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勸學 >

《勸學》優秀教案範文

《勸學》優秀教案範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勸學》優秀教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勸學》優秀教案範文

《勸學》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度的論述。

2、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2、掌握“絕、強、假、望、聞”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積累四個通假字,三個文言虛詞。

德育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覆論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提綱式教學法。以板書為提綱帶動各個教學環節,利於學生背誦、理解。

2、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分解比喻句含義,分析與中心論點的關係,教師示範分析第二段,用圖示法教會學生方法,然後以三人為一組用此方法解決其他句子的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提高他們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設計一些探究性思考題目,如:“《勸學》到底勸人們學什麼?”“有人説,《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始終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進行論述。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等等,訓練學生探究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多媒體CAI。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提綱

1、朗讀課文,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掌握重要詞語的音、形、義。

2、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解題。熟讀課文,把握文意。師生共同研習第1、2、3段,背誦1、2、3段。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培根説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説,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應有的方法、態度,是一篇鞭辟入裏、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板書文題)

二、荀子簡介

學生讀註釋①,教師補充(多媒體顯示):

荀子,名況,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到齊國、秦國、楚國遊學,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同早於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他對儒家的復古保守傾向有所揚棄,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注意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教育功能的重要,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進步。

荀子的散文説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

三、解題

《勸學》中的“勸”起統領全篇的作用。“勸”是“勸勉”的意思。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數有“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的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四、熟讀課文,把握文意

1、聽錄音或教師範讀

2、檢查學生字詞積累情況

投影: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請註明。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2)吾嘗跂而望矣

(3)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4)其曲中規

五、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3)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它們是平行並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説明。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分兩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非平行並列的,而是延伸拓展的。

(4)學生齊讀第2段,以詞語提綱為線索背誦第2段。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②有③就④中。

2、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説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提問:作者選哪些比喻來論證這一觀點的?在段落提綱的基礎上擴展增附詞語提綱。

明確:跂而望 登高博見

登高招 見者遠

順風呼 聞者彰

假輿馬 致千里

假舟輯 絕江河

(3)要求學生模仿第2段的思維推理模式,前後桌四人為一組討論分析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

教師引申: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每個同學都具有一定的外在環境和條件,有順境,有逆境。關鍵在於每個人自身的努力,發揚主觀能動精神,不但會利用現有的條件,而且要學會創造條件改造環境。英國首相丘吉爾本來口吃,後來成為演説家,就是把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的一個典型例子。

(4)學生齊讀第3段,對照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教師強調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跂②致③絕④假

3、學生朗讀2、3段,背誦1、2、3段。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背誦第4段;歸納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進行探究性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分類歸納文言知識,小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學生齊背一遍,再抽查兩名學生獨立背誦。

二、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

1、學生齊讀第4段。

2、請學生列出本段的詞語提綱,並用圖示法展示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明確

3、藉助詞語提綱、思路推理圖示,學生按圖索驥,嘗試背誦。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跬②鏤③一④焉⑤至

對“至”作重點分析:下面兩個句子中的“至”和“致”有何區別?

①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至”在《説文解字》中本義是“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引申為“及,達到”,①句強調指出自身積累“跬步”達到的結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致”在《説文解字》中解釋為“送詣也,送而必至其處也。”含有“使……達到”的意思,②句強調“善假於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當地表達了語意。

4、學生齊背第4段。

三、分析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提問:本文作為一篇議論文,寫作特點是什麼?

學生從課文中選擇相關句子作答。

明確:

①比喻説理,形象透徹;

②正反對比論證,靈活而富於變化;

③氣勢充沛,説理流暢,多用對偶、排比句式。

要求學生在朗讀中反覆體會。

四、探究性閲讀訓練

1、提問: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人們學習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學習文化知識。

教師否定,點撥並引申:課文中,荀子説:“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德,聖心備焉”這一句同樣着眼於品德的養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勸學》中未選入本文的語句有“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這些語句也可以證明荀子勸勉人們學習就是讓人們完善自己,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歷史和現實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迴響在現代都市和鄉村的上空,引領着人們求美、求善。以德治國,公民道德規範的實施不正印證了這一點嗎?劉海洋傷熊事件確實值得我們深思,讓我們深刻地領悟到現代教育的些許缺憾。

當然,荀子講學習要積累、堅持、專一的方法和態度,對我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也具有啟發意義和指導作用。

2、提問:有人説,《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從開篇到結尾始終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進行論述,“人”實質上是本文反覆詠唱的主旋律,透過文字,我們可以發現文中寫了哪些人呢?

學生明確:“君子”“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知明而行無過”“善假於物”;吾“嘗終日而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須臾之所學”“登高之博見”,知道“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的效果,是“知假物”的人。但“吾”比“君子”低一個境界。

教師適當引申: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主張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抑“惡”揚“善”,避“惡”就“善”,所以文中向我們展示了兩種不同境界的人,突出學習的重要性。

3、請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兩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適合的段落中去,並簡要説明理由。

學生思考。

教師略作解釋:冥冥:精誠專一,埋頭苦幹。昭昭:明顯的樣子。惛惛:同“冥冥”。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

應從詞語的照應關係來着手解答問題。“蓬生麻中”點出外部環境,與“善假於物”的“物”是合拍的,而且《勸學》第3段論述“善假於物”的作用,故應放在第3段末尾。第4段中的“積”“鍥而不捨”“用心一也”同“惛惛”相呼應,故第2句應放在第4段段尾。

(這樣分析,把課文內容的理解上升到哲理美的層次,讓學生接受美的薰陶)

五、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1、多媒體逐題顯示:

(1)選出古今義相同的一項( )

A、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B、蚓無爪牙之利

C、用心一也

D、先帝不以臣卑鄙

(2)從下列四句中,找出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 )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C、求人可使報秦者

D、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選三名學生回答。

明確:(1)B(A。寄託:託身、寄居,今義多指把理想感情託付於具體的人或物。C。用心:指思想意識的活動,今義指讀書用功,遇事肯動腦筋。D。卑鄙:指地位卑賤,見識短淺,今義多指品質、道德敗壞)

(2)B(4句都是變式句,A、C、D都是定語後置句,B為狀語後置句)

2、選五個學生完成課後練習二,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

六、課堂小結

本文是先秦時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荀子的一篇名作,連用20個比喻,反覆論證學習的意義、作用。妙語連篇,具有激盪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語言大師。春秋戰國五霸七雄迭起,諸子百家活躍於政壇、文壇,不但留下了他們光耀千古的思想理論,也同時留下了他們語言藝術的名篇精萃。同學們要發揚好學不倦的精神,把視野投向古今中外,從大千世界中吸收豐富的營養滋潤自己。

在學生的背誦聲中結束全文。

七、佈置作業

1、結合荀子的《勸學》,寫一篇讀後感,題目是:學貴有恆——讀《荀子勸學》有感。

2、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三。

《勸學》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學生查閲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以及顏真卿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同學們,大家進入學校,每天都在讀書、學習,大家知道關於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嗎?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師也找到了一些這們的名人名言。出示:學而不厭;天才出於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後人,要從少立志讀書自強、勤奮刻苦、珍惜時間,不能虛度過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會後悔的。今天我們要學習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寫的一首詩《勸學》。

二、檢查預習。

1、教師提問:顏真卿這個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學能根據自己查到的資料給大家介紹一下?

2、簡介:學過書法的同學都知道,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他創造的書法具有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他所有的這些成績都來自於他從少的勤奮好學,後來他把自己的學習經歷和體會寫了出來,為後人留下《勸學》這首詩。

三、朗讀詩詞。

1、教師示範讀詩,詩的節奏為: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教師領讀。

3、學生自由讀詩。

4、個別學生讀詩,教師糾正字音。

5、學生齊讀古詩。

6、學生自由讀詩,同時找出要求會寫的字。

四、合作探究。

1、體會詞意: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髮: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2、體會詩意:每天三更半夜到拂曉雞啼,是男兒讀書最好的時間,年少時不知道要早早地勤奮學習,到年老時會後悔讀書太晚了。

整體感知,讀出感受。

3、背誦古詩。

五、拓展延伸。

這首詩告訴我們只有珍惜少年時代的每一寸美好時光,好好學習文化知識,不斷積累,勤學苦練,掌握多種本領,長大之後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不至於再後悔小時沒有好好學習。現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提醒小朋友要趁年少時多學習,多用功。

《勸學》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瞭解荀子、《荀子》;掌握文言基本知識點。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語】

提問:同學們知道哪些關於“學習”的名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劉向;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培根説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這都説明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説,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應有的方法、態度,是一篇鞭辟入裏、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荀子介紹】

荀子:名況,又名卿,人稱荀卿或孫卿,戰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李斯和韓非都是他的學生。荀子主張性惡論,並且認為自然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有樸素的唯物思想。治理天下既要“禮治”,又要“法制”。

荀子與孟子的差異:“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惡;孟子重義輕利,荀子重義而不輕利;孟子專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專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樑啟雄《荀子簡釋》)

【《荀子》介紹】

《荀子》:荀子所著,共32篇,其中一小部分出於其弟子之手。內容涉及政治、哲學、治學方法、立身處世之道、學術論辯等方面。其文筆雄辯,説理透徹,氣勢渾厚,多用排比,又善比喻,有獨特風格。

【字詞、文言知識點和內容】

1、同學們,荀子特別強調教育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勸學》就闡明瞭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請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明確:學不可以已。

2、荀子從哪三個方面説明學習不可以停止?

明確: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態度。

3、文章通篇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怎樣論證的?

明確:論證方法——下定義、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比喻論證)、作比較、作詮釋、列圖表、分類別等。本文通篇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板書見後)

【藝術特徵】

1、比喻論證的方法: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説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如説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製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説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

①正面設喻,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輮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

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捨”,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説明的道理説得更具體明白。

③反覆設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喻與説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

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於比喻之中,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鍥而舍之”、“鍥而不捨”。

②有的先設喻,後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後引出“善假於物也”的道理。

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三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2、富有音韻美的語言:本文的語言形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韻律美。文中的比喻大都採用對偶、排比的句式,整齊和諧,既增強了文章的氣勢,也使文章朗朗上口,便於誦讀。多用偶句,兼用散句,既整齊對稱,又參差錯落,增強了文章的節奏感和表現力。還用了一些排比句,讀起來語氣暢達,有氣勢。

【板書】

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分論點比喻句

學習的意義:提高、改變自己①②③④⑤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①②③④⑤

學習的方法和態度:

積累①②③④

堅持⑤⑥⑦⑧

專一⑨⑩

標籤: 範文 勸學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quanxue/oglr7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