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一個皮匠隨筆

一個皮匠隨筆

要是你無事可做,就去德吉路拐彎處頓珠師傅的作坊裏坐坐吧;要是你不想讓自己閒下來,那就去作坊裏當一名夥計。我的意思是,不管你有空兒沒空兒,都可以到頓珠的皮貨店裏坐一坐。僅此而已。

一個皮匠隨筆

一間不足十個平米的矮房子裏,年輕的吾贊·次仁頓珠飛針走線,和他的三個徒弟睜眼做着看不出掙錢的手工皮具生意。皮匠們知道,這些東西做出來,好久沒有人來看上一眼,牆上的飾件,有的已經掛在那許多年了,還在等着那個人進來,彷彿它們的主人已經在時間裏走丟了,至今沒有回來。

頓珠是這個祖傳六代的皮匠家族中最後一位小皮匠。他十歲開始跟着父親學手工皮藝,今年二十八歲,有個六歲的女兒和四歲的兒子。頓珠説,兒子長大後説啥也不讓他當皮匠了,得讓他好好唸書,出去乾點別的。頓珠説小時候他也不願意做這個,父親硬逼着他學,沒辦法。做皮子很累,也掙不着多少錢。他們家做了一百多年皮子,還待在這個破爛房子裏,結婚都沒蓋一間新房子。

頓珠的父親巴桑次仁也是十一二歲開始學手藝。那時候皮具生意要好一些,一年四季遠道而來的牧民絡繹不絕,父親的師傅,也就是頓珠的祖父還為班禪大師打造過馬鞍、馬鞭和背袋。父親絡桑接掌皮店後,為活佛和住在宗裏的貴族製作鞋帽服飾,一把剪刀一根針,養活了一家人,日子還算過得去。

他父親説,祖宗給了我們一根針,就是讓我們吃這口飯,我們不幹這個,還能幹什麼?

頓珠就這樣硬着頭皮幹了二十來年,從父親手裏接過這門手藝,“泡水”、“揉皮”、“染色”、“繡紋”、“縫製”、“定形”,沒有一樣是他願意幹的。頓珠羞澀地説,十八歲那年他跑出了家,去拉薩、成都,還去了西安,做了幾年小買賣,賠了,才垂頭喪氣回來接着縫皮子。 皮子是通人性的,你認真對它,它便好好待你。山坡上一茬一茬的`犛牛和崗巴羊,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只有這些皮子留在了時間裏,生生不滅。頓珠説,父親臨死的時候手裏攥着的還是皮子,我只是不想讓他的這道手藝在我手裏斷了,至於以後,我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頓珠的母親有七十多歲吧,她並不覺得皮貨的生意不好做了。她説,早晚會有人來,把這些好看物件都買走,所以,得抓緊縫出來更多的茶鹽袋、糌粑袋、酒壺、皮衣、藏袍、馬包、繩索、面具、錢包和針線袋,萬一有人來拿,還沒做好,怎麼行?

皮匠把自己的年年月月縫進了皮子裏,皮囊柔軟,針細線長,穿過去,又引過來。這些看似簡單卻百年不變的手工活計,也許有一天,也許一念之差,便永遠地在一間小屋子消失了,我們再不會找回它。

頓珠説,再怎麼着,也得把這個行當做到父親那個年紀。他撫着下巴估算了一下,伸出四個手指,大概還要堅持四十年。四十年後,不知道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也不知道那時候,他是否會變得和父親一樣,即使自已當初不願意做這個,卻又逼迫着兒子接着這門拖累人的手藝。在寂寞而漫長的做活生涯裏,一個人的想法保不準會漸漸變得和先人一樣古怪——不管過去多少年,不管世事如何繁華或者艱難,一個人總會在他一生的某一天,在一間暗淡、陳舊的屋子裏,跟他遠在時光那頭的祖先,忽然想到了一起。

標籤: 隨筆 皮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qlw7r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