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精選17篇)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精選17篇)

隨筆,顧名思義:隨筆一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村短章雜文隨筆(精選1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精選17篇)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1

春天來了,大地復甦。草木秀,百花榮,農人抓緊播種下珍珠般的顆粒。不過幾天,發芽、拔尖,像銀筍、似金針,以莊嚴的姿態矗立在田園裏。在陽光下、在春風中,很快長出嫩葉,受陽光的調理,迎空氣的滌盪,進行光合,製造養分,產出葉綠素,極快就給田野披上了軟茸茸的綠裝,暖暖的微風吹拂,似嬰兒盪漾着稚氣的喜悦,引人歡快。

一株株幼苗,一片片翠綠,把鄉村田園打扮得分外妖嬈。各色花兒次第盛開,紅的、黃的、紫的、白的……在碧翠綠葉的襯托下,令人眼光繚亂,更加鮮豔。在和煦陽光的照耀下,萬紫千紅,繁花似錦。在融融春風的滌盪中,婀娜多姿,嬌態百出。枝頭,布穀頻唱,報春吉祥;花間,蝴蝶飛舞,蜜蜂歡唱;空中,春燕俯衝為之歡翔,蜻蜓起落為之喜悦。

生機勃勃的田園春色,點染着心中的希望,激發着人生的熱情。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2

鄉間崎嶇蜿蜒的林陰山道是鄉下人踩出來的。一條山路,幽靜而漫遙,默默地記錄下鄉下人柔腸百轉的心。山風把山道染成了綠色,在林陰山路駐足,任憑思緒飛翔。輕撫林陰道旁的花草,嗅醉人的芳香,深情依舊,陶醉痴迷,惆悵離別的情殤,歎息纏綿的卿芳。

耕耘了一天的農人帶着喜悦的心情收工回來,扛着鋤頭、挑着簸箕,在鄉村的林陰山路上漫步,含羞的草兒直率地探出腦袋來,興奮熱情地招呼着,花兒淘氣地露出可愛的小門牙,深深地吸一口氣息。霞光映紅了鄉村人黝黑的臉龐,他們談説帶笑,似乎忘記了一整天的勞累,其身影被落日的餘暉在鄉村的山路上拉得很長。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3

清澈的鄉間小溪是山村的命脈,從村莊旁邊蜿蜒流過,一陣微風輕輕吹來,鏡子般的水面泛起了一層層波瀾,偶爾,有些小魚、小蝦浮出水面,呼吸了大自然的空氣後,又一頭扎進溪水中,魚兒、小蝦的嬉鬧給平靜的水面泛起了一圈圈的漣漪,溪邊那些椰樹的影子,就像大蛇一般在溪水中彎曲地蠕動。隨着時間的流逝,一會兒,漣漪就慢慢地消失,溪流又恢復了平靜,水中椰樹的倒影仍清澈可見。

農人勞作歸來,困了,累了,喜歡坐在溪邊閒聊,洗手濯腳,消除疲憊。男人們踩着清涼溪流底下的鵝卵石,把溪水挑到田園裏澆菜;女人們在小溪邊浣被洗菜;小孩子在溪水裏嬉戲,或捕捉撞到腳背上的小魚、小蝦,喧囂喜樂是他們無憂的童年。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4

村頭的古井。盈盈井水,默默無語。有時還會有燕子飛過來停息,銜來百花染紅的春天,片片墜落於秋的枯葉在金閃閃的陽光下,以詭異的話語,訴説着山村的舊事。

沿着古井壁上的青苔,握住歲月磨光的井繩,恍如握住了洗衣姑娘的纖纖素手,山村古井邊的女子,起伏的身影使我徹夜失眠。獨對鄉村古井那深邃的目光,曾經讓我憂傷,透過那眼光,也看到了自已的過去和將來。被井水濺濕的寒月,躲在往事裏,聆聽片片花瓣於春日凋謝的迴音。

山村古井沿的繩痕依然證明着鄉村曾經的輝煌。只需要駐足,那生命紛繁的觸鬚,就會伸進某個黎明和黃昏,演繹出一段既淒涼又美麗的愛情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5

無論外面的世界怎麼變化,農家老屋依舊忠誠地堅守在鄉村瘦水禿山中,每天太陽翻過山頂都把金燦燦的光線撒向農家老屋寬敞的庭院,古榕和農家老屋是差不多年紀,頂天立地伸展出千百條榕枝與老屋在青了又黃、黃了又青的季節變換中相伴相守,風風雨雨幾十載。

農家老屋百年不變,厚厚的石牆同簡單的椽子支撐起千片萬片佈滿青苔的瓦片,老屋屋頂的青瓦上常有翎毛潔白的鴿子停駐,喉嚨發出“咕咕咕……”的嘀咕聲,任隨它們貓手貓腳地走過去,“撲稜稜”的一聲,揚起翅膀飛向瓦藍的天空,迴旋着。最後,消失在天際邊,把我帶回懵懂多夢的童年。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6

夏天,正是午時,太陽在天上烤着,一個城裏人到我們村來,老遠看見幾個人還在地裏幹活,很有些吃驚,就大聲招呼,叫他們回家歇涼去,小心中暑。他説了半天,地裏幾個人卻不理會,後來才知那是稻草人。

莊稼要結籽的時候,稻草人就到田壩來了。穿花衣的,戴草帽的,手裏拿棍子的,脖子裏拴紅帶子的。這裏兩個,那裏三個,隨意地站在田壩裏。

是我們叫他們去的。他們也願意去。月黑風高的夜晚,有野物偷偷摸到地裏,想掏幾根紅薯,稻草人一揮手,野物嚇着了,悉悉索索跑了。幾隻鳥在暮色裏盤旋,想叼走兩根麥穗,看稻草人一直在那裏指手畫腳,也不敢落地。

他們時時站在那裏,白天就不説了,只説夜裏吧,也許還下着雨,村裏人都沉入夢鄉,他們還站在地裏,看護即將成熟的小麥、紅薯和玉米、稻穀。

稻草人,真的是人,是我們村裏的人。像我們的兄弟一樣。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7

農忙的時候,比如初夏時節,一般要忙到天黑,我們才收工吃晚飯。飯是稻米和紅薯、菜葉混在一起煮成的,通常是粥,有時是乾飯。我們坐在屋檐下或院壩裏,捧着碗吧嗒吧嗒地吃。這時,安在堂屋柱子上的喇叭播過了新聞,正在放一支樂曲——播音員説是貝多芬的什麼交響曲。

為了爭搶我們掉在地上的食物,雞飛了,狗也跳起來。屋邊草叢裏的蟲子在吟唱,稻田裏的青蛙也呱呱呱地鼓腹而歌。各式各樣的聲音混在一起。這時候,喇叭裏在播貝多芬的曲子。

當然,另一些時候,是播另外的曲子,好像有莫扎特的奏鳴曲,有中國的古琴曲,還有南斯拉夫的什麼。

但是,那時我們勞累了,正忙着填肚子,心思有些散漫,不大在意的。很久之後,某一天忽然想起那時的情景,這才覺得有趣。想一想,彼時彼地,聽聽貝多芬的交響曲,還有莫扎特的奏鳴曲,中國的古琴曲……這是多有意思的事啊。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8

蟲子是極小的,卻頗有意思。現在是盛夏了,晚餐之後,我們坐在月光下的院子裏閒談,而這時,各種各樣的蟲子也開始唱起來——那麼,就説説蟲子們的歌聲吧。

起初,幾隻蟲子在調絃試音。聲音單調,拘謹,滯澀。漸漸的,流暢,圓潤了,光彩四溢。

所有的蟲子應和起來,千萬個聲音一齊在唱。院壩邊的草叢裏,路邊的石頭上,屋後樹林的枝葉間,遠處的稻田裏……或低吟淺唱,或縱情高歌。有少女一樣婉轉的,有老人一般滄桑的。

一個人在路上走過,附近的蟲聲暫停;僅僅兩秒,又響起來——更熱烈,更繁密。

如潮的歌聲裏,我們坐在村子的深處,隱約看見蟲聲給夜色鑲了一道花邊。

天晚了,我們回屋歇息,蟲子們的音樂會還在進行中。

蟲聲又密又厚,鋪滿了村莊。

而月光,還在地上鋪着,無人清掃。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9

小時候,好像是十歲以前吧,大人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誡説:如果有生人在夜裏喊你的名字,千萬不能答應——那是孤魂野鬼來找替身,要是應了,你的命也就沒了。所以,每到晚上我們就有些緊張,怕人叫我們的名字。有時候,的確有人叫,我們差點就要應了,卻突然記起,就馬上噤了聲,側耳一聽,原來是父親或母親在叫呢,這才答應。倘是別的人在叫,就躲在某個地方心驚膽戰聽着,不敢喘氣。這時,大人或是兄弟姐妹會出來替你應一聲,問有什麼事,把一場驚險應付過去。如果喊聲來自村後的山嶺,我們就恐懼萬分。那裏是墳園,有很多墳墓。大人説,鬼都是從那裏來的。

多年後才知道,世上並沒有鬼。那麼多年的緊張和慌亂,算是白受了。不過,畏懼之心早已形成,一到夜裏,不管有鬼無鬼,心中先就存個怕字,自我拘束起來,不敢胡作非為。這樣,日子平安無事的過着,一直過到現在。現在,我們也是不厭其煩地告誡孩子:如果有生人在夜裏喊你的名字,千萬不能答應。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10

夕陽從西山漸漸沉下去,直至斂去最後一縷光芒。一團晚霞在西邊的天際燃燒,漸漸由熱烈變得靜謐。牧羊的大叔穿着羊皮馬甲,甩着響鞭,在蜿蜒的山路上趕着羊羣回家。古銅色的臉龐,幸福而安祥。一曲曲古老的陝北民歌,從他的嘴裏飛出,在山谷裏迴盪,蒼涼,豪邁。

那些散落在村落裏的農家小院便熱鬧起來。下地回來的'男人,準備柴火做晚飯的女人,在小院裏忙碌。一縷縷炊煙便從屋頂上升起,飄散,漸漸融入暮色。結伴去給牲口割草的孩子們,蹦蹦跳跳,説説笑笑,提着虛掩了幾根草的筐子,心裏又忐忑着因為沒有割滿筐的草會不會被父親母親責罵,於是藏在離家不遠的地方不敢回家。直到母親在礆絆上焦急地喊着孩子的小名好一陣子,那些孩子才一溜煙地躥回家。

那一盞煤油燈,有着温暖的光暈。我扎着羊角辮穿着小花衫在炕上翻跟頭。捲起陣陣風,燈光便搖曳着。大姐二姐停止了一天的戰爭正坐在一起唱《外婆的澎湖灣》。爸爸慈愛地看着我們三個。記得那時的媽媽皮膚白皙,頭髮如黑色的軟緞,身材窈窕。她在灶前忙着做晚餐,紅紅的火光映着她的臉,那麼純良和善。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11

太陽漸漸落山了,鄉村又迎來了一個迷人的黃昏。 凝神靜聽,時而傳來幾聲牛叫聲,時而傳來幾聲羊叫聲,那是牛羊歸圈的時候了。

太陽漸漸西沉,蔚藍的天空出現了一塊粉紅色綢緞,那是晚霞。天上的雲彩,有的像山峯,有的像馬,有的像棉堆,有鮮紅、粉紅、桔紅。形態萬千,顏色各異,好看極了。

羣山靜靜地躺着,像一隻只准備遠行的駱駝,陽光給它們塗上了一層金黃色。小河在村子西頭哼着歌,慢慢地流淌。河水很淺、很清、很亮。孩子們喜歡到河裏玩耍。水底有鵝卵石,像鴨蛋,光腳丫的孩子們踏在上面,像在跳搖擺舞。

村子裏,屋頂上藍色的炊煙,飄向天空。屋子裏飄出誘人的香味,不知道是哪一家開油鍋了。遠望去,田野裏有綠油油的玉米,還有金燦燦的向日葵、紫紅色的蕎麥,映上那金黃色的陽光,發出耀眼的光彩。

霞光漸漸消失,地裏的農民扛着鋤頭、鐵鍬,帶着一天的疲勞回來了。小山變成了烏黑,添上了神祕的色彩。小河哼着動聽的歌,流淌着。家鄉的黃昏像一幅美麗的畫卷。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12

我説,如果你是夏天來我們鄉下,可以留心一下晚上的螢火蟲。

月光很好的晚上,到處都明晃晃的,空中飛着一些螢火蟲,但感覺不是很多,因為月光蓋過它們的光了,不大看得見。沒有月光的時候,螢火蟲最多,在空中或草叢間飛舞,紛繁得很,數是數不過來的。

不管有無月光,在夏季晴朗的夜裏,我們在路上行走,不會使用燈盞的。那路,都熟嘛,摸黑也能走。而螢火蟲呢,就是月光很好的時候,都要點上燈籠。一個提一盞。如此明朗的月光,還提着燈盞,你説説,那不是極奢華的嗎。

它們的燈盞很精緻。應該是上帝送給它們的吧。造物主只給它們這樣的恩賜。其他生靈都沒有,包括人類。

一些聰明的孩子提出一個問題:它們提着燈盞,在夜晚的村莊往來穿梭,忙個不停,在忙些什麼啊?大人們都説不清楚。小學裏的老師説,你們各自觀察吧。我們就觀察,直到長大成人,觀察了幾十年,也沒弄清楚。

它們一定有什麼祕密,不為我們所知。

所以我説,如果你是夏天來我們鄉下,可以留心一下晚上的螢火蟲。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13

城裏的親戚來鄉下耍,見屋後竹林裏一口地窖,問那是什麼。我們笑着告訴他,那是口袋,土地的口袋。

地窖是我們儲藏糧食的地方。紅薯和土豆挖回來,一開始在屋裏地板上堆着。到天氣冷起來的時候,就放進地窖儲藏起來。地窖暖和,來年春天,紅薯和土豆還新鮮如初。

地窖,每家都有一口,打在室內或室外。口小肚大,深可六七尺,直徑三四尺。可納物數千斤。地窖深入地下,寒氣不能侵入,糧食遂得不腐。

地窖,很像土地的口袋。當糧食不便保存的時候,我們就揣進這隻口袋,叫它替我們收着。

室外的,窖口覆以柴草,上蓋泥土;室內的,蓋以木板。土地的口袋,捂得很緊。

院子裏,一個男孩坐在地上,手裏拿個什麼東西,低頭玩着。一隻母雞,站在男孩背後東張西望,好像不知道做什麼好。它轉過頭,把腦袋歪來歪去,看男孩的後背,然後在他肩上啄了一嘴。男孩沒理,還埋頭玩那什麼。雞又啄了一嘴。男孩回頭把雞看了兩眼,説:“做啥?走開。”之後仍舊玩他的。雞聽了,咯咯幾聲,高視闊步而去。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14

是夏天或秋天吧,大團的雲,水墨畫一樣堆在天空,很沉重的樣子,好像是在動着,卻半天又沒動。

偶爾的,一陣風來,那些雲好像讓人抽了一下,跑起來。匆忙間,雲縫裏忽然落下一片陽光,雖是很薄的樣子,卻是很大的一張,能罩住半個村子。它像一片發光的波浪在村裏跑着,從村南到村北,翻山越嶺,起起伏伏,卻是無聲無息,也沒有讓樹樁或石頭什麼的給弄破,還是完整的一大張。

這張陽光的形狀很不成樣子,弄亂的棉花一般,白白的,四周卻鑲着烏黑的邊,越發顯出它的亮。我們的目光跟隨它走,偶爾能看清樹葉間極亮的閃了幾下,那是蜘蛛在樹間扯下來的細弱蛛絲。

那時,我們已在學校學過地圖了,我們想象,這片陽光,可能是北方來的,一路經過大草原,經過銀川、西安、漢中,才來到我們這裏。也可能從地球上其他地方來的,比如經過美國、大西洋、西班牙、希臘、印度,來到中國的四川,來到巴中,來到我們村裏,落在我們身上。

這片陽光,它滿世界跑。現在,離開我們村子之後,它往北邊去了。北邊往北,好像是縣城吧。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15

在老家住了一個月,內心感到很平靜。每天清晨去山間散步,戴着耳機,聽班得瑞的輕音樂。平靜地呼吸,平靜地回憶,平靜地與人相處……村裏人是淳樸的,善良的,簡單的。他們每日在田裏勞作,在家裏看電視,老人在街頭曬陽光,孩子在街上亂跑。沒有網絡的污染,沒有交通的噪音,沒有城市的複雜……

悶熱的中午,開着電扇,打開窗户,斜歪在涼蓆上。聽鳥叫蟬鳴,一會兒就進入夢鄉。午覺睡醒後,母親餵雞,摘菜,做飯。母親堅持在傳統灶火上蒸饅頭,烙餅,説這樣做出來的麪食香,好吃。當然也有煤氣漲價的緣故。我記得小時候,那時沒有煤氣灶,村裏的千家萬户都用自己家的秸稈燒火做飯,炊煙裊裊。晚上父親回家準時開飯。在老家吃飯也是慢慢地吃,不是細細品味,而是一種慢得生活節奏。在老家,沒必要着急吃完飯去工作,這樣的吃飯只是一種流水線似的必需流程。在老家吃飯是一種享受,不必拘束,不必謹慎,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

晚上,人們喜歡拿着扇子和街坊鄰居聊天。這家娶媳婦兒了,那家死了人了……伴着皎潔的月光,燦爛的星辰,蟋蟀的叫聲,沒有五光十色的霓虹,沒有汽車的發動機聲,老家就這樣寧靜地睡去了。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16

在別人做夢的季節,我告別了校園,離開了那個繁華喧囂的城市,來到了這個山窮水瘦的地方。

大片大片灰色的泥土,梳理了我原本天真爛漫的夢幻。我將青春的驛動,鎖進一方黑黑的田畦,不再憧憬潮漲潮落的那種壯闊,不再羨慕撒哈拉沙漠的那份浪漫。

穿過季節的風雪,我們踏入了春天。在那個播種的季節裏,我看到了草長鶯飛,看到了桃紅柳綠,看到了鄉民們將泥土犁了又種,種了又犁。

每天,我也踩着鄉村的鐘聲,默默耕耘着一方黑色的泥土。那是一方怎樣的泥土?淡淡地散發出些許粉筆的馨香,屹立在歲月裏,凝成一座真理和信念的碑石。

每天,我翻弄着泥土,將一個個充滿神祕的嚮往,埋在裏面,然後不安地立在一帝國,扯開嘶啞的喉嚨,呼喚着春風。

我想起了晉公子重耳逃亡的故事,當老農捧上一塊泥土時,旁邊的狐偃認為這是上蒼的恩賜。如今,我也得到了上蒼饋贈予我的一塊土地,使我的青春得以盡情的揮灑。

我看過河牀裏遊動的絲草,看過峭壁上蔓延的苔蘚,看過罅隙裏成長的參天大樹,於是知道:有泥土的地方就有希望。

土地不會辜負任何一個辛勞的農夫。鄉村的那一方沃土,也一定能滿載笑和希望。

鄉村,那一方沃土。

鄉村短章雜文隨筆 篇17

這個星期六我,我在鄉下看到了不一樣的黃昏。不只因為它有醉人的景色,更是因為它那古老,又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當夕陽把他的餘暉灑向大地時,在鮮豔輕紗的籠罩下的鄉村顯得格外詩情畫意,景色無法用詞彙去形容。

黃昏的小河是那麼安寧,鮮紅的夕陽把河水染得通紅。在晚風的撫摸下,河水蕩起了無數的漣漪,猶如一條條紅綢。幾片落葉在水中悠悠的漂向遠方。

鄉間的小路上,別有一番情趣。孩子們沐浴着夕陽的餘暉,坐在牛背上哼着歌,趕着自家的牛呀、雞呀、羊呀回家。小羊跟在他們的母親身後發出咩咩的叫聲。歌聲、叫聲組成了一首鄉村歌曲。與夕陽、晚霞一起灑在這瀰漫着鄉土味的小路上。

田園裏,升騰着柔和的晚霞,紅紅的霞光像彩條一樣散開來,塗抹在雲朵上,撲在地面。勞動一天的人們望着那金燦燦的田園,笑臉更紅了。

被白楊樹圍着的農家小院更是讓人如痴如醉,夕陽的餘暉透過濃密的樹木灑在這,紅磚上,抹了一層黃彩彩的顏色。縷縷青煙,朵朵白雲,空氣清新。萬家燈火微微發光,忽明忽暗,烘托出美麗與安寧。

美麗的鄉村黃昏使我流連忘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mvrlv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