長意識,也是激發學生寫作衝動的有效方法。我們常對學生講:世上無難事,作文亦然。著名作家巴金曾説:“只有寫,你才能真正會寫”。一開始不要怕寫不好,只要勤練筆,熟能生巧。世上哪一個作家、詩人都不是一開始就成為作家、詩人的。有的投稿幾十次,甚至幾百次才能發表。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是從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來的.。我國著名當代作家胡萬春投稿第二百零一次才得以發表《在〈文匯報〉上》,雖然僅37個字,可他當時真是欣喜萬分,因為願望終於實現了。他以此為動力勤耕不輟,終於成為一代名家。我們不斷用這些名人成功的經驗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並且還善於發現學生作文的長處,哪怕一點一滴也及時給以肯定,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初二一個學生在題為《樹根的聯想》一文寫到“樹根彎彎,像爺爺的枴杖聳着一個美好的希望”,縱觀整篇文章,錯別字有之,病句有之,想到哪寫哪,層次紊亂,僅此一句較好,我在評講作文時就暫避其不足,只對這一閃光的語句給以高度評價,該生深受感動,同學們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寫活一句,也一定會寫活全篇,從此該生便對寫作有了濃厚興趣,建立起了寫好作文的信心。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常寫勤練,創設讓學生表現自我的優良環境,也是激發寫作慾望的有效途徑。學生每次作文後我們都及時選出十篇左右的優秀作文(稱“十佳”作文)重點閲讀,從佈局謀篇到譴詞造句,詳細批改。然後讓他們重新用8開白紙抄寫,掛在教室牆上,全班閲覽,以達到掌握這類文章寫法之目的,誰的展覽了,誰就會從心靈深處迸發出一種辛勤勞動后豐收的快感,倍添寫作信心。我們還不定時地掛出全體作文展評,獲勝者、進步大的均受獎,這樣激勵了全體的爭勝心、進取心,激發起了競爭意識。在此基礎上我們還鼓勵學生積極投稿,凡報刊上登載的有獎徵文活動如:中學生“七彩陽光杯”徵文、“課本作文競賽”……等,我們都及時鼓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目前已有5個學生作文見諸報刊,這對作者乃至全體學生無疑是極大的鼓舞與鞭策。他們從心理上意識到發表文章也並不很神祕,身邊的同學不都成功了嗎?因此也都躍躍欲試。文章被髮表的同學也嚐到了勝利後的喜悦,有一種可貴的自豪感,從而再接再歷,努力筆耕。

(三)利用注意規律來喚起學生的寫作慾望。注意是外界訊號的刺激作用於大腦皮層引起的心理指向。作文開始的訊號—作文題,是很重要的,它就象紅綠燈作用於司機一樣,能迅速引起大腦的反應。如果是老文題會使學生生厭,怪文題會使學生生疑,生文題會使學生茫然。學生最喜歡的是新穎而又切合他們實際的文題,因而巧命題目也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方法之一。葉聖陶先生指出:“訓練學生作文,必須注重於傾吐他們的積蓄。”學生的積蓄不外乎生活的積蓄,書本知識的積蓄和感情的積蓄。文題命得好,就可以觸發學生的靈感,誘其打開記憶的倉庫,把自己看的、聽的、説的、玩的都傾吐出來,有了這種寫作願望,才能思接千載,心遊萬仞,浮想聯翩,產生強烈的寫作慾望,就會有事可記,有情可抒,有理可論,奮筆疾書,一氣呵成。命題,還要有針對性,要顧及中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結構不一樣,命題範圍也應有區別。初一剛進中學、抽象思維雖有所發展,但具體的形象思維仍起重要作用,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多借助於直覺形象,題目應命親眼見的直覺形象,否則會感到畏懼、厭棄。初二身體速長,發育逐漸成熟,意識到自己已進入成人世界,較初一有更大的獨立性和自覺性,以及好奇心。老師根據這些特點來命題,學生寫作才能有情緒。初三時,學生的抽象思維還不夠成熟,帶有很大的盲目性,能講一定的道理,但説理比較膚淺、簡單、片面。他們害怕摸不着邊際的議論文題,命題時就要注意難易適度,難度一大會產生厭煩心理,挫傷其積極性,扼殺寫作慾望。所以要把握命題尺度,全面分析、有所側重。為彌補課內命題的侷限,我們還採取課外學生自由命題作文的方法,開放思想,要求學生寫真、寫實,因內容不限,形式不拘、學生樂意作,所以收效比較好。如:今年三月初我們帶領學生參觀灞陵橋、關帝廟後,學生就立即命出了不少新穎而有意義的文題,散文遊記類的有:《千古英風灞陵橋》、《陽春三月訪關廟》、《灞陵橋抒懷》。説明文有:《形式優美的灞陵橋》、《古樸典雅的關帝廟》……等。

二、調動真情實感,激發寫作慾望

哲人云“憤怒出詩人”,意為真情實感和表達願望可以產生藝術天才。傑出的作家是這樣,中學生亦然。因為感情和慾望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實感,就會激起血液循環的亢奮,在大腦皮層的相應區域內形成一個優勢的興奮中心,從而使注意、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都處於積極活動狀態,於是頭腦中儲存的許許多多的人、事、物、景以及妙詞佳句都會紛紛湧現出來,並有形諸筆端的迫切感,這時就易成文,且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感染力強的好文章。教師要善於抓住這個契機,及時加以引導,促其構思成文。如:初二女生陳潔,其姐因高考落榜,整日沉悶不語,茶飯不思,以生活失去信心,全家為之犯愁,這些也影響了陳潔的學習情緒,老師瞭解這些情況後就鼓勵她用筆去勸慰姐姐,使她重新振作。陳潔説:“我也早有這種想法。”這就是説姐姐的失意已經引起了她的注意,想勸姐姐的心理活動已處於積極狀態,因而許多勸慰的詞語也漸漸彙集,經老師提議,便馬上湧於筆端。她飽蘸感情地寫道:“姐姐,面對憔悴的你,我真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傷感,一直想對你傾吐我的心聲。姐姐,小學時,我對你好崇拜,你給我講名人軼事、天文祕密、海底珍奇……你的作文常令我讀得如痴如醉,我往往為你創造出的悲劇人物悲傷痛哭,也為你創造的喜劇人物捧腹大笑。歷數你發表的十多篇文章,我好自豪。那時的你,眼睛是多麼明亮,盛着笑意,洋溢着聰慧,我真為有你這樣的好姐姐而無比驕傲。可是,自從去年你高考落了榜,便一厥不振,你把自己整天關在小屋裏,可怕的沉默從此籠罩住了你。甜美、爽朗的笑聲從你嘴邊溜走了,傳神、閃亮的明眸黯然了。姐姐,人生道路千萬條,何必放棄偌多光明道,偏去硬擠考大學這條獨木橋。姐姐呀,我的好姐姐,快快甩掉思想包袱,衝破落榜陰影的籠罩,揚起生活的風帆,從精神的低谷走出,做時代的弄潮者吧……”因為她有真情實感,“以吾手寫吾心”,寫出的心靈的呼喚,因而文章自然生動感人,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三、培養觀察能力,儲備寫作材料

筆者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作文時還存在這樣一種心理現象:司空見貫的生活,熟悉瞭解的人物,但要去寫時,卻感到無啥可寫。這主要是由於學生對生活缺少觀察,缺少發現。觀察是作者認識生活,獲得寫作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接觸的許多事物仔細看,仔細聽,仔細分析研究,這就是觀察—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對外界的事物去感知。當然,這個過程必須是有計劃、有目的,因此,指導學生寫作時就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即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要觀察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喜怒哀樂;要觀察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還可觀察自然界的雷、電、雨、雪,花、鳥、蟲、魚……然後引導學生從觀察到的普通人身上發現其優秀品質;從平凡小事中透視出不平凡的意義;從極常見的景物中發現可寄情之物,可象徵之意。有了觀察得來的素材經過整理加工,提煉潤色即可成文。

在引導學生觀察時,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留心觀察身邊的景物,周圍的生活。報告文學作家肖復興説:“首先應注意我們周圍最近的世界。”因此我們要求學生留意家庭、學校的一切事情,諸如校院中的升旗儀式、球賽,各類知識競賽,各種有益活動、老師的變化、學校的面貌等。比如上學期我們學校新植了花草,新修了甬路,新造了假山,新校長嚴格了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師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生觀察到了這些、寫作靈感驟至,寫作慾望迫切,於是便一揮而就。寫了不少描寫學校新貌的好文章。

二年級一個學生在《校園新貌》中寫道:“我們三中校園雖不大,卻生氣勃勃,春意盎然,從前雨雪路泥濘,人來車往難行動;今日水泥通道路面平,南來北往便人行;四季樹常青,春來花飄香。瞧:校園中那松柏樹翠翠的綠色、綠得直逼你的眼,每一根針葉都似閃爍着進取的光芒。看:校園中心的大花壇裏套着一個小小的池沼、正中的假山令人歎為觀止:山上彎彎曲曲的小徑盡頭有座金黃色的小塔,半山腰設有腳亭,山頂的蒼鷹展翅欲飛,這豈不是學校要騰飛的象徵?一股山泉飛瀑而下,使人宛若置身於山中。山腳下那棒書默誦的女中學生的塑像更是生動逼真、惟妙惟肖,那哪裏是雕塑、那分明是我們孜孜求學的寫照。假山周圍花瓣形的池沼裏的各色游魚,往來嘻戲,怡然自樂……景美人更美,最新最美的要數師生的精神面貌。自新校長上任後,教職工幹勁更大了,校園的一切都在變、鈴聲加緊了,師生的腳步加快了,校園中的一切都充滿了時代的快節奏……”由於有了觀察所得,寫來就得心應手。雖然文筆還很稚嫩粗疏,但令人分明感到他有話可説,有物可寫,不是抓耳撓腮、搜腸刮肚地“擠牙膏”。第二,留心觀察社會生活。我們的社會生活猶如“萬花筒”,五彩繽紛,斑斕多彩、不管是春遊、參觀、乘車、散步,或者是看電影、逛商場,只要留心,儘可以發現作文材料。我們有意引導學生留意觀察,結果大有所獲。參觀名勝使學生了解到了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化、生髮出了強烈的愛國感情和民族自豪感;逛商場,使學生了解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繁榮景象,堅信黨的大政方針的偉大英明;乘汽車,學生髮現了許多反映社會主義風尚的文明之花,使他們決心要做新時期的雷鋒;當然,通過觀察他們也發現了社會上的現象和不正之風,他們對這些予以揭露曝光,給人們敲起警惕資產階級“和平演變”陰謀的警鐘。由於有了材料,又有實際的感受,一些好的作文就應運而生。如《訪許昌博物館》、《春秋樓覽勝》、《許昌察院市場見聞》、《建設路新貌》等文章不僅敍述了許昌—魏都的歷史,而且描繪了前進着的許昌新貌;《飄動的紅紗裙》、《美就在身邊》等文章謳歌了時代的心靈;《假如我是大商人》、《心靈的呼喚》、《假如我是市長》等文章反映了世俗舊習對人們的束縛,對青少年的危害,也反映了民羣眾對積弊當除的強烈呼聲;《張弓大麴旅遊記》無情的鞭撻和嘲諷了編織社會關係網,嚴重敗壞黨風黨紀的國家幹部,令人震聾發聵。這些好文章都受到了教師們的共同好評。

反映時弊、揭露現象的力作《老黑捐款》以其新穎的筆法,獨到的構思,深刻的思想內涵被《雜文報》選中;《攝在心靈膠捲上的……》這篇文章反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通過改革發生變化的文章在《花果山》雜誌上發表;《我的課餘生活》、《元霄燈展》等生動的寫出了節日的歡樂氣氛,生動的再現了許昌元霄燈展的盛況,讀後使人如身臨其境,留戀忘返。這一切都説明只要正確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豐富的寫作素材就會象涓涓流淌的源頭活水、永不枯竭,永遠常新。

總之,深入瞭解,認真分析中學生的作文心理,根據不同情況、不同心智特點加以科學引導,從多角度多方位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培養寫作興趣,就一定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標籤: 中學生 導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xinlizuowen/9jx02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