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蝶戀花 武陵春閲讀答案

蝶戀花 武陵春閲讀答案

《蝶戀花》是詞牌名,出自唐教坊曲,本採用於梁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分上下兩闋,共六十個字。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蝶戀花 武陵春閲讀答案,希望你喜歡。

蝶戀花 武陵春閲讀答案

篇一:蘇軾蝶戀花閲讀答案

蘇軾

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 綠水人家繞 中的 繞 字,有的版本寫作 曉 。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麼?請簡要。(3分)

(2)俞陛雲在《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 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 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麼?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賞析。(5分)

答案:

(1)① 繞 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② 曉 字好,因為它既點明瞭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只答 繞 字好或 曉 字好,而不作具體分析,不給分。只從字音角度來比較 繞 和 曉 的,言之成理,給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兩種,答其中一種即可。(5分)

①同意。起句 花褪殘紅青杏小 ,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 天涯 起筆,意境開闊。總之,詞的上片雖寫 絮飛花落 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

②不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説柳絮飄飛,着一 又 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 芳草 在古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 天涯何處無芳草 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 絮飛花落 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着傷春之情,並非曠達之語。

每種答案,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語言通順,給滿分。只答 同意 或 不同意 而不作具體分析,不給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二:

(1)本詞首句的 褪 字流露出濃郁的情感,請賞析其妙處。(3分)

(2)本詞藴含豐富的情感,請指出其中兩種並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 褪 既寫花的掉落,也寫花的顏色的消退,寫出了花兒凋零的情景。點明時在暮春。曾經的燦爛炫目已逝去,抒發了作者惜春傷春之情。

[3分, 寫出花兒凋零的情景 點明時在暮春 抒發惜春傷春之情 各1分。意思答對即可。]

(2)①惜春之情。作者在上闋描摹了杏花凋零、柳絮飄飛的暮春之景,寄寓了面對春歸的傷逝之情。

②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將逝,但美景未必難覓,一句 天涯何處無芳草 寄託了作者追尋美好事物的曠達之情。

③多情不被理解的惆悵。下闋的 佳人 不知 牆外行人 諦聽自己笑聲的深情,行人的 多情 卻遇到佳人的 無情 ,這正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悵。

[4分,點明一種情感1分,對應分析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寫 宦海浮沉的悲歎,和浮生顛沛的無可奈何,對韶光流逝的惋惜 也可。]

蝶戀花 春景

春日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之上已長出了小小的青澀果實。

不時還有燕子掠過天空,這裏的清澈河流圍繞着村落人家。

眼見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請不要擔心)

天涯海角到處都有芳草。

圍牆之內,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着鞦韆,她發出動聽的笑聲。

圍牆之外的行人聽到那動聽的笑聲,(忍不住去想象少女盪鞦韆的歡樂場面)。

慢慢的,牆裏笑聲不再,行人惘然若失。彷彿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賞析:

《蝶戀花 春景》,是由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軾所寫的一首詞作。在此詞中,作者通過對殘紅退盡、春意闌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寫和遠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繪,借惜春傷情之名,表達出作者對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歎和浮生顛沛的無可奈何。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詞一開篇即呈現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餘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 殘紅 ,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 青杏 ,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衝淡了先前濃郁的之情。

接着,作者將目光從一花一枝上移開,綠水人家繞 一句中的 繞 字,曾有人以為應是 曉 。通讀全詞,並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着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着一 繞 字,則非常真切。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是詞中最為人稱道的兩句。枝頭上的柳絮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裏沒有青青芳草呢。

柳綿 ,即柳絮。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於此可見。 天涯 一句,語本屈原《離騷》 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説的 此心安處是吾鄉 一致。最後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牆裏有人盪鞦韆,牆外有條小道。牆外小道上走着行人,牆裏飄來佳人清脆的歡笑。

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係。這裏,他只寫露出牆頭的鞦韆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 行人 與讀者去想象,在想象中產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複,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 牆裏 、 牆外 分別重複,竟佔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牆內是家,牆外是路;牆內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牆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我們已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也許是行人佇立良久,牆內佳人已經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總之,佳人的笑聲漸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麼也平靜不下來。

這裏的 多情 與 無情 常被當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嚮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 有情 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説是 無情 。

作者發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 無情 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麼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嚮往,也許是對君臣關係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 作者並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讀者去回味,去想象。

創作背景

《蝶戀花 春景》,是由北宋時期著名詩人、文學家蘇軾所寫的一首詞作。其作於何時,各方莫衷一是,有蘇軾密州、黃州、定州、惠州時期等諸多説法, 在此詞中,作者通過對殘紅退盡、春意闌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寫和遠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繪,借惜春傷情之名,表達出作者對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歎和浮生顛沛的無可奈何。來源欄目: 本文鏈接: 轉載分享本站內容,請保留文章來源信息和原文鏈接!

篇二:蘇軾蝶戀花閲讀答案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麼?請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俞陛雲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麼?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②“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瞭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兩種,答其中一種即可。

①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

②不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説柳絮飄飛,着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着傷春之情,並非曠達之語。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馬上分享給同學

據魔方格專家權威分析,試題“閲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蝶戀花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主要考查你對古詩詞閲讀等考點的理解。關於這些考點的“檔案”如下: 現在沒空?點擊收藏,以後再看。 因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點,詳細請訪問。

考點名稱:古詩詞閲讀古詩詞閲讀:

古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

1、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3)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後闋、下闋、下片。

(4)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2、按內容來分類:可分為敍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諭詩。

(1)詩眼:“詩眼”一詞最早見於北宋。蘇軾詩云:“天工忽向背,詩眼巧增損。”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詩眼是理解詩歌的一把鑰匙,抓住了詩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幫助解題。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用“綠”字而不用“到”“過”“入”“滿”等字,是取“綠”字的色彩,增強了文章的形象性。

(2)煉字:煉字,修辭方法之一,即根據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其目的在於以最恰當的字詞,貼切生動地表現人或事物。古人作詩,常常出現“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意境。

(3)意象: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説,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在比較文學中,意象的名詞解釋是:所謂“意象”簡單説來,可以説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地説就是借物抒情。

(4)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

注:又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的區分,可認為二者是統一的。但如果要嚴格區分表現手法從屬於表達技巧。託物言志、寫景抒情、敍事抒情、直抒胸臆、對比、襯托、烘托、卒章顯志、象徵、想象、聯想、照應、寓情於景、反襯、託物起興、美景襯哀情、渲染、渲染環境、虛實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伏筆照應、設置懸念、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修辭格、字詞錘鍊、以小見大、句式選擇等。

古詩文閲讀原則: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羣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着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係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二、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三、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詩歌鑑賞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邊塞詩等)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託物言志。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係;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係,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託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係,借何物顯何志,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詩詞的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面,這些畫面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於瞭解詩的內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瞭解作者風格);

③必看註釋(可以藉此瞭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鑑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鑑賞);

⑤必看題幹(題乾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幹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麼,答什麼,要什麼,給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古詩鑑賞就很容易做了。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這是一首什麼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麼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或這樣表述: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詩歌鑑賞六讀:

一、讀詩題。

古詩詞,除一部分詞、曲只有詞牌、曲牌外,多數是有標題的,它們或標明寫作對象,寫作重點,或表現感情基調。如《春夜洛城聞笛》就交代了時間、地點及引發情感的事件。《聽鄰家吹笙》“鳳吹聲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牆外是誰家”,扣“鄰家”;“疑是碧桃千樹花”,仍是扣題,即笙聲產生的幻覺(注意“疑”字),並非描寫“庭院美景”。

二、讀“明示”。

古詩詞表達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詩詞中個別詞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傾向,閲讀時對這些可貴的信息應圈點出來,結合全詩加以體會。如趙嘏《江樓舊感》“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獨上”,表現了詩人孤單的身影,孤獨的情感,第三句“同來”與之呼應。“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悵惘的情思。這種情思產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傷心”、“愁”觸景傷懷,孤獨生愁;表現全詞感情基調;“空”表現苦等無果;“歸程”明確表達思歸之情。高考所選詩歌,大都是絕句律詩。絕句一般是“卒章顯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見下渝州”,《春夜洛城聞笛》“何人不起故園情”等。律詩一般是一二聯寫景敍事,三四聯議論抒情,如杜甫的《旅夜書懷》《登岳陽樓》等。

三、讀形象。

詩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較穩定的含義,如楊柳、春草、殘荷、禾黍、菊、梅、竹、杜鵑(子規)、沙鷗等等。但又不能機械地理解,如“楊柳”一般用來抒寫離情別緒,但在“楊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頭”“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則不諧音“留”,與離情別緒無聯繫。意象應聯繫起來看,多個意象組合起來,形成意境。如有的學生看到“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就將“無人見”、“傍母眠”片面地理解為杜甫的孤獨寂寞。聯繫其它意象如“糝徑楊花”、“點溪荷葉”等看,詩人描寫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機和意趣,表現的是喜愛之情,並無孤獨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寫客體的形象,如“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峯。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詩人)的形象,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表現的是抒情主人公(詩人)玉潔冰清的情懷。

四、讀註釋。

註釋有交待寫作背景的,有解釋疑難字詞的,有揭示典故含義的。它們對理解詩詞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高考天津卷《聽蜀僧浚彈琴》,提供了三條註釋。“①綠綺: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鍾:《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鍾,霜降而鳴。”

這三條註釋分別寫到了名琴,聽者的感受以及琴聲與鐘聲的交融。據此可推測理解本詩的基本內容。

五、讀“有無”。

無中見有,有中見無。古詩詞言簡意賅,是濃縮的作品,有很多空間需要讀者去合理填補。

如:“西出陽關無故人”,

無中見有:再見不到故人,只見到黃沙、西風、夕陽殘照,只有綿綿無盡的思念之情……“唯見長江天際流”,

有中見無:只見流向天際的長江水,而極目遠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隨舟遠逝,思念逐水而來。“山圍故國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華已不復存在。類似的還有“國破山河在”,“空有姑蘇台上月”等句。

六、讀類型。

讀詩時,根據題材瞭解所屬類型,有助於對詩的理解。

如:寫景詩、詠物詩、送別詩、邊塞詩、詠史詩、遊子思歸詩、思婦懷人詩等等。

以上內容為魔方格學習社區()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與“閲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蝶戀花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考查相似的試題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e7ln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