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勵志作文 >思考作文 >

【熱門】思考作文彙總十篇

【熱門】思考作文彙總十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思考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熱門】思考作文彙總十篇

思考作文 篇1

藍天不語,確有蒼鷹搏擊秋日留下的壯美括弧;高山不語,確有蒼松翠柏紮根山崖的傲然挺立。陶醉自然,縱情山水,感悟生命,不妨像山那樣思考。

時光如風,逐漸那悠然的詩意;腳步匆匆,我們與詩意漸行漸遠。頓足在城市的最中央,漠然注視着眼前的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世界,空虛迷惘之情漸漸爬上心頭......穿梭在現代鋼筋混凝土鋼架之間,匆匆的步履聲,嘈雜的喧鬧聲在我耳畔幻化成了一股最冷的風,孤獨,無助之情鋪天蓋地而來......

此時此刻,行走的人們,不妨像山那樣思考,學着放下腳步,學着感知身邊的鳥語花香,鶯啼燕囀,你會發現,生活似乎迴歸到了那種“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寧靜;生活似乎找回了那種或命井車,或棹孤舟的閒適。像山那樣思考,詩意的棲居重返大地。

智者樂水,仁者樂水,徜徉於羣山懷抱之間,像山那樣思考,生活就多了一份睿智,多了一份穩重。面對街上行色匆匆的人羣,不再漠然視之,憑藉這一份睿智,我開始愛上這匆匆的行色,街道兩旁刻滿時光痕跡的房子,面對茫茫人生路上漫漫的盡頭,不再迷惘失去方向,憑藉這一份穩重,我看到灑滿陽光和鮮花微笑的花園正迎面而來,而面對這個眼光繚亂紙醉金迷的世界,不再無助,不再孤獨,我試着像山那樣思考,去收穫那一份睿智和穩重。

不由得想起了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靜靜的湖面,蕩着一隻小舟,翩然盪漾於天地萬物之間,如此從容,如此淡定。我想舟中的梭羅定是在像山那樣思考自然,思考萬物,思考宇宙的吧。塵世喧鬧,梭羅像山那樣思考,認定寧靜的自然會是他葉落歸根後的慰藉;生活乏味,梭羅像山那樣思考,重新審視生活,忽然懂得生活的真諦;尋求一份寧靜,尋求一份淡定,生命被梭羅像山那樣思考,思考生命的意義原來是——那一份迴歸自然的感悟和哲思。像山那樣思考,生活竟可以變得如此寧靜致遠,如此悠然閒適。

然而我們依然要面對眼前的世界,追名、逐利、失敗、成功依然浮現在我們眼前。

當你對喧鬧嘈雜的塵世感到厭倦的時候,當你對高節奏的生活感到疲憊的時候,當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簡單重複感着枯燥乏味的生活的時候,朋友彆着急,請像山那樣思考。

思考作文 篇2

全球氣候變暖,引起了各國的關注,這也是當代最為嚴峻的問題。

我打開網頁,一張張觸目驚心的畫面展現在我的眼前。在北冰洋上冰川變得大大小小的冰塊,漂浮在海面上,北極熊孤獨地再冰塊上邁着沉重的腳步,好象是在為自己的家園哭泣,原來的冰雪世界多麼美麗,動物們盡情地奔跑、玩耍,誰知道曾經的家園,壯觀的冰山,現在會不忍入眼?天色昏暗,那童話般的景色不知何時才會再出現在眼前。眼前的北極冰蓋正在快速融化;據科學家探測20xx年或者更早,這些冰蓋將全部消失。

海平面上升了,海水也發怒了,無情地擊打着房屋,激起了幾十米巨大的浪花。在我的印象中大海應該是"譁!譁!"地拍打着礁石,濺起幾尺高的潔白晶瑩的水花。海浪湧到岸邊,輕輕地撫摸着細軟的沙灘。此時海水就像一隻憤怒的野獸,讓馬爾代夫諸多島國面臨着海面上升帶來的滅頂之災,也許幾十年之後這裏將完全被海水淹沒。

我們的首都北京現在,需要從長江引水來緩解缺水之危,北京時常乾旱,20xx年更是創造了110 天無降水的歷史記錄……在全世界的首都當中,北京的水資源總量已列在100位之後。城市擴張,人口膨脹,經濟高速發展,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北京的缺水程度日益加深,而全球變暖更是加快了這一過程的發展速度。可是現在本來肥沃的土地都龜裂了,無一點綠色,本來綠葉叢生的大樹都成了這天氣的祭品,這荒蕪一片的地人跡稀罕。

也許以後會有更多的地方將成為此慘不忍睹,每年的5月12日我都會為地球種一棵樹,為世界做出一分力,可是這個大道理誰會不懂呢?但又有多少人去行動了呢?倡議大家環保,我要對那些破壞環境的人大聲地説: "為了人類的健康,為了社會的發展,為了可愛的孩子,重視污染的嚴峻形勢,還我們一個綠色家園!"

讓我們少開私家車,少開空調等等,也為了我們後代的生活,也能讓他們看到綠樹成蔭的森林,鮮豔欲滴的花朵,而不是通過圖片看到這些美麗的事物,所以請不要這麼自私,未來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共同維護

思考作文 篇3

在中考中,作文幾乎佔了語文試題半壁江山。如何讓學生在作文寫作中最大限度得到高分,是我們老師在中考作文寫作複習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筆者結合這些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和這次中考作文小課題研究情況,就如何提高中考作文教學有效性談幾點體會。

一、激發興趣,開發學生寫作的源動力。

托爾斯泰説:“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調動寫作的內在動力,是提高作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內在因素。學生只有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地去寫作,也就會快樂的完成作文。

但是,當前許多學生從心理上排斥寫作,他們通常會感到無從下手,漸漸的對寫作失去了興趣。因此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給學生創設一些寫作的情境。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影視音像等創設所需情景;也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設計有班級特色的作文題目,讓學生把班級身邊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寫到作文中去。我們生活的身邊,每天都可能發生着令我們感動、傷心或苦惱的事情。

只要我們認真觀察體味思考,就會發現其中必有一些能觸動我們心絃的人或事,只要把這些真實地寫出來,就應該是一篇很不錯的文章。同時,鼓勵學生可以用寫日記的方式蒐集新聞,關注社會熱點。留心身邊發生的事情並寫作記錄下來,這樣那些一提起寫作文頭就大的學生會覺着作文並不難寫,只是把自己知道的事寫出來就行了,進而激發的學生寫作興趣。

二、注重技巧,提高寫作訓練有效性。

雖然文無定法,但也有一定技巧。例如一些常用的寫作技巧,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訓練,如開門見山,直接入題;製造懸念,引發思考;巧妙引用,創設意境;巧用修辭,展示文采;欲揚先抑,波瀾起伏等等。

例如深化主題,教師就要讓學生體味什麼是深化主題,如何做到深化主題?教師在作文課前精選幾篇深化主題的優秀範文精心點評,從而讓學生對深化主題技巧全面瞭解。又如擬定標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擬開放性的、有特色的標題,可以用名人名句、詩詞歌賦、民間俗語等等。又如擬定標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擬開放性的、有特色的標題,可以用名人名句、詩詞歌賦、民間俗語等等。

中考作文題目是“我的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寫作時,指導學生明確題眼是“老師”,選擇所寫內容要注意必須是圍繞“老師”發生的事情,可以是令人感動的,使自己久久不忘的,或者是啟人深思的,給人以鼓舞的等等,另外,這個老師可以是現實生活中人,也可以是促使人成長進步的事物。

三、積累素材,提高學生作文素養。

作文素材對學生作文質量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在中考中寫出優秀的作文,閉門造車是根本不行的,必須有“源頭活水”。“活水”從何而來,當然要靠平時積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在複習中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以及學生手中的各種資料,只有“讀書破萬卷”,才會“下筆如有神”。

首先,每週確定一個主題,讓學生積極蒐集素材,教師從網上搜集並將所有優秀素材整理印發,以便學生在晨讀時朗讀、識記其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生積累了豐富的作文素材,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也拓寬了知識視野。學生積累了很多素材,還需要進行歸納整理和強化鞏固,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強化練寫,夯實學生寫作基礎。

日常寫作練習是一個很重要的積澱。作文如果只是拘泥於課堂內,拘泥於形式,不注意觀察身邊,不注意加強課外練習,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可以説,在初三教學期間,堅持“每週練考”能起到強化提高的作用,通過它,學生的生活積累會日漸豐富,寫作材料會日漸增多。另外,每週我們都要鼓勵學生寫大量的課外隨筆,有周記、讀後感、短評、景物人物描寫等,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活水,是文章寫作的源泉,我們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自身體驗寫出自己的富有個性的文章,可以讓學生自擬題目、自選形式、自定主題,不要限制他們寫作的慾望,減少課堂教學的形式的訓練的束縛,真正抒發自己的情感,還作文教學的本源。

總之,只有更新教學理念,強化主體意識,尊重科學規律,找準中考作文練考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才能有效提高中考作文教學的效率。

思考作文 篇4

在阿爾法狗戰勝柯潔之後,大量媒體與百姓發出了驚恐的聲音,彷彿人工智能已經攻下了人類自尊的最後堡壘。但是蘋果公司的總裁庫克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而非擔心計算機成為人類。

這是對於時代問題的清醒認識:機器若為人也無非是人,但人若非人則世上將再無人類。

現在的心靈雞湯裏少不了理性,報紙媒體導向少不了理性,理性已然成為當前時代的朝向,不加上一點“理性”似乎就是大逆不道。這是在人類基本擺脱愚昧,初抵文明時是必要的——以防文明倒退。但是太過強調理性思考的後果是對感性的迷惑乃至喪失感性。而感性才是人類社會的基石,理性只是社會機器的潤滑油。

轉回人工智能的話題,為什麼我們發明出了人工智能?恰恰是因為機器可以比人更加理性——該説是百分百的理性思考。當然我們不能將一切都推到機器的任務表裏,但這至少肯定了我們沒有必要做到與機器一樣無情的絕對理性,機器已經在人類所不能及的理性高度上理性的思考問題了。

那麼人類所需的就很簡單明瞭了:保持人心。孔子曾經推崇的君臣階級制度以“禮”相約束,而“禮”的本質就是感情與愛。這種制度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為虛偽的感情與愛使“禮”變成了一紙空談。在當今的現代社會,也是如此,我們推崇古中國的文化,外國的社會學家們也為之吸引的原因就是我們重新定義了“禮”,將其從形式主義的代表變成了人性的外在表現。我們永遠不能也不可以像機器一樣用規則完全約束自己,能約束我們的只有人心中的準則,人類感性的準則。失去了人性的內涵,我們也不過是連機器也不如的行屍走肉罷了。

當然,即使我們應注重維持與完善我們自身的人性,使我們自己的人性達到更高的境界:我們也不可就此完全放棄理性思考的能力。不然無法解決未來所面臨的形形色色機器不能解決的新問題,無法在紛雜的信息中找到人類未來的出路。在人類將走上的路上,我們要用感性團結社會的力量,用理性面對發生的問題。這樣下去,人類才能走得更遠。

機器永遠只能是人類的輔助與補充,而人類則必須。永遠都是人類,而不是被機器同化,被所謂“效率”與“理性”所迷惑。人類永遠不能,也不可以,像機器一樣思考。

思考作文 篇5

一、“敍”與“論”

就文類的訓練而言,誰都清楚:當以“記敍文”和“議論文”最為重要。至於“説明文”和“應用文”,因為前者常和議論文連起來合稱“論説文”,而後者則時常夾敍夾議,很難説清文體。當然,以表達方式分,尚有敍述、描寫、抒情、議論、説明等區分,但琢磨一下,還是以“敍述”和“議論”這兩種較為重要。

記敍文,是以敍述為主要手段(輔以其他),或寫人記事、或寫景記遊的文章—顯然,這是很要緊的。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手段(輔以其他),或立論説理、或駁論辯正的文章—自然,這也是很重要的。

記敍文和議論文,一個以“敍”為主,紀“實”(人、事、物、景等)求“真”,多用具象的“形象思維”;一個以“論”為主,重“理”(事理、常理、哲理等)求“道”,多用抽象的“邏輯思維”—這二者結合起來,即敍、論並舉,具象、抽象相濟,這也就是較為全面的”寫作(或表達)能力”了。

但就敍、論兩方面言,我以為敍是基礎、根本,論是補充、提高。二者相較,“敍”更是重中之重、作文之“本”!因此,不僅學生習作必須遵循“先敍後論”的原則:小學、初中,皆以敍為主,可多寫些童話、寓言、故事、科幻等記敍文;高中仍以敍為主,大體可敍、論並重。因而,在整個中學階段都要堅定地貫徹“以敍為本”的教學原則,不要讓其他東西衝擊、削弱這個重心。

二、“實”與“虛”

全面、平衡的寫作能力,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敍、論並舉”外,還有一個“虛、實相濟”的`問題。

寫“實”的能力是一種如實反映客觀外物的“再現力”。再現什麼?無非是“外宇宙”實有而非虛擬的“人、事、物、景”。用什麼手段或方法去再現它們?無非是“記敍”“描寫”和“説明”。因此,這三種寫“實”的方式、能力,是寫作表現力重要的一翼。 寫“虛”的能力是一種恰切抒存閲作者主觀情意的“表現力”。表現什麼?無非是主體的“內宇宙”在觀照外部世界後感情的激射、理性的上升或心靈的飛騰。用什麼手段或方式去表現它們?那就是”抒情””議論”和”想象”。因此,這三種寫“虛”的方式、能力,是寫作表現力更為重要的另一翼。

“再現”和“表現”,寫“實”和寫“虛”,“如實記寫“和”無中生有”—只有這兩大“能力系統”都具備且互補、結合了,才能寫出生氣勃勃、神采飛揚的感人文章!在中小學的作文教學中,普遍存有重“實”輕“虛”、重“再現“輕”表現”的偏向。這是很沒有道理的。特別是寫”虛”中的”想象”,包括聯想及推想、幻想、夢想等,具有很強的精神創造性,是構築一個絢麗、迷人的“藝術世界”所斷不可少的。特別是在小學、初中階段更理應重視,亟應加強,多寫一些童話、神話、故事、寓言等想象、編織的東西。而我們現在的作文教學,卻一味求“實”,過早地斬斷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使他們不能在想象的天際自由飛翔,顯現出一副少年老成、未老先衰的疲軟模樣。依我看,這是要切實改一改的。

三、“放”與”收”、

古人講寫作,一向主張先“放”後“收”。這是很有道理的。

所謂“放”,就是習作者在初學作文時要放開心靈,放開手腳,放開筆墨,不拘格套,放膽為文。這是很要緊的。因為對初學寫作者來説,“思想解放”是十分必要的:他在提筆為文時,倘能但見為文之“易”而不見為文之“難”的話,就自然能大膽抒存閲、放筆行文—而這種寫作的“心理狀態”,正是作文這一行為過程所亟須的。其實,不止是初學作文時要“放”。我認為:“放”,怕是整個寫作活動的一種天性,應貫徹始終。但一開始強調先“放”,多寫“放膽文”或“大膽文”,我看這是很正確的。

“放”到一定時候、一定階段,強調“收”,使習作者注意對文章的修剪、約束,也是很有必要的。所謂“收”,就是對文字(煉字錘句)的考究,對文面(行款格式)的講求,以及對文體(體裁樣式)的留意等。對文字不能潤飾,對文面從不講求,並缺乏起碼的“文體感”,到一定時候、一定階段就不是“小問題”而是“嚴重缺欠”了。這是寫作水平不高的體現,不認真地加以解決是不行的。

但我們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放”得很不夠,而“收”得又過早、過苛。如在“寫什麼”的問題上,“命題”過多,“限制”(如不許虛構、不許寫文學創作等)也過多;而在“怎麼寫”的問題上,“框框”(如立意應高遠,感情要向上等)也不少;特別是在“批改”上,改得過多、過死(如提倡不分主次、四面出擊的所謂“精批細改”等),不僅做的是無用之功,而且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始終未“放”,始終在“收”,這就頗“要命”了!收得過酷,想象的翅膀被折斷了,思想、心靈都飛騰不起來,還有什麼“寫作個性”和“精神創造力”可言呢?

所以,該放則放,當收則收。現在的那種只“收”不“放”的狀況,也要切實地改一改。

四、“多”與”少”。

魯迅晚年在《致賴少麒》的一封信裏曾談到他自己作文的經驗,他坦誠地説:“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説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的。”這段話從”文章聖手”魯迅的嘴裏説出來,自然非同尋常,大凡作文之人多”耳熟能詳”,於是,又從中引出了”多讀多寫”的作文成功規律。

“多看和練習”,我個人認為這是定而毋疑的。儘管有些很“新潮”的人説這只是“經驗”而並非“理論”,似乎已“落後”“不管用”了,但我還是覺得它確確實實道出了一條學好“作文”的屢試屢驗的成功之路。

“多看”這裏暫且先擱置勿論,只來談談”練習”的幅度問題。

大凡一種“能力”的養成,皆需經過反覆而刻苦的訓練。“作文”,作為一種寫作的“能力”,不去刻苦地訓練、反覆地實踐,想要獲得成功是很難想象的。既是訓練,自然就有一個“量”的多少問題:一個是對單篇文字幅度的要求;一個則是每學期或每年作文總次數、字數的確定。

單篇作文文字幅度的要求,現在定得太少、過低。現在較普遍的要求是:小學升初中,600字左右;初中升高中,800字左右;高中考大學,卻不知何故又莫名其妙地“退”了回來,回到了600(另加一小題200)字左右。這種情況是達不到對一定年齡段學生寫作水平的正常要求的。須知:文字“幅度”絕不是無所謂的—在一定的單元時間裏,寫作總量的多寡,反映着寫作者駕馭文字的嫻熟程度和運用水平。語體文寫作字數定得如此之低,是我國各級學校學生作文水平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依我看,小學、初中各加200字變成800、1000字,應該問題不大;高考作文不宜再分兩塊(因為這樣一“分”,看似考了兩種不同文體,要求“全”了、”高”了,其實,這是一種巧妙”降低”作文難度的障眼法),其字數不應低於1200字。最起碼,平時的訓練應當如此要求。

作文“總量”,我大體贊成現在實施的宏觀控制的辦法。現在語文“大綱”規定:初中,每學年作文一般不少於14次,字數不少於7000(這顯然是少了,平均每篇才500來字,我看可提至10000字),其他練筆(自由寫作)不少於10000字。這總的説還是較合適的。高中,每學年作文一般不少於10次(未説明字數總量),其他各類練筆亦不少於10000字。它還特別指出:“45分鐘能寫600字的文章”。這個要求是不算低的,因為以此類推90分鐘即能完成1200字,兩個小時寫出1500字的文章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可惜這一要求在”實戰”中從未落實過。

簡言之:寫的次數或字數能適度”多”些,每篇文字幅度也能適度”長”些(特別是這一點),在現在的情勢下怕是必要的。

五、“創”與”基”。

為了字數的整齊,這個標題有點“生”,需要詮釋一下:“創”指創新;”基”指基本功。

作文的本質是一種獨特的“精神產品”的製作。崇個性、重創新,是作文的生命和靈魂。有人會説,學生“作文”與作家“創作”不同:作文可模仿,創作須創新。這種説法似是而非,是糊塗觀念。實際上,二者決無本質不同。過去,在作文訓練上確有“先模仿,後自立”的一派,但它並不正確,亦不足為訓。因為作文這件事,從本質上説就是反模仿的!“模仿”慣了,“天下文章一大抄”了,也就根本無“自立”可言了。所以,入門的路要“正”,還是要講個性,講創新,講創意。當然,“作文”與“創作”也確有不同,但這只是學生和作家的不同、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不同、習作和存閲表的不同等,它們共同的都是寫作主體一種“物—意—文”的綜合、轉換:只不過小學生有小學生的綜合、轉換,中學生有中學生的綜合、轉換,大作家有大作家的綜合、轉換而已。

作文的求“創新”與“基本功”的嚴格要求並不矛盾。寬一點説,包括作文的中心明確、內容充實、結構清晰、文字通順等,都可涵蓋在內;但窄一點説,其核心卻是指文字運用的基本功夫。

文字的“基本功”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語句合乎規範;二是文字書寫正確;三是行款格式講究;四是標點符號無誤。這四條後三條是一塊;頭一條自成一塊—它相當重要。因此,組詞造句的通順、暢達,正是韓愈老夫子所言“文從字順各識職”的關鍵之點,是提筆屬文時憑藉“語感”一氣呵成的功夫所在。寫作文時誰也不會按“語法”的條條框框去行事,而真正起作用的恰是“語感”:寫作主體對語言敏鋭的直感。憑藉語感,緊追思路,化意為文,綴文成章—此即“作文”之要義也。所以,這一條事關“文從字順”,非常重要。 作文要好,文字“基本功”紮實、嫻熟是重要的保證。文字、寫作的“基本功”不好,不僅難於提高,使其臻於完美的勝境;而且在“門面”上也很“現眼”,給人以不好印象。從這一點説,對“基本功”(特別是後三條)的要求在”收”的時候,理應從“嚴”。 以上談了我所想到的有關“作文”的八個重要問題。有些該談而未談的遺漏,是很可能的;談了但談得不深不透的,可能也不少,但水平所囿、思考所限,也只能如此了。

思考作文 篇6

當今社會的蓬勃發展,使得更多的“新興事物”湧進了我們的生活,而與之並肩而行的則是層出不窮的問題。

隨着“共享”這個話題的推進,我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便利,可是,它的弊端也不少。從“共享汽車”被停放在昂貴的地下停車場,而下一個使用者則需付清它產生的所有費用,不管他停在這兒是一天還是一年,在無數個這樣的問題中,“共享”這個話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幾乎在一天的時間裏,任何新聞媒體都在討論關於它的未來,因為它的存在既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許多“麻煩”。

一年以前,“共享單車”首次“登陸”上海,人們都對它的前景充滿憧憬,因為有了它的存在,生活便利了很多,既解決了走路嫌太長,而乘公交車又嫌太短的“最後一公里”的尷尬路程,又減少了尾氣排放,實現了綠色出行。而現在,“共享單車”在經歷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後,已無往日的強勢,路上隨處可見倒下的“共享單車”,那是因為,由於某些人的使用不恰當,甚至為了省那一塊兩塊,而把車鎖砸開,為此,警察還設置了一塊空地,用來停放收繳來的各色“共享單車”,這些“共享單車”匯聚成了一片海洋,“色彩斑瀾”,類似的事情還有好多。

我的老師曾經説過,“在社會的競爭下,‘共享單車’越來越不被人看好,因為它的存在,破壞了市容環境,所以看一個地方市容好不好,變成了看這個地方的‘共享單車’多不多。”

這也從單單一個“共享”的話題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道德底線。道德是什麼?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人一邊講着道德,一邊則往地上吐了一口痰。我覺得,道德,不僅僅是你做出了怎樣重大的舉措,它存在在我們的周圍,如果你用心去對待,那麼,它帶給我們的回報也將是豐厚的。

不管這樣還是那樣,總之,在我們的身邊,“共享單車”是越來越少了,便民的實質也漸漸隱去,不少身邊的朋友都吐槽道,“以前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現在走一公里都找不到,往往在找的過程中,去往的地點就已經到了”“而且好不容易找到一輛,一看,要不是踏板被人取掉了,就是坐墊被人劃了”……

當然,“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品德大多數都是好的,“共享”這個話題也是有益處的。記得暑假時,上海書展期間,上海推廣了“共享書攤”,它由一輛麪包車,一輛滿載着“書香味”的麪包車組成,奔馳在上海的各個角落,而所得的收益則將為山區孩子帶來巨大的快樂。這樣既便利了居民,又為山區孩子帶來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市民們紛紛為這“共享書攤”點贊,他們覺得,這個“共享書攤”讓他們以及他們的孩子學到了很多,幫助他們的孩子樹立了良好的價值觀。

在這兒,我們也可以看出人的道德意識還是有的,而那些所謂嘴上説“道德”,而卻做着不文明行為的人那就像是白布上的一點污漬,破壞了整個環境。

道德是什麼?它是我們生活品質的保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類和動物最本質的區別,珍惜它吧!

思考作文 篇7

歷史的車輦緩緩駛過,留下一路思想的光輝,也軋平了無數平凡生命的痕跡。思想是生命之果最堅硬的核仁,當果肉灰飛煙滅,核仁卻能紮根歷史的土壤,發芽開花,枝繁葉茂。我願思考,如果説人的生命如葦草,我願做一根“能思考的葦草”,用思考賦予脆弱生命最深刻的內涵,讓心靈變得高貴。

我常常仰望星空,那燦爛與神祕總讓我驚歎不已。古往今來,多少人也曾仰望星空,思考宇宙與自然的奧祕。牛頓的力學讓我們看到了牽引天體運行的無形的線,開普勒三大定律彷彿為天體運行立下了法規,數學家們的研究就讓我們感受到了“數即萬物”的神奇。對自然法則的不懈的探索成就了一顆顆高貴的心靈。追尋前人的思想足跡,我苦苦思索。一個個孤燈相伴的漫漫長夜中,我捧着書本,努力從充滿前人思想的檸檬中擠出汁水,澆灌我乾渴的心靈。吮吸着智慧的汁液,我思考着已知的真理,也思考着未知的神祕。我生於自然,也將死於自然,只願在這生死的間隙中思考囊括我的宇宙,尋求永恆的法則,在生死之外形成不滅的思想之火,讓心靈變得高貴。

我常為社會苦難而悲傷,它發源於人,又作用於人,實是最大的悲哀。現實的苦難令不幸者悲痛、失望、憤怒,令幸運者震驚、失望、憤怒。有的人奮起抗爭,有的人默默思索,有的人着手改革。伯利克里的改革使古希臘民主政治達到巔峯,文藝科學欣欣向榮;馬克思耗畢生心血成一部《資本論》,成為了無產階級運動的指路明燈。他們早已不再關注個人利益與日常瑣事,他們的思考只為社會的發展,人民的幸福。悲天憫人的高遠眼界讓他們的思想漫過了時代的邊緣。我對這些高尚的心靈而肅然起敬。我常常從前人思考的斷層處思考,儘管沒有足夠知識的推動而顯得費力,但我不願只是悲傷和憤怒。永不停止地思考,我的心靈也會變得高貴。

羅丹的雕像《思想者》仍然默默坐着,現在的人們是否真的常常思考?我願努力思考,讓思想充滿生死的空檔,讓心靈變得高貴。

思考作文 篇8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無數的過往構成了我們歷史。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過去,不同的歷史——輝煌、失敗、喜悦、痛苦——造就了現在的我們。但過去畢竟已經過去,我們無需緬懷過去,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我們需要的是正視現在,面向未來……

一直都有這麼一説:“從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爬起來!”這句話催人奮進,但我還想説的是:“從哪裏跌倒,千萬不要回頭,正視前方,即刻爬起,大步向前衝刺!”千萬不要糾結於過去的懊悔與失誤,要謹記,再偉大的人都會有過失,遭遇失誤,最重要的是覺醒與行動!大步向前,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東西,最緊要的任務,最值得去做的事情!

人需要向前看。想要成功的人都是紮實現在,腳踏實地邁向未來,而不是停駐不前,回首過去,白白浪費時間,“空令歲月易蹉跎”。記得英國有位大企業家,知名度極高,可是,有一次被人陷害,落入別人設下的經濟陷阱,使得所持有的股份悉數轉移,地位一落千丈。那位企業家當時已是五六十歲的老人,人們都猜想他不會再返商界,而會用餘下的財富來安度晚年。可奇怪的是,這位遭遇不幸的老人並沒表現出對過去的追憶,對遭遇不幸的頹廢,而是開了家小商店,像新手一般辛苦經營。接着,規模越做越大,最後擁有了全球有連鎖店的家喻户曉的超市。這時,老人再返商界,收購了自己原有的公司。在談到自己能重振雄風的經驗時,他説:“我沒有沉浸在過去曾經的榮耀或悲痛之中。我只當自己是一個剛開始創業的新手。不管過去,克服一切阻力,瞄準前方的目標前進,這才是成功的關鍵!”沒錯,滿足於過往的榮耀,只會讓你停止不前;沉浸於過往的不幸遭遇,只會讓你一蹶不振,喪失鬥志!好也罷,壞也罷,過往的一切都只是我們歷史長河中不起眼的沙石。歷史不是用來回顧,而是要靠我們馬不停蹄地去創造的!

“現在”與“過去”始終隔着一扇門,而我們一直在穿越着這一扇又一扇的門。這門裏面留下的是無數的過往,而我們穿越這一道道門時不要忘了及時關閉它們,讓它們隔絕自己對以往的陶醉,塵封自己對過往的感傷。只要記着,“我還要穿越前面無數道門,為自己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過去的終究將成為過去,讓我們好好把握住今天,把握住現在,大步前進,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吧!

思考作文 篇9

在這世間,那些事不是經過思考就做出來的,要我説,很少很少。似乎沒有一件事是不經過思考就做出來的。

愛迪生髮明電燈,雖説他是經過反覆的嘗試才做成,這些嘗試無一不是建立在思考這一基礎上的,只有當他思考後,才可以進行嘗試。

愛因斯坦,世間少有的天才,很多事在你看來幾乎不可能做成的事,在他看來都是小菜一碟,然而誰又知道他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思考了多少。人們稱他為天才,不僅僅因為他智商高,還因為他善於思考。而他卻能抓住一個問題反覆思考,這就是善於思考。

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不一定會成功,但養不成善於思考的習慣就一定不會成功。例如,當一個人一味的遵從老師的話,家長的話,就會產生依賴性,一旦離開了他們,你將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下一步將怎麼做。當一個人養成了善於思考的習慣,每當老師講問題時,總能先思考出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那這樣的長大後將會通過善於思考而變得獨立自主且可能獲得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有人像隨從一般跟在某個人的後面,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成為這樣的人有很多原因,懦弱膽小,缺乏主觀,這些是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缺乏善於思考這個習慣。而那些“某個人”都是具有善於思考這個習慣的人,他們不會碌碌無為,更不會缺乏主觀。這都歸功於善於思考這種習慣的養成。

思考的重要性其實還遠遠不止這些,但擁有了思考這種習慣,你將會收穫巨大,雖然不一定會讓你成為人上人,但一定不會讓你碌碌無為的過完這一生。

思考作文 篇10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早已習慣於以"專家"、"大師"、"學術權威"們的意見為自己的意見。誠然,專家大師之言在很多情況下是正確高明的。但是他們畢竟是凡人不是神明,他們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正確無錯的。甚至可以説,專家大師們犯錯,比普通人所犯的錯誤更難以糾正。因為在光環的籠罩下,少有人有質疑他們意見的勇氣。

那麼,我們怎麼辦?方法很簡單:學會獨立思考。早在幾百年前,思想家康德就曾説過:"要敢於運用自己的理智。"只有我們擁有了自主甄別是非的意識,我們才不會被大師專家們頭頂的光環矇蔽了雙眼,而陷入盲從之中。

一個人倘若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陷入盲從;但一個社會倘若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陷入黑暗與停滯之中。明清時期的中國就是如此,明清時代,"天不生仲尼,萬古將如永夜。"一類的荒唐謊言盛行於世,人們將傳統儒學信條奉若天道神律,即便是對其加以思考討論,在當時人的眼中都是褻瀆神明、大逆不道的,更遑論質疑、否定進而創新了。於是乎在這種頂禮膜拜中,中國在停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直到鴉*烽火如同閃電般劃破中華大地上方死寂的天空。中國才逐步走出迷信盲從,重新踏上前進之路。由此可見,獨立思考是走向進步和成功不可缺少的因子。一味迷信盲從難免失敗。

相反,倘若一個人將獨立思考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那麼他就會獲得強大的生命力和前行的動力,不斷糾正錯誤,修正方向,最終勝利的抵達目的地。正是因為沒有盲從權威,袁隆平才得以擺脱籠罩了世界植物界半個世紀的"水稻謬論"的影響,從而開創出水稻雜交育種的嶄新時代,讓人類看到了徹底擺脱飢餓、實現豐衣足食的希望。由此可見,獨立思考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獨立思考需要勇氣,一個人倘若沒有足夠的勇氣,他就無法在權威的壓力下抬起頭,那就用自己的眼睛直視真理的天空。獨立思考需要智慧,一個人倘若沒有足夠的智慧,他就無法透過表象看到實質,因此他看到的就不會是真正的真理,而是光怪陸離的扭曲圖景。這兩類人,前者是懦夫、是羔羊,只會助長錯誤的傾向。後者是瘋子,是闖進珠寶店的野蠻人,而只知否定與破壞,而不知如何提出正確的主張。這兩類人,都不懂得真正的獨立思考。所謂真正的獨立思考,是指在尊重權威正確意見的同時,通過自己的思考而提出新意見。它在本質上是辯證否定的,因而,獨立的思考,是發展的道路,是通向真理的道路,更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新的時代需要新的聲音。讓我們學會獨立思考,為了時代的進步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新的時代需要有新思想的新人,讓我們學會獨立思考,為自己搭建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吧!

標籤: 十篇 彙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lizhizuowen/sikaozuowen/lm0e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