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習感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習感言

篇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習感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王維,他當時只有17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恰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漂泊於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親人。情之所至,詩人直抒胸臆,寫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

如何讓學生感受是個優美的音韻,體悟完整的意境,從而理解詩人情感的生髮和變化呢?第一步:初讀古詩,首先問學生:“你喜歡過節嗎?過節時開心嗎?”學生興趣高漲,在學生情緒被調動起來的時候我乘機追問:但是在這樣一個喜慶的節日裏卻有一個人悶悶不樂的,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信學過了古詩,你們一定能夠找到答案。接着讓學生自讀古詩感知,説説讀了古詩後你有什麼感受。第二步:精讀古詩,在學生説出感受後提問:“詩人為什麼這麼悲傷呢?”讓學生帶着問題讀一二兩句,強調王維身在異鄉長安,離開家鄉蒲州兩年了,隨即引出:“時間過得可真快呀,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卻“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我創設情境;“此時此刻,如果你在異鄉,你看到這樣的情景,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會怎麼想?王維呢?”抓住課文第二句反覆朗讀體會,尤其是“每逢”、“倍思親”……等重點詞語進行感悟,並指名讀、評議、練讀、精讀加以感悟,體會王維的思鄉之情。

誦讀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覆誦讀,自然成誦。將教學重難點放在了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感情上了,感受詩歌優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藴含其中的感情。

篇二

這節課學習的古詩,都是寫出了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同時在教學時也正是中秋節過後,學生對於過節的氣氛,家人團聚的幸福感都有所體驗,這樣對於課堂的教學,體會當時詩人的心情就有很大的幫助。

在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時候,課堂中我注重把握詩的意境和情感,讓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詩意,加以引導。例如在教學第一首古詩《夜書所見》的時候,對於第一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想想當時詩人所想,所感。課堂中通過我的教學語言,給學生創設情境,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一個人在外地的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會想到感覺很孤單,想家裏的親人等等,通過這樣的想象很好的讓學生體會了詩人當時寫下這首詩時的感受,體會了詩人的真實的內心世界。

篇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第五冊第三單元第9課的`其中一首古詩,抒發了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濃濃的思鄉之情。學習這首詩主要就是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因為今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所以我用“同學們喜歡過節嗎?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呢?”導入,喚起學生對過節時團聚、開心的心理體驗。當學生們談得正開心時,過渡“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背影)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歎:(課件“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佳節的快樂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對比,使學生有隱約的情感體驗。

然後用“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感受王維的心情。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説話練習:同學們離開過自己的家和父母分別過嗎?我們班也有好多同學是從外地學校轉到我校來的,你們想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嗎?你們想不想遠方的小夥伴呢?説説自己當時的感受。不少小朋友表示曾經到親戚家住過,少則兩三天,多則半個多月,所以小朋友説的時候都表達出了自己很想家,這時候,我提問學生:“王維離家多久了?”“兩年!”小朋友幾乎是喊着回答,“會多麼想家啊!誰能讀出詩人的感受?”有了情感的鋪墊,學生朗讀起來頗具深情,效果較好。這個環節的設計,我體會到了只有真正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這種角色的互動,才能觸動學生的心靈,真切地體會到詩人的情感。

課上我留下了一個遺憾,在解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時,沒有講清楚,應該是詩人聯想到遠在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在思念自己的畫面。這裏,還可以設計一個簡單的語言訓練:兄弟們思念王維麼,會怎麼説?這樣將會更清楚的瞭解詩的意思。這也讓我清楚地認識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表達一定要清楚,語文要説得明明白白,否則,學生就聽不明白,一頭霧水,久而久之甚至會失去聽課的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xiongdi/02x20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