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弟子規 >

弟子規演講稿彙編15篇

弟子規演講稿彙編15篇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現如今,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為了讓您在寫演講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演講稿彙編15篇

弟子規演講稿1

俗話説,國家有自己的規則,家庭有自己的規則。今天我就來説説《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李毓秀是清代康熙年間的一位學者,文章共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弟子出家、出家、待人接物、受教、求學應遵守的規章制度。後來被清朝賈存仁改編,改名為《弟子規》

下面,我就説説《弟子規》中的一些典型代碼。

事情雖小,不要擅長;東西雖小,但不要私底下保存。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不能誠心誠意去做;東西雖小,但不能拿去私藏。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另一句話,——。不要善良渺小,不要邪惡渺小。這兩句話告訴我同一個道理:永遠不要以為事情很小,但你可以為所欲為,事情就會越變越大。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做各種惡的壞人。

親愛的我,孝難;親親我,孝順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親人如果愛自己,很容易尊重孝道;但是親戚如果恨自己恨自己,還是可以孝順的,那才是真正的孝順。確實如此。和對你好的人接觸很容易。但是你很難接觸到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父母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他們的好是沒有回報的。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應該盡孝。不管父母有多難,我們都要加倍孝順他們。

雖然《弟子規》是古人用來要求自己言行的準則,但是在現代社會,我們還是要遵守這些古老的戒律,古人的準則和規範,不要認為事情小就可以做好,不要因為父母的脾氣而對孝道不忠。和古人相比,我們應該用《弟子規》來規範自己的言行。

弟子規演講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按照鬱老師的要求,我們暑假期間要從《快樂暑假》上面自選5本以上的書來閲讀。我選的分別是《我愛你,中國》、《神話故事》、《科學童話》、《伊索寓言》、《中國漢字》還有《弟子規》,其中前面幾本,我每天都朗讀,而對於《弟子規》,父母要求我每天背誦一段,41段用了41天已經全部背誦完畢。

我感覺《弟子規》對我們生活很有幫助。它教會我們怎麼對待父母和長輩,也教會我們怎麼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情,甚至連怎麼穿戴吃飯、怎麼讀書、怎麼整理書籍都有很明確的要求。

有一次,有人按家裏門鈴,我正在玩IPAD, 媽媽讓我去開門,我坐着不動,媽媽就説“父母命,行勿懶”,我趕緊跑去開門了。我平時吃飯,不太愛吃冬瓜和木耳,家人又會從《弟子規》裏找到教育我的句子“對飲食,勿揀擇”。“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當我有時讀書不用心時候,我耳邊就有人會這麼説。

《弟子規》對於我們日常生活真的很有幫助哦!

弟子規演講稿3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誦《弟子規》,育好品行。

自20xx年以來,我校積極響應文教局發出的開展學習《弟子規》活動的號召,開展了一系列的學習踐行《弟子規》的活動,學生從中受益匪淺,我認為學習踐行《弟子規》的價值就在於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現在,我就如何用《弟子規》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品行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 堅持誦讀,激發興趣

為了既保證學生的誦讀時間,又減輕學生背誦負擔,我採用了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具體做法是:1、每天早上七點開始,負責誦讀的班長帶領學生集體誦讀《弟子規》十分鐘。2、充分利用課前一兩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在每節課的預備鈴響之後,由誦讀班長帶領大家課前誦讀,直到上課鈴響。3、每天放學的時候,提倡學生揹着《弟子規》出校園。這樣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後吟誦都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在紀律上減少了學生的吵鬧。4、及時進行成果檢測,我把全班分成五組,每天抽查一組裏一名學生進行背誦,一週下來,對每一組進行評價打分、評比並適時給予鼓勵,提高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在學生背誦的過程中,我會引經據典,用古人教誨、名人軼事或現身説法,向學生講解含義,為了使《弟子規》中的精闢論述,能使學生理解,我在講述時,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比如讀《弟子規》中“冬則温,夏則淨,晨則省,昏則定”,我就給學生講了古代黃香孝敬父母的故事,這樣,既有理論又佐以生動、有益的傳説、故事,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感性認識和趣味性。

二、 鞏固成果,班會分享

每週一的班會課,我都組織學生學習《弟子規》分享活動,學生們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探討,發表看法,慢慢地,大家就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最基本的做人道理,這是一位學生對於愛的感悟:“學習《弟子規》讓我學會與周圍的人相處。”“凡是人,皆須愛”學會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朋友……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由愛面生敬,由敬而生禮,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會在互助互愛中得到許多助力,人人都更容易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通過班會分享活動,不僅有利於《弟子規》的深入開展,而且對班級的良好班風形成有莫大的幫助。

三、內化經典,育好品行

《弟子規》潛移默化間教會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品德;比如:孝敬長輩、講求誠信、與人和睦、心存大愛等。

踐行《弟子規》要從生活中點點滴滴、一言一行規範做起。

當看到學生寫字歪歪扭扭,不認真時,我就會説“字不敬”,大家就會隨口答出“心先病”,背出來了,手下的筆也用力了;當看到教室地面有紙屑時,我就説“房室清,牆壁淨”,同學們會主動朝自己身邊看去,撿起紙屑;當看到學生中有幾個人陸續新添了幾件衣服時,我意識到學生有了虛榮的攀比心理,我會説“衣貴潔,不貴華”,買新衣服的同學立刻減少了;當同學們為了一點小事而發生矛盾時,我引導他們去讀“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蓋”,幾遍之後,他們就承認錯誤,化干戈為玉帛了。

1、前一段時間,我班的書本擺放出現了一種現象,非到大課間才擺放的比較整齊,其它時間擺放都不理想,特別是下午擺放就更不好了。於是,我讓學生把“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幾句抄在黑板右下角,每天下早自習,午自習就由誦讀班長帶領連讀三遍這句話。坐下之後,學生就主動擺放起書本,這樣過了一個星期,我取消了這次活動,書本擺放到現在一直很好,他們已經形成了習慣。

2、還有一件事給我很大的震動,讓我記憶深刻。我班一名女生,平時表現一直不錯,是班內前十名的學生,可是有一個星期一,竟然語文、數學作業都沒有完成,我把她叫到辦公室,問她為什麼沒交作業,她一口咬定是交了,我讓她找,她把一份沒有姓名的試卷拿來説是她的,而那根本不是她的筆跡。我把試卷拿到班裏,尚歐美認定是自己的,又找她,告訴她那是別人的,不是她的,但她仍一口咬定是自己的,我告訴她説:“做錯了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然後我打開《弟子規》中“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惟其是,勿佞巧”那兒,讓她讀了之後告訴我感想。當我再次問起時,她眼含淚花,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我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感歎道:“《弟子規》的力量真是巨大呀!

3、一位家長在家校聯繫卡上反饋回來説:我感覺近半年來,孩子長大了,懂事了,知道幫家長分擔家務了,懂得父母的辛苦操勞了,感謝老師教育有方。我知道這都源於《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這樣我將《弟子規》納入日常的教學與管理,並與學生的規範、學校的制度有機的結合起來,當學生之間發生了小矛盾;當學生觸犯了校紀班規時,我引導學生將現象與《弟子規》的要求進行比較,鑑別,引導學生去辯論、去分析、出結論、提高認識。

自從開展《弟子規》學習後,班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學之間和睦多了,班集體更團結友愛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衞生紀律有了明顯的好轉,在班級,同學們更加註意集體團結、注重班級榮譽,互幫互助的班風悄然形成。《弟子規》教育讓學生懂得尊重老師,讓老師懂得愛護學生,這樣師生關係更為和諧。《弟子規》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人習慣。許多學生都在生活中有了很大的改進。

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去。對於《弟子規》絕不能停留在學習的層面,而在重在落實踐行,將《弟子規》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融合在一起,自覺的將《弟子規》簡潔的文字內化為具體的行動指南和行為準則,學會用《弟子規》的內容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規範自己的行為。就讓我們學習《弟子規》,踐行《弟子規》,接受靈魂的洗禮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4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品味經典,完善人生》。

有這樣一本書,字字珠璣,讀來讓人有醍醐灌頂的猛醒;有這樣一種文化,是幾千年民族智慧的結晶;有這樣一種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有這樣一種教育,它能授之以漁,讓你終身受益。

這就是經典。

一直以來,我對祖國的傳統文化情有獨鍾。在教學中也一直滲透着經典的閲讀。新學期伊始,響應“國學經典閲讀進校園”的號召,我校閲讀經典的活動也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這讓我欣喜不已。《弟子規》集傳統文化教育思想之精華,是聖賢學問的根基,是聖賢的智慧經驗,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能完整系統的學習經典,是學生之幸、老師之幸、學校之幸、民族之幸。

作為一個具有多重身份的人,我自認為是父母身邊的好女兒,是孩子心中的好媽媽,是學生眼裏的好老師。當一遍遍誦讀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聖人的諄諄教誨時,我才明白自己離聖賢之道有多麼遙遠,多麼需要自我完善。真的很幸運在35歲時能重新審視自己,找到了做人的根本。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因其淺顯易懂、音韻諧美、知識豐贍,適宜孩童記誦,是童蒙養正、規範言行的上佳讀物。本應在孩子幼小心性非常純潔的時候給予《弟子規》的教育。而現在我面對的是十五六歲的中學生,一些孩子已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他們不以為然;打架鬥毆、衣着怪異,他們當成時尚。“現在的孩子真難管”,成了目前家長和老師共同的心聲。我決定要盡力給他們補回這堂課,用《弟子規》來規範學生的言行,提升他們的道德水平,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我首先強調了學習《弟子規》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思想上有一個概括的認識。然後結合《弟子規》的內容深入淺出的講解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學習上應恪守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為了讓學生易於背誦,我引經據典,用名人軼事或故事使其形象化。但隨着時代的發展古人的言論與思想有些已不合時宜,為了讓學生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經典,我古今對比,理論聯繫實際。如《弟子規》中“冬則温,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這幾句,我就給學生講了古代黃香孝敬父母的故事,又聯繫今天,讓學生説一説利用什麼方式孝敬父母,使父母能冬温夏凊。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説,冬天給父母預備好電熱毯、電暖寶,夏天提前給父母打開電扇或空調。這樣,孩子們不僅吸取了《弟子規》的精華,還知道了如何孝敬父母,做到了知行統一。

八年級二班有一個女同學叫陳佳,整天無精打采,一副很落寞的樣子。我曾經問過她原因,她説同學們都不喜歡她,甚至沒人願意和她同桌。我進行了開導並讓她從自身找找原因,但她一直自我感覺良好。課堂上,當我們學到“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時,突然好幾個同學同時指向陳佳,並大聲嚷着,你就是“倘掩飾,增一辜”。我很驚詫,班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而且矛頭指向了一個女生。我平息了同學們的情緒,看了看滿臉無辜的陳佳,問到底怎麼回事。據同學們講,原來陳佳同學經常犯錯誤,但每次都死不認錯,還找理由為自己開脱,結果使班級榮譽受損。我終於明白同學們不喜歡她的原因了,我先批評了同學之間沒有互相幫助、和睦相處,沒有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又非常嚴肅的告訴陳佳這樣做的嚴重後果,如果小錯不改,鑄成大錯,就悔之晚矣。“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相信你會吸取教訓,向着聖賢邁進,成為一個受人喜歡的人。此後,她果然發生了很大變化,與同學們的關係變得融洽了,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學習《弟子規》一段時間後,學生的精神面貌大為改觀。出口成髒的少了,講文明用語的多了;遇到師長扭頭就跑的少了,主動行禮問好的多了;上課不聽講的少了,認真學習的多了;各種禮儀也變得規範了。許多家長也高興地反映孩子乖巧懂事了,不僅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而且在待人接物時也變得彬彬有禮、落落大方了。

看着這些可喜的變化,我感到特別的欣慰,心底由衷地感謝《弟子規》,它不僅規範了學生的行為習慣,也讓我受到了洗禮,沐浴在古聖先哲的智慧裏,我的心靈變得更加純淨;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我的內心變得更加豐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將義無反顧的弘揚傳統文化,時刻讓《弟子規》成為自己和學生的行動指南,在聖人的教誨中不斷完善人生。

弟子規演講稿5

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福建省柘榮縣城關小學的陳源。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讀弟子規,做文明人》。

我記得有這樣一段話:“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穫文字;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穫行為;播下行為的種子,便收穫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穫人格;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穫命運。”我覺得《弟子規》就是一部播撒種子的中華典籍,一部中華禮儀美德的最佳範本。

《弟子規》,顧名思義,這是作為學生的規範。它是中國古代聖賢的良言,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精髓。它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所做,它用最簡短的文字,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進行了概括和揭示。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好,才能成就大事。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做事情不要慌張,不要畏難;“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講的又是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教會我們的是如何做一個孝順的子女。

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弟子規》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讓我們一起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用意去品味它的文明,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讓中國傳統美德再放異彩!

弟子規演講稿6

這學期,我們班開展了從小學到課堂的學習活動。每天語文課開始前的幾分鐘,老師都帶領我們讀,背《弟子規》。經過幾個月的學習,我瞭解到閲讀《弟子規》對我們來説主要有以下功能:

弟子講話的作用

一、培養我們良好的行為規範。

美國作家薩克雷説:“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才能收穫命運。”我們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是我們在日常學習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坐姿不合適,站立不正,動作有些慢,長時間寫一點作業,邊寫邊玩,還有一些不規則的字跡,不利於我們的成長。《弟子規》,先從基本的“冠須對,新結須系,襪須重複,皆須緊”説起。

二、教育我們學會做人。

《弟子規》把學習做人放在第一位,提倡不遺餘力的學習其他知識。它還規範了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對我們價值觀的形成和人格的建立起了關鍵作用。

1、事情雖小,但不要擅長

老師在指導我們背誦《弟子規》的時候,強調一個人不一定能成功,但一定要學會做人。老師經常鼓勵我們要樂觀,告訴我們好學生的標準就是要有高尚的品質。此外,還應關注愛他人、樂於助人、不無知地斂財的良好品德。

我們班有同學看到別人的橡皮有意思,想要,但是沒有讓家長買,而是讓好朋友帶錢給自己買。雖然事件小,但在班裏造成了不良影響。看了《弟子規》,我知道不正確的事是做不到的,哪怕是小事,因為《弟子規》説:“事雖小,不可為善,做好事,虧本。”

2、父母教導,你必須傾聽

《弟子規》也強調做人首先要“孝順”。一個對父母不孝順的人,如果能做大事,可能是巧合;一個不懂禮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最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尤其是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來自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許多學生過着伸手吃飯、對父母頤指氣使的生活,失去了傳統的仁義、禮貌和孝順,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超越了他們的尊重,缺乏感激。父母稍微不聽話,就會發脾氣,指責父母。他們真的希望父母成為他們的奴隸。父母應該為他們這樣做。我父母忘了把他裝在書包裏。從閲讀《弟子規》開始,我們學會了感恩和回報。每天回家給爸媽倒杯水,打我的背,幫他們做家務,成了我們作業之外的必修課。

3、愛學習,勤思考

《弟子規》中的《餘力學文》篇文章是如何教會我們從小熱愛學習,勤于思考的?比如:“讀書法有三隻眼。”

“一切的信仰都是必須的”告訴我們,讀書有三個要領,這三個要領同時必須是充分的,即“心眼口”。但當我們看這三點時,眼睛在看,嘴巴在讀,但如果我們的心不集中在功課上,我們就白讀了。所以,即使“心口”那麼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在你的心裏。如果你不注意,你會想到你心中的其他事情,這會阻礙我們閲讀的效果。“不要暴力

不要自暴自棄。“教育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如果他們不能對自己沒有信心,就必須加強自己的能力。不要説我不能輕易,你不能對自己沒有信心。

《弟子規》,一本小書,離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良好的品德越來越近了。我們通過學習和實踐《弟子規》,努力健康快樂的成長,進而擁有良好的品德。《弟子規》也讓我們越來越喜歡中國經典,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

我演講完了,謝謝!

弟子規演講稿7

《弟子規》是我上大班的時候早上上學路上我和媽媽背的。每天背一小段長時間積累下來的全文。學完《弟子規》,你會知道很多道理。比如:“父母來電,不應該慢下來;父母,不要偷懶。”父母叫你的時候,你不能慢動作。父母打電話給你,你不能拖拖拉拉。“你在哪裏説話,先信,騙又騙,你能怎麼辦?”也就是説,你説的應該是實話,而不是廢話。“讀書有三種方式,你要誠實,要相信。”是用心、用眼、用口去閲讀,從而專心閲讀。“心中有疑惑,就跟着筆記走,問人,求真相。”就是把自己不會的寫下來,有時間就去找別人請教。

《弟子規》裏有很多古代孝子的故事。我想向他們學習。還有九個《三國演義》人物的故事,我很喜歡看。以後我會把《弟子規》中的原理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

弟子規演講稿8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説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説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説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説:“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裏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説:“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着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有關

《弟子規》共由1080個字組成,它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藴含着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智慧。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身為子女就應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弟子規》的“入則孝”中説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生育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回到家自然是累了。作為子女,父母叫我們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容遲緩;父母讓我們做的事,要馬上做好,不容拖延。我們應該多體諒父母,幫忙分擔家務,多為父母着想。“入則孝”的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盡到做子女的責任。

孔子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所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這與《弟子規》的“泛愛眾”中説到的“到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是同一個意思。羅斯福當海軍助理部長時,有一天一位好友來訪。談話間朋友問及海軍在加勒比海某島建立軍事基地的事。他的朋友説:“我只要你告訴我,我所聽到的有關基地的傳聞是否確有此事。“這位朋友要打聽的事在當時是不便公開的。只見羅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後壓低嗓子向朋友問道:“你能對不便外傳的事情保密嗎?“好友急切的回答道:“能。“羅斯福微笑着説:“那麼,我也能。“這説明一個道理:自己不想承受的言行,也不要強加給別人,要學會尊重別人。“泛愛眾”的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在生活中,總會看到這樣一類人:每天學習到很晚,可是成績卻不理想。原因就是不懂得讀書的要領。讀書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心,如果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是心沒有專注在課業上,想着其他的事情,也是白看白讀。平時我讀書時便是如此不專心,雖然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心卻不知在何處,所以無論我怎樣努力,成績一直上不去。“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學習。

《弟子規》的道理,正是聖人的訓誨。我們應深入內心地反覆朗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並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為的指南。《弟子規》彙集了中國至聖先賢的大智慧,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應該把聖人訓傳承千秋萬代。

有關弟子規演講稿

這學期,我們班開展了蒙學進課堂活動,每天語文課開始前的幾分鐘,老師都帶領我們讀、背《弟子規》,通過幾個月的學習,我懂得了讀《弟子規》對我們主要有以下幾點作用:

弟子規演講稿的作用

一、培養我們良好行為習慣的規範。

美國作家薩克雷説:“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我們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經常會有些小問題出現:比如:坐不端,立不正,有的動作磨蹭,一點作業寫半天,邊寫邊玩,有的字寫得很不規範,這些都不利於我們的成長,《弟子規》讓我們從最基本的“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屢、俱緊切”做起,告訴我們首先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結合學校的要求:戴乾淨整潔的紅領巾,行標準的隊禮,有學習的目標,也以此來規範我們的學習行為。

二、教育我們學會做人。

《弟子規》將學會做人放在了第一位,主張有餘力再去學習其他的學問。還規範了我們的思想,行為,對我們價值觀念的形成、人格的確立起着關鍵的作用。

1、事雖小,勿擅為

老師在指導我們背誦《弟子規》時強調,一個人可以不成材,但是必須學會做人。老師經常鼓勵我們樂觀向上,向我們講好學生的標準首先就是有高尚的品質。另外要有關愛他人,樂於助人,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我們班有的同學看到別人的橡皮很有趣,也想要,但他不是讓家長買,而是讓自己的好朋友帶錢給自己買,事情雖然小,卻在班內造成了不良影響。讀了《弟子規》,我知道了不正確的事不能做,哪怕是件小事,因為《弟子規》中講:“事雖小,勿擅為,苟善為,子道虧。”

2、父母教,須靜聽

《弟子規》中也特別強調做人首先要“孝”,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説他能夠幹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特別是現在的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好多同學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對父母頤指氣使,丟失了傳統的仁義、禮孝,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目無尊長,缺乏感恩之心,若父母稍有不從,便大發脾氣,指責父母,好想父母成了他們的奴僕,父母應該為他們幹這幹那,就連作業忘帶也是説,父母忘了給他裝書包裏了,自從讀了《弟子規》我們懂得了知恩、感恩、報恩,每天回家給父母倒一杯水,為爸媽捶捶背,幫他們做做家務,成了我們作業以外的必修課。

3、愛學習 勤思考

《弟子規》中的《餘力學文》篇是如何教育我們從小要愛學習,勤思考的。例如: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告訴我們,讀書有三個要領,這三個要領都要同時具足,就是‘心眼口’。但是我們看這三點,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是心如果沒有專注在課業上,也是白看白讀。所以即使“心眼口”這麼重要,最主要的還是在你的心。心如果沒有專注,心裏頭想着其他的事情,這些都會妨礙我們讀書的效果。“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教育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不能夠對自己沒有信心,一定要堅定自己有能力。不要輕易地説我不行,不能對自己沒有信心。

小小的一本《弟子規》,讓我們距離形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品德越來越近了,我們爭取通過學習和力行《弟子規》,能健康快樂成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繼而有良好的品行,《弟子規》也讓我們對國學經典越來越喜歡,它已經成為我們的行為規範。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9

暑假中,我在老師推薦下,讀了一本名為《弟子規》的書,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發現原來為人處事也是有許多規則的。想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弟子規》一書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它也讓我明白了許多為人之道。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感受吧?

曾經,我總以為像《弟子規》,《三字經》之類的書,全是小孩子看的,總覺得有些幼稚,自從看了內容之後,才覺得我曾經的想法是多麼可笑,多麼無知呀!

《弟子規》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窮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忠厚家風的讀物。

人生在世,品德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後天的培養,從小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之後又教了我們“孝道”。

曾經,我是一個很不懂得孝道的人,經常與父母鬥嘴,經常跟父母打冷戰,經常回家不叫“爸爸媽媽”,也不問好,經常讓父母操心,總是抱着他們有一天會老還得靠我養他們的心態,總是認為他們養我是應該的,總認為他們很煩很囉嗦,總是埋怨自己家為什麼沒有他人家那般好的生活條件,總是責怪,總是埋怨,可是當我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我錯了,真的錯了,母親十月懷胎生我,然後養我,真的不容易,與他們鬥嘴,打冷戰,他們該有多傷心呀;回家不問好,他們應該有些失望吧?這時我又想起了母親曾説過的一番話:你要好好讀書,以後一定要有出息,我不求你養我,只希望你以後能過得幸福……寫到這裏,眼淚早已像斷了線的珍珠,一顆顆的從眼眶溢出,滴落在了地上,也滴落到我的心裏……

《弟子規》使我懂得了: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所在的家庭,當然也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是百萬富翁還是貧民,所以我們不能埋怨父母,家裏不富裕,那麼就需要好好學習;因為父母給的只是背景,自己打下的才是江山。

朋友,學習《弟子規》吧?它不僅可以提高個人修養,更可以使我們學會“什麼是孝道”。

弟子規演講稿10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的演講主題是:學“弟子規”歷行前人教誨

第一次聽到“弟子規”是在電視劇裏的一段童音朗誦,“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文格像三字經,覺得好奇,上網一看才知道“弟子規”是儒家文化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我卻不知,感覺慚愧,便認真拜讀了全文,頗有啟發。“弟子規”教我們學會感恩、睦鄰、謹行、誠信、泛愛眾而親仁。對古人的教誨學習、力行的越徹底,就越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進而改變一個家庭、一個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

“入則孝”,一個人知孝道、會感恩,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就可以温暖許多人。自幼受到父母的寵愛,力盡孝道,是我們的本份,我們更是企業的一員,是企業給了我們放飛理想的空間、充實的生活,清晨,推開窗户,放眼綠綠的禾苗,藍藍的天,欲滴的露珠,還有哪厚重的國網公司形象牌,我們感恩上天給我們幸運,使我們在歡快和自豪中度過了美好的一天又一天。入夜,夜幕中的天空繁星點點,街道村莊萬盞燈火,我輕點鼠標,描畫着一天的成就,享受着夜的温馨與寧靜,我們充滿了感恩,感謝企業、感謝領導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施展的舞台,想着明天要做點什麼,應該做點什麼來回報。

“出則弟”讓我學會謙恭、知規矩和睦鄰。企業是一個大家庭,家有眾多父母和兄妹,在不同的崗位上努力工作着,為我們的家添磚加瓦,創造着財富,我們沒有理由不互相[本文來自]尊重、謙恭有禮、團結合作,更不應該斤斤計較、相生怨恨。同行的路也許坎坷,讓我們看到互相攙扶的身影,同行的路也許會有失敗,我們才能體會到一句鼓勵的真誠,同行的路也許終有不幸,看到你的身影我才更懂得珍惜幸福,正因為有了你我在一起,我才心生了依靠和踏實。

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學習“弟子規”是在耕耘們的思想,規範我們的行為,促使我們養成一種好的習慣。要“謹”行、從“信”,特別是我們營銷窗口人員更要在行為舉止上“衣貴潔、步從容、立端正”,在工作中“事勿忙、勿畏難、勿輕略”,在待人接物中“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要即知即行,使處事更有效率,待人更為和諧。從“謹”做事,從“信”做人。從我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哪一天起,我總感到一種飽滿的情緒,那是一份激情,更是一種責任,這份責任便是我對企業的承諾,不管多難多重,我都要負責守信到底。古人云:“經營之道在於誠,贏利之道在於信”,誠實守信也是我們企業搏擊市場賴以生存的前提。企業只是一個概念,它必須由我們這些員工來充實、堅守、和體現,我們要共同承擔起這份責任,使企業形象更為光輝和偉大。

泛愛眾而親仁,我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企業,多年來為無數人們帶來光明和便利,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動力基礎,它的.光輝歷史永載史冊。同時我們的家庭也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成員來源複雜、新老觀念時有碰撞、不公現象還很普遍等等。這些問題短時間還難於解決,這就更需要我們大家處處體現出“泛愛眾”的高尚品德,不要因為父老兄妹中的先天不足就厭惡、嫌棄,也讓我們鄙夷哪些阿諛奉承的行為,“親仁”而避小人,人人爭做“泛愛眾”的君子,放下滔滔私心,關懷大眾,仁厚待人。12學弟子規行文明禮演講稿

讀罷這千餘字的文章,感慨萬千,仔細想來,這和分局先後開展的各類讀書學習活動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繼而在工作中把持應有的道德情操,關注細節,完美覆命。“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我們要學到“弟子規”的精髓,併力行,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工作,回報企業,為電力事業的發展,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多做貢獻。

謝謝大家!

共2頁,當前第2頁12

弟子規演講稿11

初次接觸《第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聽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講座之後,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藴卻含着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讀過幾年私塾,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後”,有好吃的長輩先嚐。

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着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非常貧困,爺爺奶奶生病時,母親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和每月工資,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債過日子。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説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後,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

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説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後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麼多。

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餘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20xx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弟子規演講稿12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三(2)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踐行< 弟子規> ,學會感恩》。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這段熟悉的旋律吧。上學期,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起學習了《弟子規》“入則孝”部分,至今仍對我影響很深。

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對我們這些喜歡我行我素的獨生子女來説,我們又做到了多少呢?我們只會一邊玩電腦或做着手中的事,一邊聽父母嘮叨,但其實已經左耳進右耳出了;我們只會冬天的時候讓父母幫我們暖被窩,夏天的時候讓父母想辦法幫我們解暑;我們只會想方設法地溜出去玩耍,然後疲憊不堪地回來,卻還要父母幫我們端茶送水。

同學們,當你在享受這些幸福時刻的時候,可曾想到了感恩,可曾想到了回報。可能同學們會問:感恩?感恩誰?回報?又回報什麼?其實很簡單,感恩我們的父母,回報我們的父母。或許只是臨別時的一句叮嚀,或許只是見面時的一句問候,或許只是午後的一杯清茶……其實,只要我們留心,一個很小的細節都會讓父母記憶猶新,一個很小的動作都會讓父母倍感欣慰。

烏鴉反哺,尚知母恩。今我少年,孝道弘揚。同學們,讓我們從《弟子規》開始,讓我們常懷一顆感恩之心,盡我們的全力,使我們的民族美德再放光華!

弟子規演講稿13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我每天都詳細的看《弟子規》,但是發現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很多不足。

《弟子規》説:“羅列經典,有固定的地方,讀與讀,還原。”

“雖然有緊迫性,但量工整,有缺陷,補上。”但是我一定是反對書的。我的桌子上有練習本、練習本、漫畫書。所有與學習有關的和學習無關的書都放在我的桌子上,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有時候找一本加急的書比去天堂還難。現在要清理乾淨,保持一個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還説:“出去了你會説,但你會面對。”但是我出去玩的時候經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出去玩,沒告訴媽媽。當我回到家時,我媽媽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演講。看了《弟子規》,我就知道我做錯了。出門要跟媽媽打招呼,回家要跟媽媽説。所以媽媽不用擔心。

看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自己的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演講稿14

老師同學們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美麗的傳統教育—— 《弟子規》。

首先,讓我們品味一下“美”這個詞。什麼是美?説明大家各方面都喜歡,感覺很好。這就是為什麼傳統教育應該被形容為“美好”的原因。我們知道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這麼長時間,古人留下的財富,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就像夜空中的星星,無法估計。物質和精神,誰都知道精神比物質珍貴得多。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為了物質上的滿足而拋棄了自己寶貴的精神財富。每當出現這種情況,人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存放素材的空間,而是一本小的傳統教育書—— 《弟子規》。祖先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精神財富,《弟子規》以簡單的三句話的形式為我們總結出來。雖然是按照孔子的教導編制的生活標準,但它體現了美好的生活藝術和作為人的崇高精神。比如書中提到,家庭交往要孝順父母,團結友愛兄弟姐妹,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語言行為,要慎重。與人交流,要講求誠信。信任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沒有誠信,就沒有團結與合作。沒有合作,一個人的力量什麼也做不了。要知道人人平等,沒有誰高人一等。每個人都必須有一顆愛的心。如果你是小月月旁邊的陌陌路人,總有一天你會成為第二個小月月。大多數人認為幫助別人最終會幫助自己。傳統教育《弟子規》有太多的道理,我們應該以足夠的耐心在生活中實踐,從而淨化靈魂,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們常常覺得温暖的陽光照射在地球上,特別美。然而,就像傳統教育中的高尚品質一樣,陽光給我們帶來了幸福和完美的生活。

弟子規則班會第四講

《弟子規》由1080字組成,看似不起眼的小書,實則藴含着巨大的處事和學習智慧。

古人云:“萬德孝為先。”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作為孩子,我們應該報答他們的好意。《弟子規》的《入孝》説:“父母不可慢;父母,不要偷懶。”父母生了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沒日沒夜的奔波,回到家自然就累了。作為孩子,父母打電話給我們,要立即答應,不要拖延;父母讓我們做的事情應該立即做,不能拖延。我們應該更體諒父母,幫助分擔家務,多為父母着想。“進則孝”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履行自己作為孩子的責任。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和《弟子規》裏的“泛愛人羣”一樣,“去加拿大,先問問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也就是要快”,意思是一樣的。羅斯福任海軍部長助理時,有一天一個朋友來拜訪。在談話中,我的朋友問及海軍在加勒比海的一個島上建立軍事基地的情況。他朋友説:“我只是想讓你告訴我,我聽到的關於基地的傳聞是不是真的。”這位朋友想打聽的事情,當時不便公開。我看到羅斯福環顧四周,然後壓低聲音問他的朋友,“你能對不方便傳遞的東西保密嗎?””朋友急切地回答,“是的。”羅斯福笑着説,“嗯,我也可以”這説明了一個道理:不要把自己不想承擔的言行強加給別人,要學會尊重別人。“愛所有的人”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生活中,總有人每天學習到很晚,但成績並不理想。原因是不知道讀書的要領。讀書最重要的是在心裏。如果眼睛在看,嘴巴在讀,心不在課業上,想着別的也是白讀。平時看書的時候特別不專心。雖然我的眼睛在看,我的嘴在讀,但我的心不知道在哪裏,所以無論我怎麼努力,我的成績都上不去。“讀書法,有三種;心和信都是必須的。”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學習。

《弟子規》的道理是聖人的教誨。要深入反覆背誦《弟子規》,學習做事的道理,以此作為個人反思的鏡子,行為的指南。《弟子規》匯聚了中國先賢的大智慧。作為中國的後代,我們應該繼承幾千代的聖訓。

弟子規演講稿15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誠實的語言需要信任的耳朵來傾聽,更需要善良的心靈來領會;高尚的人格需要公正的眼睛來發現,更需要道德的大夏來支撐。

而弟子規就是教我們要保持高尚的人格,教我們為人子弟,在家裏要孝順父母;離開父母要像敬愛兄長那樣與人相處;處事謹慎誠實,對大家友愛相處,親近有仁德的人。這些都要到以後,還有剩餘精力就去學習文化。同學們,雖然我們沒有先人那麼好的道德修養,沒有闡明完美、光明的德情,沒有使人民受到感化,成為新人,沒有達到道德上完美無的理想境界。但是我們可以以古為鏡,以古為師,從身邊的點點滴滴開始。這也應了《弟子規》裏的一句話:“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跟躋。”

百善孝為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業後,覺得沒事,就想幫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的事。我走進屋子裏,看到地上有一塊髒兮兮的手帕,我連忙拿起手帕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盤乾淨的水,再加上一些開水,照媽媽洗衣服的樣子,把手帕放在水裏浸泡幾分鐘,再在水裏倒上一點洗衣粉,用手使勁的搓,水裏立即起了許多小泡泡。我搓了幾遍,又用清水洗了幾遍,然後才晾在衣架上。我心裏非常高興。

同學們,我們要多讀《弟子規》,多學古文化,為祖國報效,為班級爭光,為自已,為老師,為家長增光。

附:《感恩一切》歌詞

感恩每一滴水珠,她把我來滋養;感恩每一隻花朵,她帶給我芬芳。

感恩每一朵白雲,編織我的夢想;感恩每一縷陽光,托起我的希望。

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兒用心吟唱。

感恩親愛的父母,給與了我生命;感恩敬愛的老師,教會了我成長。

感恩幫助過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感恩傷害過我的人,讓我學會堅強。

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兒用心吟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izigui/e93e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