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答謝中書書 >

讀答謝中書書有感

讀答謝中書書有感

導語:讀答謝中書書之後,我們有着怎樣的感想呢?陶弘景的這篇佳作《答謝中書書》帶給我們怎樣的人生哲理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讀答謝中書書有感,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六朝著名的山水小品,作者為南朝陶弘景。短短六十八字,音韻和諧,節奏如歌,似伴着音樂的流動畫卷,描繪了江南山水奇麗的景色,其詩畫般的意境,向為我所鍾愛。曾給某出版社寫過《初中必背古詩文詳解》,幾十篇詩文中,《答謝中書書》是我最先動筆,也是完稿最快的一篇。

尤其喜愛它的中間部分,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從多方面多角度,將山水之美有序有層次地展現出來,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功力:

你看那四季之常景——“高峯入雲”是仰望,“清流見底”是俯視,前者是隱隱綽綽的遠處羣峯,後者是近在腳邊的澄澈溪流;“五色交輝”,是溪澗兩旁斑斕的石壁,在陽光水色的輝映下閃動着美麗的光澤,“青林翠竹”,則是遍及羣山的蓊鬱。遠近高低,山山水水,彷彿不經意的觀察順序,正體現了一種徜徉山水之間的悠閒自在。

再看那一日之變景——“曉霧將歇”之時,山林一片靜謐,忽然,猿鳥們醒來了,啼鳴聲此起彼伏,驚醒了沉睡中的山林;“夕日欲頹”之時,夕陽默默地倒映在平靜的水面,忽然,“嘩啦啦啦”,魚兒爭相躍出水面,攪碎了那如鏡的水面。一個“亂”字,一個“競”字,準確生動地繪出了靜謐山水中藴涵的無限生機。

作者駕馭文字的功力某種程度上也來源於他對自然山水隨性又細緻的觀察,而這樣的觀察則來源於他與自然交融的心境。

據《南史》記載,陶弘景“性愛山水,每經澗谷,必坐卧其間,吟詠盤桓,不能自已。”可見他對自然山水的鐘情。當年梁武帝派人下詔,問“山中何所有”(即山裏有些什麼),請陶弘景出山做官,陶即作《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答覆,婉言辭謝。詩云: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儘管如此,朝廷每有大事,還是會派人前往山中向陶弘景諮詢請教,甚至一個月常有好幾封諮詢國家大事的書信。人們因此就稱陶弘景為“山中宰相”。

南北朝時,政局動盪,矛盾尖鋭,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脱,山水小品因此而成為這一時期文學上的一枝奇葩。

但,自然,一向是人類的精神家園。

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多少詩篇!

那思鄉之情藉着依依的柳條、皎皎的明月訴説,那孤獨悲涼的感懷藉着簌簌的落葉、滾滾的江流傾吐,那壯志凌雲的豪情藉着澹澹的滄海、巍峨的泰山抒發……我們從這些從小就熟讀的詩篇中獲得了多少美的享受,體驗了多少人生的悲歡離合啊!不敢想象,如果失去了自然這個載體,人類的情感表達將會是多麼的蒼白和貧乏!試想,《蒹葭》離開了蒼蒼的蘆葦、迷濛的水岸,那欲求而不得的惆悵和悽美還會那麼動人嗎?試想,晏殊的《浣溪沙》少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那淡淡的傷春和懷舊還會激起你的共鳴嗎?

身在繁忙的'都市,已離不開都市生活,卻仍喜歡自然山水,喜歡春花秋月,喜歡清風白雲,喜歡鳥鳴婉轉…… 每年總要有一些日子暫時離開都市,徜徉山水之間。喜歡置身於大自然的感覺,不獨在於欣賞風景。我會在一個地方靜靜地坐上好久好久,靜靜地看,靜靜地聽,靜靜地思索,將自己的情感釋放,喜也好,憂也罷,有自然相伴,有自然寄情,足矣。情景交融,我喜歡這個詞。

當被世俗的種種所羈絆,當被內心的躁動所困擾,卻無法尋求自然的慰藉時,就讀一讀那些優美的詩文,為自己營造一個自然、平和的精神家園吧。比如《答謝中書書》、比如《歸園田居》,印度泰戈爾的詩也一樣充滿自然的清新,也是我所鍾愛。

讀着這篇《答謝中書書》,彷彿自己就置身於山水之間,跟着作者一起,抬頭遠望飄渺的高峯,俯身輕掬一捧清澈的溪水,為五彩斑斕的石壁而目眩神迷,為滿山的綠意而心曠神怡……

只是,在物質文明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人們已經侵佔了越來越多的自然領地:萋萋的蒹葭將要與石油鑽井架為鄰;璀璨的星空在城市的煙塵和霓虹中失去了光彩;自然蓬勃多樣的植物在園林中變成了整整齊齊的雕塑……

但願,人類善待自己的精神家園,但願,未來的日子裏,自然不會成為僅存於人類精神上的家園。

啊,扯遠了。

知識擴展:答謝中書書賞析

《答謝中書書》一文結構巧妙,語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於一身,切切實實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雖然平和卻很自然,且立意高遠;接着的“高峯入雲,清流見底”至“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不足五十個字,卻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飛禽走獸。靜物和動物,各自躍然在目,不絕於耳;形態各異,卻渾然一體,鮮活如生。閲讀全文,則朗朗爽口,美文麗句脱口而出,頓時吐氣如蘭。“實是欲界之仙都”,這歸納之句又回首返顧,使得全文前後呼應,上下貫通。就是最後簡短的議論,也是言簡意賅,切中文義。

統觀全文,語言精練。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組成一部分,少一字會斷章離義,多一字便畫蛇添足。一個景物,僅僅四字,便描繪恰當,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心聲一句話,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頹”,勢在必然。“沉鱗競躍”,變化突然。分析文章結構,亦不失巧妙,雜而不亂,結合有序。

《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黑暗的時期,因為各種矛盾非常尖鋭,政局極度動盪,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旨圖從自然美中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們常在書信中描述山水,來表明自己之所好,並從而作為對友人的問候和安慰,這類作品雖然沒有表現出多麼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是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觸,創作了具有相當高的美學價值的文學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較高的鑑賞意義。

標籤: 答謝 中書書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axiezhong/ddveg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