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漫成一首閲讀答案賞析

漫成一首閲讀答案賞析

導讀:

漫成一首閲讀答案賞析

漫成一首是杜甫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詩的地點是在去夔州的小船上。其原文如下: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漫成一首閲讀答案

1,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答案:江中月影近船;風燈在月下燈光顯得沖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鷺團聚在沙灘上,睡得那樣安恬;忽然船尾傳來“撥剌”的聲音,顯然剛有一條大魚躍出水面(以動寫靜),營造出清幽、靜謐的意境。洋溢着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界小生命的熱愛.

2.詩中哪些畫面寫出了夜色的靜美。

答:江月,閃燈,宿鷺

3.談談詩歌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於自然界小生命的熱愛,憂國憂民的情感。

漫成一首翻譯:

水中的月影離我只有數尺之遠,風燈照着夜空,馬上就要到三更天了。棲息在沙灘的白鷺靜靜地蜷身而睡,唯有船尾魚兒跳出水面時偶爾發出響聲。

漫成一首字詞解釋:

①漫成:即詩人一時應手之作。

②聯拳:通“連蜷”,蜷身之意。

漫成一首背景:

這首詩作於766年,當時杜甫正在從雲安前往夔州的船上。

漫成一首主旨大意:

詩人以景抒情,全詩洋溢着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於自然界小生命的.熱愛,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精神。

漫成一首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寄居巴蜀時期寫的,詩寫夜泊之景。詩人寫月夜,不從空中之月寫起,而寫水中月影(“江月”),抓住了江夜的特色。“去人只數尺”是説水中月影離詩人很近,這從側面表現了江水的清澈透明。詩一開篇便給我們描畫了一幅碧波盪漾、月影搖曳、江天一色的夜景圖,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氣氛。次句寫風燈。詩人乘坐的小船上掛着燈籠,燈籠隨着江風飄來蕩去,發出朦朧而柔和的光。這兩句看似在寫夜景,實際上在寫一個孤獨的未眠人——詩人自己。描寫了“江月”和“風燈”之後,詩人開始描寫江岸之景。在月光的照耀下,岸邊的景物依稀可辨:白鷺蜷曲着身子,三五成羣地棲息在沙灘上,看上去是那樣安恬。這一描寫,既突出了夜的靜謐,又表現出生命的活力,使夜顯得不那麼死寂。這平和、寂靜而又洋溢着生之氣息的夜景,唯有飽經喪亂的詩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生命的熱愛,這與詩人憂國憂民的精神是一脈相通的。

看着“沙頭宿鷺”,詩人不禁讚美起夜的“靜”之美來。就在這時,忽然從船尾傳來“撥剌”的一聲,使凝神靜思的詩人受驚,他向聲音發出的地方看去,只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躍起一條大魚,在夜空中畫了一條若隱若現的弧線後,又潛入水中。詩的前三句着力刻畫江夜的“靜”,而末句卻以魚躍之聲打破了這種靜謐,頗有“以動破靜、愈顯其靜”的意味,與“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處。“宿鷺”和“跳魚”,這一靜一動之景,相反相生,互相映襯,顯得逼真而又傳神,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體物之功。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標籤: 賞析 漫成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zxv4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