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夢遊天姥吟留別 >

夢遊天姥吟留別公開課教案

夢遊天姥吟留別公開課教案

夢遊天姥吟留別公開課教案

三維目標:

夢遊天姥吟留別公開課教案

1.知識與能力:瞭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鑑賞詩歌景物,

3.情感目標: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豐富而複雜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把握詩的第三段夢境的內涵,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難點:認知詩歌中景與情的關係,理解詩歌中寄託的詩人的思想情感。

課前預習:查找相關資料,瞭解李白生平、作品、風格、成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生前最喜“三李”的詩,這“三李”中的第一位就是李白。毛澤東稱李白的詩“文采奇異,氣勢磅礡,有脱俗氣。”下面我們一起讀一讀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看李詩是否合於毛主席的評價。

二.檢查預習

學生介紹李白生平、李白的相關作品及寫作風格、李白的成就等。

三.明確學習目標

四、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初步感受 學生自評朗讀感受

2.聽配樂朗讀,注意字音、語調、節奏。 學生比較評價,教師點評

3.學生自由朗讀,並思考問題

(1)題目中是“夢遊天姥”,那詩中“夢遊”是從哪裏開始的,又是到哪裏結束的呢?找出相關的語句?

明確:由“我欲因之夢吳越”這句,我們可知“夢遊”開始;由“忽魂悸以魄動,失向來之煙霞”,可知“夢遊”結束。

(2).據此,我們可以把全詩分為三個部分,如何劃分?

①由“我欲因之夢吳越”,可知前面部分是“夢遊”的原因,我們可以概括為:如夢緣由。

②詩歌的主體部分:夢遊天姥。

③詩歌的結尾部分:夢中醒來。

這樣,我們就對全詩有了一個系統、整體的把握了。

五.問題探究,具體賞析

(一)賞析第一部分:入夢緣由

1.(讀)“海客談瀛洲雲霞明滅或可睹”,“瀛洲”是什麼地方?

明確:海外仙山之一,傳説海外有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

2.詩歌寫“夢遊天姥”,但一開頭卻寫“瀛洲”而不是寫“天姥”,為什麼這麼寫?

明確:詩中寫“瀛洲”用了“信”字,寫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麼意思?是“確實”之意。“或”是“或許”之意。這就是説在人們的口中,一個是海外仙山,虛無縹緲,一個是真實存在,可以看見。把天姥山和仙山並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祕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難覓的,而天姥山是可尋的,接下來自然而然過渡到遊天姥山,為下文做了鋪墊。

3.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個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讀一下對天姥山的描寫。從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麼特點,運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手法?

明確:突出了山勢的高峻。“天姥連天向天橫”,直接描寫,其餘幾句通過五嶽、赤城、天台的的對照,運用了誇張、襯托的手法。

4小結:事實上,天姥山只是浙東一處靈秀之地,與天台山並峙,較五嶽卻是小巫見大巫了。這裏運用誇張和襯托手法,給我們營造了一個神奇的氛圍,將我們一步一步的引向了夢的境界。

5.學生齊聲誦讀第一部分。

(二)賞析第二部分:夢遊天姥

1. 開始“夢遊”了,詩人先到了哪裏?

明確:剡溪。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們用“入山”(板書)兩個字來概括。

2.此時作者是什麼樣的心情?入山時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明確:“飛”字表現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淥水生輝,清猿啼鳴,寫出了環境的清幽、寧靜(板書)。

3. 這裏的謝公指的是誰?為什麼會提到他呢?

明確:謝靈運,性喜遊山玩水,所到之處,必是風景秀麗之所。此處謝公到過,正説明天姥山是上佳之地。另外,還有另一個原因,我們後面再説。

4.“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詩人開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來讀一下)詩人在這裏都寫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關鍵詞討論)

明確:青雲、海日、天雞,山勢高聳,早晨光線明麗;暝、熊咆、龍吟、雲欲雨,水生煙,光線由明轉暗,顯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蕩、日月照耀,羣仙聚集,寫仙境的光明燦爛。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們把這部分分成兩層,板書——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燦爛。

5.齊讀這部分內容

(三)賞析第三部分:夢中醒來

1.可惜夢不長久,接下來詩人從夢中驚醒,美好的仙境頓時消散。夢中醒來,詩人的心境如何呢?夢境與現實有什麼聯繫呢?(抓關鍵字詞)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最後的句子

明確:①“長嗟”“惟”“失”,可以看出,詩人此時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將夢境和現實聯繫了起來,夢中的經歷可以説是李白人生經歷的折射,詩人從聽聞天姥,到尋訪、登臨、遇仙、夢醒的過程,其實就是對人生理想的嚮往、追尋、艱難、圓夢、夢碎的過程。世間一切都如南柯一夢,醒來無蹤。東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萬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詩歌抒發內心的鬱悶。

2.有如此的人生經歷,李白的人生態度有沒有發生變化呢?(自由討論)

問題引導:①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一種消極思想嗎?與前邊寫景部分那句可以照應?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作者什麼精神?

明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李白在現實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訪道,從此與官場決裂,就像謝靈運一樣,遠離黑暗,腳著謝公木屐,徜徉山水。這種舉動貌似消極,但李白並沒有真正的沉淪,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中,我們看到李白的傲氣和傲骨,表現了蔑視權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追求個性自由的性格特徵。

3.有人認為,夢中仙境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這種理解可以嗎?(開放性探究題)

提示:可以,詩人在險惡的環境中掙扎(山路險惡——塵世艱難),終於發現,自己應該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夢中醒來,若有所失,更是堅定了信念“放白鹿”“訪名山”,與官場決裂,超脱世俗。

4.學生齊讀整首詩。

六、總結全詩:

詩人通過自己夢遊的經歷,把自己對權貴的蔑視,對自由生活的嚮往之情充分的表現了出來。詩人此時已過“不惑”之年,人世光陰花上露,而宏圖未展,其焦慮之情和只爭朝夕的緊迫之感都寓其中。儘管前方冰封大河、雪滿太行,儘管心裏矛盾重重,難割難捨。但這個願意當劍俠,當酒仙,卻不願當奴才的李白最終還是舍下了官位、舍下了玄宗、舍下了自己的理想,“直掛雲帆濟滄海”去了。讓我們再次朗讀,來結束這一次夢遊吧!

七、 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詩

2、寫作訓練:李白的這個夢到底是個美夢還是一個惡夢?以自己的理解寫成一篇小論文。

八、 板書設計

入夢緣由

夢遊歷程

夢遊天姥吟留別 留別語

仙境出現

夢醒

教學反思

這篇詩歌比較長,我覺得要想讓學生學好這首詩,首先應該要讓學生對詩歌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和認識,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通過“整體感知”這個環節理出了詩歌的層次,然後再具體分析。分析過程中,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環環相扣,配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引導學生領會詩歌中景與情之間的關係,抓住意象,配合關鍵詞,解讀詩歌表達的思想情感,訓練學生鑑賞詩歌的方法。應該説,整堂課是比較連貫流暢的,但在教學設計的上,還是沒有脱離傳統教學方法的模式,雖然有課堂互動,卻沒有很好的體現當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在今後的教學設計中,應該特別注意這一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mengyoutian/0482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