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采薇 >

采薇資料

采薇資料

《采薇》,似可稱為千古厭戰詩之祖。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采薇資料,一起來看一下吧。

采薇資料

采薇作者

《采薇》是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中的一篇。歷代注者關於它的寫作年代説法不一。但據它的內容和其它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 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獫狁(即後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 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采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采薇簡介

《小雅·采薇》是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為先秦時代的漢族詩歌。全詩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鄉詩。詩歌表現了將徵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並將這種感情放在對景物的描寫及對軍旅生活的述説中表現。

一般小學的話只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全詩六節(每八句為一節),模仿一個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興,前五節着重寫戍邊征戰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從中透露出士兵既有禦敵勝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戰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緒;第六節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感人至深。

此詩運用了重疊的句式與比興的手法,集中體現了《詩經》的藝術特色。末章頭四句,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有名的詩句之一。《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采薇創作背景

《采薇》是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中的一篇。歷代注者關於它的寫作年代説法不一。但據它的內容和其它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獫狁(即後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采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有關《采薇》這一首詩的背景,歷來眾説紛紜。據毛序為:“《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獫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衞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其實,真正的經典,無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時空的魅力。它曾經如此真切細微地屬於一個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屬於每一個人。所以,縱然這首詩背後的那一場戰爭的烽煙早已在歷史裏淡去,而這首由戍邊戰士唱出來的蒼涼的歌謠卻依然能被每一個人編織進自己的生命裏,讓人們在這條民歌的河流裏看見時間,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對《采薇》,與其觀世,不如觀思;與其感受歷史,不如感受生命。

采薇解讀

戰爭的策劃和發動是“肉食者”們的勾當,被迫捲入其中的 個人,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猶如隨風飄動的落葉,隨波逐流的 小、舢任命運之手隨意擺弄,疲憊憂傷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 不由乙只有暗自嗟歎、仰天長嘯的份兒。恐怕這是普通士兵們 剩下的唯一屬於自己的權利和“財產”。

憑了這點權利唱一曲憂傷的歌,總不至於得罪了大人君子們 吧!無家無室的憂慮,居無定所的'煩悶,頻繁作戰的辛勞和疲憊, 思念故鄉的痛苦,對個人命運的感慨,對入侵之敵的仇恨,對和 平安寧生活的嚮往,觸景生情的感傷,命運無常的恐懼,遙遙無 期的等待,這一切無時無刻不衝擊着敏感多思憂患焦慮的心靈。把 它們吟唱出來,是一種自我遣懷,自我撫慰,猶如受傷的小動物, 只有自己舔吮傷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體驗悲傷。

倘若受傷後連哀叫的慾望和本能都喪失了,那便徹底麻木了, 物質化了。對於受慣了命運擺弄、痛苦煎熬、憂傷折磨的心靈來 説,艱難坎坷辛勞疲憊槍林刀箭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如搞札,心 如死灰,完全喪失了作為一個活的生命個體的靈性和生氣。

對憂傷和痛苦的敏感,不僅表明個體對自己生存處境的真切 關注,也表明了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意志。對憂傷和痛苦的表也不 僅僅是一種無助的感歎和哀傷,而且也是表達不甘於忍受比傷和 痛苦、不甘於向命運屈服的一種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訴我們的無 我憂傷,我痛苦,我無助,但我不願,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 往和追求,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

能夠這樣去想、去做的個體,實際上並不“小”。從他無能為 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角度説,他是弱小的;從他不願屈服於 命運的擺佈、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説,他卻是了不起的。正因為 這樣,吟唱自己的內心憂傷和痛苦,就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 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經意地這樣做,然而其內心深處的動機卻 昭然若揭。

整個人生就如一場戰爭。活着就會被迫捲入這場戰爭之中,就 會有憂傷、痛苦、煩惱,恐懼、絕望。嚮往。追求、無助等等生 存體驗。表達這些體驗的詩,本身就是動人的生存哲學。

拓展閲讀:《采薇》賞析

《采薇》是《詩經·小雅》中的一篇。歷代注者關於它的寫作年代説法不一。但據它的內容和其它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獫狁(即後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采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全詩分三章,前三章疊出,以采薇起興寫薇由作而柔而剛,而戍役軍士遠別家鄉,歷久不歸,思鄉之情,憂心不已!作者寫道:山薇啊,你發芽了,出生了,我們總該回家了吧!但轉眼又是一年,我們都顧不上家室,這卻是為何呢?為了獫狁入侵之故,我們連好好坐上一會兒也來不及,也是為了獫狁之故。我們需要攻戰!又到了采薇的時候,薇葉長大了,枝葉柔嫩,這下總該回家了吧!心裏的憂傷如此熾烈,為戰事奔波,我們戍期未定,誰難替我們帶回家信!山薇長得粗壯剛健了,這下該回家了吧!已是陽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沒完,還沒法閒暇,憂傷的心情好不痛苦,卻無人相慰勞!四、五兩章是寫邊關戰事繁忙、緊張:那盛開的花是什麼?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興,喻出征軍伍車馬服飾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麼?那是將士的軍車,兵車既已駕起,戰馬高大雄健,戰事頻繁,軍隊又要遷徙,豈敢定居?駕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馬,軍將們坐在戰車上,步兵們蔽依車後,戰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魚皮箭袋時時佩在身邊,獫狁的侵戰如此強大猖狂,馬能不日日加強戒備?這兩章寫的是獫狁的匈悍而周家軍隊盛大的軍威,紀律嚴正,卒伍精強。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艱辛而緊張的,這些都是作者用寫實的筆法來寫的。第六章則筆鋒一轉,寫出徵人在還鄉路上飽受飢寒,痛定思痛的哀傷心情:想起出徵之時,那依依楊柳,枝茂葉盛,而此時風雪歸程,路遠,天寒,又飢,又渴,可謂十分狼狽而又悽苦。晉人謝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論為三百篇中最好的詩句。在文學史上影響極大。常為後世文人反覆吟唱、仿效。由於《詩經》素以渾厚、質樸著稱,這類如此悽婉動人的作品確屬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詩經》抒情作品的一個典範而為歷代文學家所稱頌。

這首詩的主題是嚴肅的。獫狁的兇悍,周家軍士嚴陣以待,作者以戍役軍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將帥、遣戊役,守衞中國,軍旅的嚴肅威武,生活的緊張艱辛。作者的愛國情懷是通過對獫狁的仇恨來表現的。更是通過對他們忠於職守的敍述——“不遑啟居”、“不遑啟處”、“豈敢定居”、“豈不日戒”和他們內心極度思鄉的強烈對比來表現的。全詩再襯以動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寫: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剛,棠棣花開,依依楊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軍士們“日戒”的生活,心裏卻是思歸的情愫,這裏寫的都是將士們真真實實的思想,憂傷的情調並不降低本篇作為愛國詩篇的價值,恰恰相反是表現了人們的純真樸實,合情合理的思想內容和情感,也正是這種純正的真實性,賦予了這首詩強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從寫作上看,它和詩經的許多作品一樣用以薇起興的手法,加上章法、詞法上重沓疊奏,使內容和情趣都得以層層鋪出,漸漸深化,也增強了作品的音樂美和節奏感。全詩有記敍,有議論,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寫,搭配錯落有致,又十分妥貼,因此《采薇》一篇確是《詩經》中經典篇章之一。

標籤: 采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aiwei/7g3k3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