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湖心亭看雪 >

善於感覺的湖心亭看雪賞析

善於感覺的湖心亭看雪賞析

《湖心亭看雪》最動人的地方是——作者以精緻的異化想象生動地寫出了西湖的雪景之美,恰如其分地寫出了西湖雪景給人的感覺。這種感覺,既是雪景的客觀化描寫,也是作者身在雪景之中的感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善於感覺的湖心亭看雪賞析,希望大家喜歡,更多內容請瀏覽()。

善於感覺的湖心亭看雪賞析

讓我們先從這篇小品文的整體上來來理解作者在文中寫了什麼。

《湖心亭看雪》一文分為兩個大的層次,一是從宏觀寫西湖雪景的意境,一是從近景寫看雪人的痴。

我們先看其從宏觀寫雪景。概括説,西湖雪景境界有三:“空”、“一”、“闊”、。“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人”、“鳥”都不光臨了,正如前人有詩云“鳥飛絕”、“人蹤滅”,當然西湖就“空”了。“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這就是古代那個張打油寫的情景——“天地一籠統”。“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種景象,不就體現出西湖雪景的“闊”了嗎?

接下來看文中所寫的近景。“餘”之小舟“到亭上”,亭上有人對飲。他們見有人來,頗有遇見同道知音人之感,並熱情地“拉餘同飲”。待“餘”飲酒後離開湖心亭時,“舟子喃喃曰:‘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我們要理解舟子這句話,還得從文本中的信息來研究。有兩點需注意,“餘”來湖心亭是在大雪初停“更定”之時,“拿”小舟“獨往湖心亭看雪”。自以為湖中會是“餘”獨家寡人也。然而“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湖心亭看雪者非“餘”之“獨”往也。所以,文中“更定”與“獨”反襯出湖心亭那兩位客居杭州的金陵人比“餘”更痴迷於西湖雪景。

但“餘”並不喜歡這些金陵人,何以見得?“拉餘同飲”,非欣然入座;“強飲三大白而別”,非但痛飲,且飲後即別,可見“餘”不願與之同坐多飲。“餘”之內心仍是一個“獨”。

《湖心亭看雪》遠寫了西湖雪景之美,近寫了看雪人之痴,有人有物,有情有趣,清新活潑。

《湖心亭看雪》之所以令人心怡就是關於寫感覺的摹狀詞選擇和使用,特別是對西湖雪景——“空”、“一”、“闊”——境界的呈現,可謂超絕,很值得我們去品味,去效仿。

“大雪三日”,這個“三”作為蒼天走雪時間實在是有些長,雪下得實在是有點兒多。但這是西湖奇麗的雪景條件。與“三”相對,自然造成下面情景的產生,西湖上人、鳥、樹、山、堤、船等其他景物相應變得“少”了,“小”了,“單”了。

“上下一白”,其他都不見了,色彩“少”了。“一”既是數詞,一片白色,但這個“一”又使人感到是“大雪”使世界為“一”色,在這裏有一種使動的感覺,“一”有動感。

“長堤一痕”,這個“一”本來也是數詞,與“痕”聯合使用,但長堤本身就像是“一”字,它又在作者眼中化為物的劃痕留在西湖的雪景中。所以,“一”既有數的概念,又有形的描寫,寫出了長堤在雪景中的輕、微之態。“堤”異化為一個條狀的物“痕”,如“一”字輕輕地卧或者説劃在西湖的雪岸上。這個“痕”既有形的意味又有量的.意味,同時也是物,三意相兼。

“湖心亭一點”,“點”者本是“小黑也”,但此時應是“白”點,亭的頂上皆是雪也。“湖心亭”化作“小白點”,點綴在西湖萬頃碧波之中,可見西湖雪域之“闊”與“遠”。“亭”作“點”狀,亦是一種異化的感覺。“點”,也是形、量、物三意相兼。

“餘舟一芥”,“芥”在這裏指“小草梗”、“小草葉”。“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就是説把一杯水傾注在地上的小窪窪之中,那麼一枚小草葉便可以做小舟了。但現下作者感覺在西湖空闊的雪域之中,自己的小舟如一枚草葉,那麼西湖這個大“杯”子之闊不就顯現出來了嗎?“芥”,相當於“根”,也是“草梗”,物、形、量三兼。

“舟中人兩三粒”,這個“粒”既是量詞,又是形容詞。從量詞角度講,舟中人有兩三“個”,或者兩三“位”。從形容詞的角度講,兩三“粒”,亦是人縮小為“米粒”了。因為“舟”為“芥”,當然舟中人必然微如米“粒”了。“粒”字的選擇,又將“數”與“形”統一在一起,同時,舟中人又成了“兩三”個“粒”。物、量、形三者的統一又表現了西湖雪景之奇妙。

解讀《湖心亭看雪》我們必須從文中關於雪、堤、亭、舟、人這種精緻的異化感覺中看它帶給讀者的美感,從關於景物那可以感覺到的與其他關於雪、堤、亭、舟、人富有差異的感覺表述中去體會此文中物的“數”與“形”相統一所具有的妙趣,從而提高自已的解讀能力,提高自己的感覺能力,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這是讀文的本旨之所在。

作者善於感覺,讀者也必須善於感覺。不善於感覺,作家寫不出好作品;不善於感覺,讀者體會不出作家好作品的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uxinting/pjjd9j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