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再別康橋 >

再別康橋優秀教案

再別康橋優秀教案

再別康橋優秀教案

再別康橋優秀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徐志摩生平、創作及新詩有關知識;

2、分析本詩意境之美和所體現的新律詩的“三美”主張;

3、理解徐志摩在詩中表現的特別的思想感情和心緒感受;

二教學重點:

分析品味本詩所體現的“三美”藝術主張和意境之美。

三教法設想:

1、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

習興趣。

2、 一課時完成。

四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投影徐志摩照片)

導語:屏幕上是一位極富才情的詩人,他面容清瘦,氣質優雅,多情的眼略帶些夢幻,在這文弱的外表下,隱藏的是一顆善感而細膩的心。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徐志摩)對,他就是被林語堂先生稱作“情才”是“奇才”的新月派代表詩人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人,筆名雲中鶴、南湖等。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22年辭別劍橋啟程回國。1923年與胡適等成立新月社,為主要成員,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任翻譯,後隨泰漫遊歐洲。1927年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30年秋,應胡適之邀,到北京大學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於泰山腳下,時年35歲。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資產階級紳士詩人,新詩的詩魂,“詩哲”當之無愧。

【資料1:1920年徐志摩遠渡重洋,從美國到英國研究文學,攻讀博士學位。在劍橋大學以一個“特別生”的資格隨意選修聽課,度過了一年多悠閒的日子。同時又深受英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和制度的影響,形成了資產階級紳士兼詩人的氣質。他説:“我的眼是康橋教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常常,他躺卧在康河邊的草地上,或看書,或聽音樂,或仰望高天上流雲,或泛舟河中去尋夢。

資料2:至性至情的徐志摩,先後有三位女子走進他的內心(原配夫人張幼儀、美麗少女林徽音、再配夫人陸小曼), 1920年,徐志摩在劍橋大學邂逅了美麗少女林徽音。兩人在此相戀相處一年多,因而康河的柔波里一定也映照過他們浪漫的並肩同遊的身影。】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讀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讓我們一起走進徐志摩的詩歌世界,去品讀他的《再別康橋》。

二、誦讀體味

有人説,詩者如酒,品詩如品酒,我們應用“品”酒的心情來品味詩歌,品出盎然的詩意。

1、播放《再別康橋》Flash

2、教師示範(要求學生圈出每節韻腳,劃出前三節詩句的節奏)

3、學生自由讀

4、學生齊讀

三、品析“三美”

剛才同學們朗誦,覺不覺得詩很美?彷彿進了一個如畫的詩境,置身於康河岸邊,看河畔金柳、水底青荇,也在盪舟尋夢。詩歌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很美的意境。王國維説,“一切景語皆情語”,只有當客觀外景和作者主觀情感和諧交融,才能形成詩的意境美。“境”即指作者描繪的眼前的景和物,而“意”則是指詩人在“境”中所寄寓的獨特的思想、感情、情緒和感受等。下面我們來看看這首詩的意境美在哪裏?

1、分析詩的音韻、節奏和結構,體會“音樂美”。

本詩的韻腳分別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從韻腳看,一方面每節音韻統一,全詩逐節換韻,另一方面取韻又有開有合(開口、半開口和閉口音),有輕有重。

本詩的節奏:以前三節為例,“輕輕地/我 /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一方面每句為三到四個音步,以三個為主;另一方面又多用“輕輕”、“油油”等疊音詞,使得詩的節奏明快而又平穩。

本詩的結構:大家不難發現,首尾是呼應的,有同有異,富於變化,但又反覆強化那特定的情緒和格調,尾是首的復沓,但又不是簡單重複,是感情經過激盪而又沉澱後的再現,或是另一層面的遞升。一如交響音畫中的“A--B--A”式的曲式結構,是“呈現——展開——再現”的藝術體式,反覆營造那“濃得化不開”的深深情味。

讀着這首詩,音韻和諧而富於變化,節奏明快而顯得平穩,並且曲折迴環,首尾圓合,氣韻渾成,如同康河的漣漪一樣輕輕盪漾,令人不禁產生音樂美的感受。

2、分析段落、句子,體會“建築美”

通過誦讀,我們從聽覺上已深深感受到了本詩音韻之諧和,節奏之明晰,感到了音樂的美感,那麼我們再看看詩的外形,分析一下它在外部形式上又有什麼特點?

從段落上看,每節四句,各句又錯開,整齊而又劃一;從句子上看,每句字數6—8字,大致相等。句的整飭和節的勻稱,使詩具有了一種什麼美呢?(建築美)美學家説,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則是凝固的音樂。讀着本詩,一種流動的建築美和凝固的音樂美,令你心旌搖搖,美不勝受。

3、 抓住具體意象,體會“繪畫美”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中,曾這樣説:“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説,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條河。”的確,康橋的美是令人嚮往的。詩中選取了一系列特有的意象,給人以美的享受。

①提問:你認為詩中什麼意象,最具有繪畫美,試舉例賞析:

金柳:柳,是古今詩文中常見的吟詠對象,絲絲柳條在千載而下的歲月中飄蕩。而今在徐志摩筆下又呈現一種特別的繪畫美。綠的柳、碧的水與西天的夕陽交融一體。柳樹化為金色,色彩對比是那麼鮮明和生動,並且柳樹又化為“新娘”,她那婷婷的豔影在夕陽與河水的.映襯下閃射着迷人的色彩!

②本詩的意象,從金柳、青荇到潭水星輝,色調搭配是明快的,並且遠近交錯,俯仰結合,組成一幅色彩絢麗的圖畫。再看這些事物本身也不是凝滯不動的,都具有躍動的生命感。詩人用了一系列動作性很強的詞。如“盪漾”、“招搖”、“揉碎”等等,使整個畫面變成動態的圖景,一種活力的氣韻流動在其間,給人以立體的審美感受。

③這個立體的如畫般的詩境中,詩人的動作,如“招手”、“撐”、“揮一揮”等詞表明,詩人在這“畫”中也不能自禁地沉醉,情動於中而形於外,外景在動,詩人在動,主客互動,物我相融,到了“相看兩不厭”的程度。甚至,他要化作一條水草,永遠生長在康河裏,生長為康河的一部分,永遠招搖着生命的美麗!

(學生活動:你最喜歡哪一幅畫面?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回看全詩,這色彩絢麗、温韻可人的意象,這整齊和諧、錯落有致的形式,這音節和諧,全韻通暢的營造出了“這一個”的徐志摩式的藝術境界,形成了徐志摩式的清新脱俗的意境美。

五、拓展遷移

在徐志摩的詩作中,還有一些玲瓏精緻的小詩,也很能體現詩歌的“三美”——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這裏我提供兩首徐志摩的小詩供大家欣賞品味。

最是那一低頭的温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這一聲珍重裏有蜜甜的憂愁。/——莎揚娜拉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的輕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甜美是夢裏的光輝。/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她的負心,我的傷悲。/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的悲哀裏心碎!/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暗淡是夢裏的光輝。——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小組合作品味詩中所體現的“三美”(任選其一)討論交流後推舉代表作簡要發言。

六、播放《再別康橋》歌曲,結束全課

標籤: 再別康橋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kangqiao/2d9e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