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化石吟 >

化石吟教學實錄

化石吟教學實錄

《化石吟》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讀這首詩可以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

化石吟教學實錄

師:首先我們觀看一部影片的片段(播放影片《侏羅紀公園》)。這部影片叫什麼名字?

生:《侏羅紀公園》。

師:這部影片大家非常熟悉。我們知道恐龍是生活在億萬年以前的動物,現在人們是怎樣知道恐龍長得是什麼樣子的呢?

生:可以通過化石。

師:好,化石。同學們在生活中看到過化石沒有?請看到過的同學介紹一下。

生:暑假的時候,爸爸帶我去博物館參觀,我看見了恐龍化石。

師:有些同學看到過,有些同學卻沒有看到過,不要緊。老師這兒有幾塊化石,展示給大家看看。(教師出示化石實物:5500萬年前湖北江漢魚化石和4~5億年前震旦角石。)

師:有同學會説太遠,看不清楚。這也不要緊,下面我們再觀看幾幅化石的圖片。(教師展示化石圖片課件:樹葉化石、龜化石、猛獁化石、鸚鵡嘴龍化石。)

師:有位詩人也和我們一樣看到了化石,他詩興大發,吟詩一首,就是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化石吟》。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誦這首詩。讀完了詩歌,大家説一下題目中的“吟”字是什麼意思?

生:讚頌、讚美、吟詠。

師:化石有哪些地方值得詩人去吟詠、讚美呢?讓我們一起朗讀,在詩中尋找答案。

生:詩歌第三節“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生:詩歌第四節“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生:我認為詩歌第六節中的“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這幾句最能突出詩人對化石的讚美。

師:詩人對化石的讚美之情貫穿着全詩。是的,各種各樣的化石是地球地質史和生物史的見證者,它們是大自然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師:詩人不僅對化石洋溢着讚美之情,還充滿着好奇之心。從哪些詩句你可以感受出來?

生:在詩歌的第一節,詩人提出了四個問題。

生:詩歌的第二節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説話?”兩句,也是詩人提出的問題。

師:從詩歌的第一節和第二節都能感受出詩人對化石的好奇心。下面我們一起深入地品味一下。

師:請同學們齊讀詩歌的第一節,注意讀出詩歌的語氣來。(教師範讀第一句。學生齊聲朗讀。)

(1)怎麼沒下巴、怎麼嘴長牙、怎麼沒有腿、怎麼不開花──連用四個問號,可以感受到作者當時什麼樣的心情?(學生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

(2)你看到化石的實物以及圖片的時候,產生過和作者一樣的疑問沒有?(學生説有。)

(3)你能不能像詩中的語句一樣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採用男生女生接龍比賽的形式。)

女生1:最早的大象為什麼毛很長?

男生1:最早的鳥兒怎麼不會飛?

……

師:有人説“問號是打開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同學們剛才提出了很多問題,就是拿到了一把把鑰匙。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用鑰匙打開科學之門,繼續研究。

師:不僅詩歌的第一節體現了詩人對化石的好奇心,第二節中也有這樣的句子。我們首先看第一句,請同學們齊讀,注意讀出語氣。(學生齊讀:“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

(1)“萬載”是什麼意思?

生:形容很長的時間。

(2)逝去萬年、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遙遠世界會重現嗎?

生:不會。

生:我認為會。人們可以把化石組合起來,再運用電腦等高科技手段復原遠古的世界。(很多學生認為他説得很有道理。)

(3)詩人站在化石旁,他並沒有藉助高科技手段,他看到了逝去萬載的世界嗎?

生:看見了。

(4)從哪些詩句可以表現出來?

生:從詩歌的第三節“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可以看出。

生:還有詩歌第六節中“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重現的遠古林木多麼葱蘢、幽雅。”

(5)“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重現的遠古林木多麼葱蘢、幽雅”,詩人用詩意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遠古的世界。(教師展示課件中一幅遠古叢林的圖片。)同學們心目中遠古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能不能像詩人一樣用優美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下面請四人一個小組討論、交流。(學生熱烈地討論。)

生:遠古世界是個美麗的世界,海水是蔚藍的,陸地上到處生長着綠色的植被,高大挺拔、直入蒼天的樹木隨處可見,林間是如茵的綠草,盛開着五彩繽紛的花兒。

師:這位同學運用“如茵的綠草”、“五彩繽紛”等詞語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的遠古世界。

生:我心目中遠古世界的情景與他們不一樣。從課外書上我瞭解到遠古的自然氣候有時候也非常惡劣,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很頻繁:晴朗的天空突然暗了下來,天色越來越黑,像蒙上了一層黑色的幕布一樣。火山又開始噴發了,一條火龍從山頂竄出,森林燃燒起熊熊大火,林中的各種動物們驚恐地四處逃散,有的來不及逃的,就和樹木一起被火龍吞噬了。

……

師:第二節的第二句同樣也體現了詩人的好奇之心。(學生朗讀“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説話?”)

標籤: 教學 化石 實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uashiyin/73d0x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