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好文 >

人勤地不懶作文

人勤地不懶作文

浪打浪

人勤地不懶作文

一些往事走遠了,儘管其中不乏值得咀嚼得失或唏噓感懷的瞬間,但不管是塵封的,雲遮的,都不願再去打開了。回首一年,幾朵花絮倒品出了些別樣滋味。

點撥,於無聲處

六月底,給《新作文》低版第六期寫的“閲讀遷移-思維引導”完稿。因為是第一次全方位閲讀一本雜誌,再遴選解讀其中的亮點進而生髮再創造思維,總擔心把握不好方向,誤導了全國的讀者小朋友。動筆前,抱着誠懇求教了於校長和趙斌老師。兩位老師不吝賜教,給了我點點面面的細緻指導。再次閲讀這期雜誌,按照自己的思路形成了由文題遷移的《相約文題 由彼及我》。

聶聞老師過目了稿子,很嚴謹地要求我“再修改一下,主要是行文的語氣再兒童化一些,內容,語氣,行文方式,一定要適合低年級孩子的閲讀習慣和口味。”回頭再讀稿子,我發現原稿確實重於説教,言語生硬,還有點故弄風雅,缺乏樸實靈動的兒童味兒。這樣的文字能否開啟孩子們的創新思維真是未知數。修改過的第二稿勉強過關,但勉為其難的“濫竽充數”之嫌是有的。

有了“第一次”教訓,假期構思七八期合刊遷移的時候,我慎重多了。讀完所有的作文,選好了突破的重點,我沒有動筆——我需要把自己當作一個低年級孩子:讀完這麼多優秀作文,怎樣去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聯繫什麼樣的經歷?生成什麼樣個性的寫作題材?

《藏在鞋子裏的父愛》是我圈定的觸點之一,小作者敍述的是下雪天爸爸背自己去上學的事,中心落定在“父愛藏在鞋子裏”。作文題目含蓄,想象的思維空間大。這類“愛”的主題過去也寫過,只是都是針對高年級的,和低年級孩子認知和經歷有距離。怎麼把主題破解得有趣而富啟發,一時間,我拿不定主意。

擱置了兩三天,帶着問題想了兩三天,又把問題帶到了南陽市“全國教育名家論壇”的課堂上。第一天下午,是張祖慶老師“跟着大師學作文”現場課,這也是一個閲讀遷移課。張老師引領孩子們從閲讀到思維發散鋪墊結束,又在投影上播放了歌曲《媽媽的嘮叨》,伴隨着“起牀,起牀,快起來,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短促親切的語調,在場的人都難以把握自己的情緒,被入情入境地感染了:“母愛”瞬間激盪在整個會場,瀰漫在每個與會者的心裏。我的眼眶裏湧滿了淚,是啊,媽媽的嘮叨裏有愛呀!只是沒有時間的沖刷,我們看不到她。我突然靈光一閃,又想起了《藏在鞋子裏的父愛》:我還在轉着彎兒想呢,就以“藏着的愛”為話題,豈不簡單又開放?聽課臨了,突然想到“捉迷藏”這個詞,對了,“……的愛會捉迷藏”就有了兒童化的稚氣。

於是,我寫下了——

愛,這個小東西,有時候很莊重,有時候很温暖,有時候它很調皮——來無影,去無蹤,和我們玩捉迷藏呢。不信嗎?

媽媽的愛會捉迷藏,它藏在煩人的嘮叨裏,藏在一盤素菜裏,藏在曬得暖和和的被子裏,藏在來回接送你的自行車裏……爸爸的愛也會捉迷藏,它藏在拉着你跑步的大手裏,藏在扎你小臉的鬍鬚裏,藏在‘孩子,你能行’的鼓勵裏,藏在掛你書包的雙肩裏……老師的愛呢,藏在一筆一劃的手勢裏,藏在嚴厲的黑臉裏,藏在一篇篇作文話題的設計裏,藏在‘會做的一定做對,做完一定要檢查’的提醒裏……同學的愛藏在你摔倒時攙你站起來的手臂裏,藏在借給你的橡皮裏,藏在給你檢查作業的眼睛裏,藏在運動會上為你喊出的‘加油’裏……

塵埃落定,我不由感歎,大師就是大師,他這四兩撥千斤的指點也會“捉迷藏”。

信任,沉甸甸的

14年12月,幫學生投稿時看到了郵箱裏的一段留言,“李老師您好!我是小文低版編輯趙老師。您給孩子投的稿件已收到。稿件質量都非常好,可見您在寫作教學方面很有心得,運用的方法和選擇的主題也特別適合小朋友。我想和您聊聊,看能不能將您教學過程中對孩子有啟發的方法總結一下,編輯成小欄目的形式,放在我們雜誌中。因為對您瞭解不多,所以想法不太成熟,希望與您深入溝通一下。之前想給您打電話,可是又怕打擾您上課,所以只好發郵件先跟您説一下。祝您安好!”看了這則留言,有點激動也很榮幸,因為來自編輯的肯定和相邀還是第一次!

後來的交流,瞭解到趙老師剛到低版擔任責編,設想在雜誌上新開一個“快樂作文課”欄目,想讓我組織欄目話題。為了不失面子,不辜負編輯老師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信任,一個星期後,我把精心設計的四個話題《魔術師》《殺手》《借》《……的我》發給了她。趙老師20分鐘就看完了,又表揚我,“好!每個話題都能打動孩子們的寫作靈感。”因為雜誌是提前4個月組稿,我的第一個話題《魔術師》連同孩子的幾篇作文就在2015年第四期上和讀者見面了。

可是,今年三月,趙老師告訴我,她想建一個教師qq羣,讓更多的老師參與到這個欄目的指導中來。也許擔心我的水平,怕耽擱了雜誌的聲譽吧。

qq羣建起來了。因為忙,我沒有在上面發過言,也很長時間沒和趙老師交流,沒有接到她的約稿邀請了。沉默到五月,趙老師突然又在qq上給我留言,“李老師,您好!最近組織的幾期稿子不理想,幾位老師的話題和孩子的作文都不盡人意。這樣,今後每一期你出話題,讓其他學校的孩子寫寫。怎麼樣?”信任,冷卻了,又升温了,我心裏又熱烘烘的。

為了這份信任,我此後設計的《跑進班裏的小動物》《欠你一句對不起》《我和年的約會》《我給……發獎狀》《……是個膽小鬼》都是力爭話題時尚,文字字斟句酌,觸點低而有趣,材料隨處可見。説是讓外地的孩子寫,我還是每次配上幾篇自己孩子的作文,用不用都沒關係——選擇權不在我。

教誨,無需謀面

沙老師是位統籌編輯,認識他也讓我受益頗多,未見其人,但能感覺到他嚴謹的文風。

低年級孩子在雜誌發稿,編輯一般有回覆——多數是要照片和寫作花絮的。印象中是去年12月中旬吧,沙羣老師在郵箱給我留言,“李老師,你好!你發來的孩子習作其實都能上刊,只是雜誌社要照顧地域關係,所以不能過於傾向一所學校的學生。我這兒有一個‘點兵點將’欄目,我覺得適合你和你的學生。你能不能先給我設計一期?給個例子你看看。”

沒有留下聯繫方式,好在平時的投稿郵箱就是他專用的。我仔細研讀了他發過來的例文,“老師有話説”簡潔而一語中的,孩子作文短小而直奔核心。這些字數不超過200的短文,比較適合二年級孩子練筆。話題也沒有特別要求,只要有趣,能啟動孩子思維就行。

春節前考試完,我設計了《會説話 不會説話》。兩天後,孩子習作發到了博客上,我從中挑選了九篇表達精煉的隨同話題一併發了過去。

正月初九,看到了沙老師的迴音:“《你會説話嗎》將刊登在2015年6期《開心閲讀與作文》上,請傳你自己及以下同學的照片過來(像素不低於800k)徐暢、楊智昊、王政偉、李秋臻、王璞安琪、王靖傑。”留言沒有評價,沒有寒暄和前奏,一位編輯老師乾脆利落可敬的風格卻就在眼前。隨後,《種……》《給失誤頒獎》《小刺蝟上學》陸續給他,都留用了。這,就是肯定和認可!

春季,《三階作文》中一篇關於蚯蚓的童話寫完後,好作文較多,我就把孩子習作分成了幾個主題板塊投稿。沙老師見到我發給他的'稿子,第一時間給我回復,建議我把發去的一組稿子讓孩子改成日記的形式,做一期“點兵點將”。修改後得到的評價只有五個字:“很有趣!留用。”六月,沙老師留言:組稿“蚯蚓日記”確定刊發在2015年第九期……

有了一定的“人情”基礎,人就容易盲目。五月下旬,我給孩子設計了“都怪……”,話題的主旨是“為自己的失誤找藉口”——反正不是我的錯。在課堂上碰撞了一下,孩子寫出的短文面寬點也個性。給沙老師的稿件本來已經組好了,我畫蛇添足地多了個心眼:把幾篇出彩的拿了下來,換了幾篇“第二梯隊”。目的是給其他雜誌社散發些質量高點的,命中率高——兩不耽擱。三天後收到沙老師的回覆:“話題有意思,但是孩子們的習作方向單一,缺少靈動。這次,就不用了。”彷彿我的小動作他看得一清二楚!真人眼裏揉不進最細小的沙子!我錯了!儘管調整後的組稿另一家雜誌要用,但是確實對不起沙老師!

感謝這位素未謀面的老師,他又給我上了一課。這以後,我無論給誰投稿,再不敢耍類似的小聰明瞭。

握手,就要告別

暑假閒下來的時候,我給孩子要寫的作文做做思路鋪展,孩子們的作文傳上來了,我也選些比較新的修改修改,幫他們投投稿。可能這期間投稿的人不多吧,《創新作文》的朱老師,《快樂作文與閲讀》的樑老師、韓老師,《快樂作文》的李老師,《故事作文》的常老師都發來留言,留下了qq聯繫方式,想讓我給幫點小忙應應急。

根據相應的要求,我給樑老師組織了寫人和寫季節共八篇作文,她竟看上了六篇。給韓老師組織了六篇鉛筆書法作品,給常老師組織了四個“小記者風采”,給李老師選定了兩個作文擂主,給沙羣老師組織了一期“YouYou演播室”,給三家雜誌寫了八個作文點評,給聶老師寫了兩期“閲讀遷移”。

每次完成任務,我都會發自內心地感謝這些編輯老師們,是他們給我的孩子提供了機會和平台!只是,新學期就要來了,我要帶着孩子到三年級了,對於剛剛“握手”的這些低版編輯又不得不説再見了。不過,這份情我會記在心裏!

耕作着,思考着,又享受着。多少時候,腦子中會不由自主蹦出一句農村話:人勤地不懶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haowen/w08wqk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