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鄉愁 >

《鄉愁》備課案

《鄉愁》備課案

《鄉愁》猶如樂曲的主題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詩節的首尾呼應,使得每一個詩節都像是一個獨立的“樂段”,四個樂段之間結構非常相似,這些相似的“樂段”反覆演奏,形成了迴環復踏、一唱三歎的音樂節奏,使主題思想得以不斷深化。以下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鄉愁》備課案,更多相關信息請訪問()。

《鄉愁》備課案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詩嚴謹的結構,精巧的構思。

2.掌握通過分析意象感知詩歌內涵的方法,品讀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

3.體會作者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

一、預習導學:

【鏈接材料】——作者簡介:余光中(1929~) 當代詩人和詩評家。湖南衡陽人。現居台灣。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表第一首詩作,次年隨民國政府軍隊赴台。1953年10月參加《創世紀》詩刊,致力於現代主義詩歌創作。主要作品有《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靈河》《石室之死》等,詩論集《詩人之境》《詩的創作與鑑賞》等。其中《鄉愁》一詩,因為形象而深刻地抒發了遊子思鄉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讚賞。他的詩,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神深刻,抒情細膩纏綿,一詠三歎,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被尊為台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文章,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強調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於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

檢查學生讀詩(注意節奏和重音)。

二、探究展示:

1、“鄉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鄉愁》裏,它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作者是如何實現這一轉化的?(這首詩運用了哪些形象來表現鄉愁?)

2、詩中,詩人抓住“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四種物象表達內心情感。説説詩人所抒寫的“鄉愁”是怎樣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昇華的。(意在抓住這首詩的四個中心物象來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3、愁是凝重的,詩中為何卻説“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

4、詩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效果?

5、整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有什麼感受?

6、“鄉愁”的含義(練習一/2)

7、以“讀__________”(餘詩中的句子),我聯想到_____________ 。(課外詩詞曲均可)”為例造句,請説説余光中《鄉愁》讓你想起了什麼?

8、請學生依照詩作中的“鄉愁是……”這一句式也來寫一寫鄉愁,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多句。)

三、練習反饋:

天 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瑩,開設在光線不足的卧房。對於我們小孩來説,天窗不僅為我們平添光亮,更讓我們感受到許多無法言喻的美妙。

② 夏夜,蟬還在院落裏高大的梧桐樹上鳴唱,田野裏的蛙聲就此起彼伏地歡快起來。穿着母親縫製的方領衫,枕在她的懷裏,仰起小臉,有時可以看到明月高懸,透過天窗,瀉下輕輕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過母親的衣櫥,在青磚地上畫成一團銀亮的光斑。一顆兩顆美麗的星星,也趕熱鬧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親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語。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視線放大,把美麗的想象撐起,星空的神祕和趣味便注滿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 因有這一扇天窗,卧房裏便舞動着遊絲般的輕柔和温馨。母親手搖蒲扇,緩緩地扇着,涼風便一絲絲地滑過肌體,愜意極了。她一邊藉着絲絲縷縷的亮光給我扇風,一邊給我猜各樣的謎語:“開嘛開白花,結嘛結四牛角。”我答是母親在池塘裏採的紅菱,母親便誇我聰穎。這還不夠,母親總是拗不過我的撒嬌和對故事的喜愛。每每此時,她會不由自主地抬頭凝望天窗外一顆兩顆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神話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間搖曳出蓮花般的清潤和痴醉。常常,母親的聲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撫遍我的全身,溢進我的心坎。

④ 江南多雨,尤其是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因為有了這扇天窗,更讓我感受到萬般雨意千般詩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來了,星星躲起來了。唯有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細雨,如煙般籠着鱗鱗的瓦片和一扇玲瓏的天窗。童稚的心靈,透過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綢緞,若是裁剪一匹讓母親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潤潤,濕漉漉,彷彿倏的一下鑽進我的心裏蔓延開來。

⑤仲夏,多雷陣雨。屋內,昏黃的燈苗閃閃爍爍的,把燈光裏縫製衣服的母親的影子在牆上拉得好長。雨點如一名來自天界的樂師,水鄉澤國便奏起了鏗鏘有力的天籟,嘩啦嘩啦的。聽久了,聽熟了,就能辨出,雨聲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響在玻璃天窗上的樂音;粗獷一點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點。雨點輕輕重重、緩緩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響,泛漾起細細的波紋。迄今為止,我一直認為這是我所聽過的最美的純天然的交響樂呢!雨勢來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樂曲作罷,衣服上便留下了母親細細密密的針腳。

⑥記憶中,老屋的天窗總是與母親的身影相伴;現在,它時常浮現於我的腦海,一些細節還那麼清晰。也許生命早期的記憶是一個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竅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時光的`深處,生命難免也會有陰暗的死角。那麼就讓我們常常提醒自己,不論何時、何地、何境,都別忘了開一扇心靈的天窗,讓皎潔的月光,讓燦爛的星輝,讓詩意的雨聲,讓婉轉的鳥鳴……都一一灑進心房。

(選自《都市文萃》2010年第4期,有刪改)

1.文章圍繞“天窗”,寫了哪些體現母愛的事情?

2.品味文中兩處畫線句,按要求答題。

(1)賞析下面句子。

雨點輕輕重重、緩緩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響,泛漾起細細的波紋。

(2)解釋下面句子的含義。

也許生命早期的記憶是一個人生活的根吧!

3.説説文章以“天窗”為題的作用。

4.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隨着母親的身影,讓“我”感受到許多無法言喻的美妙。

拓展閲讀:《鄉愁》賞析

有人説余光中的《鄉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遊子深情而美的戀歌。下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這篇鄉愁賞析是如何細評這一文學作品的。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台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

《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峯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説:“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讚“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説:“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在意象的擷取和提煉上,這首詩具有單純而豐富之美。鄉愁,本來是大家所普遍體驗卻難以捕捉的情緒,如果找不到與之對應的獨特的美的意象來表現,那將不是流於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墮入抽象化的空泛。《鄉愁》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是單純的,所謂單純,絕不是簡單,而是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所謂豐富,也絕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在意象的組合方面,《鄉愁》以時間的發展來綜合意象,可稱為意象遞進。“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呵”、“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前面三節詩如同洶湧而進的波濤,到最後轟然而匯成了全詩的九級浪。

《鄉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於傳統的美。統一,就是相對地均衡、勻稱;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和諧對稱。變化,就是避免統一走向極端,而追逐那種活潑、流動而生機蓬勃之美。《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迴旋往復、一唱三歎的美的旋律,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裏)頭”的四次重複,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迴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xiangchou/k2jgl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