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聲音作文 >

傾聽自己的聲音作文指導和範文

傾聽自己的聲音作文指導和範文

《歸去來兮辭》中的陶淵明遵從內心的呼喚,毅然辭官歸田,享受了無盡的幸福和快樂;《滕王閣序》中的王勃身處逆境而不氣餒、不沮喪,為希望和理想而唱出了心中高亢的歌聲……他們都能認真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腳下的路將往何方……只有傾聽自己的聲音,我們才能夠真正地發現自己,才能給自己準確地定位,傾聽自己的聲音,讓我們的人生智慧而清明……

傾聽自己的聲音作文指導和範文

請以《傾聽自己的聲音》為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字數不少於800字。

一、解説:

在閲讀理解的基礎之上進行練筆寫作,意圖是將閲讀與寫作結合,鞏固在閲讀中所得的人文啟迪。從寫作的層面説,意在訓練描述能力(包括實寫性描述和感覺化描述,實寫性描述注重細節場景描寫、注重人物、事件描寫等;感覺化描述更注重心靈的感覺和體驗)以及追求哲思之美。 在寫作時要注意理解幾個詞:一個是“傾聽”,傾聽就是平等的、真誠的聆聽,不迴避,不推委、不漠視;再一個是“自己的聲音”,它是借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自己的態度和立場、自己的情緒和思想當然,“自己”二字不能狹義的理解成以自我為中心,過度地放縱自我等等,而是要尊重自己,尊重內心,努力發現自我,認識自我,並把握自我。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生活在他人的眼光和話語之中,往往為物質利益或現實困惑所牽累、所限制,身心都感到極不自由和痛苦所以,傾聽自己的聲音,是我們能夠讓人生變得清醒、理性的條件。

比如,當別人對自己説“你為什麼不這樣不那樣”的時候,我們是需要傾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話語,“這樣那樣的方式”就是自己想要的嗎?就是唯一適合自己的嗎?

再比如,當我們在現實的喧囂與物質的世界奔波忙碌的時候,當我們感覺到失去了內心的安寧和平靜的時候,我們也不妨傾聽一下自己的聲音,這是不是就是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我們內心的從容與恬靜應該怎樣去尋獲?

又比如,當我們遭遇到人生的逆境和暴風的摧折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傾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怨天尤人與唉聲歎氣能夠改變我們的境遇嗎?

二、問題

1.傾聽自己的聲音,告訴自己要真誠,告訴自己要善良,告訴自己要有思考,要學會自己判斷,告訴自己要心中有陽光,臉上有微笑“自己的聲音”是什麼,一定要具體化。

2.要有具體細節的描述,文字要流暢生動一點;儘量地能寫出自己的一點感悟。

3.説的話要有點年輕人的朝氣和個性。

三、例文

傾聽自己的聲音

天色暗沉沉的,暮色從四方升起。仲夏夜如同一隻巨大的水杯,咕嘟咕嘟冒着泡的霧氣,淡而持續地播撒。我坐在電腦旁,先前QQ隱身,再打開《越獄》,體驗光與影的慶典。時間猶如致幻的藥劑,鍵盤敲擊聲,劇中談判聲熱火朝天地混雜在一起。正當劇中經典場景即將上演時,只聽四周輕微的“啪”一聲,霎時間,迷亂的音樂,閃爍的幻影,全都不見了。我暗自叫苦不迭。這可不單單是看美劇激動興奮的心情歸於失落,就連白熾燈也消停地閉上了眼睛。

我懷着僥倖的心理在一團悶熱中等了三分鐘,無所事事,也不知所以。時鐘彷彿也停擺了,四周陷於黑暗的寂靜。突然,在中庭裏,裊裊縈縈,在花的陰影裏,三個五個孩子扯着亮嗓。

雖然看不真切,但窗外深邃的風景,彷彿是帶上編鐘餘韻的飛鳥和花草,植入我置於黑暗中的心靈,讓我看見了黑暗隧道中閃爍着的全新的、温柔的火亮。如果沒有停電,我一定是沉寂在那個虛擬世界中樂不思蜀,又怎麼呼應自然的召喚,傾聽自己的聲音?

在黑夜我用手搭起一座小小的涼棚,仰望並聆聽着,浩瀚的天河嘩啦啦地從我的頭頂奔過。我把記憶的匣子慢慢打開。忽而發現,生與死,陰與陽,晨曦與遲暮,是一個無休止的輪迴。我深深埋頭,又淺淺低頭,眼底有了清澈的潮濕。遠方,我的親人已等候多時,而我,只能從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上,重複曾經的悲歡離合。我的心絃上爬滿了輕輕的夜語,夢開始的地方,總有一顆高大的親情樹,伸展愛的手臂,在天地間傳遞着竊竊的呼喚。

此時,我打開鋼琴,查理德·克萊德曼的音樂瀰漫整個空間,輕柔中藴含愴然,時而跌宕,時而舒緩。《愛的紀念》很怡然、很悠遠。在這樣的境界中,所有的語言都已失色。每個精緻的音符,都是我傾聽自己的聲音。心事,從音符中脱落。徘徊在季節的籬笆之外,我的心情會突然間淚雨紛飛,我的眼睛會突然間大雪瀰漫,曾經一季又一季的浪漫會突然間開始衰老。回首飄蕩過的歲月,能夠無憂無慮而多愁善感的日子還有多少?如果能夠回到從前,一切都將重新上演嗎? 一切都安靜如初,我和爸爸媽媽在時間的長河裏打撈着往昔的故事。記得這裏不常停電,最近一次也時隔好久了。是的,那是個滿手握忘憂草的年紀,在父母營造的童話裏,就像光良唱的那樣,幸福和快樂是結局。如今,我每晚在日光燈下完成那堆積如山的作業或是在台燈下編織大段大段的文字,其實並未意識到,在成長中,我失去了什麼。幸好停電了,才使時光和周圍的情境都變成值得追憶的部分;才使滿屋子都是安靜的味道;才使我能夠聽見自己的聲音;才使幸福的感覺,經過反覆的摩擦、碰撞和動盪,終於像平穩的呼吸一樣埋在體內安營紮寨。 願時間的沙漏就此停止,停止吧……相信當黑夜如潮水般退去時,那些擱淺在心底的情感和聲音都會讓我的青春暗香浮動。

傾聽自己的聲音

“我是誰?我快樂嗎?我是否喜歡現在的生活?每一天的光陰對我而言是否珍貴而又充實”每當聽到心靈的呼喚,我便告訴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傾聽自己的聲音,要快樂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人生在世,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是彌足珍貴的,不僅僅是因為二十四小時的光陰一去不復返,更因為這二十四小時的光陰充盈着我太多的温馨與甜蜜。因此要珍愛每一天,要快樂地度過每一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拋開學習的競爭壓力,我最想要做的便是用心去欣賞自然的美。清晨推開窗子,你供養的日光射進來,照在我的臉上、身上,以及房間的每一個角落。微風輕拂而來,夾雜着清新的青草味兒,貪婪吮吸着的我不禁心曠神怡。午後,躺在樹蔭下乘涼,透過樹葉的縫隙,太陽的斑點淘氣地擠進擠出,在樹葉的晃動下亦隨之舞起來,令我眼花繚亂;悦耳的蟬鳴聲聲入耳,浮躁的心也慢慢平靜下來,酣甜地進入夢鄉……夜晚,在廣袤無垠的星空下,我不禁感慨宇宙的無窮與自個的渺小。繁星猶如寶石般鑲滿天空,像頑皮的孩子似的一閃一閃的眨着眼兒;月光如水,淡淡的光亮澄澈、透明、純淨。留心自然的美,在體驗中,我感到生活的快樂,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感到富足。 傾聽自己的聲音,不要做違背自己本性的事情。

性本愛丘山的陶潛,毅然辭官歸田,過着種豆南山下的愜意生活。精神上的富足使他對貧窮帶來的物質上的匱乏毫不畏懼——“簞瓢屢空,晏如也”;他更不怕風吹雨淋——“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在我看來,陶潛是崇高的,在那種世俗的氛圍裏,他毅然堅守自己的本性,不為五斗米折腰,這是何等的堅韌。當今社會,有太多太多的人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做了太多昧良心違本性的事,捨棄自我而一味逢迎奉承他人的現象又是多麼的可悲。因此,每當我迷茫時,心聲響起,它告訴我,要堅守自己的本性,不要隨意的違背。在和同學相處時,若是彼此的意見產生分歧,不妨冷靜下來好好思考孰是孰非。如果發現錯在對方,千萬不能因為顧及太多而假意迎合,因為這樣不僅顯得自己善變而又毫無主見,而且還會逐步迷失自我。想想看,這人要是沒了自我,跟行屍走肉又什麼區別?簡直太可怕了!所以,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是至關重要的,清醒的頭腦會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堅定,更加尊重自己的心靈的呼喚,不要做違背自己本性的事情。 傾聽自己的聲音,好好生活,天天向上。

好好生活,天天向上。這句看似平凡無奇的話,在我看來,實在藴含着太多的人生哲理。要做到如此並不容易,生活其實是一門藝術,只有物質和精神上的富足共存才是最完美的。怎樣才能好好生活,天天向上?首先,給自己每天的生活制定一張實際合理的安排表,讓生活系統規律;其次,根據制定的安排表逐一實踐完成,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最後,對一天下來的生活進行反思,看看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對我來説,在家和親人融洽相處,其樂融融;在學校好好學習,與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珍惜彼此的友誼,生活就算挺好的。今天比昨天更開心些,犯的錯誤比昨天更少些,就算天天向上。只要以一顆坦誠的心去對待生活,我想一定能從生活中找到樂趣。 傾聽自己的聲音,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我是我,我很快樂,我喜歡現在的生活。

傾聽自己的聲音 若我為浮雲,必當順風而飄,風的呼嘯吶喊,道出我的無拘無束;若我為落花,必要隨水而流,水的滔滔流淌,歌出我的自由自在;若我為蒼鷹,必會振翅高飛,天地的寬廣無際,是我的不羈之所在……總之,我只要想,我想要傾聽自己的聲音!因喜歡而喜歡!

我總認為,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價一個人的一生,即使他庸碌無為的荒廢。這荒廢的生命,或許是他掩蓋了心靈的呼喚,或許是他的心聲准許他如此,無論如何,能夠否定一個人的價值的只有他自己。周國平説過:“只有傾聽心靈之聲,人才會覺得安穩踏實,猶如居於避風港中的孤舟。”羅伯特·科赫是德國著名的醫生和細菌學家。有一天,國王召他給自己看病,並要求:“你為我看病,不能像看別的病人那樣!”“請原諒,陛下,”科赫非常平靜地説,“在我眼裏,病人都是國王。”科赫是勇敢的,他的勇氣來源於他的心聲,他聽見內心的聲音。有人或許覺得他笨,他不會用假話哄騙國王嗎?科赫不願意令自己的心下跪,他只想表達自己的聲音,因為他知道,他無法忽視心靈之聲,而人云亦云,畏畏縮縮。 曾幾何時,我們真正地釋放過自己的聲音,不是隨波逐流,不是遮遮掩掩,不是強制地把它封鎖在我們的心房——那個幾近窒息而又縮小的空間。我很羨慕也欣賞陶淵明,他的人生真正地做到隨心所欲,山水田園是他的寄託,灑脱自在是他的收穫。縱使人們對他的辭官歸隱有爭議,可他聽不見,因為他不想聽也不在乎。陶淵明不是沒有做過官,官場的黑暗令他心寒,心靈的扭曲令他難受,思想的掙扎令他痛苦,終究他還是聽從自己的心。既然“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曷不委心任去留”呢?那個朝堂,那位君主,令他沒有留戀,那麼他又何必委屈自己為人臣,做些無用之事,虛耗自己的人生呢?要知道,在陶淵明當時所處的社會,他的決定也是需要勇氣的。

不説過去,説現在吧。時代的腳步加快,社會日新月異,不停地更迭變換,每個人都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之中,似迷路於沙漠,入眼的除了金黃還是金黃,原本如金的顏色卻成了一種窒息的逼迫。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也必定要面對更多的挑戰與壓力,經常會令自己彷徨不安,困惑迷惘,像是遊走在懸崖邊際,下一秒等待我們的可能是深不見底的深淵。我想請你摒棄周3

圍的一切干擾,忽略周圍的噪雜之聲,閉上眼,放鬆思維,凝神傾聽自己的聲音,什麼才是你所在意的,你所追求的,你所擁有的? 有人白髮蒼蒼地走完一生,但他一生中多次違背自己的心;也有人是英年早逝,卻不悔此生。霍去病的一生只有25年,可在世時他的心活得舒暢。他以“匈奴不滅、無以家為”為信念,堅定地指揮自己。18歲時的他便為驃騎校尉,率領八百驃騎,深入匈奴腹地,斬殺匈奴兩千多人。他的人生短暫,卻充實。他的英雄偉績,令歷史也無法淡去這顆璀璨的將星!

當我們猶豫徘徊時,心靈的聲音會變得微弱細小;當我們自信勇敢時,心靈的聲音會宏亮激昂地響徹胸中。我們的人生很短暫,生命很脆弱很渺小,要活得鮮明真實,就要傾聽自己的聲音。莫要“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誰知明鏡裏,形影自相憐。”不要去強迫自己,違背自己,讓懊惱悔恨纏上你。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雖然我還無法深切體會作者的心境,卻是令我印象深刻:“縱是情深,奈何緣淺,但不悔相思。”不論結果如何,順從自己的心。有過刻苦銘心的相思想念,至少擁有美好的回憶,而不是錯過的遺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shengyinzuowen/qel9e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