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馬犇的閲讀答案

馬犇的閲讀答案

吳鞠通是中醫學界避不開的代表性人物,就像曹雪芹不會從文學史中消失一樣。當淮城人得知吳氏在京城醫界聲名鵲起時,很多淮城人入了學習中醫的大潮。

馬犇的閲讀答案

尤其是孩童,多朝讀儒經、暮誦醫典,淮城代有名醫出,均承繼吳氏的理論和醫術,該羣體史稱“山陽醫派”。

吳三錢是吳鞠通的後人,他沒去京城,甚至從未離開淮城一步,一生救死扶傷。醫鋪總要有堂號,先人的堂號叫問心堂,問心堂早已毀於兵燹,有人建議吳三錢恢復問心堂,吳三錢婉拒。他為人謙遜,為避免問診有誤砸了先人的牌子,遂另立醫鋪,名之養心堂。

一字之差,其志盡顯,他是要盡己所能,養護好自己和病患的心,養護好先人傳下來的醫術與醫道。

吳三錢擅長食療,或單取食材當藥,或將食材配上中藥為方。止咳,多數人用冰糖雪梨,吳三錢有他方,他會讓病人將一個雞蛋打在瓷碗裏,放入數粒冰糖,不攪拌,上鍋蒸至固狀,吃上兩至三次,白天夜裏,咳聲全無。

夏季,淮水氾濫,城區內澇稀鬆平常,大水過後多有疫情。有一年,水勢太大,很多民房被淹,疫情肆虐,東門、南門、西門、北門,皆有人撒手人寰。直覺使然,吳三錢背起藥箱,領着徒弟們,自西到南,再由東向北,繞城一圈,一路上救活很多危重病患,連續數夜沒睡一個完整覺,吳三錢的鞋、褲腳破了,腿腳也爛了,腳指甲掉了幾個。

他被徒弟們抬回養心堂,徒弟們替他繼續走街串巷,妙手回春。一日,有個病人,任憑徒弟們怎麼使藥,也不見其效,病者似已昏死,家人已經備好壽衣、棺材等喪葬用品。病者家早年對吳家多有恩惠,徒弟們剛入養心堂就聽師傅鄭重其事地説過,他們一來不敢怠慢,二來“不試不罷休”,果斷將病者抬至養心堂。

吳三錢一瘸一拐地走到病者面前,強睜起極度睏倦的雙眼,繼而閉目思之,拿起毛筆,蘸了蘸墨,顫抖地寫好藥方。徒弟按方抓藥,藥量精確到錢。堂有堂規,疫病期間,無論何人求醫,分文不收。病者家屬剛欲下跪,吳三錢用盡全身的氣力示意他們趕緊回去。

三天後,病者可下地幹活,與常人無二,他做了塊稱讚吳三錢醫術的匾,領着全家送至養心堂。四鄰圍過來看熱鬧,有幾人自發拿出鼓和嗩吶,配合送匾的人給吳三錢致謝。

養心堂大門緊閉,仔細聽,能聽到後院有婦人、小子哭泣,大夥兒忙敲門,一個徒弟拉開門縫,探出腦袋,請大夥兒安靜。原來吳三錢積勞成疾,已先走一步。送匾的人和眾街坊大聲哭號,欲將匾放在棺材旁,且集體為吳三錢守靈。

徒弟們都出來了,他們堅決拒收致謝匾,並謝過街坊,央求他們回家。送匾的一家人大為不解,場面陷入僵局。就在此時,有個小徒弟與那康復的病者耳語,眨眼的工夫,這家人扛匾離去。

他們照着小徒弟的指示,在自家户對內側挪開一塊青磚,磚下有封信,信中寫道:“我知你此刻已痊癒,請莫謝我,因我開方有誤,有一味藥多寫了三錢,雖結果無礙,但方子有錯謬,此病並非我所醫好的.。致歉。”信箋上有血痕。正如小徒弟所述,信是吳三錢迴光返照時所寫。

標籤: 閲讀 馬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ymp0z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