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每個人只錯了一點點》閲讀答案

《每個人只錯了一點點》閲讀答案

閲讀下面文章《每個人只錯了一點點》,完成14—18題:(19分)

《每個人只錯了一點點》閲讀答案

當巴西海順遠洋運輸公司派出的求援船到達出事地點時,“環大西洋號”海輪消失了。21名船員不見了,海面上只有一個救生電台有節奏地付出求救的摩氏碼。救援人員看着平靜的海面發呆,誰也不明白在這個海況極好的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從而導致這條最先進的船沉沒。這時有人發現電台下面綁着一個密封的瓶子,打開瓶子裏面有一張紙條,21種筆跡,上面這樣寫着:

一水理查德:3月21號,我在奧克蘭港私自買了一個枱燈,想給妻子寫信時照明用。

二副瑟曼:我看見理查德拿着枱燈回船,説了句這枱燈底座輕,船晃時別讓它倒下來,但沒有干涉。

三副帕蒂:3月21日下午船離港,我發現救生筏放器有問題,就將救生筏綁在架子上。

二水戴維斯:離港檢查時,發現水手區的閉門器損壞,用鐵絲將門綁牢。

二管輪安特爾:我檢查消防設備時,發現水手區的消防栓鏽蝕,心想還有幾天句到碼頭了,到時候再換。

船長麥凱姆:起航時,工作繁忙,沒有看甲板部和輪機部的安全檢查報告

機匠丹尼爾:3月23日上午理查德和蘇勒的房間消防探頭連續報警。我和瓦爾特進去後,未發現火苗,判定探頭誤報警,拆掉交給惠特曼,要求換新的。

機匠瓦爾特:我就是瓦爾特。

大管輪惠特曼:我説正忙着,等一會兒再拿給你們。

服務生斯科尼:3月23日13點到理查德的房間找他,他不在,坐了一會兒,隨手開了他的枱燈。

大副克姆普:3月23日13點半,帶蘇勒和羅伯特進行安全巡視,沒有進理查德和蘇勒的房間,説了句“你們的房間自己進去看看”。

一水蘇勒:我笑了笑,也沒有進房間,跟在克姆普的後面。

一水羅伯特:我也沒有進房間,跟在蘇勒的後面。

機電長科恩:3月23日14點我發現跳閘了,因為這是以前也出現過的現象,沒多想,就將閘合上,沒有查明原因。

三管輪馬辛:感到空氣不好,先打電話到廚房,證明沒有問題後,又讓機艙打開通風閥。

大廚史諾:我接馬辛的電話時,開玩笑説,我們在這裏有什麼問題?你還不來幫我們做飯?然後問烏蘇拉:“我們這裏都安全嗎?”

二廚烏蘇拉:我回答,我也感覺空氣不好,但覺得我們這裏很安全,就繼續做飯。

機匠努波:我接到馬辛的電話後,打開通風閥。

管事戴思蒙:14點半,我召集所有不在崗位的人到廚房幫忙做飯,晚上會餐。

醫生莫里斯:我沒有巡視。

電工荷爾因:晚上我值班時跑進了餐廳。

最後是船長麥凱姆寫的話:19點半發現火災時,理查德和蘇勒的房間已經燒穿,一切糟糕透了,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活火情,而且火越來越大,直到整條船都是火。我們每個人都犯了一點錯誤,但釀成了船毀人亡的大錯。

看完這張紙條,救援人員誰也沒説話,海面上死一樣的寂靜,大家彷彿清晰地看到了整個故事的過程。

14、請用簡要的話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2分)

15、文章結尾説“大家彷彿清晰地看到了整個故事的.過程”,請你結合文章內容,簡要敍述出“環大西洋號”海輪沉沒的過程。(4分)

16、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因不拘小節而導致重大後果的事件,請你舉一個例子。(3分)

17、在你周圍肯定還有一些對小錯誤抱無所謂態度的同學,請你結合上文內容用一句俗語或名言來告誡他們。(不能運用試卷中出現過的材料)(4分)

18、閲讀上文內容和下面幾則材料,你從中有什麼發現?寫出你的探究結果。(6分)

材料一:孟子説過“人恆過,然後能改”,説的是人們常常會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人們常説“不要怕犯錯誤”、“不要怕‘交學費’”、“吃一塹,長一智”、“在哪裏摔倒,就在哪裏爬起來”等等,説的也是這個道理。

材料二:三國時蜀國皇帝劉備在臨終時告誡他的兒子劉禪説“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惡小而為之”説的是不要因為錯誤小而不去在意它,而去做它。

材料三:日前,48歲的喜劇演員牛振華因酒後駕車慘遭不幸。出事後的家屬發表了情真意切的公開信:“一生謹慎的他犯了一次錯誤,而他唯一一次錯誤,卻讓他不再有改正的機會,也給我們造成終生的遺憾!……”

 參考答案:

14.“環大西洋”好輪船因船員們各自小小的疏忽而沉沒。(意對即可。)

15.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語言簡明,意對即可。)

16.沒有標準答案。(只要例子符合文章內容即可)

17.沒有標準答案。例:小小蟻穴會毀到千里長堤;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等

18.沒有標準答案。例:1、別人犯了錯誤,要給他們改正的機會;2、如果平時不注意小的疏忽、果實就會導致重大的失誤,造成嚴重的損失。(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給分。)

標籤: 閲讀 一點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yown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