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春江花月夜 >

古曲春江花月夜賞析

古曲春江花月夜賞析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早於一百二十多年前就以《夕陽簫鼓》(又名《夕陽簫歌》)流傳民間(曲名見1864年前成書的《今樂考證》,清代姚燮所著)。

在民族器樂曲中,有一首與文學結合得非常完美的作品——《春江花月夜》。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詩作《春江花月夜》用了五個互不相干的單音名詞作為詩的題目,便把一幅人間至美的景色展現出來,而使這首詩成為了千古絕唱。

民族管絃樂曲《春江花月夜》借原詩的意境進行演繹,用柔美委婉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形象地描繪出良辰美景,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該曲先後被黎英海改編為鋼琴曲,劉莊改編為森管五重奏,陳培勛改編為交響音畫。全曲為民族器樂中最常見的多段體結構。

一、春江花月夜簡介

《春江花月夜》源於一首名為《夕陽簫鼓》的琵琶文套大麴。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園將此曲更名為《潯陽琵琶》,收入《南北派十三套大麴琵琶新譜》之中,並立了十個小標題:夕陽簫鼓、花蕊散風、關山臨卻月、臨山斜陽、楓荻秋聲、巫峽千尋、簫聲紅樹裏、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裏一歸舟。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和鄭覲文首次將琵琶曲《夕陽簫鼓》改編為民族管絃樂曲《春江花月夜》,並揉合了張若虛、白居易兩篇名詩的意境,提高了樂曲的藝術表現力。改編後也有十個小標題: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舟唱晚、洄瀾拍岸、棹鳴遠瀨、唉乃歸舟、尾聲。這時樂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離愁別緒,它剔除了前作中淪落人飄零天涯的落寞與失意,而將曲意專注在“春、江、花、月、夜”這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

二、全曲解析

原曲《夕陽簫鼓》因用音色清脆明亮的琵琶演奏,表現力很強,聲音很具穿透力,是一首著名的文曲。但是琵琶的演奏指法熟練掌握的人很少,後來經改編的絲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不僅更富有表現力,而且去除了原琵琶曲中表達江上思婦哀怨離愁的主題

民樂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既發揚了古典音韻優雅的格調,又使音樂充滿內在的激情,頗具情韻,富有生氣,主題表達也更為細膩。全曲共分為十段,人們遵循中國古曲標題音樂傳統為每段加了一個富於詩意的小標題,由於樂曲的版本不同,因而分段及小標題也不相同,但它所體現的內容是一致的。樂曲用二胡、琵琶、古箏、洞簫、鍾、鼓等樂器演奏,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讚頌了江南水鄉的優美風姿。全曲就像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展現了夕陽西下、雲破月來、漁舟唱晚等迷人的江南風韻。

(一)江樓鐘鼓

樂曲的第一段“江樓鐘鼓”以琵琶由慢漸快來模擬鼓聲開場。隨後,簫和琵琶的合奏,如江上輕波,優美而流暢的旋律展現出一幅暮色江南,夕陽晚照的安詳景色。最後,樂隊齊奏,優美如歌,委婉平靜,古箏的微微奏鳴,完美地表現出了江南暮色的平靜。

(二)月上東山

第二段,民樂齊奏主題旋律上移,通過上升的旋律,描繪出了夕陽西下,一輪明月從東山升起的情景,展現了一幅江上月影浮動的秀麗畫面。

(三)風回曲水

第三段,曲調在層層下降後又回升,出現了旋律線的起落,增加了音樂的動感,顯示了大自然的變化無窮。

(四)花影層疊

第四段,音樂在徐緩的曲調之後出現了四個快疾繁節的樂句,與前面表現恬靜的意境呈鮮明對比,呈現出水中花影紛亂層疊之貌,顯示出了花影自憐之姿,形成了春江上的“花影重疊”的美景。

(五)水雲深際

曲子用琵琶、二胡和中胡在低音區齊奏,醇厚深沉,再以不同的演奏技法表現出了水和雲的和諧美景,這段音樂的不同音區構成對比,異常鮮明地刻畫出天水共長、一望無際的江面意境,使全曲情緒由優美而轉向壯闊。

(六)漁舟唱晚

第六段展現的是一段漁歌的旋律。簫和琵琶的歌唱性旋律,伴以間斷的木魚聲,顯得純樸而真實,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頓時一種江南漁舟晚歸的`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七)回瀾拍岸

此時音樂快速而熱烈,進入了全曲的高潮。琵琶用“掃輪”技法奏出強烈的樂聲之後,民樂齊奏,描繪了羣舟競歸、浪花飛濺的情景。民樂中各種音色齊響,表現出江面上波瀾起伏的景象,拍打江岸的聲音宛若在耳旁。

(八)棹鳴遠瀨

曲子音樂呈反覆式遞升,古箏的聲音,如江水的流動,又如歸舟槳棹划水的聲音,表現了波浪層湧和櫓聲由遠漸近的意境。

(九)唉乃歸舟

全曲再一次達到高潮。在古箏和琵琶音襯托下的樂隊合奏,旋律由慢漸快,由弱漸強,表現出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櫓聲陣陣的意境。

(十)尾聲

在低音區以舒緩的速度,自由的節奏,奏出悠揚、徐緩、抒情的音調,彷彿畫面又回到了樂曲開始時歸舟遠去,萬籟俱寂,江水一片寧靜的優美景色。樂隊以零星的箏音,來勾畫江水捲起的餘波旋,似乎萬物歸於月夜下的平靜。

三、總結

全曲的演奏一氣呵成,用琵琶形象地模擬江樓鐘鼓、急浪拍岸之聲;用二胡表現綿綿的思緒與曲終人不見的淡遠之情;用古箏着重模擬流波之聲;用洞簫表現漁歌的悠揚;鐘聲傳出靜謐的氣氛;鼓音又增加了暮色江上的氣勢。諸種樂器表現着同一主題,使樂曲更加美妙動聽,彰顯了大自然景色的變幻無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unjianghua/2y0rr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