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采薇 >

詩經小雅采薇 教案

詩經小雅采薇 教案

《采薇》是一首戎卒返鄉詩,表現了將徵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並將這種感情放在對景物的描寫及對軍旅生活的述説中表現。

詩經小雅采薇 教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瞭解《詩經》的相關知識(內容、寫法、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全詩中的通假字、詞類活用現象;

(3) 掌握《詩經》中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和重章疊句、反覆詠歎的句式特點;

(4) 能夠熟讀全詩,並能夠背誦末章;

2.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學生課下蒐集資料,結合教師補充,體驗文學知識積累的過程;

(2) 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分析本詩,討論總結出本詩的藝術特點,體驗和感悟探究的一般過程;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瞭解本詩的寫作內容,體會本詩中征夫的思鄉之情,理解其對戰爭的厭惡之感。激發學生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愛國情感;

(2)初步瞭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激發學生們關注現實、干預現實的情感。

【學習者特徵分析】

1.學生是內蒙古科技大學附屬中學高一的學生;

2.學生已經學習了《詩經》中《關雎》、《蒹葭》等簡單的篇目;

3.學生對《詩經》的相關知識有初步的瞭解;

4.學生思維活躍,善於與同學交流,樂於表達自己,渴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讚許;

5.學生對詩歌有濃厚的興趣,喜歡朗讀詩歌,但古詩閲讀能力還有待加強;

6.學生已有過較多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經驗。

【教學策略】

1.問題解決策略:①學生通過朗讀本詩,提出不認識的生字或文言現象(問題),在其他同學的幫助或教師的提示下運用同音、形近等方法識記不認識的字和詞類活用現象(解決問題)②學生通過反覆朗讀本詩,提出問題(本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通過同桌討論和教師對重點詩句(如:“我戍未定,靡使歸聘。”)的點撥,學生找出問題的答案並與全班進行交流(問題解決)。

2.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學生通過與小組成員的互助學習,討論問題,有助於理解詩歌內容。互相交流學習成果和感想,達到啟發小組其他成員思路和共同理解的效果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詩歌,也是我國文學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最早的文學樣式之一。這一時期產生了再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後世詩歌典範的偉大作品。被學術界稱之為“風騷”。因為詩經的精華部分是十五國風;楚辭的代表作是離騷,所以二者合稱“風騷”。它們分別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對中國後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文學常識(師生互動)

1.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

2.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又稱“詩”、“詩三百”

共收入305篇 風,即音樂曲調,160篇 十五國風

(詩歌形式; 雅,即朝廷正樂,105篇 大雅、小雅

內容) 頌,即宗廟祭祀之樂,40篇 周頌、魯頌、商頌

句式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

3.《詩經》“六義”是指:風、雅、頌、賦、比、興

(表現手法; 賦:鋪陳,陳述,使事物具有直觀性

藝術手法) 比:比喻,用比喻來代替直接描寫

興:象徵,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的開頭,以引起下文

4.《詩經》的影響

《詩經》當中彙集了我國古代五百年之久的寫作經驗,對後世詩歌創作有重大意義,比興的技法和借景抒情的方式一直為後世詩人所借鑑。反映現實,干預政治的創作傾向為中國文學的發展開闢了正確的道路。

結論:以十五國風為代表的《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

三、感知課文、正音正字。

1.學生自由朗讀《采薇》,結合課下注釋,解決字音問題,注意節奏。

2.學生個別朗讀《采薇》,訂正字音,調整節奏。

3.學生齊讀《采薇》。

重點字詞:

歲亦莫(mù)止:莫,同暮。 載(zài)飢載渴:又飢又渴。

獫狁(xiǎn yǔn )之故: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名。

王事靡盬(gǔ):沒有止盡。 彼路(lù)斯何:路,通輅,大車。

小人所腓(féi):隱蔽,掩護。 四牡騤騤(kuí):馬強壯的樣子。

象弭(mǐ)魚服:用象牙裝飾的弓。 雨(yù)雪霏霏:下雪。

四、結合課下注釋,反覆讀本詩,掌握大致意思。

五、作業

繼續熟讀詩歌,並能概括大意。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

齊讀《采薇》

二、分析文章,理清情節,理解文意(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1.個別朗讀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第三章 思歸之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難歸之因)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軍旅勞苦)

「賞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aiwei/2yk7m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