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邊城 >

邊城教學設計10篇

邊城教學設計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邊城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邊城教學設計10篇

邊城教學設計1

一、 教材分析:

《邊城(節選)》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五》閲讀鑑賞第一單元。本單元設立的 目的在於引領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本單元選取了三篇文章,有情節衝突激烈的小説,環境描寫出彩的小説,和人物塑造入木三分的小説。這些文章都是文學寶庫中的經典之作 ,具有很高的鑑賞和審美價值。《邊城》是一篇散發着魅力的小説,是沈從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説。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二、教學目標:

1、品讀文中關於邊城風土人情的描寫,把握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風景美、風俗美。

2、品味作者樸實而清新,流暢而優美,富有生活氣息的散文化的語言。

3、通過交流和討論,把握對人物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之美,探尋人性之美。理解作者在這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緊扣課文的有關情節與細節,披文入境,披文入情,通過對具體描寫的具體分析中得出結論。培養分析鑑賞能力,養成勾畫圈點的習慣。

2、教學難點:品味民俗風情之美,探尋人性之美。 體會作者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展示出人物心理 的寫作手法,用探究的眼光去發現文章之美。

四、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三元信息教學,圍繞教師、學生、媒體展開互動,拓展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立足於文本,引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文本。

五、 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合作探究、討論法,讓學生自己品味課文中的風土人情。

2.運用勾畫圈點法和點撥法,抓住課文中重點段落和句子進行分析,以點帶面,以利於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1、導入

沈從文被譽為現代中國的“風俗畫家”,他的小説以恬靜沖淡的風格,小品散文的筆調,詩詞曲令的意境,描繪出湘西邊城的美麗風光,反映了“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畫出眾多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邊城》,充分體現了他的小説藝術的主要特點。

有人説,《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讚歌,是一首用小説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是一幅用水墨繪就的無彩之畫。因此,欣賞《邊城》,需要有一種獨特的眼光,如果僅拿它當一般的小説,就不 能領略箇中真趣。

沈從文用湘西的青山綠水、古樸醇厚的世俗人情,表現他心中的纏綿質樸的愛和人性的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它,展示它,品味它。

2、閲讀小説,概括故事情節,擬寫小標題。(預習)課上請同學們交流擬寫的小標題,並複述或概括課文內容。

小標題:

第三節 邊城風俗 / 端午日

第四節 端午邂逅(翠翠—儺送)

第五節 説親事(翠翠—天保)

第六節 看迎親送嫁 / 心事

通過同學們的複述和概括,發現節選部分的故事情節性不是很強,既沒有跌宕起伏扣人心絃,也沒有懸念迭生出人意料。他只想給讀者展示真實環境中的真實的人物。而沈從文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展示出人物的心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使你情不自禁地融進人物的心靈世界。

邊城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全面掌握《邊城》的故事情節,培養分析、概括、濃縮篇幅較長的文章的能力。

2、抓住文中的對話語言描寫,深刻體味作者運用散文化語言細膩呈現主要人物形象的特點。

3、品味文中“三美”,即環境美、風俗美、人性美。

4、理解“歌聲”對主人公翠翠的意義,同時合理探究翠翠的命運。

二、過程與方法

1、泛讀與精讀相結合,教師引導,啟發學生自主發現問題。

2、品味鑑賞重點段落精彩語言,合作探究語言內含的精彩故事。

3、採用故事新編法探究原文給讀者留下的懸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沈從文先生清新、典雅的敍事抒情文風,領會作者創造的獨特的主人公魅力。

2、接受作品中所表現的古樸、淳厚的民風和環境美、風俗美與人性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理解“歌聲”的意義,把握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體現出來的淳樸的人性美。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字裏行間滲透的美學內涵,合理續寫文本故事可能的結局。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 合作探究法誘導啟發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身心疲憊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首優美而恬靜的歌曲,你是否感受到它就像一杯香茗,讓你心醉?美妙的歌聲能洗淨人世的鉛華,通俗的歌聲能激盪平靜的心靈,傳遞最真最樸實的情感。同學們,咱們家鄉有沒有這種明白曉暢、通俗易懂的歌曲呢?

學生髮言並主動演唱:

學生甲:威寧草海寬又寬,四面八方都是山。

郎是青山不會老,妹是海水不會幹。

學生乙:苞谷樁樁一排排,要唱山歌坐下來。

要唱山歌唱兩個,不唱山歌你別來。

學生丙:哥在巖上放羊來,妹在巖下掐菜薹。

哥要菜薹抓把去,要唱山歌晚上來。

學生丁:高山青松青又青,我倆情誼比海深。

如果哪天水乾掉,我比妹妹還傷心。

…………

這些都是我們家鄉傳唱的民歌,內容豐富多彩,歌詞表達的情感樸素真摯。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通過歌聲來傳情達意,通過歌聲再現人性之美。讓我們共同聆聽這首沈從文先生譜寫的真摯之歌吧!

2、回顧第一課時的內容(“三情”)。

相依為命——翠翠和祖父的祖孫之情

與君相依——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純真愛情

同根相生——天保和儺送的誠摯手足之情

二、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一)、探究環境描寫,品味環境美。

1、選文有很多關於湘西環境描寫的語句,請結合提示(教師多媒體展示有關湘西風景的圖片)快速尋找出來,並概述所寫景物的特點。

2、作者對環境的描寫,對故事情節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環境的描寫反映人物哪些特徵?

4、根據掌握的信息,描繪整個湘西的自然環境,感受沈先生筆下的環境美。

教師情境啟發誘導:

悠悠的湘西水,流淌在吊腳樓旁,日夜重唱着美妙的歌;青青的山瀰漫着薄薄的輕霧,續寫着湘西人的古老故事;林間飛翔的鳥兒,穿梭的人羣,編織成和諧而寧靜的畫卷。山高水長,鳥語花香,不變的還是那份神韻,這就是湘西人世代演繹的傳奇。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選代表發言。

(二)、探究“歌聲”的意義,品味風俗美。

1、引導學生尋找選文中有關“歌聲”描寫的語句,同時播放有關湘西民謠,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湘西的情愛故事。

2、選文中哪一部分先寫到“歌聲”?作者是如何描寫的?它對翠翠產生了那些心理上的影響?

3、選文第二部分開始説翠翠做了一個夢,她沒有忘記祖父白天講的故事,翠翠在夢中為什麼平時攀折不到的虎耳草卻輕而易舉摘到了?翠翠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説明了什麼問題?

4、“虎耳草”在翠翠的情感世界裏有什麼象徵意味?

5、第二天早晨翠翠趕忙把昨晚夢到的情景告訴祖父,祖父為什麼不想把實情告訴她?

6、當祖父把實情告訴翠翠的時候,翠翠此時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7、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蘆管,為什麼“覺得吹得不好”?老船伕長長的曲子,為什麼“翠翠的心被吹得柔軟了”?

8、最後,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麼自言自語説:“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9、教師播放有關湘西少數民族婚禮片段的視頻,結合家鄉少數民族婚嫁的風俗習慣,尤其是苗族對歌娶親的習俗,要求學生就“走車路”“走馬路”的娶親方式談談自己的看法。

10、以翠翠聽歌后心理變化為主線,理清思路,闡述“歌聲”對翠翠造成的影響。

11、選擇原文有關“歌聲”描寫的經典段落,學生分角色美讀,感知翠翠的純美形象。

學生活動: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教師提示:“歌聲”觸動了翠翠心靈的琴絃,是翠翠魂牽夢縈的“虎耳草”,也是天保外出闖灘悲劇死去的開始,因此,一切因歌而起,一切因等而結束,一定注意分析品鑑。

(三)、回顧全文,看視頻資料,感受人性美。

1、本文寫了“三情”,第一課時已分析,請同學們根據前課的總結,總結人性美在翠翠、祖父、天保兄弟身上的體現。

2、教師出示視頻資料:專家解讀《邊城》中的人性美。

三、拓展延伸探討,合理設想翠翠的命運,續寫原故事可能結尾。

教師引導:《邊城》最後説“這個人也許永遠也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面對這樣的結局,如果你是翠翠,你該怎樣把握你的命運?

學生討論,代表發言:

學生甲:我會一直等儺送,哪怕地老天荒,海枯石爛。

學生乙:這是一個“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等待,世界上的好男人太多,何必單戀儺送?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放棄,我會改嫁。

學生丙:漫長的等待或許換來的是心靈的再次傷害,我決定離開這讓我傷心的地方,離開渡口,去遙遠的地方追求新的生活。

學生丁:我要主動去找儺送,告訴他,這一生,他是我的唯一。

學生戊:我守在渡口,有一天儺送終於回來了,可是他帶着一個比我更漂亮的女孩,頓時我嗚咽……“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

四、教師總結:

《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讚歌,是一首用小説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繪就的無彩之畫。寄寓着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被人們譽為“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園詩的傑作”。我們對《邊城》小説的解讀雖已告一段落,但人類對愛與美的追求將永遠不會停息。

邊城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即小説鑑賞的基本要求,對小説的情節、人物、環境的鑑賞分析,並由此把握小説的主題;

2、能力目標:即通過小説的閲讀,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我們的閲讀素養及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接受作品中所表現的湘西古樸、淳厚的人文美的薰陶。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以文本為基礎,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欣賞“邊城之美”

2、教學難點:由文本向全部小説延伸,引導探究“邊城之痛”,展示、提升學生的閲讀素養。

三、學情分析

《邊城》第二課時是在瞭解《邊城》故事的基礎上,對《邊城》做深入的鑑賞分析,預計學生的閲讀鑑賞情況有兩個特點:一是基本閲讀能力有,但深層挖掘能力不夠,淺閲讀把握故事的能力有,深閲讀分析主題的能力不夠;二是學生鑑賞的層次有一定差異。閲讀面有不同,部分學生會停留在基本的人物、情節的分析上,把握邊城的純樸,少數人能對邊城隱含的悲痛的做出個性的分析。所以在課程設計上特別講究難易層次,意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

1、教法:啟發式引導點撥法

2、教學設計:核心是:“一句話+兩個問題”。

一句話:沈從文創作《邊城》的動機——“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兩個問題:其一是從課文出發合作鑑賞“邊城之美”;

其二是向課外延伸個性探究“邊城之痛”。

兩個問題圍繞創作動機這句話展開思考。“邊城之美”緊扣“健康、優美的人生形式”,鑑賞邊城的“人性美”,全面挖掘“人性美”在小説中是如何體現的;“邊城之痛”以“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為啟發點向課外延伸,引導學生對小説深層創作意圖的領悟,領悟到整部小説的核心。此設計體現鑑賞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有梯度感;另外由課文到整個小説,能開闊閲讀的視野,提升鑑賞水平;並在鑑賞探究中進行聽、説、讀、寫等多種能力的訓練,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此設計的亮點在於從沈從文創作《邊城》的目的出發來閲讀小説,合乎作者原意,“邊城之美”的緊扣文本,欣賞講究層層深入解讀;“邊城之痛”的挖掘讓學生對整部小説的創作有更深的領悟。最後“美”與“痛”合二為一句話,一個字“愛”,回到小説創作的本源。在進行廣度與深度探究的同時,核心明確,整堂課首尾圓合。

但此設計對學生的閲讀欣賞而言有一定難度,一是小説本身有閲讀難度,問題設置也有難度,對於師生都是一個挑戰。

五、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這裏山青青水碧碧,這裏水寨苗家韻依依,這裏就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邊城優美的自然風光。

(播放視頻)

這段文字是描寫茶峒白河沿岸的優美風光,那憑水依山的小城,那清澈見底的河流,那濃翠逼人的細竹,那恬靜幽美的山村,那桃花深處的人家,沈從文給我們勾畫出一個如詩如畫,如煙似夢的田園牧歌似的美麗湘西世界。

(二)“美的讚歌”——邊城之美

然而作者在談到小説的創作動機時説:“我的主意個人應得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

“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今天我們將圍繞這句話來欣賞《邊城》。

課文鑑賞:邊城之美

小組合作、比賽,欣賞小説的人性美 。

活動要求:

1、請結合課文內容,選取小説當中的某個人物(翠翠、爺爺、儺送、天保)欣賞小説的人性美。

2、寫幾句話,寄語人物。

如:翠翠,你就像

翠翠,我想對你説

(學生小組交流展示)

邊城人們“優美、健康的人生形式”,這種“優美、健康”的人性美,在每個人身上展現出不同的特點”。

其一,每個人身上閃耀的人性閃光點:

天真純潔的少女

純樸厚道的老人

真摯善良的少年

友愛互助的鄉民

其二,人與人的關係上,體現的人情關係的和諧,親密:

(人性美:優美健康)

老師總結:

文藝評論家劉西渭:“這些可愛的人物,各自有一個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生息在田野晨陽的空氣。他們心口相應,行為思想一致。他們是壯實的,衝動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掙扎而且克服了私慾的情感。對於生活沒有過分的奢望,他們的心力全用在別人身上:成人之美。”

《邊城》就是這樣一曲“美的讚歌”

(三)“愛的悲劇”——邊城之痛

“到了冬天,這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

個性探究:邊城人們是那樣的善良、純真,翠翠的愛情為什麼會以悲劇結束?

(學生自由展示)

老師引導:“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1、這是一種自然、原始的人性,所帶來的悲劇。(原生態)

這種自然、原始,是源於邊城的偏遠,閉塞;這種人性是“未經城市文明污染”的純淨的人性,是源自人本性的自然而然。

這鐘自然、原始的人性,是純淨的,也是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

2、這是一種因“愛”而深情,因“愛”而絕望,因“愛”而矛盾,因“愛”而有所顧忌,符合“愛”的邏輯,不悖乎人性的悲劇。

邊城的人是可愛的,他們因愛而勇敢,又時為愛而奮不顧身,又時又因親情而對愛有所顧忌,所有的悲歡離合生死都因真摯的愛而起,而不是因罪惡邪念,最終悲劇的結局符合“愛”的邏輯,是不悖乎人性的“愛的悲劇”。

邊城是一個温暖的作品,但隱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劇感;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部帶着痛惜情緒的懷舊作品。是沈從文美麗而帶點傷感的戀鄉夢。

(四)結束語

《邊城》是一曲優美健康純潔的“美的讚歌”,又是一出瀰漫着淡淡哀愁和濃濃詩意的“愛的悲劇”。我們對《邊城》小説的解讀雖告一段落,但《邊城》帶給我們的對真、善、美與愛的追求永遠不會停息。

(五)課後探究

閲讀《邊城》整部小説,探討《邊城》散文化的寫作風格。寫一篇讀書報告。(或自選角度)

邊城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重點分析小説所描寫的“邊城”的風土人情,體會沈從文的小説風格。

2.把握對人物的描寫,分析主要人物重點是翠翠的形象。

3.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小説的主旨。

教學重點:

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沈從文的小説風格。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品讀法。

第一課時

一. 教學導入:

投影:

1.“美字筆畫並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認識,愛字雖人人認識,可是真懂得它的意義的人卻很少。”

2.“我崇拜朝氣,歡喜自由,讚美膽量大的,精力強的……這種人也許野一點,粗一點,但一切偉大事業,偉大作品就只這類人有份。”

情學生談談這兩句話的體會(略)

這位追求美愛與自由,熱愛青春與美的作家就是現代小説家——沈從文。

二.介紹作家作品。

沈從文(1902-1988),我國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嶽煥,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苗族。1918年小學畢業後曾入本鄉土著軍隊當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開始在《晨報副鐫》、《現代評論》《小説月報》《新月》上發表作品,並與胡也頻編輯《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週刊。1927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等編輯《紅黑》雜誌,並參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編《大公報》副刊《文藝》及天津《益州報》副刊。抗戰爆發後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回北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並繼續辦原刊物,以此為陣地,集合許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羣”。1949年後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館工作,在中國古代服飾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績卓著,有許多專著。197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員。其文學創作宏富,數量驚人,有小説、散文、文論、自傳、通信等集子七十餘種,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鴨子》《蜜柑》《神巫之愛》《虎雛》《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湘西散記》《邊城》《長河》等。其中短篇小説《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説《邊城》《長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學貢獻在於創造了一種描寫特殊民情的鄉土文學,並受廢名影響,取其抒情筆調,發展了新文學中抒情小説的文學形式。大部分小説是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對故鄉人民懷有不可言狀的同情和温愛。以其特異的“生命形式”,熔生動豐富的社會風景畫和優美清新的風情風景畫於一爐,展示其民情的粗獷強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反樸歸真的牧歌情調。這種鄉土抒情體的美學風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會理想,也對後來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識字與解詞: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喁喁( )黑黝黝( )燜菜( )竹篁( )碧溪 且( )儺送( )涎皮( )甬道( )莞爾( )濱水( )蒿艾( )角隅( )胡謅( )嗤笑( )茨灘( )碾坊( )茶峒( )

四.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通過以下步驟把握小説情節:

1請學生複述小説的情節

2提問:這篇小説的情節,前後有許多照應,請找幾個例子

點撥:

(1) 翠翠夢中摘虎耳草。

——父母對歌相戀的故事翠翠問外公“萬一我跑了呢?”

——翠翠想“坐船下桃源縣過洞庭湖”翠翠夢中聽歌“像跟了聲音各處飛

——外公講翠翠父母唱歌相戀,“就是這歌唱出了你”翠翠説:“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翠翠夢見摘虎耳草,“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祖父所唱的歌,原來便是那晚上聽來的歌。

——儺送唱了一夜的歌。

3理清小説思路

(1)黃昏看景,幻想出走 (2)無人理解,內心悲傷 (3)月下故事,埋下陰影 (4)夢中聽歌,感情清晰 (5)兄弟比歌,天保闖灘 (6)夜晚等歌,祖父暗示 (7)吹笛談心,感情明確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小説的語言、心理、環境描寫,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2.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小説的主旨。

3.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樹立愛世界、愛人類、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通過小説的語言、心理、環境描寫,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教學難點:沈從文的小説風格。

教學方法:品讀法。在小説中,翠翠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天真少女形象。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思和行動往往給人以一種難以琢磨的感覺。翠翠作為也不例外,你能否找出幾處?

 明確:

(1)翠翠看着天上的紅雲,聽着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淒涼。

(2)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 ,產生出走的念頭?

(3)翠翠坐在溪邊,為什麼就“忽然哭起來了”後來心中又“很覺得悲傷”?

(4)在聽父母的故事是,翠翠為什麼要“間或籲一口氣”?

(5)翠翠為什麼要做那樣的夢?為什麼平時攀折不到的虎耳草輕而易舉摘到了?

(6)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蘆管,為什麼“覺吹得不好”?祖父長長的曲子,為什麼“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7)最後,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麼自言自語説:“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1) 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閒坐下來。看着天上的紅雲,嗅着空氣中殘留着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湧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麼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麼”。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淒涼”。

(2) 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麼”,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並不當真地胡思亂想着自己出走以後帶給爺爺的懲罰。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嚐嚐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後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着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彷彿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裏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麼“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鬱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説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説,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祕的內心情感託現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的心理。 翠翠懷着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説。渡船上人們悠閒地過渡,又有誰能瞭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閒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樸的環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時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心裏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在明確起來了。“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 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的曲調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温柔起來。翠翠最後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裏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着自己。她説:“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這時她已經 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 朦朧 清晰 明確

5.作為翠翠世上唯一的至親,祖父對翠翠的感情是如何看待的?他的心情怎樣?又是如何去做的?

明確:

心情:既憂愁又快樂

明確:天保和儺送突然發現兩人愛上的竟是同一個姑娘,眼看兄弟要變成情敵,他們沒有反目成仇,也沒有像流行小説寫的那樣,其中一個慷慨“出讓”,他們懂得,姑娘不是財產,感情沒有價格,你必須接受姑娘的選擇,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選擇。於是他們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競爭,哥哥走了車路佔了先,就一定讓弟弟走馬路先開口,結果一唱定乾坤,這裏沒有裁判,沒有評委,沒有公證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濃於水的手足深情。為了成全弟弟,哥哥帶着失戀的憂傷遠走他鄉……

7.翠翠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爺爺又具有怎樣的性格,天保和儺送又是怎樣的人?

中篇小説《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複着悲塗的人生,寄託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邊城教學設計5

課 題


(高、初)中第二冊第一單元


總課時



第 一 課時


課 題


《邊城》


主備人



課型


品讀課


教與學目標


1、瞭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感受沈從文小説的語言特色。


3、走進作者構築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教 與 學


重點難點


1、小説中的人性美的分析


2、小説中人物孤獨感的分析


教學設想


要求同學課外閲讀《邊城》這部中篇小説,要求同學將這篇課文作為一篇美文來欣賞,課堂上讓同學從內容到形式去不斷地感悟和體會本文的美,(可以從風景美、風俗美、人性美、情愛美、語言美等多方面去思考、去感悟),使這節課成為一節鑑賞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只能適當進行點撥。



教 與 學 過 程

備 注

學生活動:

課前預習,通讀全文,掃清字、詞障礙,並鼓勵同學課後閲讀《邊城》整篇小説。

一、 導入新課

師: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被譽為“田園詩的傑作”,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同學們都已經預習過了課文,請用一個字來概括你看完文章後的感受,並談談為什麼。

二:課堂討論

生:我覺得文章寫得很普通:普通的人物,普通的故事,普通的語言,讀來並不覺得很有美感。

生:我覺得從文章中可以感受到湘西美麗的風光,山美、水美,確實是一個美麗的邊城。

師:確實這是一個美麗的邊城。風景秀美,山川明麗。

(板書:風景美)

生:我覺得邊城的風俗民情也很美,象端午賽龍舟,還有最美的是他們表達愛情的方式,最動人的當然是儺送的歌聲和翠翠夢裏的虎尾草。

師:儺送用整夜的歌聲表達對心上人的愛慕,讓人不由想起《詩經》《樂府》裏詠歎愛情的美麗詩章,這是湘西古風猶存的明證,更是這裏的人把愛情視作聖潔感情的表現。(板書:風俗美)

師: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邊城風光確實恬淡怡人,民風、民俗純樸感人,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樣清新優美的自然環境也就養育了一羣淳厚善良的居民,他們的生活原始而自然,純樸而熱烈,透着一股濃郁芬芳的人性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些普通人的精神世界。

(學生閲讀、思考後回答)

生:我比較喜歡爺爺,他樂善好施、樂於助人、安於清貧、忠於職守

生:我喜歡翠翠,她美麗多情、温柔善良、天真可愛

師:人物可愛,確實是沈從文先生小説的一大特徵。他的作品中的所有人物全都可愛善良。

生:老師,我反對。剛才那位同學對於爺爺的分析我同意,但是我不同意對翠翠的分析。我覺得翠翠是一個很幼稚、很任性、很不懂事的人。如在課文第一部分,翠翠“胡思亂想”,要用出走“懲罰”祖父,就是不懂事的表現。

生:是的,文章裏還寫到了:翠翠坐在溪邊,就“忽然哭起來了”?為什麼無來由地多次地“哭”?

(學生閲讀、思考再回答)

師:翠翠和祖父相隔着中間一代人,祖孫倆組成的家庭是殘破的,所以在悠長的歲月中,祖孫二人不僅生活上相依為命,在感情上也相濡以沫。翠翠只是內心有了愛情的萌芽,有了喜歡的人,但是卻沒有傾訴的人,又不能告訴祖父,於是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麼”,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並不當真地胡思亂想着自己出走以後帶給爺爺的懲罰。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嚐嚐失去她的痛苦,以引起爺爺對她的注意。

師:更感人的是後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着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彷彿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師:我們再來一起研究一下翠翠為什麼會哭呢?

生;我覺得她不應該哭。

生:翠翠懷着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説。渡船上人們悠閒地過渡,又有誰能瞭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閒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師: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樸的環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

生:老師,我還有一個不理解的地方,翠翠為什麼會覺得有淡淡的淒涼呢?

師:翠翠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而節選部分以後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着心上人的歸來,表現她愛的執著。一直到小説的最後,儺送也沒有能夠回到她的身邊,所以應該説結局是個悲劇,所以翠翠的淡淡的淒涼其實也為全文奠定了一個感情基調,另外還有一個暗示的作用。

師:總之,這裏的人性是健康、自然、毫不矯情的。在這裏,人們沒有尊卑的觀念,眾生平等,大家和睦相處,和平地生活。這裏是人性美的世界,(板書:人性美)與作者在大都市所見到的那些虛偽、自私的市儈、冬烘們迥然不同,而這也正是作者創作本文的動機。

生:老師,我覺得最動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愛情觀,翠翠父母的愛情是最感天動地的。

生:儺送對翠翠的愛也能夠不受財富的誘惑,不要碾坊要渡船,愛情觀也很純正。

生:祖父對翠翠的那份關愛之情,也讓人感動。

生:我覺得天保和儺送的手足情更是值得稱頌的。

師:確實如此。天保和儺送突然發現兩人愛上的竟是同一個姑娘,眼看兄弟要變成情敵,他們沒有反目成仇,也沒有像流行小説寫的那樣,其中一個慷慨“出讓”,他們懂得,姑娘不是財產,感情沒有價格,必須接受姑娘的選擇,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選擇。 於是他們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競爭,哥哥走了車路佔了先,就一定讓弟弟走馬路先開口,結果一唱定乾坤,這裏沒有裁判,沒有評委,沒有公證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濃於水的手足深情。為了成全弟弟,哥哥帶着失戀的憂傷遠走他鄉……

師:在作者筆下,愛情、祖孫情、兄弟情、鄉親情,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現。總之,“邊城”是一個充滿了愛的世界,是個世外桃源。(板書:情愛美)

師:作者深情地歌詠親情愛情的美麗,描繪這樣一個理想世界,意圖何在?

(生閲讀文後補充的小卡片、思考)

師:《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沈從文先生在內地看到了許多現代文明對傳統美德的鏽蝕和破壞,這觸痛了他,這部小説可能反映着他對重建人與自然和諧關係、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坦誠的思考和願望,他把這些美好的願望交給了家鄉湘西的鄉親,所謂“禮失求諸野”吧。

師:在我們眼前展現一幅幅寧靜淳樸的田園詩般的湘西人民風情畫,同時又寄託了他所追求的人與人之間平等、自由、各得其樂的人生理想。正如她自己所説“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主要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一個小城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有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

風景美、風俗美、人性美、人情美,由此組成了一篇美麗的文字——那就是《邊城》。

三:鞏固練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莞( )爾而笑 竹篁( ) 悲憫( ) 角隅( ) 喁喁( )

(注:“喁喁”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個注音:一為yóng,釋義為“魚口向上,露出水面”,比喻眾人景仰歸向的樣子,顯然這個意象用在本文中不合適;一為yǘ,釋義為形容説話的聲音(多用於小聲説話)。再查看一下國家語委所編髮的統音表,可知“喁”只有一個讀音,看來詞典也錯了,書本第 17頁下的註釋③就更錯了。)

附:統音表

有些字構詞後易誤讀,將此類部分字的正確讀音羅列如下,以備複習(大致按音序)。

阿(ē)諛 挨(ái)餓 自怨自艾(yì) 關隘(ài)盎(ànɡ)然 翁媪(ǎo) 捭(bǎi)闔 鮑(bào)魚 剝(bāo)花生 蓓(bèi)蕾 直奔(bèn) 鍼砭(biān)時弊匕(bǐ)首 屏(bǐnɡ)息 彬彬(bīn)有禮 巨擘(b) 侘傺(chì) 日薄(bó)西山 覘(chān)視 孱(chán)弱琤琤(chēnɡ)作響 諂(chǎn)媚 場(chánɡ)院 懲(chénɡ)一儆百鞭笞(chī) 奢侈(chǐ) 嗤(chī)之以鼻 憧(chōnɡ)憬 芻(chú)議 叱吒(zhà)風雲 綽(chu)號 挫(cu)折 命運多舛(chuǎn)堤(dī)防 酩酊(dǐnɡ) 以訛(é)傳訛裝訂(dìnɡ) 胴(dnɡ)體 間不容髮(fà) 蜚(fēi)聲 菲(fěi)薄 斐(fěi)然成章 氛(fēn)圍 芳菲(fēi) 入不敷(fū)出 果(fǔ)脯 附(fù)近 釜(fǔ)底抽薪山岡(ɡānɡ) 崗(ɡǎnɡ)哨 滿腹(fù) 牢騷 擱(ɡē)淺 擱(ɡé)不住 力能扛(ɡānɡ)鼎 供(ɡōnɡ)銷 供(ɡnɡ)奉 曲肱(ɡōnɡ)而枕 拱(ɡǒnɡ)手 勾(ɡu)當 觥(ɡōnɡ)籌交錯骨(ɡú)頭 蠱(ɡǔ)惑 呱呱(ɡū)墜地 桎梏(ɡù) 矜(jīn)持 盥(ɡuàn)洗室 皈(ɡuī)依 瑰(ɡuī)麗 人跡罕(hǎn)至 可汗(hán) 悍(hàn)勇 不卑不亢(kànɡ)巷(hànɡ)道 嗥(háo)叫 荷(hè)槍實彈 呵(hē)斥 吆喝(he) 橫(henɡ)行霸道 笏(hù)板 和(huó)面 大發橫(hènɡ)財 豢(huàn)養 麾(huī)下 怙(hù)惡不悛(quān)悔(huǐ)過 教誨(huì) 美侖美奐(huàn) 渾(hún)樸 混(hùn)亂 混(hún)水摸魚 緝(jī)私 畸(jī)形亟(jī)待解決 躋(jī)身 慰藉(jiè) 杯盤狼藉(jí) 脊(jǐ)樑 雪霽(jì) 汗流浹(jiā)背 鯽(jì)魚 戛(jiá)然 殺手鐗(jiǎn) 面頰(jiá) 殲(jiān)滅佼佼(jiǎo)者 信箋(jiān) 漸(jiān)染 結(jié)黨營私請柬(jiǎn) 僭(jiàn)越 直截(jié)了當 教(jiào)學 繳(jiǎo)納 忍俊不禁(jīn) 盡(jǐn)快 禁(jìn)閉 既往不咎(jiù) 勁(jìnɡ)敵 內疚(jiù) 一蹴(cù)而就拮据(jū) 沮(jǔ)喪 前倨(jù)後恭 角(jué)色 看(kān)護 誑(kuánɡ)語 欺人喟(kuì)然 勒(lè)索功虧一簣(kuì) 瞭(liào)望 棕櫚(lǘ) 高屋建瓴(línɡ)抹(mā)布 埋(mán)怨 捋(luō)起袖子 悶(mēn)熱 憤懣(mèn) 所向披靡(mǐ) 捉摸(mō) 眸(móu)子 按捺(nà)不住 問難(nàn) 口訥(nè) 忸怩(ní)作態紕(pī)漏 怪癖(pǐ) 璞(pú)玉渾金 親戚(qī) 祈(qī)求 悄(qiǎo)然落淚 闃(qù)然 宮闕(què) 逡(qūn)巡不前 圍繞(rào) 宂(rǒnɡ)長 拾(shè)級而上吸吮(shǔn) 夙(sù)願 毀家紓(shū)難 拓(tà)本 謄(ténɡ)寫 風流倜(tì)儻 輕佻(tiāo) 慟(tnɡ)哭韋(wéi)編三絕 因為(wèi) 憮(wǔ)然 唯唯(wěi)諾諾膝(xī)蓋 嬉(xī)戲 畏葸(xǐ)不前 狡黠(xiá)舷(xián)窗 悻悻(xìnɡ)而去 混淆(xiáo) 諧謔(xuè)怏怏(yànɡ)不樂 歆(xīn)羨 酗(xù)酒 泱泱(yānɡ)大國 洞穴(xué) 噱(xué)頭 頤(yí)指氣使 友誼(yì) 氤氲(yūn) 喁喁(yú)私語 殷(yān)紅 應(yìnɡ)承餘勇可賈(ɡǔ) 黝(yǒu)黑 寬宥(yu) 逾(yú)期不歸 熨(yù)帖 愠(yùn)色 鳶(yuān)飛魚躍 匝(zā)地 裝幀(zhēn) 飲鴆(zhèn)止渴 甄(zhēn)別 摭(zhí)拾 櫛(zhì)風浴雨 滯(zhì)後 中(zhnɡ)肯 着(zhuó)手成春 拙(zhuō)笨 着(zhuó)落 編纂(zuǎn)成冊 擢(zhuó)升 恣(zì)意 罪不容誅(zhū) 2、反覆研讀,體味文章所表現出的“善良的悲劇”。

3、作業佈置

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犧牲’”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邊城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分析:

《邊城》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5小説部分第一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教導學明確閲讀小説,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所以本文重點把握小説的主題和情節,挖掘小説在時代變遷中的同步存在。

學情分析:

《邊城》面對的是一羣成長在無憂無慮的20世紀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他們的明確活經歷與知識積累水平所限,對這篇通過由讚美自然風土人情上升到對現實的批判的文章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另外,小説的長篇幅在解讀問答上也存在很多的困難。

教學目標:

1、瞭解沈從文及其作品的特點。

2、美讀課文,提高學生對含蓄語言的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

1、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體現出來的淳樸的人性美。

2、體會課文對人物心理細緻入微的刻畫。

教學難點:

理解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並以此感受小説中藴含的“人性美”。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設計1:繁華的大都市,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林立的高樓、琳琅的商品、穿梭的人流、怡人的樂園。閒暇時,我們是不是也想讓生活增添點兒古樸意趣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拜讀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的《邊城》,神遊於作品描寫的幾十年前的湘西,感受那裏閃爍着的正直樸素的人性美。

設計2:豆綠清澈的碧溪流水,靜美和樂的茶峒古城,同着生活在其中的各色人等,在那熱烈歡快的鼓點中散發出古樸之美,為我們構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圖景。讓我們隨着文學大師沈從文的筆觸,走進這個田園牧歌式的詩意世界——《邊城》。

二、解題

1、邊城:即邊地的小城,指遠離城市的小鎮,是沈先生在體會上流社會的腐朽生活和城裏人庸俗小氣自私市儈的風氣後,對其故鄉未完全被現代物質文明摧毀的淳樸民風的懷念。

2、作者: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嶽煥,湖南省鳳凰縣人,苗族。生於一個困頓的軍閥官僚家庭,十四歲進入軍隊,開始半流浪式的士兵生涯。他跟隨湘西地方軍,走遍沅水流域,得以瞭解湘西的風土人情和勞動人民的歡樂與悲哀,瞭解到各種“人生形式”。這使他的思想感情和勞動人民有某種共通之處。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3、《邊城》進述的是一個哀婉而悽美的愛情故事: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了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做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為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小説在這三角戀愛的種種糾葛中,通過男女之愛、祖孫之情、父子之親、睦鄰之意,生動表現了邊城人民健康、優美、質樸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風聲水聲歌聲談話聲啜泣聲聲驚殘楚,鄉情民情愛情手足情骨肉情青鸞痴心。”

三、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給每節擬標題。討論明確:

風情民俗(介紹、描寫邊城的社會環境)

邊城四、往事如夢(回憶兩年前端午節認識儺送)

心事誰知(回憶一年前端午節認識天保)

心頭漣漪(看迎親花轎引發情思)

2、本文的情節在結構安排上有什麼特點?

討論明確:插敍,主體部分(四)、(五)是作為插敍的內容增添進去的。作用:在結構上,避免了平鋪直敍,形成文章整體佈局上的跌宕美。在內容上使“翠翠的心事”有了依託,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交代了翠翠愛情的產生、發展過程,也充實了人性美善的內容。

3、小説描寫了哪些主要人物,他們之間有怎樣的感情?

討論明確:主要人物及其關係——翠翠與爺爺的祖孫情、翠翠與二老的愛情、駐軍官兵與百姓的軍民情、爺爺與順順的鄰里情、爺爺與他朋友的朋友情、爺爺與顧客的擺渡情、翠翠與大黃狗的人物情等。課文以翠翠與爺爺為主要形象,通過在端午這個特殊的節日裏的風俗民情的描寫,為讀者展現了一個“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的美好生活畫卷,表現了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四、品賞作品中的人性美

作者在小説中從祖孫情、愛情、軍民情、鄰里情、朋友情、擺渡情、人物情等多方面構築了一個人性美的理想王國。

1、祖孫情:爺爺關愛翠翠,翠翠愛戴爺爺。

文中很多方面都能形象表現出這種濃濃的祖孫情。比如:

(1)老船伕即刻把船拉過來,一面拉船,一面啞聲兒喊問:“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會祖父,口中卻輕輕地説:“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裏鯉魚吃去了。”(P19面順數4節)“即刻”,反映了老船伕動作的靈敏、迅速。“一面……一面……”的連詞運用以及“翠翠,翠翠”的連聲呼喚,都説明了爺爺的焦急。“啞”字,表現出爺爺的蒼老以及急促地神態。這些都表明了老船伕對孫女真誠的愛護。“輕輕”地説,是翠翠故意不讓爺爺聽見,“不是……不是……”“早被”這些心理描寫,鮮明地表現出翠翠對爺爺的嗔怪,但這種嗔怪又不大聲張揚,只説給自己聽,不惹爺爺生氣。表現出翠翠對爺爺愛戴。

(2)祖父説:“順順真是個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這一家人都很好!”翠翠説:“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爺爺為翠翠的婚事操心,要提醒翠翠,又怕觸動了少女敏感害羞的心,説話很小心。先説順順好,再説大老好,最後又似乎多餘地説“這一家人都好”。(P20面倒數2節)可見爺爺對翠翠的愛是多麼細緻入微。“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言外之意是你就是沒有説二老,你認識二老嗎?你光心動,你有行動嗎?為什麼不去提親?可見翠翠説話也很委婉,也是用暗示性的話,一則表現出少女的害羞與修養,二從對爺爺進一步採取準確行動的提示中,表現出對爺爺的信任與依賴。

(3)(祖父)不加檢點笑着説:“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婦,請人來做媒,你答應不答應?”翠翠就説:“爺爺,你瘋了!再説我就生你的氣!”(P20面倒數2節)懂得孫女的害羞與懂事,不主動袒露心跡。“不加檢點笑着説”表現出爺爺心情的迫切,但為了考慮孫女的心理承受力,他故意帶着玩笑的口吻來明確試探,可見爺爺用心良苦。“你瘋了!”一則表現出翠翠對婚事的重視與掩飾心態,還表現出對爺爺亂點鴛鴦譜的嗔怪。這些神態和語言描寫,表現出祖孫之間親密無間的感情。

2、軍民情:官民同樂,軍民一家。

“十餘年來主持地方軍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輯保守,處置還得法,並無特別變故發生。水陸商務既不至於受戰爭停頓,也不至於為土匪影響,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P14面第1節)“因為這一天軍官、税官以及當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關前看熱鬧”“好事的軍人,當每次某一船隻勝利時,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五百響鞭炮。”(第三部分第3節)“你爺爺一定到軍營裏喝裏酒,醉倒後,被人抬回去了。”(P18面第四部分18節)“照例可以看到軍營裏和各鄉來的獅子龍燈……好勇取樂的軍士……”(P19—20面第五部分第2節)其中“注重”寫出了以民為本的慎重態度,“得法”表明了治安方法的得當,“既……也……”表現出治安成果的巨大,“莫不”是從範圍上、“極”從程度上寫出了官民同樂的普遍現象,“好事”寫出了軍士的主動性,“必”、“照例”寫出了端午軍民同樂的常規性、有序性,“抬”寫出了軍民一家親的真誠之愛。這些都鮮明地表現出官民同樂、軍民一家、政通人和的社會狀況,構築了其樂融融的理想的社會生活模式。

3、鄰里情:有仁有義,愛心奉獻。

(1)“因為守渡船的老傢伙稱讚了那隻肥鴨兩次,順順就要大老把鴨子給翠翠。且知道祖孫二人所過的日子,十分拮据,節日裏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許多尖角粽子。”(P20面第五部分第9節)“肥鴨”説明鴨子的肥大健碩,是代表榮譽的戰利品。將它不假思索地送於祖孫倆,説明順順的慷慨大方、尊老愛幼。“且知道”、“又送了許多”説明順順並不是為富不仁之徒,而是心裏裝有貧困人家,一有機會就真心相助,慷慨解囊。也照應了前文的“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

(2)“那人向祖父説,翠翠長得很美。問過翠翠的年紀,又問有沒有了人家。”(P20面第五部分第10節)稱讚翠翠長得很美,表明了順順對翠翠的喜愛,“問”了“又問”,表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那份關愛之情。這些都表現出順順的仁義慈善美德。

(3)“翠翠趕即為那人點上火把,讓他有火把照路。人過了小溪上小山時,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説:“‘爺爺,看嘍羅上山了啊!’”(P21面第五部分第17—18節)“趕即”,表明翠翠不假思索,行動迅速,主動為他人着想。“望着”、“上山了”寫出了翠翠同祖父視鄰里如家人,目送時間之長,情意之真。

4、朋友情:人生知己,同懷視之。

(1)“溪邊的那個朋友,也應當來看看年輕人的熱鬧,回去一趟,換換地位還來得及”,“看得好就不必再回來”(P16面第四部分第2、4節)“也”、“換換”、“不必”表現出老船伕的推己及人的美好品質。對朋友十分關心、體貼,真夠朋友!

(2)“老船伕聽説十分高興,於是把酒葫蘆取出,推給城中來的那個人……一面……一面……不到一會兒,那人卻在巖石上被燒酒醉倒了。”(P16面第四部分第4節)老船伕非但不埋怨老朋友不理解自己急趕回來的好意,反而“十分高興”,表現出老船伕的樂朋友所樂!“推給”的動作描寫,表現出兩位老朋友間的互相謙讓,更表現出老船伕的豪爽與熱情。“一面……一面……”,所謂“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話萬言不贅”,我們似乎可以看見老哥倆促膝交談的無間場面,可聽到觥酬交錯、開懷暢飲的笑語喧譁。“醉倒了”,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須“一醉方休”!老人正是被老船伕的真情、盛情、關愛之情所深深陶醉了。

(3)“你那天只是很不得讓城裏的爺爺把裝酒的葫蘆吃掉!”(P22面第六部分第17節)這裏通過翠翠的口,側面表現出老船伕對朋友的無比真誠,對友情的萬分珍重以及傾其所有的慷慨盛情。

5、愛情:甜而美

(1)“但男子聽去卻是另一番好意,男的以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亂叫,放肆的笑着,不見了。”(P18面第四部分第25節)境由心生,“好意”表明二老的善良質樸,不朝壞裏想,對翠翠是一片好意。“放肆的笑”表現出二老對翠翠誤解人意的寬容以及豁達、開朗的性格。

(2)“那人説是二老告訴他的,他是二老家的夥計,送翠翠回家後還得迴轉河街。”(P18頁第四部分第26節)説明了二老“不見了”的去向。是特地派人專程護送翠翠回家,表現出二老對翠翠的愛護。

(3)“但是另外一件事,屬於自己不關祖父的,卻使翠翠沉默了一個晚上。”(P19頁第四部分第34節)“沉沒”的是表象,激盪的是內心,説明愛情已經在翠翠心頭萌生,對二老人品的愛慕,使她展轉反側,寤寐思服,徹夜不眠。

(4)“但這印象不知為什麼總不如那個端午所經歷的事情甜而美。”(P20頁第五部分第2節)“但”表示語意轉折,説明語意的重點在後面。“總不如”,是用比較來烘托愛情的份量最重,那個端午最珍貴,愛情的滋味因真而甜,愛情的價值因善而美,愛情的長度因甜美而難以忘懷。

6、人物情:和而諧

(1)狗隨人行,盡保衞之職責。翠翠到哪裏,狗也隨到哪裏。“祖父知道黃狗在翠翠身邊,也許比他自己在她身邊還穩當,於是便回家看船去了。”(P16頁第四部分第2節)

(2)狗通人意,盡探視之能事。“見黃狗先在太陽下睡着,,忽然性來便發瘋似的亂跑,過了河又回來……可是一會兒那遠處的聲音被她發現了。”(P15頁第三部分第11節)表現出狗的敏鋭的感覺。

(3)人安狗閒,平等相處。“翠翠跑還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雙簧嗩吶,請祖父坐在船頭吹《娘送女》曲子給她聽,她卻同黃狗躺到門前大巖石上蔭處看天上的雲。白日漸長,不止什麼時節,守在船頭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着了。”(P23頁第六部分第26節)這是一幅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寧靜而神聖。

7、手足情:坦誠率真。天保和儺送,都愛上碧溪岨渡口老船伕天真美麗的外孫女翠翠。兩兄弟坦誠地互訴心事,相約按古老習俗以歌聲相比,誰能打動翠翠,得到應和,誰就贏得愛情。天保不善唱歌,又明白了翠翠傾慕儺送的實情,就毅然隨船下辰州。這個“水鴨子”竟被竹篙彈到水裏“淹死”了。儺送為天保的死難受,又被家中逼着接受中寨王團總的女兒的粧奩,痛苦地坐船去了桃源。

五、分析人物

1、概括翠翠的形象。

明確:翠翠是一個天真善良,聰明乖巧,温柔清純的少女。她和祖父相依為命,對祖父關心備至。因為祖父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讓祖父去尋她,可是想到祖父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祖父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後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少女的羞澀,善良的心地又使她難以付諸行動。正當青春期的她,面對爺爺不失時機的委婉引導,面對爺爺旁敲側擊的詢問,雖心知肚明,卻時不時閃爍其詞地表明態度。總之,翠翠是一個善良聰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在她身上,對祖父深沉的依戀與對愛情的真摯期盼,外表的温婉靦腆與內心的熾熱多情,異乎尋常地融合於一體。小説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光輝的極富審美意義的少女形象。這就是翠翠的魅力,這就是邊城的魅力!一個充滿着人性真善美的,沒有被現代文明污染的,可以詩意棲居的地方。

2、“爺爺”的性格特點。

明確:小説中的爺爺是中國傳統美德的典範,是一個忠於職守、古道熱腸、深愛至親的老人。他是溪邊渡口的擺渡人,“在職務上毫不兒戲”,每到“十四中寨逢場”,“因為明白過渡人是要趕回城中吃晚飯的,人來一個就渡一個,不便要人站在那岸邊呆等”,因此,即使翠翠幾次三番地呼叫他回來,他也不理會,直到堅持渡完最後一個人才收工。他對孫女翠翠親情無限,在生活上、感情上對她無比關懷,盡力體諒。

六、欣賞品味

A、龍舟競渡圖(第三部分第3節)

這節文字繪聲繪色的描繪了湘西邊地健美多姿的龍舟競渡風俗圖,充滿詩情畫意。這是這幅畫面背後,作者不露聲色的是兩位男主人公出場了。

B、元宵焰火圖(第五部分第2節)

這是一幅充滿湘西特色的民情風俗圖,極寫元宵放煙火的熱鬧,但翠翠總覺得“不如那個端午所經過的事情甜而美”,映襯出翠翠情感。

C、環境描寫作用:兩幅畫展示了湘西特有的原始自然的民情風俗圖,表現出古樸淳真美,這些帶抒情詩般的風景風俗畫卷,構成了小説人物活動的背景;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這風景美、風俗美與人情美交相輝映,渾然一體,把一個美好的邊城點染得充滿了詩情畫意。

八、課文總結

沈從文先生對文學的社會功能有他自己的看法,認為好的作品除了使人獲得“真美感覺之外,還有一種引人‘向善’的力量……從作品中接觸另外一種人生,從這種人生景象中有所啟發,對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層的理解”。《邊城》便是這種創作觀念的印證。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意在藉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這對現代社會中自私、虛偽、卑鄙之人生有着很深刻的借鑑意義。

板書設計:邊城

忠於職守

1爺爺古道熱腸1祖孫情

深愛至親2軍民情

聰明乖巧3鄰里情

人性美好的—2翠翠善解人意4朋友情人類之愛的説明

民風淳樸的—邊城清純質樸5愛情凡夫俗子的哀樂

真情相待的—靦腆多情6人物情(語言美)

風光秀麗的—3天保坦蕩磊落7手足情

4儺送正直尚義8風俗情

a、龍舟競渡圖

b、元宵焰火圖

邊城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一學會專業的、探究性的閲讀小説。

二瞭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情,品味洋溢着詩情畫意和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描寫。

三把握對人物的描寫,如翠翠、祖父。探尋人性之美。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民俗風情之美,探尋人性之美。

教學難點:準確地解讀人物,用探究的眼光去發現文章之美。

教學思路

這篇小説是沈從文先生的驚世“田園之作”,充滿濃郁的地方風情。故事情節並不激烈,很多處有大段大段的民俗風情描寫,教學時擬提示學生注意賞析。課內一課時完成。

主要教學

方法課前佈置任務,分組閲讀,每組完成一個命題,由每組組長統籌,選合適的方式發言,每組至少兩名組員上台發言。任務:第一組閲讀小説,概括本文故事情節,並負責介紹〈〈邊城〉〉故事。第二組閲讀小説,品味風俗之美,向同學們介紹。第三組閲讀小説,體悟人情人性之美,向同學們介紹。每組課堂發言時間十分鐘左右。

一、導入新課

在古城鳳凰,有這樣一條橫幅標語歡迎您:“為了你的到來,這座古城守候了一千年。”鳳凰這座美麗的古城,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用心體會這座古城之美。營造情境,喚起學生對美麗古城的嚮往之情。

二、學生活動

請第一組的同學上台。一、組員一介紹本文故事情節。二、組員二介紹〈〈邊城〉〉故事情節。三、組員三和四表演翠翠與儺送第一次見面的情景。

這是解讀文本的第一步,這種方式讓學生熱情高漲,表演更是興趣盎然,如臨其境。

請第二組的同學上台(風俗之美)第二組組長化身為湘西遊旅遊團長,請組員一展示膠片,分別為“端午節”“新年”“迎婚送親”內容,吐詞雅緻,引人入勝。請組員二談自己湘西鳳凰遊感。再請全組成員“划龍舟”,生一“擂鼓”、生一“捉鴨泅水”。最後組長作結沈從文湘西小説特點,並致詞“歡迎你到湘西來”這個命題對學生來講是有難度的,但學生卻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將它完成的很完美。他們將現代社會的我們帶入到那個依山傍水的有着吊腳樓的小山城。

請第三組的同學發言(人情人性之美)一表演兩段情節。A現代社會,一個女青年用假鈔買票坐車,下車後才發現售票員的找零也是假鈔。B鳳凰,祖父與賣皮紙的起爭執,一個不能接受所給的錢,一個卻非把錢送給老人不可。對比中現出人情人性美。二配樂朗誦〈〈邊城〉〉裏對翠翠的描寫:“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朗誦課文裏第五節後半部分,第六節後半部分。總結翠翠的單純調皮,活潑嬌柔,對爺爺的依戀,信任,開始有了女孩子的心事。爺爺忠厚朴實,如溪邊的白塔,對翠翠有深深的愛。這個命題和風俗之美其實是一脈相承的。風俗美,人情才美。意在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美。

三、老師總結一就每組特點進行點評,第一組生動、扼要。第二組形式新,現場感強。第三組表演是亮點,朗誦又將我們帶入到優美的情境。每組組員都盡到了自己的力量,創新意識強,思維活躍。

二閲讀小説要有思考、有探究性的,它不同於一般的閲讀書刊雜誌,帶上我們思辨的審美的眼光,我們定能收穫更多。

三對沈從文先生及其〈〈邊城〉〉補充介紹。請學生課後閲讀〈〈邊城〉〉全文。學生認識畢竟趨於感性,適時進行點撥,上升至理性高度是必要的。

邊城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梳理課文的故事情節。

2.品味語言,把握人物的心理與性格。

3.領悟文中展現的人性美。

教學重點:

1. 品味語言,把握人物的心理與性格。

2.領悟文中展現的人性之美。

一、導課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話題從沈從文先生寫給他夫人的家書節選開始:(教師誦讀)

PPT:“夜靜得離奇,端午快要到了,家鄉一定是還有龍船下河。翠翠,你是在104房間中酣睡,還是在杜鵑聲中想起了我,在你死去還想起我。翠翠,三三難道我又瘋狂了嗎?”

1948年沈從文在精神上陷入了絕望痛苦之中,甚至想到了死。此時,他呼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名字:翠翠、三三。三三就是沈從文的妻子,咱們合肥“張家四姐妹”之一的張兆和女士,而翠翠,就是他生命中最傑出的作品《邊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個迷人的形象,她承載着《邊城》全書之魂:愛與美。

二、梳理情節

閲讀課文,請思考:以端午節或翠翠為關鍵詞,概括第3—6節的重要內容。

第3節 眼前的端午節 邊城賽龍舟的熱鬧場景

第4節 兩年前的端午節 翠翠看龍舟時巧遇儺送二老

第5節 上一年的端午節 翠翠看競渡時偶遇天保大老

第6節 眼前的端午節 翠翠看到迎親花轎時情思被撩動

從我們共同梳理的故事情節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圍繞翠翠展開的有三個關鍵詞:

1.環境(茶峒城、端午節的氛圍);2.翠翠的少女情懷;3.二老儺送。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在合適的環境、合適的年齡遇上合適的人。

三、合適的環境:邊城、端午節

1.邊城的特點,結合第一段來分析概括。

明確:偏僻、安寧、淳樸,遠離了現代文明的侵擾,是沒被打擾的安寧與美好的世外桃源。

2.文中主要寫的是端午節,其實文章也寫了中秋節和過年,但為什麼要以端午節為重點?端午節的活動內容主要有哪些?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點評引導:端午節的活動內容有喝雄黃酒、賽龍舟、捉鴨子比賽。特點:端午節是競爭展現男性之美(速度、力量之美)的重要節日,而這種男性的粗獷之美,恰是打開少女心扉的那把鑰匙。

四、合適的年齡:情竇初開

翠翠是個天真無邪的女孩,秉承了邊城人民的善良與淳樸,但是在十四五歲的少女身上,又有着一些特殊之處,我們先來品味一下這兩段文字。

1.第四節第一段

①翠翠抿着嘴一句話不説,心中充滿不可言説的快樂。

爺爺與翠翠相依為命,照理説應該是無話不説的,為什麼這裏用了不可言説的快樂?

點評:我覺得這種女孩的心思是可以説的,但是隻能説給媽媽聽,但是媽媽已經死了,爺爺是不方便説的,那是什麼?那是情竇初開的衝動。

2.第四節的第六段和第十段兩次寫到了翠翠的一個奇怪想法 “假若爺爺死了?”“爺爺死了呢?”如何理解他這個奇怪的想法?

PPT:落日向上遊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黃昏把河面裝飾了一層銀色薄霧。翠翠望到這個景緻,忽然起了一個怕人的想頭,她想:“假若爺爺死了?”

PPT: 翠翠心中那個古怪的想頭:“爺爺死了呢?”

交流點評:落日、黃昏容易讓想起生命的逝去,這種景緻也觸發了翠翠細膩、敏感的心思。假若爺爺死了,我就無依無靠了。她很害怕孤獨淒涼。爺爺與翠翠的感情毋庸置疑,但她害怕失去依靠,同時也希望有一雙堅強有力的臂膀來依偎。這時,合適的他出現了。

五、合適的人:二老

1.在寫二老的出場時,第四節第11段用了一個詞:笑。未見其人,先聞其笑。説明二老是一個怎樣的人?陽光、開朗。

2.分角色朗讀第四節第11段至24段翠翠與二老邂逅的片段。

3.關於二老的笑,文中還有兩處描寫,請找出來,並體會一下二老的性格。

PPT:便帶笑説“回頭水裏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點評:玩笑,略帶了狡黠,幽默。

PPT:“你個悖時砍腦殼的!”(讀一下,好可愛)放肆地笑着:淳樸、幽默、活力。

PPT:“我崇拜朝氣、喜歡自由、讚美膽量大的,精力強的……這種人也許野一點,粗一點,但一切偉大事業,偉大作品就只這類人有份。——沈從文

也許正因為如此,翠翠才會對這個人心生情愫吧。

六、女孩的心思你猜猜

在合適的環境合適的年齡遇見合適的人。情竇初開的翠翠終於產生了很多微妙的變化,文章中多處寫到了翠翠喜歡上二老的細微變化。請同學們劃出來,品一品,寫上三言兩語的旁批,等會大家交流一下。

交流點評:

1.第三節13段

“把自己帶到一個過去的節日裏。”(那裏曾發生了與二老邂逅的悸動與美好)

2.第四節31段“心裏又吃驚又害羞,再也不説什麼,默默地隨了她那火把走去。”(心中已有漣漪)

3.第四節32段:“口中卻輕輕地説:‘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裏鯉魚吃去了。’”(二老這條鯉魚在翠翠心中咬下了痕跡)

4.第五節2段:但這印象不知什麼原因,總不如那個端午節經過的事情甜而美。(心有所屬,初戀總是甜而美的)

5.第五節8段:翠翠一句話不説,只是抿起嘴脣笑着。(幸福甜蜜只為二老)

6.第五節10段:翠翠雖裝作眺望河中景緻,耳朵卻把每一句話聽得清清楚楚。(側耳傾聽只為誰?只為二老)

7.第五節11段:“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你認識二老嗎?)

8.第五節12段:翠翠着了惱,把火炬向路兩旁亂晃着(心亂),向前怏怏的走去。(心有所屬,可惜不是你。)

9.第五節15段:“爺爺,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灘呢?”(心繫二老)

10.第六節14段:翠翠還想着兩年前端午節的一切事情哪。(記憶猶新,心有所屬。)

11.第六節16段:提起舊事:翠翠嗤地笑了。(想起二老就忍不住歡喜)

12.第六節23段:感情彷彿皆追着那嗩吶聲音走去,走了很遠的路方回到自己的身邊來。(情思撩動)

13.第六節25段:翠翠明白祖父這句話的意思所在,不作理會,靜靜地把船拉動起來。(等意中人來到)

14.第六節26段:看天上的雲。(對愛情的憧憬,白雲悠悠寄相思)

PPT:張愛玲《愛》: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説,惟有輕輕地問一句:“噢,你也在這裏嗎?”

七、其實我們已經知道,翠翠和二老的愛情是一個有始無終的悲劇,只是沒有那麼慘烈,一切如此温婉含蓄,哀而不傷。《邊城》為我們傳遞的不是單純的愛情,而是愛。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裏都住着一個翠翠,關於親情、關於友關於愛情……永恆的翠翠,永恆的愛情,永恆的《邊城》。請同學們課後閲讀《邊城》原著,你一定會有新的感觸,寫下來。

八、板書設計

邊 城

翠翠 二老

合適的環境 愛 合適年齡

合適的人

邊城教學設計9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育點

1、瞭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感受沈從文小説的語言特色。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2、體會沈從文小説的表達特點。

(三)德育滲透點

走進作者構築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二、重、難點

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和細緻含蓄的心理刻畫。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要求學生用劃出文中集中描寫環境的文句或段落,邊誦讀邊體會其意境的作用;找出文中表現翠翠心理的文句甚至文段,揣摩其含而不露的特點,分析這些心理描寫對塑造翠翠這個人物和表現小説主題的作用。

五、教學內容和過程:

1、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導入新課

A簡介作者沈從文。

B人物可愛,是沈從文先生小説的一大特徵。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愛善良,可又為什麼能從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請讀課文。

(2)檢查預習,學生快速閲讀課文中幾種描寫環境的內容,並與學生共同探討:這些景物描寫有何共同特點?又有何作用?

文中集中描寫的有四處。(景情結合、烘托)

(3)理清小説的情節結構,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課文。

翠翠心中的淒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

A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談談你的感受。

B翠翠的夢,有什麼深刻含義?祖父為什麼“不告訴翠翠昨天晚上的事實”?

C“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氣”,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誰的氣呢?

D翠翠開始問爺爺“我萬一跑了呢”,到後來她又問“爺爺,我一定不走,可是,你會不會走”,這種變化説明了什麼?

(4)參考註釋,分析課文中出現過的人物形象的共性,進而領悟文章的主旨

2、總結與引申

反覆研讀,體味文章所表現出的“善良的悲劇”。

3、作業佈置

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犧牲’”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4、板書設計

翠翠

美麗多情

天真可愛

爺爺

安於清貧

忠於職守

邊城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瞭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感受沈從文小説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

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和細緻含蓄的心理刻畫。

教學時數:

一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沈從文。

(2)、人物可愛,是沈從文先生小説的一大特徵。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愛善良,可又為什麼能從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請讀課文。

2、檢查預習,學生快速閲讀課文中幾種描寫環境的內容,並與學生共同探討:這些景物描寫有何共同特點?又有何作用?

文中集中描寫的有四處。(景情結合、烘托)

3、理清小説的情節結構,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課文。

翠翠心中的淒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

(1)、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談談你的感受。

(2)、翠翠的夢,有什麼深刻含義?祖父為什麼“不告訴翠翠昨天晚上的事實”?

(3)、“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氣”,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誰的氣呢?

(4)、翠翠開始問爺爺“我萬一跑了呢”,到後來她又問“爺爺,我一定不走,可是,你會不會走”,這種變化説明了什麼?

4、參考註釋1,分析課文中出現過的人物形象的共性,進而領悟文章的主旨

二、總結與引申

反覆研讀,體味文章所表現出的“善良的悲劇”。

三、作業佈置

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犧牲’”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四、板書設計

翠翠:美麗多情、天真可愛

爺爺:安於清貧、忠於職守

五、後記

標籤: 邊城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biancheng/jnwl3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