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蘇詩布《竹影》閲讀答案

蘇詩布《竹影》閲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閲讀答案,藉助閲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並對今後的學習做出調整。你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算得上好閲讀答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詩布《竹影》閲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詩布《竹影》閲讀答案

蘇詩布《竹影》閲讀答案

竹影

蘇詩布

①我老家的屋門口有一片竹林,顯得小巧精緻。小巧是出自於竹子本身,那些竹子不同於井岡山的翠竹,也不像那些張揚的毛竹,是細而軟的黃間竹。精緻呢,是其面積不大,也就半畝左右,竹林的邊緣有路和田地圍着,遠遠看去像濃濃的一大篼綠意。

②陽光通過那片竹林時,日子豐富了許多。陽光似乎也有一雙手一樣,總把竹林捆成一束,從早晨到黃昏,自由自在地變大變小,拉長擠短。從家門口探進來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讀懂時間,讀懂日子走過的聲音。這種聲音母親最懂,比鬧鐘更讓她清醒。竹子的影子總能告訴母親煮飯的時間,或是翻曬衣物的時辰。

③許多年了,那片竹林用它的富有餵養着我們。穀雨過後,林子裏的小竹筍破土而出,一簇簇的,直往上長。僅在一夜兩夜間,就認不出昨夜的同伴了。於是採擷竹筍就成了母親讓我們回家鄉的藉口,似乎那竹筍每長一寸,我們回家的日子就近了許多,其實,在外生活的日子總不能讓母親算得那麼準確,竹筍長得過高了,家門口那條小路依舊看不見我們兄弟的身影,母親只好自己來採擷那些竹筍,升灶堂,燒沸水,剝筍皮,一場忙碌,大鐵鍋便漸漸地積滿了竹筍。母親坐在灶堂口,面對燃得火熱的柴火,心想,孩子們快回家了。於是母親笑了,一個人對着灶堂火一樣地笑。每每“這種笑”總能如願,等到我們到家時,母親總説,昨天“灶堂火” 笑得厲害,我就知道你們要回來了。在陽光裏,母親的竹筍慢慢地變成了筍乾。陽光越過那片竹林時,母親像翻曬衣物一樣伺弄着那些筍片。最後,那些筍片幾乎成了我們桌上的美味,成了我們咀嚼鄉情的依託。

④三年前,母親生了場大病,手術過後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剛開始,母親總是不習慣,老是把時間弄錯,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回家的孩子們。大概是母親無法及時採擷那些新長出的小竹筍,那片竹林濃了許多,它的影子幾乎就要吞沒了老屋的院子。

⑤今年穀雨過後,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親看見我回來,就説,昨天“灶堂火”笑得很旺。母親明顯瘦了,大概是她聽不到我們喊叫她的聲音,一看見我就一跳一跳地從屋門口跑了出來,跨過走廊,越過庭院那片濃濃的竹林影子。母親那一跳一跳的,讓我的心終究有些寬慰,其實那簡單的動作已經告訴我,母親的身體有了很大的好轉。

⑥母親依舊忘不了那片竹林。她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我還沒有進家門口她就帶着我進那竹子林了。母親邊走邊説,你回來得早了,竹筍還沒有成片長出。

⑦濃濃的竹蔭裏只有依稀的幾棵小竹筍,它們花着身子,如果不細心還看不見它們破土而出的身段兒。只往竹子林外邊,有幾棵長高了的竹筍,它們好像早熟的孩子,顯得有些誇張。母親説,那是引路竹筍,採不得的。母親跟在我的身後,依舊是一坎一坎地越過那團竹蔭。走出竹蔭,陽光在一個瞬間亮麗了許多。母親好像不忍心讓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子隱入竹林裏,通過斑駁的光影,母親還是那樣一跳一跳的,越過竹林的溝坎。不一會兒,母親從竹林裏鑽了出來,抱了長短不一的竹筍,母親的臉上、頭髮,沾了許多的竹子葉片。我想幫母親掃落那些碎屑,但面對母親忙着整理那些竹筍,面對她額上滲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裏祈禱着,願母親每天都能越過那團竹蔭,去領受竹林這一邊陽光的收穫。

⑧母親捆好那些竹筍,似乎還不滿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親説,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陽台上掛衣服。這竹子好長,有我兩個人高,大約有三米多。其實,我的陽台早已經用上自動晾衣架了,它是新型建築材料做成的,不生鏽,只要一摁開關,就升降自如。我正在思慮着,母親已把竹竿削好了,青亮青亮的。

⑨面對竹竿,我突然想到了幾千年前那個遠嫁的女子。《詩經》的《衞風·竹竿》裏記錄了那個遠嫁女子的思念情懷:“藋藋竹竿,以釣於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泉水、淇水,逐漸遠去;父母兄弟,逐漸遠離。遠嫁的女兒,回憶起童年在淇水的釣魚等快樂的情形,思念之情能不湧動嗎?

⑩一根竹竿無法挑動一片竹林。就像我每一次回老家,一場重逢並不能帶走親情的全部。而在母親的心裏,孩子們每一次回家都像竹筍成長一樣,愛慢慢地長成竹子,慢慢地長成竹蔭。

小題1:文章圍繞“竹林”寫了母親哪些事?請按照提示簡要概括。(3分)

(1)許多年前,_____________

(2)三年前,_____________

(3)今年穀雨後,_____________

小題2:文章第③段和第⑤段都寫到了母親説“灶堂火”笑得很旺。請揣摩一下作者這樣寫有何好處?(4分)

小題3:請就第②段畫線句作簡要賞析(3分)

小題4:第⑨段引用《詩經》的《衞風·竹竿》有何作用?(2分)

小題5:“竹筍能食,竹竿善用”,除此以外,文中還賦予了竹哪些內涵?(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許多年前,母親採擷竹筍、曬筍乾。三年前,母親大病後回到老家,老把竹影看成回家的孩子。今年穀雨後,守候着竹子等候孩子們歸來。(每一件事情1分)

小題2:結構上:前後照應。(2分)內容上:寫出了母親盼望孩子回家的熱切心情和願望成真後的快樂心情。(2分)

小題3: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陽光照射下竹影濃密,把竹影在一天中的變化寫得美妙可愛。(3分)

小題4:(1)詩中那位遠嫁的女子與我們作比,在內容上互相映襯,表達濃郁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2)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增添了文章的意藴(一點1分)

小題5:賦予了(1)親情的紐帶和載體。(或:採擷竹筍是母親讓我們回家的藉口,筍片成了我們咀嚼鄉情的依託。)(2)兒女成長的見證(由小竹筍長成竹子,長成竹影)(答出一點給2分)(3分)

擴展閲讀:豐子愷竹影現代文閲讀及答案

竹影

豐子愷

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瀰漫在窗際,彷彿電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後的院子裏去乘涼。

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會兒,正在看得出神,似覺眼梢頭另有一種微光,漸漸地在那裏強起來。回頭一看,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裏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門口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隻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來的是弟弟的同學華明。

“唉,這椅子給我坐的?”他不待我們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劇烈地搖他的兩腳。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動作而發抖,上面的竹葉作出蕭蕭的聲音來。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頭來向天空看。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入我們的眼中。大家讚美了一番之後,我説:“我們今晚幹些什麼呢?”弟弟説:“我先有一個問題給你們猜:細看月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煙氣。這是什麼道理?”我和華明都不相信,於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來看水門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見頭上有一縷一縷的細煙,好像漫畫裏所描寫的動怒的人。這時華明的注意力卻轉向了別處,他從身邊摸出一枝半寸長的鉛筆來,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隻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我們同時發現了映在水門汀上的竹葉的影子,華明就拿半寸長的鉛筆去描。弟弟手癢起來,連忙跑進屋裏去拿鉛筆。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來分送我們。華明也改用木炭來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一面談着:“這一枝很像校長先生房間裏的橫幅呢!”“這一叢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軸呢!”……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着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華明難為情似的站了起來,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後,似乎害怕爸爸責備他弄髒了我家的水門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着他説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葉了,這時候華明方才放心。

月亮漸漸升高了,竹影漸漸與地上描着的木炭線相分離,現出參差不齊的樣子來,好像脱了版的印刷。夜漸深了,華明就告辭。“明天白天來看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天不要落雨,洗去了我們的‘墨竹’,大家明天會!”他説着就出去了。我們送他出門。

1.選文主要寫的是月夜裏孩子們的活動,為什麼前面還要寫太陽落山時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人我們的眼中。”句中的“隱”字有怎樣的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説爭論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華明的注意力卻轉向了別處”“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這説明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説《月跡》與《竹影》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兩篇文章來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後面寫月亮慢慢升起作鋪墊。

2.動詞“隱”字,若隱若現,賦予了月亮生命力又使人產生無限遐思,想到美麗的嫦娥。這句描寫,月兒朗照,竹葉輕搖,如同一幅美妙的畫,自然成趣。點撥:最關鍵的是從擬人方法的運用入手,品出賦予月亮以生命,把靜物寫活了,給人以美的遐思。這樣,便能提高自己的賞析能力。

3.孩子們的興趣轉移了。孩子的天性如此,做到三分鐘熱情,他們對世界如此好奇,吸引他們的事多着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寫得真實恰當。

4.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兩篇文章在內容上都是描寫月亮的,主人公都是孩子,都凸顯了月光清澈皎潔的美好特點,主題上都表達了對天真浪漫的童心童趣的理解與保護。它們都把孩子們好奇好動,喜歡爭論,天真浪漫,充滿情趣的特點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意思對即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rkmnel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