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蝶戀花 >

《蝶戀花 答李淑一》教案

《蝶戀花 答李淑一》教案

[教學目標]

《蝶戀花 答李淑一》教案

知識與技能:

掌握詩詞鑑賞步驟,明概要—品語言—賞意象—悟情志。 方法與過程:誦讀、想象、比較、鑑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烈士生命的壯麗和品格的崇高,體會詞人深沉而熾熱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郭沫若評《蝶戀花·答李淑一》“不用説這裏絲毫也沒有舊式詞人的那種靡靡之音,而使蘇東坡、辛棄疾的豪氣也望塵卻步。這裏使用着浪漫主義的極誇大的手法把現實主義的主題襯托得非常自然生動、深刻動人。這真可以説是古今的絕唱。”今天我們就來共同鑑賞這首“古今的絕唱”。 鑑賞步驟:明概要—品語言—賞意象—悟情志。

 二、明概要。

因為是贈答詞,故須先理清贈答雙方的關係,知人論世。書本第二頁註釋①。楊李為同窗好友,毛柳為早年戰友,楊之父與柳之父、李之父又是至交。毛澤東與李淑一既是同志,也是親人。戰爭年代,毛失其妻,李失其夫,人生不幸,何其相似!因此,本詞又為悼亡詞。

三、誦讀。

李淑一《菩薩蠻 驚夢》。 把握情感基調:本詞以寫實的手法,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離愁與傷感。情感纏綿悱惻,哀婉動人。毛澤東讀其信,詠其詞,同命相惜。“滿衫清淚滋”,觸發了毛早年的情思,慨然成章,於是作《蝶戀花》一首,回答“徵人何處覓”。 毛澤東《蝶戀花 答李淑一》。 把握情感基調:深沉熾熱,慷慨豪邁。 自讀—師讀—齊讀—個別讀—聽評彈。

四、品語言—賞意象—悟情志。

知識要點: 品語言。品味關鍵、傳神的字詞,一般可從字詞的本義入手,品味其在詩境中的深層含義。 賞意象。把詩人選擇的特定意象放回到歷史空間的座標上,理解其所具有的多元性和時代性。 悟情志。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悟情感類型;二悟情感起伏;三悟情感高潮;四悟寄情技法。 對女子稱呼本應用“嬌”字,作者卻用“驕”字,旨在賦予楊柳什麼樣的新意? 驕—馬高大健壯貌—堅貞不屈貌。 楊花柳絮,潔白輕盈,美則美矣,卻並非剛勁強健之物。當年推薦楊昌濟(楊開彗之父)去北大任教的章士釗曾問“驕楊”當作何解?毛説:“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 1930 年,軍閥何鍵到處搜殺共產黨人及其家屬。楊開慧不幸被捕,慘遭毒刑拷打。曾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鍵獻策,稱:“楊開慧如能自首,勝過千萬人自首。”於是審訊 2 官提出:楊開慧只要宣佈同毛澤東脱離關係,即可自由。楊開慧則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曹植詩云:“國仇亮不塞,甘心思喪元。”毛澤東賦予楊柳“驕” 的姿態,表現的是烈士英勇頑強、堅貞不屈的氣節,也表達毛為之驕傲自豪的心情。 “失”,包含作者對楊柳的情感是什麼? 失去,亡失。包含一種痛惜、遺恨、無可補償的心情。起筆看似平淡,讀來卻令人悲傷不已。楊柳並起,我君對舉,失字迭用,我失,君失,既有各自的失,又有共同的失。不僅是各自的親人,也是共同的親人。沉痛之情及至深的懷念油然而生,一開篇便營造了追懷、追憶、追悼的藝術氛圍。 “楊柳輕颺” 浪漫主義的繼承。 修辭手法上:諧音雙關,偶合的姓氏;語意雙關,符合中國人大團圓的結局。(善則昇天,惡則下獄。烈士們生前雄姿矯健、壯志凌雲;死後浩然正氣、直衝九天!) 表現手法上:是想象的起點,在實寫與虛寫之間架設了一個聯接通道。 邏輯結構上:過渡句。緊承起句的“失”,交代楊柳二人的歸宿,從地下到天上,從現實到幻想,在現實世界已壯烈犧牲的烈士英靈不死、精神永存,在另一個神聖世界永生! 因此,使用“輕颺”二字所創造出來的幻想世界,繼承了中國浪漫主義的美學傳統,既是感情的飛躍,又是意境的昇華! “吳剛嫦娥”神話傳説的創新。 吳剛伐桂,嫦娥奔月,這是流傳民間的古老的神話。古人詩詞引用神話故事,往往就神話寫神話,跳不出神話本身。如:李白:“白兔搗藥秋復春, 娥孤棲與誰鄰?”;李商隱: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都直言嫦娥的寂寞)。而毛澤東卻能跳出原有的窠臼,挖掘出新的意義。吳剛伐桂,總也砍不斷,着實令人苦惱;自從離別后羿飛入月宮,嫦娥已寂寞數千年。楊柳二烈士的忠魂的到來,打破了他們的生活常態。苦惱多年的吳剛,精神為之一抖,捧出桂花酒盛情款待;清冷寂寞的嫦娥,心情為之一振,以萬里長空做舞台翩然起舞。“捧”,敬意在其中;“且”,讓步副詞,姑且,聊且,再怎樣的盛情款待,熱情久迎都不足以表達對烈士的崇敬愛戴之情,只能是聊表心意。 詩人運用浪漫主義手法,馳騁豐富的想象,通過對古老神話的再創造,讓古代英雄與神話人物同場出現,落筆雖在天上,着眼仍為人間,借仙家的崇敬寄託人的情思—讚揚與謳歌! 詩人的創新不僅體現在引用典故而不為典故所牽制,也表現為遵守格律而不受格律所束縛。(注⑧換韻;打破上下闋界限。) “淚飛化雨”的藝術效果。 最後,詩人筆鋒一轉,“忽報”二字,又從天上到人間,烈士生前面對敵人的屠刀,沒有悲傷,沒有眼淚,只因胸懷革命必勝的信念。此時人間伏虎(毛: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佳音傳來,忠魂多年的理想和期待終成現實,情難自抑,喜極而泣。 “飛”字,能否換做下(流、落、濕、滴)? 50 首詩詞,15 首16 次之多,且處處珠璣,處處生輝,處處工巧,處處奇絕,表現詩人飛動的氣魄,飛揚的豪情,飛閃的風采,可謂“一飛字而境界全出”。 見助讀材料“體會‘飛’字妙用”。 喜極而泣,乃人常情,淚下如雨,亦詩詞常用。妙在詩人在這裏更馳騁奇特的想象,以生花妙筆作極度的藝術誇張,淚飛化雨,灑向人間,飛向歡慶勝利的國土。把全詞推向一個意義恢弘、瑰麗聖潔、廣闊渺遠的詩境。 3 此淚與李淑一相比,李夢醒而泣,為相思淚,相憶淚,流露出的是個人的悲傷;毛澤東為楊柳因革命勝利而泣,為幸福淚,欣喜淚,表現的是對革命事業的信心;此淚與杜甫相比,雖是歡樂的眼淚,振奮的眼淚,但那只是蹙居客舍,面對妻兒的縱情,比起這裏天上人間的淚雨交流,那意象就顯得侷促多了。 可見,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氛圍,有完全不同的創作。布豐説:“風格即人”,正顯示毛澤東作為革命家的磊落,政治家的曠達。 想象的.空白填寫。 詞中,有一個小的細節,留下空白,讓讀者思索,即“忽報”二字,是誰跑到月宮“忽報”的?詞中沒有交代,讓我們沿着毛澤東一貫的浪漫主義風格,大膽地想象。毛詩:“天翻地覆慨而慷”,那氣象萬千的事業,感天地而泣鬼神。我們不必在楊柳吳嫦四人之外再覓一人,唯一説得通的是人間鉅變驚天動地,被月宮中的久居者和暫留者聽到了,看到了。歡慶的聲響震動天庭。這一句,將天地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也將楊柳二烈士的忠魂與勝利的人民、鉅變的祖國拉近了。大幅度的空間轉換,天地神人魂的融合,也體現結構上首尾圓合。

五、小結。

毛澤東致李淑一信中曾説:“有《遊仙》一首相贈,這種‘遊仙’,作者自己不在其內,別於古之遊仙詩,但詞中有之,如《七夕》之類。”這一改,題目更加直白,而內容的遊仙意味卻愈加含蓄。 古遊仙詩:以仙為主,身在其間,抒發個人懷抱。(《夢遊天姥吟留別》) 本首詞: 以人為主,自己不在其間,抒發革命豪情。 既不落迷信之轍,又有創新之力,將人神化,神人化,打破天地神人的界限,人神同台,使得神話境界更富於人情味,情感浪漫而深沉。個人情感中融入革命豪情,反映革命理想,體現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的結合。浪漫主義的誇大手法把現實主義的主題襯托得自然生動、深刻動人。這真可以説是古今絕唱。需要指出的是感情強烈促使想象的飛揚,顯示 “藝術的真實”, 並非純藝術技巧的運用。

六、拓展閲讀。

見助讀材料“悼亡詞比較閲讀”,“懷楊詞比較閲讀”。

 七、結束語。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蝶戀花,人念人。花非花,人如昨,蝶仍在,故人非。春回大地,戀花喜蝶,唸的是人,想的是國。有字情短,無言意長,偉人的思念,革命的豪情,雷霆萬鈞!

板書設計:

颺 楊柳 飛 人間 天上 4

[教學後記]

語文的二期課改,讓我看到了語文的生動、靈氣與文采!因此,詩歌教學必須還原已乾癟枯瘦的以豐滿靈秀的內藴美,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心靈的震撼,使學生領略到一種人文的美。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把《蝶戀花 答李淑一》教學步驟定為:反覆誦讀;發揮想象;立足文本,以本為本;適當拓展,比較閲讀。 誦讀是理解詩歌的關鍵,想象是體味詩意的基礎。使之在充分的誦讀、大膽的想象的過程中,有審美的愉悦感,從而受到有益的思想薰陶。 在教學中讓學生先行讀懂本詞,引出高考詩詞鑑賞四步驟:明概要—品語言—賞意象— 悟情志,放手讓學生分析交流,以求用足、用好文本。讓學生領悟到,鑑賞文學作品切不可離開文本,盲目想象;或不切實際,憑空感悟。 對於高三學生來説,結合課文註解,從以上四步驟鑑賞這首詞並不太困難,作適當拓展,加深對毛詞的理解。如同一詩人不同主題的詩歌煉字(飛字的妙用);不同詩人同一主題的詩歌(悼亡詞比較閲讀);同一詩人不同時期的詩歌(懷楊詞比較閲讀)。 海德格爾認為,你可以不是一個詩人,但你卻不能不是一個詩意的存在者。所以,我們需要的是詩意的解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ielianhua/qxxv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