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語錄 >語錄 >

實用的禪意的語錄

實用的禪意的語錄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並使用語錄吧,語錄現指能引起共鳴的、發人深省,有一定傳播力的名人之言、網民言論、社會事件所產生的新詞條。語錄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語錄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禪意的語錄,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禪意的語錄

禪意的語錄 1

1、時光流水,人生一場繁華,也不都是浮雲,把握住了就是快樂,勇敢的去看心中的風景,就是幸福,流水無情,不要讓年華老去,去赴一場美的盛宴,為此生增添精彩,就是人生的美麗。

2、掬一杯淡茶,捻一縷清風,把憂傷攤開,將心放逐,在微笑中淡然。不去在意紛擾,不去憂慮明日,放下一切執念,素心如簡,待蓮花開盡後,便是清歡。

3、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們慾望過多;人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花花世界,浮華人生。靜默淡然,隨遇而安。生命是一場懂得,剪一段流年的時光,握着一路相隨的暖,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詩意的風景。生活只需要擁有一份恬淡平和的心情,一顆自由的心,一份簡單細緻的人生態度。

4、締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5、佛陀的"綠色美容法",已為現代醫學和心理學所證實,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跟身體內部的各器官都有關聯,身體的疾病、心理的變化,都會通過"膚色"反映出來。

6、獲得成功的過程猶如拳擊手奪取冠軍的道路,有無數的坎坷和障礙,需要我們去跨越、去征服。這時只有放手和對手硬拼,全面增強自身實力,在知識、智慧和實力上使自己加倍成長,變得成熟、強大,許多問題就將迎刃而解。

7、比如信理,必須完全通曉佛經才有可能做到信。否則,不知道"理"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就談不上信。其中信自,不是相信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而是相信,自性的善根。其中信他,不是隨便的相信別人,而是相信諸佛菩薩。對佛講的法有信心,通過學習佛法,不斷對佛教深信不疑。

8、菩提實性是心實性,心之實性即是一切法之實性。

9、一個人真正的住處應當存於內心。如果能夠不為外物所動,心中的佛性堅如磐石,那才是真正找到了靈命的安身之所。我們也應該不斷在社會中接受磨鍊、堅固自己的心,無論順境逆境,都能坦然地去面對。

10、見解名悟,聞解名信。信解非真,悟發信謝。理數自然,如果熟自零。(東晉)竺道生《注維摩經》

11、思維法義不僅僅是去找一些談話的資料,而是要找到治療自己煩惱疾病的`藥方。

12、《增一阿含經》中有這麼一句話:"隨時念惠施,受福如響應;永已無短乏,所生常富貴。施為眾行具,得至無上位:億施不起想,歡喜遂增益。"意思是説,做人要時時保持施與的善心,最終才能得到福報。

13、一個苦者對與尚説: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與尚説:沒有什麼東西是放不下的。他説:可我就偏偏放不下。與尚讓他拿着一個茶杯,然後就往裏面倒熱水,一直倒到水溢出來。苦者被燙到馬上鬆開了手。與尚説: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

14、人人發揮心中的愛,能凝聚善的福業,形成善的循環。

15、誰逃避自己的責任,誰就會被命運捉弄,失去更多的朋友。

16、生活裏或好或壞的境遇,是對我們人格與修養的考驗。一個貧窮的人,可以在這裏學到悲觀、厭世、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也能夠學到豁達、通透、激勵、勤奮;而富人則可以在這裏學到驕傲、自大、得意、粗俗,但也可以學到感恩、知足、回報、幸福。這其中的關鍵在於我們想怎麼學,無論窮富都能保持恆定的心理狀態,就能大大地提高自己的教養。

17、若能觀心真實性,一切法中亦不見,若能無心遠離心,即是真禪波羅蜜。《大集經》卷十

18、愛無過於己,財無過於谷,光明無過慧,薩羅無過見。《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1006經

19、人一走,茶就涼,是自然規律;人沒走,茶就涼,是世態炎涼。一杯茶,佛門看到的是禪,道家看到的是氣,儒家看到的是禮,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説:我就是一杯水,給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麼,什麼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20、持戒守規是最可貴的德行。

21、信仰是人生的最寶貴財富;遵行正法,帶來幸福;真理味兒最美;智慧的生活是人們稱説的最好生活。

22、以有限的人生面對無限的世界,非"言語"所能"道斷";尤其潛心向道者,真正的説法、傳道,如果只靠語言、文字,"道"即斷了!真道須心會意解、躬身實踐,不能徒靠文字或語言來傳達。

23、受到挫折,也要感謝天意的磨鍊,人間的是非要當做教育自我的師長。

24、用心,才能明心見性。

25、陽光從外往裏照,佛光從裏往外照。

26、人生只有一次,沒有人希望自己活得渾渾噩噩。但是,若想活出生命的 真意,享受神采飛揚、意氣風發的生活,就必須依靠自己把握方向,不為外 力所控,充分利用時間與潛能,發揮個人特質,並與宇宙萬物相契合。人人 都可以通過內在的反省,提升日常生活經驗的層次,享受超越自我、得意人 生的狂喜。

27、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恆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唯善是求。(宋)圓悟克勤禪師(《禪林寶訓》卷二)

28、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詩老山間;山花落盡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閒。——王安石

29、如何是向上?只有個放下。

30、若信願堅固,縱使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使將此名號作個語頭,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一般,亦萬無一得生淨土之理。

31、不執迷科學,不沉醉哲理,只願證悟真諦。聞思佛陀的法教而實修實證,是淨化心靈與啟迪智慧的唯一途徑。

32、問:"生抱着慈悲方便心理處世,想當為世人所歡迎,倘遇小部分者不諒,譏為假慈悲,應抱如何態度對待?"答:"俗人笑道,自古不免,各行其是,不去理他。"

33、夫心者,為諸法總持之門,作萬有真實之性,故稱第一義諦。

34、想想也牙酸。也不會天天纏綿到死的樣子。看到雪小禪這樣説的時候,我笑。多年前與他説話的時候,總想聽到一些關於愛的話,或者他的誇讚,他的想念,但是日子深了,所有的話語裏最後只就是剩下了煙火的氣息。

35、有些人看起來口齒笨拙,其實是在隱藏自己的才幹,遇事卻往往成竹 在胸,計謀過人。過去説"宰相肚裏能撐船",是説大人有大量,這大量 也包括深藏不露,胸中自有百萬雄兵,能藏得住祕密,不會顯山露水。

36、卧牀寢息、半夜醒來、晨起打坐,三個最幸福的時刻。唯有南無阿彌陀佛與我同在。

37、佛也演戲,凡夫也演戲,但是佛不執着、不糊塗,佛知道自己正在演戲,所以沒有煩惱與痛苦。凡夫就迷在這裏,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正在演戲,都當真了,於是就煩惱、痛苦。

38、現今社會中,遇事有退讓一步的態度方為高明,因為讓一步就等於為日後進一步做準備,待人接物以抱寬厚的心境為快樂,因為給人家方便也就是為自己以後留下方便之門。

39、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古今中外有許多人都在磨難的泥濘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腳印。那些立大志、成大事者,往往是備受磨難、備嘗艱辛而最終為上天所成全,得建豐功偉業。

40、學佛時間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應該將煩惱、執著、習氣徹底降伏與斷除,同時,愛心與智慧得到無限提升。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馳,煩惱比沒有學佛人更熾盛,內心的執著與習氣比沒有一開始修行時更嚴重。原因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見,於是所學所修的一切,反而成為增長邪知邪見的助緣。

41、愛情,不來不去。愛,不增不減。我願做一朵蓮花,開在你懷中。譜寫一曲高山流水的知音,在清幽的禪境裏,寂然歡喜,默默相望。我亦願做一朵無爭的雲,讓你攬在懷裏,忘了清溪湄畔,碧水藍天。我為什麼會在這裏,你懂得。

42、我熱愛永恆的光,不喜歡黑夜的漫長,如果可以,我寧願選擇永恆之光中的一生平淡,而不願接受黑夜裏的流星燦爛。

43、最值得我們珍視的是什麼?是不可追回的過去嗎?是遙不可及的未來嗎?都不是。禪師們説,最值得我們珍視。就是當下的實在。《金剛經》中説:"過去心不可得,現下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意思是説,一切眾生的心都在變化中,就像時間一樣,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握不住,永遠是過去的。剛説一聲"未來",它已經變成現在了,正要説現在,它卻已經變成過去了。心不可得,一切感覺、知覺都留不住。

44、於小罪中,生極重想,設其作已,恐怖憂悔。

45、問:"聞一切舛動咸寧皆有佛性,譬我人身中蟲類,若皆有佛性,豈非一身全佛?不解請指教!"答:"只可雲一身全是佛子,因尚欠修,現不是佛,如金在礦,須待冶提。"

46、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住初禪。滅覺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住第二禪。離喜住舍,……能捨有念受樂,住第三禪。……不苦不樂,舍念清淨,住第四禪。

47、煮一壺高山流水,傾一曲前塵絕唱;品一道雲水禪心,悟一幕花開花落。

48、若觀無相法,無相即為相。若言修無相,即非修無相。若舍諸貪着,名之為無相。取是舍貪相,則為無解脱。(古印度)龍樹《十住毗婆沙論》卷四

49、做人行事當論是非,不論利害。肯於捨己為人的人,為正義、為真理,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想法,服務大眾、造福人類,這樣的人才堪稱品德高尚。

50、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51、每個人,既是眾生,也是佛。在凡夫眼裏,現眾生相;在佛眼裏,現佛的莊嚴相。人生是一場修行,修的是自己的心。修到無心時,宇宙就在心裏,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觀世界還是世界,只不過這一切,都是清靜的,乾淨的。

52、茶道可以説是一門很深奧的學科了,理解的話,無所謂之對錯。既然是道,自然是要悟,悟的過程就是修身養性過程。茶人追求是清淨、自然、平和、質樸。"茶道"也是種以茶為媒生活禮儀,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通過沏、賞、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

53、平常的人生,懷一種平常心,何苦計較太多,本來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佛法對無的理解,眼中有世界,心中無糾纏,能夠坦然地面對生活的故事,活得起負擔,走得起高低,有張有弛,心態平和,有些過往如其掛念不忘,不如一切隨緣。

54、最無情的不是人,是歷史;最珍貴的不是金錢,是時間;最有力的不是老闆,是大自然;最可怕的不是災難,是面對災難時的懦弱;最拿手的不是專業,是旁觀;最可怕的不是失敗,是心身不安;最舒適的不是酒店,是家;最難聽的不是髒話,是無言;最寬廣的不是大海,是心胸;最美好的不是未來,是當下。

55、如果老天善待你,給了你優越的生活,請不要收斂自己的鬥志;如果老天對你百般設障,更不要磨滅了對自己的信心和向前奮鬥的勇氣。當你想要放棄,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賣力、天賦還比你高的人,他們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個你永遠只能眺望的遠方。

56、一盞清茶,便是一段光陰;一方田園,便是一份心境,隔着一簾煙雨,看一場霧裏看花的虛無。

57、無心者,無一切心。如如之體,內如木石,不動不搖,外如虛空不寒不礙,無能所,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

58、自性無非,無痴無亂,念念般若觀照。

59、還有許多的快樂在堅強裏、在珍惜裏、在知足裏、在追求裏……也許我們不能拒絕現實生活中那些無常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一份達觀、包容、寬廣的人生態度,來決定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獲得生活中的開心。因為,快樂和煩惱就在一線之間。

60、神魂盪漾,暗拋紅淚。

61、我們都不是聖人,那些漂亮的鬼話不過就是安慰自己逃避心情的華麗藉口。

62、作為一個佛弟子,做人的修養、品格,一天比一天要提高;自己內心的煩惱、妄想,一天比一天要減少,這才是修行的目的。吃素應該從修心開始做。

63、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缺點,不要將事情都看得那麼絕對,要用寬厚仁慈的心對待身邊每一個人,出了問題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愛自己容易愛別人難,如果你能做到像容忍自己一樣去容忍別人,設身處地的替對方着想,就很少人會再和你計較了。你的人緣將好到出乎你的想象。因為,將心比心便是佛心。

64、有些事情既然不得不做,那就把所做的當成一門修行的功課去做。

65、佛的整個教義都以此為目的;他的説法,從來不是僅為了滿足求知的好奇。

66、佛曰: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

67、須彌芥子父,芥子須彌爺。山水坦然平,敲冰來煮茶。

68、誇我們的,讚美我們的,那都不是明師;罵我們的,不管對與否,這才是真正明師。刺激我們的時候,就是在成就我們。忍辱波羅蜜,不要説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覺自己在忍辱,或壓抑自己,這還有相,而是對境不覺得,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罵你時,你不覺得人家在罵你。

69、你表達了自己,你才擁有了生命。

70、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假使你肯放手,你就有時機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身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機靈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71、這世間,必有一種懂得是精神,穿越靈魂,幽幽而來。總有那個明白三月間杏花開了、下點毛毛雨的惆悵的人,總有發個信兒就剎那間説慈悲的人,因為,他的精神強度恰巧與你的在一條線上,不遠,不近。你説,他懂,他説,你懂。 ——雪小禪

72、愛要趁早,因為,沒有愛情會在原地等待你。 恨要趁晚,因為,能夠相愛一場就是緣分。 ——雪小禪 《賞心只有三兩枝》

73、一切皆為虛幻。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74、思入世而有為者,須先領得世外風光,否則無以脱垢濁之塵緣;思出世而無染者,須先諳盡世中滋味,否則無以持空寂之後苦趣。

75、默默地關懷與祝福,亦是無形的佈施。凡事心存誠懇,而不虛情假意;凡事心存恭敬,而不藐視他人。焦慮、仇怨、嫉妒等都是苦的泉源。

76、禪詩·《白雲與我最相知》:白雲與我最相知,我住山時它亦隨,清早和風辭嶂外,晚來依舊護柴扉。——湛然圓成

77、若菩薩,自有財物,性慳惜故,貧苦紅塵無所依怙,來求索者,不起悲心,給施所求,有欲聞法,吝惜不説,是名第二波羅夷處法。

78、如果你想離若得樂,獲得自在解脱,就應該好好學佛,而不是一味求佛。學習佛的大慈大悲、大覺大悟,要讓每個起心動念都是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菩提心。佛陀通過佛法,告訴你的是改變命運的方法。有佛法就有辦法,你要理解並踐行佛法,才能解脱。因為除了你自己,誰也改變不了你的業力和命運。

79、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須向外問窮通。但能角處回光照,莫被塵勞困主公。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着。

禪意的語錄 2

1、紅顏遠,相思苦,幾番意,難相付。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斬相思不忍顧!

2、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麼?

3、看櫻花滿天,悲傷在流轉,卻掩不住斑駁的流年。

4、慈悲的心念是福德的大海,包容的心量是智慧的源泉,感恩的情懷是和諧的甘露,歡樂的微笑是幸福的陽光。新年佳節來臨之際,提前向各位同修拜年:敬祝您歡喜自在,如意吉祥!

5、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6、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7、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8、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9、佛説:萬物於鏡中空相,終諸相無相。

10、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願您在新年裏廣種福田,廣結善緣,幸福與快樂常在!阿彌陀佛!

11、大海承載着佛陀的慈悲,蒼穹閃爍着菩薩的智慧,願佛前的縷縷香煙伴隨幽幽的梵音,給你送去無限的祝福與祈願:吉祥平安順意安康!佛光普照中秋節快樂!

12、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水龍吟》

13、世間人恩怨複雜,有愛有恨,今天兩個人再好,明天説不定就反目成仇。而且愛得愈深,恨得愈重。我們瞭解事實真相,看破放下,心地自然就會清淨。

14、以慈愛來感化怨恨,以善良來感化邪惡。以施捨來感化吝嗇,以真實來感化謊言。

15、大乘萬行,大悲為先。——《大乘理趣六般若經》

16、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標籤: 禪意 語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ngdianyulu/yulu/r7nm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