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弟子規 >

弟子規演講稿 15篇

弟子規演講稿 15篇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演講人圍繞着主題講話的文稿。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接觸並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演講稿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 15篇

弟子規演講稿 1

《弟子規》的禮儀標準是做人的基礎。就像一棵大樹,只有當它的根扎牢了,它才能茁壯成長。做人,只有建立最基本的道德,一個有謙虛、尊重、善良、博愛之心的人,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如果一個人的願望是武斷的,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生活也不會幸福。在學習了《弟子規則》後,我覺得我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基礎上載承這一文化瑰寶。我真誠地希望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意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每一點做起,幫助每一個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生活在中國的每個人都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文化畢竟是一個不斷傳遞的過程。就像一個語文老師説的“不管是貴族子弟還是山裏的村民,不管是懂一點字還是一個字都不會讀,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體現了儒家文化的修養”。這句話,我感覺越來越深。一個觀念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這裏的人哪裏不受影響?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遭受了許多災難,但她在中國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傳統文化將是我們的基礎,它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繁榮和強大。

弟子規演講稿 2

如果有人問我,《弟子規》是什麼?我會告訴他,《弟子規》就像這個春天的一條路,一路上有沁人心脾的鮮花可以採摘,每次讀《弟子規》,都會是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人生之旅。

曾幾何時,我們都站在十字路口,望着千年,心中彷彿茫然。現在我們踏上這條精神之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個字——“先孝”。一切美德,孝為先,我們中國人講孝最多。所以,我們對孝道的解讀古往今來都是極其深刻的:我們知道“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父母不候”,我們更知道“但多少愛有寸長草,賞三春光”。然而,這和“孝”一樣,是一種重要的“喪”,卻像灰姑娘一樣,被我們有意或無意地遺忘在角落裏

併發症有哪些?指兄弟姐妹之間的友誼,以及與朋友的友誼,尊老愛幼。所以,是愛,是愛,是愛,是關於人性的。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古人視孝等於“孝”,古人通過行動形象地詮釋了“孝”的含義。

在古代中國人眼裏,為了兄弟姐妹放棄生命和幸福。所以成為了那個時代風度翩翩的紳士風度和品質。人們仰望她,追求她,想盡辦法得到她。她就像一朵吸取日月精華的仙園花,開了很久。

今天,我們遺憾地看到,這個瓊花已經沒落,被物慾與貞潔的激烈鬥爭所黯然失色。它在人們心中的美麗正在淡化她的顏色和香味。

對於父母來説,古人是“父母的命不該耽誤”,今天的人更多的是“孩子的命不該耽誤”;對於教師,古人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今天的人更多的是“三年為師,魯豫望之”;對朋友來説,古人是“兄弟,何必骨肉”,而今天的人更多的是“三年同學,爭論不休”。

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的本性是不是不如古人?其實在我看來,這不是人性的改變,而是對傳統美德的漠視。其實只要我們稍加關注,稍加約束自己的行為,“一”的種子就會在我們身邊生根發芽,最終茁壯成長。當我們看到老師時,不妨深深鞠一躬,説聲“老師好”;和同學相處時,不妨少一些以自我為中心,多一些體諒;萬一和朋友發生矛盾,我們不妨少點挑剔,大方點。更要小心的是,當我們匆匆忙忙卻看到別人提着重物上樓時,我們不妨有意識地打開一條通道;餓的時候排隊吃飯的時候,不妨耐心等待,不要胡思亂想;熄燈休息後,住在樓上的同學不妨體諒一下住在樓下的同學,自覺放開自己的腳步。

聽着,這些真的很容易嗎?但是容易的意思是平凡嗎?也不是!你知道嗎,每一小步都是你自己進步的一大步,但是每個人邁出的這一小步卻可以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以,不難,只要我們努力改變自己的一個小細節,嘗試新的舉措!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會發現,天空變藍了,大地變寬了,周圍的人變友善了,朋友越來越多,煩惱越來越少,周圍的廢墟已經悄然生出了生命的芬芳。

同學們,我希望從今天開始,我們在心裏埋下一顆種子,讓我們用自己的心的温度去呵護它。相信明年春天花開了,小樹發芽了,我們就真的長大了!希望我們能在《弟子規》這條遍地鮮花的路上越走越遠,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弟子規》漫長人生中的過客,而不僅僅是一個過客!

弟子規演講稿 3

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福建省柘榮縣城關小學的陳源。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讀弟子規,做文明人》。

我記得有這樣一段話:“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穫文字;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穫行為;播下行為的種子,便收穫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穫人格;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穫命運。”我覺得《弟子規》就是一部播撒種子的中華典籍,一部中華禮儀美德的最佳範本。

《弟子規》,顧名思義,這是作為學生的規範。它是中國古代聖賢的良言,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精髓。它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所做,它用最簡短的文字,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進行了概括和揭示。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好,才能成就大事。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做事情不要慌張,不要畏難;“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講的又是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教會我們的是如何做一個孝順的子女。

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弟子規》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讓我們一起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用意去品味它的文明,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讓中國傳統美德再放異彩!

弟子規演講稿 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邊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聽着這親切的聲音,我不禁停下腳步,輕聲跟着讀起來。這是我已熟讀的〈〈弟子規〉〉的總敍。

我喜歡讀〈〈弟子規〉〉。 “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學生的規範。它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禮儀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禮儀略成了24個字,雖然短短24字,卻也已經樹立了我文明的態度。

弟子規,是聖人對我們的教誨,它讓我明白了做文明人的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接着要小心謹慎,誠實守信。和大眾相處要平等博愛,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餘的時間與精力,要向多方面學習。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麼是文明,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首孝弟。

百善孝為先。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父母對我百依百順,凡是我提出的比較合理的要求,都會想方設法滿足我。我總是認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甚至,有時父母關心我,多叮囑幾句,我反而嫌父母囉嗦。有時父母要我做些事,我總是拖拖拉拉,儘量避過,即使做,也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我們至少要做到《弟子規》所説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才能不辜負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這就是文明。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麼是文明,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信——次謹信。

誠信是三月的春風,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説誠信是寶貴的信譽,是無價的財富;長輩説誠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記,是一張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約;我説誠信是兩根小指拉鈎後的百年不變,千年不悔。

也許有朋友安慰自己説,誠信是大人的事,我們還沒有長大呢!如果是這樣,那麼你就錯了,大錯特錯了!當你把果皮扔到乾淨的操場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看見老人上車而假裝閉目養神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為了一時的虛榮心,考試舞弊時,你誠信了嗎?我們真的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不誠信!這就是不文明!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麼是文明,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諧——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和諧者,為德行高尚者,自然為人們所敬仰。物種以競爭為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不管你是哪個種族的,都是同類,因該和睦相處,互相合作。這才是文明人。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我們桃校長的校訓:今天你微笑了嗎?就是教我們做個能和諧人際關係的文明人。故有餘力,便應珍惜時間多學習,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着減少。你也會變得更有德行,你便會成為一個文明人,為人們所敬仰。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誦讀並牢記“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吧!這是我們學生的傳統,學生的文明。我深信,有了它,我們一定會置身於〈〈弟子規〉〉的文明世界裏!我深信,有它了,我們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 5

“弟子規,聖人訓”一遍遍誦讀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着《弟子規》給我們帶來的諄諄教誨,心中的那盞燈漸漸明瞭。

“入則孝,出則悌”告訴我們友愛兄弟,孝敬長輩,“孝”字也就從此銘刻於我們心間,使我們在關心長輩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他人。“謹而信”為我們譜寫着一支思想昇華的歌,良好的生活習慣也伴隨着我們進入更高的階梯。“泛愛眾,而親仁”的做人守則成為人生起步的扉頁,也是一個轉折點。更是那“有餘力,則學文”的學習手冊帶領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走出迷津。

《弟子規》之所以被稱為弟子規,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龍的博士,有學問的人給後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諸葛亮為阿斗寫的《出師表》一樣。古中國之所以被稱為古中國,也一定離不開好書的啟蒙。上千個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學童在不停的翻着這本書,實踐着這本書中的任何一個字。《弟子規》就是這麼一本好書。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子,還是兒童,少年,甚至壯年,老年都耳熟能詳,熟讀成誦。《弟子規》早已成為歷史的篇章,成為華夏兒女成長的腳印。

的確如此,《弟子規》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至真,至純;《弟子規》是引領孩子步入規範殿堂的老師,它至善,至美!《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讓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讓我懂得了言而守信。如果説《弟子規》是一本好書,我便是讀書人;如果説《弟子規》是一條河流,我便是魚兒;如果説《弟子規》是一片藍天,我便是翱翔的雛鷹;《弟子規》薰陶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文明上,禮節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讓《弟子規》點燃我們心靈的火把,在烈火的讓少中點燃那盞不滅的燈。讓《弟子規》永恆,讓經典永恆,讓愛永恆!

弟子規演講稿 6

老師同學們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美麗的傳統教育—— 《弟子規》。

首先,讓我們品味一下“美”這個詞。什麼是美?説明大家各方面都喜歡,感覺很好。這就是為什麼傳統教育應該被形容為“美好”的原因。我們知道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這麼長時間,古人留下的財富,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就像夜空中的星星,無法估計。物質和精神,誰都知道精神比物質珍貴得多。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為了物質上的滿足而拋棄了自己寶貴的精神財富。每當出現這種情況,人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存放素材的空間,而是一本小的傳統教育書—— 《弟子規》。祖先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精神財富,《弟子規》以簡單的三句話的形式為我們總結出來。雖然是按照孔子的教導編制的生活標準,但它體現了美好的生活藝術和作為人的崇高精神。比如書中提到,家庭交往要孝順父母,團結友愛兄弟姐妹,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語言行為,要慎重。與人交流,要講求誠信。信任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沒有誠信,就沒有團結與合作。沒有合作,一個人的力量什麼也做不了。要知道人人平等,沒有誰高人一等。每個人都必須有一顆愛的心。如果你是小月月旁邊的陌陌路人,總有一天你會成為第二個小月月。大多數人認為幫助別人最終會幫助自己。傳統教育《弟子規》有太多的道理,我們應該以足夠的耐心在生活中實踐,從而淨化靈魂,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們常常覺得温暖的陽光照射在地球上,特別美。然而,就像傳統教育中的高尚品質一樣,陽光給我們帶來了幸福和完美的生活。

弟子規則班會第四講

《弟子規》由1080字組成,看似不起眼的小書,實則藴含着巨大的處事和學習智慧。

古人云:“萬德孝為先。”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作為孩子,我們應該報答他們的好意。《弟子規》的《入孝》説:“父母不可慢;父母,不要偷懶。”父母生了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沒日沒夜的奔波,回到家自然就累了。作為孩子,父母打電話給我們,要立即答應,不要拖延;父母讓我們做的事情應該立即做,不能拖延。我們應該更體諒父母,幫助分擔家務,多為父母着想。“進則孝”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履行自己作為孩子的責任。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和《弟子規》裏的“泛愛人羣”一樣,“去加拿大,先問問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也就是要快”,意思是一樣的。羅斯福任海軍部長助理時,有一天一個朋友來拜訪。在談話中,我的朋友問及海軍在加勒比海的一個島上建立軍事基地的情況。他朋友説:“我只是想讓你告訴我,我聽到的關於基地的傳聞是不是真的。”這位朋友想打聽的事情,當時不便公開。我看到羅斯福環顧四周,然後壓低聲音問他的朋友,“你能對不方便傳遞的東西保密嗎?””朋友急切地回答,“是的。”羅斯福笑着説,“嗯,我也可以”這説明了一個道理:不要把自己不想承擔的言行強加給別人,要學會尊重別人。“愛所有的人”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生活中,總有人每天學習到很晚,但成績並不理想。原因是不知道讀書的要領。讀書最重要的是在心裏。如果眼睛在看,嘴巴在讀,心不在課業上,想着別的也是白讀。平時看書的時候特別不專心。雖然我的眼睛在看,我的嘴在讀,但我的心不知道在哪裏,所以無論我怎麼努力,我的成績都上不去。“讀書法,有三種;心和信都是必須的。”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學習。

《弟子規》的道理是聖人的教誨。要深入反覆背誦《弟子規》,學習做事的道理,以此作為個人反思的鏡子,行為的指南。《弟子規》匯聚了中國先賢的大智慧。作為中國的後代,我們應該繼承幾千代的聖訓。

弟子規演講稿 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讀了《弟子規》我懂得了父母叫時要立即迴應不能慢慢騰騰,父母要我們做事是不能託辭拒絕,認真聽父母的教訓,改正錯誤。也懂得了不要因為錯雖小就故意去犯,不要因為東西不值錢就隨便拿走,那會讓父母傷心難過,是不孝,以父母的喜好而喜好,父母不喜歡的儘量不做,更不能做有違道德的事,讓父母蒙羞、我知道了從現在開始熱 愛 生活,最 愛 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後才是自己,而這種愛才應該是理性而又深穩的愛, ,我想,付之行動,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

做人的最根本是從一個孝字開始的,懂得了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才會知道回饋,報答我一定好好學習,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弟子規演講稿 8

這周由我們繼續和大家一起學習弟子規中入則孝的內容,“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母親無微不至地愛護我們,為人子女感受得到父母的恩重如山,自然小心謹慎地行孝,不敢讓父母掛念操煩,這樣的孝順並不困難。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算是難能可貴啊!一般人總認為父母要對子女有付出後,子女才有行孝的義務,但是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麼兩樣呢?

有一個女孩子,因為一點小事,被母親批評了幾句,一氣之下,就離開了家。她一邊走、一邊哭,不知不覺天就黑了。這時候她看到了一個賣拉麪的,就更覺得餓了。可是剛才出門的時候忘記了帶錢,又不好意思回家取。她就來到拉麪攤前看着別人津津有味的吃着拉麪。老闆發現了她,就問她:“你想吃麪嗎?”她説:“想,可是我忘記帶錢了!”老闆説:“沒關係!改天路過時再給錢也行”。説着就給她盛了一大碗麪。小女孩感動的熱淚盈眶。一邊哭一邊説:“謝謝老闆!”老闆接着説:“我才給你煮了一碗麪,你就謝謝我。你可曾給你煮了十幾年飯的你的媽媽説過謝謝麼!”小女孩聽到老闆的話,非常慚愧。趕快吃完了拉麪,就往家裏跑。快到家門口的時候,遠遠看見一個瘦小的身影站在門前,象往常等着自己放學回家一樣,那個瘦小的身影就是她的媽媽。她趕快跑過去,撲進媽媽的懷裏。此時此刻她才真正懂得了父母的恩情和家的意義。有的人卻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父母做的,父母疼愛我們是應該的,孝敬父母是有條件的、附加的。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悦復諫,號泣隨,撻無怨。”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父母要講求孝順,但是父母也不免會犯過錯,為人子女的可以勸諫嗎?如果應勸諫,那要如何勸諫才恰當呢?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父母親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起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温和怡悦,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就要等到父母親高興時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於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遭父母不瞭解我,動了怒出手打我,心中也毫無怨言。只希望雙親能體會我們的真心,改正過失就值得了。父母親有過錯,説話和氣,臉色温和確實很重要啊,在温和的氣氛中,子女的意見才可能被父母認真考慮,才可能被接納,而且不傷父母子女間的親情。我們對父母親的勸諫只能限於他們的過錯。如果僅僅是生活瑣事上的想法不同,意見不同,只要父母親高興,那就隨他們去吧!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他們身上。對父母改不了的小毛病,小缺點要能容忍,要多想想他們的優點和他們的長處,要多想想他們的艱難與不易,這樣的話內心就會平靜下來,就不會對他們產生嫌棄之感,怨恨之心,才能真心地去愛戴他們。

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樂利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湯堡壘!

弟子規演講稿 9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計算機11班的xxxx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弟子規讀後感”。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閲讀此書的點滴體會。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敍,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們達到的準則,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學習,如何講文明禮貌。

《弟子規》篇幅短小,共有360句,1080字,卻藴含豐富內涵。總分為七大部分,分別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渾文。“入則孝”告訴我們在家中要聽從父母、愛親人,家人有困難或者生病,要盡心盡力的幫助、照顧;要聽父母的話,不與父母爭吵。做到這一點會讓我們的家庭氛圍更加和睦、温馨。

“謹”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處處留心,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裏,小事上也可以體現你的性格,做人必須從小事做起。這使別人眼中的我們十分文雅,成為一個謙謙人子。“信”告訴我們要時時講誠信,誠實守信是做人本分,要直言不諱,不要喜怒無常。“泛愛眾”告訴我們,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勿喜新厭舊,要愛每一個人,要心胸寬廣。“親仁”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不要勾心鬥角,這就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親密無間。“餘力學文”對今天的我們來説是最重要的,它告訴我們聽講時要認真,學習時要努力,寫作時心態要端正,要心無旁騖。

人應活到老,學到老,能學習的人,是最快樂的。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謹慎行事,努力學習,在自己喜歡的專業中暢遊,充實自己,提高生活品質,使人生過得更有意義,更幸福,更美滿。

中國是禮儀之邦,她擁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我覺得現代人開始重視禮儀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希望我們祖國在不斷強大的同時,她的人民素質也在不斷提高。

弟子規演講稿 10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同事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內容是《學、以仁行天下》。

“仁”這個字我們大家都很熟悉,很多的詞語成語張口就來,仁義、仁慈、殺身成仁等等。可是,誰能徹底解析出來這一個字所能代表的意義,誰能想清楚這一個字跟中國古文化的內在聯繫,又有多少人能持之以“仁”行走在當世間?

仁是什麼?是忠,是孝,是弟(ti)、禮、勇、信,是我們中國傳統中最高的道德標準,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則。從孔聖人提倡仁學,到孟子提倡仁政,發展到革命時期無數先人殺身以成仁,到我們現在演變為為人民服務,在時間的長河中,仁之一字,就好比那激流之礁石,見證了我們一部文明史而自身牢若泰山,永不磨滅。那麼,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如此寶貴的傳統厚禮,我們該如何去繼承和發揚,如何將之應用為我們的立身之道呢?

仁之一字,從字面上看,就是二人結合在一起,它明顯是闡述了兩個人,或者引申為兩個團體之間的關聯,這個關聯,就是我們的一言一行,就是我們為人處世之道。我們生活在這個發展日新月異、潮流不斷變革的時代,總是會避免不了一些爾虞我詐的不順心的事情,面對一些紙醉金迷的外來誘惑,也會經歷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我們到底是在大環境的陰暗面下隨波逐流,還是以仁立身,學那礁石立於激流而不為所動,堅守我們祖先流傳的那一份彌足珍貴的傳統。答案不言而喻。

當然,我們終身可能也沒有那可以殺身成仁的機會,也許不會發生以仁感天下的故事,我們就是簡簡單單的活這一輩子,平凡而又幸福。那麼,我們還需要實行仁道嗎?又怎麼去實行呢?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我們可以以誠待人,這就是仁;我們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也是仁;我們也可以鼓起勇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還是仁;我們還可以秉承社會主義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去助人為樂、扶危濟貧,這更是新時代的仁;甚至是以德報怨,這無疑顯示了我們新時代人類的崇高美德。林林總總,細心的話你會發現,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小的方面都包含着仁的影子,都可以以仁為本去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而你能得到的,除了自己心靈的慰藉和精神的昇華,還有其他人、這個社會對你無窮的回饋。因此,我們不需要刻意對祖先的傳統歌功頌德,也不需要用華麗的辭藻去修飾,更不需要用新時代的傳播方式去贏得關注,我們需要做的,只是關心身邊的每一件瑣事,每走一步想一想,我有沒有不仁,我的行為和言語有沒有因為不仁而對別人造成傷害?工作的時候,我們要想一想,今天,我是混過去的還是忙過去的?我的付出是不是遠小於回報?出門的時候想一想,對社會發生的不文明、不仁義的事情我有沒有做到挺身而出勇於制止?有沒有積極地去傳播正能量?回家的時候想一想,我是不是忙於工作而疏忽了對家人的關心?又有多久沒好好陪陪父母親人了?

回過頭來想一想我的工作,我的工友們。我從學校踏入社會,有幸地認識了一幫有情有義的漢子們,他們總是在別人全家團圓的時候離開自己的家奔赴崗位,或者在別人共享天倫甜甜入夢的時候拖着疲憊的身軀走向自己的家門。有時候我忍不住想,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堅持,是什麼可以讓他們風雨無阻、日夜兼程?直到我也成了他們的一員,直到我融入到這個集體,和他們一起,不,是我們,我們一起披星戴月,一起汗流浹背,我才深深地瞭解了這一羣鐵打的漢子。風雨擋不住的腳步,疼痛壓不跨的身軀,疲憊磨不滅的.毅力,還有那流血流汗依然堅守的那一份執着。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可是隨着美酒如涓涓細流緩緩流出,他們滿足地笑了。從這,我看見了,這是一份熱愛,是一種信任,是一種無言的奉獻,更看見了那一顆顆仁厚的心,那一顆顆滾燙的飽含深情的仁心!

朋友們,還有什麼可以比這更珍貴,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得珍惜。我深愛的工友們,我要好好地向你們學習,還要和你們、和大家攜起手來,一起以仁行天下!

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 11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弟子規》是古人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它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個人生哲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裏一定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百善孝為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業後,覺得沒事,就想幫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的事。我走進屋子裏,看到媽媽的毛巾髒了,我連忙拿起它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盤乾淨的水,再加上一些開水,照媽媽洗衣服的樣子,把毛巾放在水裏浸泡幾分鐘,再在水裏倒上一點洗衣粉,用手使勁的搓,水裏立即起了許多小泡泡。我搓了幾遍,又用清水洗了幾遍,然後才晾在衣架上。我心裏非常高興。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説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裏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於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為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

學習了弟子規,我們會有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每一滴水珠,她把我來滋養;感恩每一隻花朵,她帶給我芬芳。感恩每一朵白雲,編織我的夢想;感恩每一縷陽光,托起我的希望。感恩親愛的父母,給與了我生命;感恩敬愛的老師,教會了我成長。感恩幫助過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感恩傷害過我的人,讓我學會堅強。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感恩的歌兒用心吟唱。

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今後,我一定要將古人的教誨記在心裏,擁有“孝、悌、謹、信、愛、仁”這些好品德,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學生。

弟子規演講稿 12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在這個綠色的春天,我們學校開展了“我讀書,我快樂”的活動,期間我認真讀了《弟子規》。

這本書是古代大臣和聖人孔子寫的。主要是教人孝順父母,愛兄弟,講信用。但在這360句話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這一句:閲讀方法有三種。你需要你的真心和你的信。這句話的基本意思是:讀書時,有三種感官:心、口、眼。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念;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我的實際行動一個接一個的跟着,簡直是天生的差別,天上一個,地下一個。每次看書或者做作業的時候,我的心臟、嘴巴、眼睛都做不到,心裏很慚愧!每次做作業都不用心。要麼玩筆,要麼看窗外風景。

印象比較深的是那一次:二年級的時候,數學老師中午給我們佈置了15道基礎計算題,讓我們在家做。到家準備做的時候,剛開始下定決心,不到五秒就全忘了,就像《多啦A夢》的大雄一樣!

做了四道題就開始不耐煩了,就隨便寫了幾道題,蓋了本子。誰知道下午認真做的四道題都是對的,其他都是錯的。因為這個,他們被老師批評了很久。

我覺得,只有腳踏實地,認真做事,才能專心把一件事做好!

弟子規演講稿 13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學〈弟子規〉以孝為先》。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邊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聽着這親切的聲音,我不禁停下腳步,輕聲跟着讀起來。

我喜歡讀《弟子規》,它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禮儀精髓,是我們生活的典範,它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要誠實守信、小心謹慎。和大眾相處要平等博愛,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果有剩餘的時間與精力,要多向有德學的人學習。它把文明禮儀縮略成了24個字,教人們應該怎樣待人處世。

如果説《弟子規》是一本好書,我便是讀書人;如果説《弟子規》是一條河流,我便是魚兒;如果説《弟子規》是一片藍天,我便是翱翔的雛鷹。《弟子規》像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至真,至純;《弟子規》是引領孩子步入規範殿堂的老師,它至善,至美。

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很多人所理解的孝道一定要表現在大事上才為孝,方不知,小孝不盡,大孝難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是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弟子規》,從小做起,從孝做起。這是我學習《弟

子規》以來最深刻的感受。講到孝,誰都會想到自己的父母。我們從一個嬰兒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從吖吖學語到能在社會上立足,需要耗費父母多少心血啊! 他們一邊工作養家餬口,一邊騰出時間來照顧我們,想自己所不能想,做自己所不能做。二十八年前,就像我們現在這樣的年齡,他們沒有一天懈怠,把近三十年的青春年華毫無保留的付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關心和愛護着自己的孩子,並且重複着一千遍、一萬遍的問題—好好吃飯、好好讀書、好好工作、好好相處。。。。。。;但他們卻從來不讓兒女為他們擔心,每次也總是重複同樣的話—不用你們擔心,你們把自己照顧好就可以了。。。。。。。是啊,我們的笑臉就是他們疲憊一天後最好的獎賞,我們的健康平安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安慰。所有這些,都讓我體會到了“母愛的無私,父愛的深沉”。我偉大的父親,我善良的母親,我深深的向二老鞠躬,我永遠也報答不了你們的養育之恩,不敢忘記你們的諄諄教誨,我將用一生來履行對你們的諾言,用一生來孝敬你們。。。。。。

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樂逸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鑄成固若金湯的堡壘。

讓《弟子規》點燃我們心靈的火把,讓她記載華夏兒女成長的腳印,讓經典永恆,讓愛永恆。

弟子規演講稿 14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我每天都詳細的看《弟子規》,但是發現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很多不足。

《弟子規》説:“羅列經典,有固定的地方,讀與讀,還原。”

“雖然有緊迫性,但量工整,有缺陷,補上。”但是我一定是反對書的。我的桌子上有練習本、練習本、漫畫書。所有與學習有關的和學習無關的書都放在我的桌子上,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有時候找一本加急的書比去天堂還難。現在要清理乾淨,保持一個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還説:“出去了你會説,但你會面對。”但是我出去玩的時候經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出去玩,沒告訴媽媽。當我回到家時,我媽媽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演講。看了《弟子規》,我就知道我做錯了。出門要跟媽媽打招呼,回家要跟媽媽説。所以媽媽不用擔心。

看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自己的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演講稿 15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誠實的語言需要信任的耳朵來傾聽,更需要善良的心靈來領會;高尚的人格需要公正的眼睛來發現,更需要道德的大夏來支撐。

而弟子規就是教我們要保持高尚的人格,教我們為人子弟,在家裏要孝順父母;離開父母要像敬愛兄長那樣與人相處;處事謹慎誠實,對大家友愛相處,親近有仁德的人。這些都要到以後,還有剩餘精力就去學習文化。同學們,雖然我們沒有先人那麼好的道德修養,沒有闡明完美、光明的德情,沒有使人民受到感化,成為新人,沒有達到道德上完美無的理想境界。但是我們可以以古為鏡,以古為師,從身邊的點點滴滴開始。這也應了《弟子規》裏的一句話:“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跟躋。”

百善孝為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業後,覺得沒事,就想幫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的事。我走進屋子裏,看到地上有一塊髒兮兮的手帕,我連忙拿起手帕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盤乾淨的水,再加上一些開水,照媽媽洗衣服的樣子,把手帕放在水裏浸泡幾分鐘,再在水裏倒上一點洗衣粉,用手使勁的搓,水裏立即起了許多小泡泡。我搓了幾遍,又用清水洗了幾遍,然後才晾在衣架上。我心裏非常高興。

同學們,我們要多讀《弟子規》,多學古文化,為祖國報效,為班級爭光,為自已,為老師,為家長增光。

附:《感恩一切》歌詞

感恩每一滴水珠,她把我來滋養;感恩每一隻花朵,她帶給我芬芳。

感恩每一朵白雲,編織我的夢想;感恩每一縷陽光,托起我的希望。

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兒用心吟唱。

感恩親愛的父母,給與了我生命;感恩敬愛的老師,教會了我成長。

感恩幫助過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感恩傷害過我的人,讓我學會堅強。

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兒用心吟唱。

標籤: 弟子規 演講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izigui/pnv30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