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教學反思或隨筆

教學反思或隨筆

導語:課堂教學儘管是由很多變量制約的,但是每次課的教學,教師在備課前都已完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反思或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反思或隨筆

1教學反思或隨筆

教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顆凡星,雖不奪目,但卻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雖不壯觀,但卻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為人師的這些日子裏,我學習着、實踐着;努力着、進取着;奉獻着、收穫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動的足跡。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1990年我踏上三尺講台的第一天起,這句話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銘。

作為一名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平時對自身的師德修養比較重視,努力以自己的行為、作風和品質去感染薰陶和影響學生;年青的我,以認真踏實不斷進取的精神對待自己的工作;以對學生的愛心和責任感,熱愛尊重和嚴格要求全體學生;以虛心好學的精神與組內老師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課程新理念、在實踐中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人文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等實踐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以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在實踐中,不僅增強了對教育科學研究的興趣,還提高了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更嘗試着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收穫頗豐。不斷地將研究課,互觀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着我們的許多問題,在認識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在知識傳授的同時,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只有親近學生,研究學生,才能展現自我,樹立威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愛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和"愛"。因此多年來,我總是在工作中不斷思索,在思索中不斷提高自己工作的藝術性。雖然因為工作的繁忙有時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忘記了微笑。但通過理論學習,反思與同伴互助,很快意識到自己應該怎樣做。所以在處理問題時多溶入了些寬容、理解,多講了些藝術性。我也終於發現,只有我帶着一顆真誠的心去走近孩子,關心孩子,即便是批評,也會被他們所接受。孩子們只有真正接受了我這個他們所喜歡的老師,才會接受我。

每接一個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對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給他信心,喚醒他內心的渴望,這就等於給他自己體內安了發動機。而運轉發動機的“機油”就是我們給予孩子的讚譽和信任!

反思自己十八年來工作的歷程,回顧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跡。我要感謝曾熱忱幫助過我的領導們;要感謝曾無私指導過我的老教師;也要感謝曾悉心教育過的小朋友。正是無數個他們的存在,才使我體驗到成長的喜悦、教師的快樂和人生的價值……

2教學反思或隨筆

《荷蘭的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以舒緩、優美的文字介紹了荷蘭人最迷戀的國花――鬱金香的秀姿天成,嫵媚動人,借“荷蘭人愛花”來表達荷蘭人對土地的執著和熱愛。如何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字裏行間去感受作者用精彩的語言、澎湃的熱情傳遞的對美好生活的讚美和追求,勢必需要教師創造性地利用各種手段創造出一種有節奏、有形象既和諧又生動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氣氛和情境。課文不是無情之物,課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強烈、愈真摯。要想有效的領會好課文的思想情感內涵,單單依靠他人講解,分析説明是不行的,必須藉助朗讀體味。揣摩其內在意藴,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和感染,達到先聲奪人,以情感人的效果。

朗讀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進行再創造的過程,所以我在上課前讓學生能有充分的時間去朗讀課文,使其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時,儘量避免問題過碎、滿堂問式的串講,多給學生朗讀課文內容的時間,從而達到真正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在教學中,我採用範讀、默讀、輕讀、指名讀、男女生分讀與集體朗讀等多種形式。聽老師範讀後思考你瞭解到課文主要寫了些什麼?從而把握課文整體內容和語言形式,在頭腦中建立課文內容與語言外殼和諧統一的整體形象,初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然後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輕讀,體會課文是如何一點一點來寫清楚的,接着引導學生立足整體,自主採取多種形式反覆細讀,圍繞初步感知的思想感情,調動其生活、學習積累,落實到具體語段和重點詞句上品味揣摩,使學生充分悟,增強主體體驗,強化自我感受,明晰文理認識,實現人文理解,促進文學積累,並啟迪多元感悟,形成獨特感受和理解。這樣,讓學生從初讀感知到熟讀精思,再到美讀鑑賞,學生始終擁有充裕的讀書時間,體現閲讀教學以人為本,以讀為本,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主人。讓學生髮言,談談自己對字詞、對課文的理解;最後齊聲朗讀,反饋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程度。這樣,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機會與足夠的時間參與到課堂“讀”的實踐中來,大家吟誦體會,涵詠自悟,來代替教師所謂分析、提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將信息技術融入課文的朗讀、感悟之中,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在美文中欣賞美、享受情、體驗善。

在這樣的一次教學中,我感到還有一些瑕疵:每一個環節的過渡語還不夠自然,時間的掌控還沒有做到遊刃有餘,最後的環節沒有完成,使學生在課堂沒有寫的時間。通過教學,我想今後在教學中我要學會取捨,切入口要小,使教學目標能夠順利達成。同時在學生的朗讀指導過程中,多注重評價語的靈活性,實際多樣性。鑑於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理想,在今後的教學中,關注面更大,增強指導性。

閲讀教學要體現以讀文本,以人為本。閲讀教學要落實學生的閲讀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地讀。教師的“教”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組織、幫助、參與、支持、引領。充滿“情感”的語文課堂,是學生、教師、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讓學生情藏於心間,而溢於言表的深刻體驗,是永遠具有生命力的,永恆不變化的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流。

3教學反思或隨筆

《角的分類和畫角》教學反思對於角的分類的學習,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活動角,感受角是可以活動的.,之後慢慢展開,得到由小到大的五種角,學生很快發現1周角=2平角=4直角,還列舉了活動的學生尺展開是平角、鐘面上的時針與分針6時的夾角為平角,12時的夾角為周角等等,接着我又讓學生通過折正方形紙,再次感受這3個角之間的大小關係,沒想到學生還折出了30°角(把90°角平均折成3份)和45°角(把90°角再次對摺),還展開根據3個45°角指出了135°的鈍角,真是在我的預料之外,沒想到給他們一張小小的紙,他們竟折出了5種認識的角,教學隨筆:角的分類和畫角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教學隨筆:角的分類和畫角教學反思》。這部分的教學比較順利,學生也掌握的較好。

畫角的學習,先是根據上節課記住的三角板上的三個角來畫90°、30°、60°和45°的角,比較簡單,主要問題是部分學生的三角尺頭上磨圓了,所以畫出的角的頂點不夠尖。接下來用量角器畫角,我先讓學生嘗試畫75°的角,沒想到大部分同學根據量角的方法都能畫出來,有的同學還覺得畫角比量角簡單,於是一起總結了畫角的步驟“點點對齊,邊邊對齊,找刻度,連線”,畫角這一環節也算是順利的。

4教學反思或隨筆

《九色鹿》是一篇民間故事,讚揚了九色鹿捨己救人,不圖回報的高尚品質,譴責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為。課文藴涵着積極的思想,能給人深刻的啟迪。

本課以“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三個詞為主線展開教學。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交流“調達見了什麼利忘了義?背了什麼信棄了義?得了什麼恩?又是怎樣回報的呢?” 從而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在想象説話“九色鹿發現調達出賣了自己是怎麼想的?”“國王聽了九色鹿的話會説些什麼?” 寫話練習“你有什麼話想對九色鹿、或者調達、或者國王説嗎?”中靈活運用這些詞語。説、寫離不開讀,讀為説、寫打下基礎。學生通過個性解讀,在情感上喜愛九色鹿捨己救人,不圖回報的高尚品質,譴責調達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為,此時讓學生來展開想象説、寫,學生自然就有話好説,而且寫得生動。將讀與説、寫相結合,這樣更有利於發揮讀的作用,從而更好的發揮語文課的功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由此可見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之大。“讀”是教學的主要活動,也是學生品味,語言的主要方法。在第二段教學活動中,我注重花時間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重點感悟、朗讀詞句,分角色朗讀,説話練習,體會九色鹿的勇敢、善良、不求回報,調達對九色鹿救命之恩的感激、鄭重發誓。通過靜心默讀,圈圈畫畫,看看“九色鹿做了什麼?説了什麼?”學生從“波濤洶湧”“奮力掙扎”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調達在奮力求生。從“立即” “縱身”這些詞語中想象九色鹿毫不猶豫、奮不顧身救調達的情景,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勇敢。通過課堂教學,我發現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他們把自己的生活經驗都結合了進來,對詞語的理解已不僅僅侷限於字面了。

結合課文教學目標,通過對課文留白處的充分挖掘,教學過程中採用各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如分角色讀九色鹿和調達的對話;演一演調達的鄭重起誓;想象説國王斥責、重罰調達、下令保護九色鹿的話,體會國王慚愧的原因。在交流“面對此時的調達,九色鹿非常氣憤,它想到了什麼?”時,學生們説:“九色鹿想到當初救調達的情景。”“九色鹿覺得調達感激的話語還在耳邊迴響。”“九色鹿想到調達當初發下的可是重誓、毒誓啊!現在他竟然背信棄義。”“調達為了金錢竟然出賣自己,真是‘見利忘義’!”“調達還帶領軍隊來加害我,他不但沒有知恩圖報,反而恩將仇報!”……學生們飛揚的個性得到彰顯,孩子們思維的火花在閃爍。

標籤: 隨筆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2829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