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再別康橋 >

再別康橋的教學反思

再別康橋的教學反思

很多老師都説,準備公開課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磨鍊的過程。這次我真正感受到了這種磨鍊。我選擇的是一首現代詩歌,看似簡單,準備時才知道要上好它並不容易。從學情上分析,很多學生對這首詩歌都非常熟悉,也比較喜歡,這都是教學中的有利因素。但在備課試講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不少難點。首先,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以往講解得比較多的是古典詩歌,學生對現代詩歌的賞析還不太熟悉。雖然這首詩歌很多同學以前都讀過,但很多詩句還是難以理解。怎樣才能讓學生從淺層次的“喜歡”達到深層次的理解,這是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其次,老師怎麼講,講多少也是需要好好琢磨的。詩歌教學往往有着這樣的困境:不分析學生很難理解,分析得太多了,詩意則會在理性的分析中被消解。因而要把握好分析的度,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意。再則,詩無達詁,詩歌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豐富的,怎樣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個性化的解讀,讓學生對詩歌有着融入了自我生命體驗的理解,這也是很重要的。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是,對詩歌教學來説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掌握一種賞析詩歌的方法,還是體驗到一種詩情,獲得一種美的感受?我覺得後者比較重要,學生一旦進入詩的情境,就會很容易觸碰到詩歌的靈魂。可問題是怎樣讓學生很快地進入詩歌的氛圍中呢?我想,反覆的誦讀,聽朗誦,自己讀,這些看似“老土”被人冷落了的方法也許是最有效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課堂上讀是必不可少的。

再別康橋的教學反思

在思考了上面幾個問題之後,我初步設定的教學方法是以幾個大問題來統領課堂,比如問學生“你最喜歡哪一節?為什麼?”,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學生對詩歌的原初體驗,讓學生有話想説,也敢説。試講時課堂的確很熱鬧,但我和科組老師都感覺到一些不足,表面上看學生的體驗是多了,但卻流於泛泛,理解還不夠深入。而且自由式的談論最喜歡哪一節打亂了詩歌原本的順序,不利於學生對詩歌的整體把握。最後,我們一致選擇了一個比較傳統的教法:按詩歌的順序一節節地來讀,老師抓住一些最有價值的詩句和詞,讓學生加以品味。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讓學生很自然的體會到詩歌本身的情感變化,同時也能將對文本的處理集中在一些最有價值的地方,並把它吃透。最後上課時我先放了兩段朗誦,讓學生比較一下那一段更好。我看到很多學生在側耳聆聽的時候臉上露出了會意的笑容,顯然,在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和悠揚的音樂的召喚下,學生很快進入了一種詩的意境。然後,我就帶着學生來分析“輕輕地”這樣一些詞的妙處,或是一起來想象一幅“康河金柳圖”。在課堂上,我聽到了很多不同的理解,有的理解甚至比我欲設的答案還要好。我想,這應該是最令人開心的吧。

回顧準備這一次公開課的經歷,我感覺收穫很大。對詩歌教學有了一些更深的體會,對課堂的駕馭有了更多的體驗,對一些看似傳統的教法有了新的認識。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kangqiao/q23x2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