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贊劉諧閲讀答案

贊劉諧閲讀答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教師進行閲卷打分時的參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麼一般好的閲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贊劉諧閲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贊劉諧閲讀答案

贊劉諧閲讀答案1

【文言文】

有一道學,高屐大履,長袖闊帶,綱常之冠,人倫之衣,拾紙墨之一二,竊脣吻之三四,自謂真仲尼之徒焉。時遇劉諧。劉諧者,聰明士,見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劉諧曰:“怪得羲皇以上聖人盡日燃紙燭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聞而善曰:“斯言也,簡而當,約而有餘,可以破疑網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蓋雖出於一時調笑之語,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選自明·李贄《李温陵集》)

【註釋】

①道學:指崇奉儒家學説的人。②屐(jī):木底有齒的鞋,此指鞋底。③綱常:指三綱五常,即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及仁、義禮、智、信。它是封建社會提倡的道德規範。④人倫:為人的倫理道德。⑤紙墨:指儒家著作。⑥羲皇:伏羲氏,傳説中的古帝。⑦紙燭:燈籠。⑧李生:作者李贄自稱。

【翻譯】

有一位辦事迂腐的人,腳穿寬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飾長袖闊帶,儼然以綱常為冠、以人倫為衣,從故紙堆裏揀來了隻言片語,又從對話中竊取到了一些陳詞濫調,便自以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這時他遇見劉諧。劉諧,是一位聰明博學的才子,見了他微笑説:“這是因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長啊。”那位道學先生頓時生氣地變了臉色,站起來説:“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會千秋萬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麼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長自居?”劉諧説:“怪不得羲皇以前的聖人都是整天點着紙燭走路啊!”那人無言答對,但他又怎能理解劉諧一番話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贄聽説以後讚美道:“這句話,簡明而恰當,概括性強而又啟人思考,可以衝散雲霧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他的言論這樣,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為這雖然是出於一時的玩笑話,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卻是千百年不可改變的。”

【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焚書》卷三。劉諧,字宏源,麻城(今屬湖北)人,1571年(隆慶五年)進士。文章通過劉諧對道學家詼諧調笑的兩句話,尖鋭地諷刺和批判了道學家們煞有介事地自我標榜為孔子的真正門徒,以及他們所宣揚的“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的論調,從而讚揚了劉諧的話是至理名言,也體現了李贄的反傳統精神。文章短小精悍,批判尖鋭有力,語言風趣幽默,對道學家加以漫畫化,極盡揶揄諷刺之能事。

【作者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贅,號宏甫,又號卓吾,又別號温陵曙上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不應會試。歷任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死在獄中。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閲讀習題及答案】

練習題

1、解釋:①哂②斯③易。

2、翻譯下面三句話:

①竊脣吻之三四;

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

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3、解釋下列詞組與句子中的“徒”:①自謂真仲尼之徒焉②徒勞無益③家徒四壁④徒步當車。

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聖人盡日燃紙燭而行也?”是一個反問句,請用陳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參考答案:

1、①譏笑②這③改變。

2、①偷來三四句孔子的語錄②那人生氣地改變了臉色並站起來③然而怎麼知道他説得這麼深刻啊!

3、①門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

4、羲皇以上的聖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贊劉諧閲讀答案2

有一道學①,高屐②大履,長袖闊帶, 綱常 ③之冠, 人倫 ④之衣,拾紙墨⑤之一二,竊脣吻之三四,自謂真仲尼之徒焉。時遇劉諧。劉諧者,聰明士,見而哂曰: 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劉諧曰: 怪得羲皇⑥以上聖人盡日燃紙燭⑦而行也? 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聞而善,曰: 斯言也,簡而當,約而有餘,可以破疑網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蓋雖出於一時調笑之語,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選自明 李贄《李温陵集》)

[註釋]①道學:指崇奉儒家學説的人。②屐(jī):木底有齒的鞋,此指鞋底。③綱常:指三綱五常,即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及仁、義禮、智、信。 它是封建社會提倡的道德規範。④人倫:為人的'倫理道德。⑤紙墨:指儒家著作。⑥羲皇:伏羲氏,傳説中的古帝。⑦紙燭:燈籠。⑧李生:作者李贄自稱。

【文學常識】

李贄(1527 1602),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號卓吾,又號宏甫、温陵居士等,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二十六歲中舉,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授河南輝縣教諭,歷禮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1577年(萬曆五年)任雲南姚安知府,三年後棄官,寓居湖北黃安耿定理家。不久移居麻城龍湖芝佛院,著書講學。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受馬經綸請,赴北通州。次年,被加上 敢倡亂道,惑世誣民 的罪名,被捕下獄,自刎而死。他是明代中葉的重要思想家、文學家,他以 異端 自命,認為不能 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他的散文見解精闢,犀利潑辣。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李温陵集》等。

[文言知識]

詞類的活用。詞類的活用,古今漢語中均有,只不過古漢語中稍多罷了。現代漢語中 鐵了心 的 鐵 ,就是名詞活用為動詞。上文 敢呼仲尼而兄之 中的 兄 ,是名詞作動詞用, 兄之 意為做他的兄長。又,上文 李生聞而善 中的 善 ,本為形容詞,但在句子中要作動詞用,解釋為 認為好 。又,上文 可以破疑網而昭中天矣 中的 昭 ,本為形容詞,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為 照亮 天空。詞類活用是指某些詞的詞性在句子中臨時活用為其他詞性。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哂 ②斯 ③易

2.翻譯:①竊脣吻之三四 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

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3.解釋下列詞組與句子中的 徒 :①自謂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②徒勞無益 ③家徒四壁 ;④徒步當車

4.理解: 怪得羲皇以上聖人盡日燃紙燭而行也? 是一個反問句,請用陳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答案:

1.①譏笑②這③改變

2.①偷來三四句孔子的語錄;②那人生氣地改變了臉色並站起來;③然而怎麼知道他説得這麼深刻啊!

3.①門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

4.羲皇以上的聖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譯文:

有一位辦事迂腐的人,腳穿寬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飾長袖闊帶,儼然以綱常為冠、以人倫為衣,從故紙堆裏揀來了隻言片語,又從對話中竊取到了一些陳詞濫 調,便自以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這時他遇見劉諧。劉諧,是一位聰明博學的才子,見了他微笑説: 這是因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長啊。 那位道學先生頓時 生氣地變了臉色,站起來説: 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會千秋萬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麼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長自居? 劉諧説: 怪不得羲皇以 前的聖人都是整天點着紙燭走路啊! 那人無言答對,但他又怎能理解劉諧一番話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贄聽説以後讚美道: 這句話,簡明而恰當,概括性強而又啟人思考,可以衝散雲霧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他的言論這樣,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為這雖然是出於一時的玩笑話,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卻是千百年不可改變的。

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焚書》卷三。劉諧,字宏源,麻城(今屬湖北)人,1571年(隆慶五年)進士。文章通過劉諧對道學家詼諧調笑的兩句話,尖鋭地諷刺和批判了道學家們煞有介事地自我標榜為孔子的真正門徒,以及他們所宣揚的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的論調,從而讚揚了劉諧的話是至理名言,也體現了李贄的反傳統精神。文章短小精悍,批判尖鋭有力,語言風趣幽默,對道學家加以漫畫化,極盡揶揄諷刺之能事。

標籤: 閲讀 劉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yvnm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