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鄉愁 >

鄉愁課文講稿

鄉愁課文講稿

《鄉愁》恰到好處地運用現代漢語,使之帶上了古典詩詞的格律美和音韻美的特點。很顯然,這首詩以形式上的四個小節,將“鄉愁”分為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在時間上是前後順承的。以下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鄉愁課文講稿,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

鄉愁課文講稿

一 説教材

我今天所説的課文是《鄉愁》。本詩是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首詩。這首詩是在學習前一首詩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詩歌的有關知識。

鄉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余光中的《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余光中於1971年,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正逢海峽兩岸交好無望,雙方民眾都處於極度絕望當中,他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內,感情所至,一揮而就,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這首詩。它抒寫的不是一般遊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時代,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由海峽阻隔而產生的對大陸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九年級學生自身的人生閲歷和知識結構已經比較完善,對鄉愁的理解、對領悟詩歌的意境應該沒什麼困難,因此,我的教學設計是把本課教學分為四大模塊,即“聽讀——朗讀——品味——遷移”。通過聽説讀品等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在互動中使理解加深,對鄉愁這一中國詩歌中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有一定的認識。

二 説教學目標

學習這首詩,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作者其人及寫作背景,準確理解這首詩的主題。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欣賞、分析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崇高感情。

三 説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特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本詩運用獨創的詩歌形象,表現主題的特點。

四 説教法

《鄉愁》是一首新格律詩,也可以説是一篇帶有淡淡哀傷情思的美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欣賞法、誦讀法、發現法進行教學。

欣賞法:通過欣賞歌曲《鄉愁四韻》和配樂詩《鄉愁》,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誦讀法:這是本課教學的主要方法,正所謂:“熟讀百遍,其意自現。”誦讀可讓學生體會情感美,節奏美。

發現法:引導學生髮現、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例如由家愁到國愁的昇華。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1課時。

五 説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一) 首先,多媒體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

我們常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於是我就採用在課前播放余光中在大陸省親的照片並配以羅大佑演唱的歌曲《鄉愁四韻》,營造氛圍。

設計意圖: (圖片的播放是為了使學生對遊子的思鄉情節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歌曲《鄉愁四韻》是根據余光中《鄉愁四韻》所譜的曲子,播放這首曲子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鄉愁》的印象。通過音畫結合引導學生欣賞美、感受情。)

瞭解作者有助於理解詩的主題,所以我將在教學本課前向學生介紹作者的相關資料。

(二) 然後,朗讀:

朗誦是解讀詩歌的敲門磚,我們只有對詩歌進行反覆誦讀,才能真正走進解讀詩歌的藝術殿堂。因此,學習這首詩,指導好學生朗讀是關鍵。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把握詩歌的節奏,處理好輕重音和語速。這首詩抒發的是詩人思念家鄉、思念祖國的憂愁。讀的時候要用稍慢且舒緩的語速。四節中,第一節稍平淡,回憶的口氣;第二節增加了遺憾卻又有絲絲甜蜜的語氣;第三節,要體現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節,表現出而今的惆悵。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那濃情似霧的鄉愁世界,一起來傾聽詩人內心的呼喚。(放音樂)

(三)品味

《鄉愁》全詩共四節。一方面,詩人以時間的變化組詩:小時候—長大後—後來—而現在四個人生階段;另一方面,詩人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為這四個階段的共同特徵:小時候的母子分離- 長大後的夫妻分離-後來的母子死別-現在的遊子與大陸的分離。詩人為這人生的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一個表達鄉愁的對應物: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後的船票-後來的墳墓-現在的海峽。通過一系列的閲讀品味,最終讓學生體會到詩人那濃濃的思鄉之情和眷戀祖國無限感慨! (展示板書)

接着,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分析鑑賞這首詩的'語言 。讓學生體會本詩的意境美,語言美。如此美的詩確實讓人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得到美的感染和薰陶。

(四) 遷移

愁,有鄉愁,離愁,國愁,也有家愁,古往今來,愁是許多文人筆下的主題,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積累,説一句含有“愁”的古詩詞句。最好能夠説出作者。比如説,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瞭解中國詩歌“愁”這一主題,培養學生欣賞詩歌鑑賞詩歌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六 作業

最後一個環節,佈置作業:

1、背誦《鄉愁》——儘量當堂背誦,寓教於樂,讓學生自願而又歡快地背誦詩歌。

2、閲讀鑑賞席慕容的詩《鄉愁》,同本詩進行比較閲讀,來更好的把握本詩的主題和語言風格。

最後在歌中結束課文,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把握主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七 板書設計:

鄉 愁

託物 寄情

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 個人故鄉之思

長大後-船票-夫妻分離 主題

後來—-墳墓-母子死別 昇華

現在--海峽-兩岸分離 普遍家國之思

本詩板書的設計可以使學生直觀的把握詩歌的結構,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鄉愁》這首詩是作者正逢海峽兩岸交好無望,雙方民眾都處於極度絕望之時,感情所至寫下的,30多年後,温總理在訪美談及兩岸問題時援用了這首《鄉愁》詩。實現大陸與台灣的和平統一,關係到海峽兩岸10多億人民最大的利益。我們希望兩岸關係能一步步變好,明天的團聚、歡樂、美好能夠取代昨日的鄉愁。

拓展閲讀:鄉愁賞析

一連串充溢着生活性的意象,一連串樸素無華的傾訴,一連串平淡中透露出深沉情感的喻體......綴成了一連串悽美絕倫的鄉愁。鄉愁是作者成長的足跡,是遊子思鄉的行吟,是一段心靈的歷程,是一曲經典而質樸的古箏,是一部沉重的歷史,是風雨滄桑中歷史車輪碾過時留下的一聲呻吟。

鄉愁在作者筆下不只是“月是故鄉明”的清淡,不只是“低頭思故鄉”的憂鬱,不只是“夢裏不知身是客”的無奈,不只是“鄉音未改鬢毛衰”的嗟傷......鄉愁是一隻老船,裝載着傳統的鄉愁鄉情鄉思,也裝載着歷史的血淚,裝載着望夫崖上的沉重和悲壯,也裝載着海峽兩岸的滄桑和風霜。從“郵票”、“船票”到“墳墓”是深沉的情感,而至“海峽”則是主題的昇華!鄉愁不再是個人情感的宣泄,而成了羣體內心的感思;鄉愁不再是純粹的個體感歎,而成了民族之情的化身。對國家統一的熱望,對民族團結的期盼,有形無形地融化在詩的字裏行間,構成了民族情感積澱下來的厚重和深邃。

於是,鄉愁這個古老的話題在詩人筆下又多了一層內涵,這源於作者明睿的眼力和新穎的立意,更源於作者那高度的民族責任心和深厚的民族情。於是鄉愁那平凡而又傳統的順敍表達蒙多了一層樸素的光輝,那簡單的時間排列披多了一種美妙的靈光,那從“母親”、“新娘”到“大陸”的淺淺訴説變得經典而莊嚴起來。

鄉愁的意境是美的,沒得憂鬱而莊重,彷彿一絲苦苦的芬芳,那芬芳來自一支殘荷。鄉愁的構思是簡約的,簡約的就像斷臂維納斯身上的一段白紗。鄉愁的語言是白居易的再現,反覆中的平實醖釀着深深的情,迴旋中的樸厚流淌着深深的愁。鄉愁那沒有技巧的技巧使鄉情回味無窮,雋永悠長,使全詩既富有流動性,又不乏靜止感。眾人皆知,“看不出化過粧的化粧才是最高妙的”,而詩人的鄉愁就是這樣,那層次化的意境彷彿純純的“天然去雕飾”,那復沓中的敍述好像平平的,質樸而又真淳。

鄉愁自“小小的郵票”流出,因為那郵票載不動歷史的傷痕;鄉愁自“窄窄的船票”溢出,因為那船票帶不完民族的悲哀;鄉愁自“矮矮的墳墓”冒出,因為那是一顆種子,它在發芽、生根、成長,直到枝條連起島陸。鄉愁自淺淺的海峽漲出,因為那是一個泉,它要和源匯成大海,用浪奏鳴《黃河交響樂》,用濤蕩起長江奏鳴曲。鄉愁用反覆手法把意象緊密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獨特的歷史畫卷;鄉愁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來,層層深入地展現了羣體心態和民族狀態。於是鄉愁既是鄉愁,也不再只是鄉愁;鄉愁成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情結,鄉愁成了島與陸溝通的紐帶。

鄉愁的情調是低沉的,因為有心上秋;鄉愁的節奏是舒緩的,因為有愁中愁;鄉愁的傳情達意是形象而動人的,因為那一唱三歎是命泉中流出的旋律、心琴上彈奏出的樂曲,有含蓄中的澄明,更有幽邃中的真實。鄉愁是抑鬱的,因為愁太重太濃,重得託不起,濃得化不開。但鄉愁又是自然的,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詩中。

鄉愁就這麼自然而然地由詩境和神韻中流露出來,語盡而情未了,讓人在故事中忘我地投入,在歷史中回味,鄉愁的無限韻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xiangchou/jnwyp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