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觀潮 >

《觀潮》優秀説課稿

《觀潮》優秀説課稿

【導讀】《觀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經典作品,節選自《武林舊事》第三卷。本文通過描寫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以及觀潮的盛況,將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織在一起,用十分精練的筆墨,分四段描繪出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健兒的英姿颯爽和觀潮人羣的驚歎不已,使讀者身歷其境。

《觀潮》優秀説課稿

  《觀潮》優秀説課稿

老師們上午好!今天我向大家説課的內容是《觀潮》的第二課時。我們常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下面,我僅就自己閲讀、理解《觀潮》這篇課文後的感受和初步的設想,與大家做以交流。説課的內容大致分為這樣幾個方面:説教材、説學生、説目標、説思路。

一、説教材——解讀文本,感知“天下奇觀”:

《觀潮》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展現了被人們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雄偉壯觀的景象。這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是先總的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然後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退之後”的時間順序,描寫看到、聽到和感到的壯觀景象。在重點部分“潮來之時”又按從遠到近的順序,抓住潮聲、潮形寫出了潮來時的驚心動魄。作者這樣清晰的行文順序,既向學生們揭示了怎樣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也提供給學生讀文,理清文章脈絡的一個扶手。這一點將成為我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明代詩人王在晉曾經在《望江台》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 其中,“奇”,作為主線始終統領全文。具體來説:潮來之前,作者通過觀潮人羣急切心情的描寫,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起描寫,再現了大潮的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潮頭過後,餘波“漫天卷地般湧來”,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是一個“奇”。以上就是對自己對教材的一個整體把握和分析。

二、説學生——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期,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讀自悟能力,如:他們在初讀課文中,會比較容易地抓住全文的行文順序,也會在自由讀中相繼找出直接描寫潮水的語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變化,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可以自悟到的,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悟。但透過那一系列“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風號浪吼”等的精妙、生動的描寫,從而感受到錢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觀”,那雄偉壯觀的景象一次次映像在學生的頭腦中,這是四年級學生難以自讀自悟到的。雖然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透過一系列精妙、生動的文字去想象的能力還有待於培養和提升。讀懂了學生的“懂”與“不懂”,由此我開始制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三、説目標——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我制定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抓住有關描寫潮水的詞句,通過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來想象畫面,從而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神奇壯觀,並鼓勵學生把自己的閲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 激發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3、4 自然段,即引導學生抓住潮來時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本課時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的,從而深切體會到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

四、説思路——建構過程,感悟“天下奇觀”:

“為學生營造充滿真情、詩意的課堂”是我們語文教師共同的追求。面對《觀潮》這樣一篇大氣磅礴,詩意十足的寫景散文,我們更應該以強烈的人文意識、多樣的學習方式、豐富的讀書實踐促發孩子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上與文本實現心靈的對晤,享受閲讀的快樂!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我想用平和的語氣和學生們在輕鬆的談話中漸漸走近文本。試想可以這樣展開一番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觀潮》這篇課文,還學習了生字新詞,那我們就比比誰的記憶力最強,好嗎?於是,我會分別出示四組詞語:

平靜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在學生讀過這些生字新詞後,我相機問道:這四組詞語,都是描寫錢塘江大潮的,那麼有什麼不同呢?學生們會輕而易舉地回答出來:這四組詞語分別描寫了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後潮水的樣子和聲音的。這樣設計的意圖有二:一是引導學生們複習重點的詞語;二是引導學生們快速理清課文大的脈絡。緊接着,我故作玄虛,設計一個更加有趣的記憶力比賽的內容,我會快速提問道:課文描寫的是哪兒的大潮?一年一度的觀潮日,是什麼時候?目的是重温第一課時已經讀懂的第二自然段的相關內容。而後,我繼續提問: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錢塘江觀潮。是啊,江潮還沒有來,江面很平靜,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等啊,盼啊!那麼,如果你就是這人羣中的一員,你會等着什麼、盼着什麼?心情又是怎樣的呢?就在師生們輕鬆的一問一答中,把學生們已經讀懂的重新建構起來,也可以漸漸地讓學生們由讀者轉向一個觀潮者,勾起學生們觀潮的強烈慾望,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文本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二)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

1、自由讀,總體感受潮來之時的景象。

我是這樣設計自由讀導語的:自由輕聲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細地聽潮、看潮、用心體驗潮,用直線畫出描寫潮來時聲音的語句,用曲線畫出描寫潮來時樣子的語句。

2、指名讀、聽讀,感受潮來之時的巨大變化。

學生自由讀後,我想這時教師應該適時地對學生們所畫的聽到的和看到的語句進行及時的反饋,這是學生們繼續理解其巨大變化和雄偉氣勢所必不可少的。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們在反饋中,可能會打亂順序,或者遺漏其中的一些語句,這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學生自由分散反饋後,我們可試着用這樣的一個小設計進行糾正與整合。具體來説:認真聽老師讀3、4自然段中你們所畫的語句,看看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幾處描寫連接起來的。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在書中圈出來。隨後師讀生聽: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其中,把表示作者觀察、寫作順序的四個詞語讀得重一些,我想此時在學生頭腦中所呈現的決不只是支離破碎的語句,而是感受到潮來之時,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形態的變化以及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着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寫潮水變化的敍述方法。

3、細緻默讀,深入體會潮來之時的雄偉氣勢。

設計的默讀思考題是這樣的:請你再細緻地讀讀你剛才所畫的語句,邊讀邊想象,看看從哪兒感受到潮來時那壯觀的景象,把你由此想象到的批註在書旁。在此基礎上,並提出交流的要求:一會兒,你可以藉助批註,用語言來描繪你所想象到的,也可以通過朗讀,再現出你所想象到的。這樣一個問題的設計,我想是基於這樣幾點思考:一是保證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開度,也就是説值得深入思考;二是兼顧到了學生的差異,有的學生善説、有的學生善讀,讓他們有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盡顯他們的才華,帶給他們學習語文的快樂;三是這其中關鍵性的語句非常多,但難易程度卻不一樣,為了防止少慢差費現象的發生,以這樣不同的交流方式可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4、品讀,深入體會潮的聲音和形態之奇。

在交流伊始,我們可以出示剛才學生在聽讀中圈出的表示順序的那四個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再近些……”、“越來越近……”,引導學生按照記敍順序,來邊讀邊談談自己想象到的。

(1)“遠處……”

學生們很容易抓到第一句,我們可以借助學生的朗讀,引起大家的發散思考。具體操作是:我剛才聽到你在讀這句話中,特別突出了“好像悶雷滾動”,你能説説此時聽着這滾滾而來的聲音,你彷彿想到了什麼嗎?此時,孩子們可能會結合生活實際,説道:平時我聽到過大雨來臨之前,那由遠而近的滾滾的雷聲,預示着一場傾盆大雨即將來臨,那麼此時聽到潮水發出的隆隆的聲音,雖然比較沉悶,但持續不斷,我想潮水的來勢也一定很猛、很大。此時,老師可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小結:是啊,就像他剛才聯繫生活實際體會的那樣,未見其形,但聞其聲,雖然潮水還距離我們很遠,但卻能聽到它滾動不止的聲音。而後,再請幾個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再來讀這一句。隨之,老師以學生剛才的發言進行過渡:是不是真像你們所説的這潮水來勢洶湧呢?過了一會兒,潮水又有什麼變化呢?

標籤: 説課稿 觀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guanchao/7w22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