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朱光潛《談美》閲讀練習及答案

朱光潛《談美》閲讀練習及答案

朱光潛《談美》閲讀練習及答案1

①自然界有兩種美:老鷹古鬆是一種,嬌鶯嫩柳又是一種。倘若你細心體會,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屬於老鷹古鬆的一類,就屬於嬌鶯嫩柳的一類,否則就是兩類的混和。有兩句詩説:駿馬秋風冀北,杏花春雨江南。這兩句詩每句都只提起三個狀貌。然而可以象徵一切美。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們做標準來分類。比如説峻崖,懸瀑,狂風,暴雨,沉寂的夜或是無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項羽或是牀頭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説這是駿馬秋風冀北的美;比如説清風,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葬花的林黛玉,你可以説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

朱光潛《談美》閲讀練習及答案

②我説駿馬秋風冀北時,你會想到雄渾勁健,我説杏花春雨江南時,你會想到秀麗纖濃;前者是氣概,後者是神韻;前者是剛性美;後者是柔性美。在同一種藝術之中也有剛柔之別。如音樂,貝多芬的第三合奏曲和《熱情曲》固然像狂風暴雨,極沉雄悲壯之致,而《月光曲》和第六合奏曲則温柔委婉,如悲如訴。

③藝術是自然和人生的返照,創作家往往因性格的偏向,而作品也因而剛或柔。米開朗琪羅在性格上和藝術上都是剛性美的極端的代表。你看他的《摩西》!火焰有比他的目光更烈的麼?鋼鐵有比他的鬚髯更硬的麼?你看他的《大衞》!他那副腦裏怕藏着比亞力山大的更驚心動魄的雄圖吧?他那隻龐大的右臂遲一會兒怕要拔起喜馬拉雅山去撞碎哪一個星球吧?亞當是上帝首創的人,可是要結識世界第一個理想的偉男子,你須得到羅馬西斯丁教寺的頂壁上去物色,這一幅大氣磅礴的創世紀記,沒有一個面孔不露着超人的意志,沒有一條筋肉不鼓出海格立斯的氣力。

④達芬奇恰好替米開朗琪羅做一個反襯。《蒙娜·麗莎》那莊重中寓着嫵媚的眼,那輕盈而神祕的笑,那豐潤而靈活的手,藝術家們已摸索了不知幾許年代,到達·芬奇才算尋出,這是多麼大的一個成功!米開朗琪羅畫夏娃和聖母,像他畫亞當一樣,都是用池雕大衞和摩西的那一副手腕,始終脱不去那種崢嶸巍峨的氣象。達·芬奇的天才是比較的多方面的,他的.世界中固然也有些魁梧奇偉的男子,可是他的特長確為佩特所説的,全在能勾魂。《聖約翰授洗者》活像女子化身固不用説,《酒神》也只是一位帶醉的《蒙娜·麗莎》。再看《最後的晚餐》中的耶穌!他披着發,低着眉,在慈祥的面孔中現出悲哀和惻隱。

⑤歷來藝術家對於剛柔兩種美分得很嚴。在詩方面有李、杜與王、韋之別,在詞方面有蘇、辛與温、李之別,在畫方面有石濤、八大與六如、十洲之別,在書法方面有顏、柳與褚、趙之別。這種分別常與地域有關係,大約北人偏剛,南人偏柔,所以藝術上的南北派已成為柔性派與剛性派的別名。清朝陽湖派和桐城派對於文章的爭執也就在對於剛柔的嗜好不同。

⑥統觀全局,中國的藝術是偏於柔性美的。中國詩人的理想境界大半是清風皓月疏林幽谷之類,環境越靜越好,生活也越閒越好。他們很少肯跳出那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的宇宙,而憑視八荒,遙聽諸星奏樂者。他們以樂天安命為極大智慧,因此,他們的詩也大半是微風般的盪漾,輕燕般的呢喃。過激烈的顏色,過激烈的聲音,和過激烈的情感都是使它們畏避的。他們描寫月的時候百倍於描寫日。《二十四詩品》中只有雄渾勁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剛性美,其餘二十品都偏於陰柔。我讀《舊約·約伯記》,莎土比亞的《哈雷姆特》,彌爾頓的《失樂園》諸作,才懂得西方批評學者所謂宇宙的情感。回頭在中國文學中尋實例,除着《逍遙遊》《齊物論》《論語·子在川上》章,陳子昂《幽州台懷古》,李白《日出東方隈》諸作以外,簡直想不出其他具有宇宙的情感的文字。雄渾勁健,莊嚴諸詞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義。中國藝術缺乏剛性美在音樂方面尤易見出,比如彈七絃琴,儘管你意在高山,意在流水,它都是一樣單調。

⑦剛柔雖是兩種相反的羨,有時也可以混合調和,在實際上,老鷹有棲柳枝的時候,嬌鶯有棲古鬆的時候,也猶如男子中之有楊六郎,女子中之有麥克白夫人,西子湖濱之有兩高峯,西伯利亞荒原之有明媚的貝加爾。説李太白專以雄奇擅長麼?他的《閨怨》《長相思》,《清平調》諸作之豔麗微婉,亦何減於《金鑑》《浣花》?説陶淵明專從朴茂清幽入勝麼?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又是何等氣概?

1.根據文意,以下説法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第①段中的不屬於老鷹古鬆的一類,就屬於嬌鶯嫩柳的一類,否則就是兩類的混和。一句對全文起引領作用。

B.駿馬秋風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每句詩都提起三個狀貌,一切美都可以按照這六種標準來分類。

C.第④段達·芬奇恰好替米開朗琪羅做一個反襯,句中反襯的意思是指達·芬奇在相反方面襯托出與米開朗琪羅在性格和藝術上的截然不同。

D.達·芬奇在藝術上的特長全在能勾魂,比如《蒙娜·麗莎》那莊重中寓着嫵媚的眼,那輕盈而神祕的笑,那豐潤而靈活的手透露出的一種柔性美。

E.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具有西方批判學者所謂的宇宙的情感。

2.下列各項中不能作為論據證明中國的藝術是偏於柔性美的的是( ) (3分)

A.中國詩人多傾向於描寫清風皓月疏林幽谷之類。

B.中國詩人描寫月的時候百倍於描寫日。

C.《二十四詩品》中只有雄渾勁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剛性美,其餘二十品都偏於陰柔。

D.李白專以雄奇擅長,也有《閨怨》《長相思》《清平調》剛柔兩種美混合調和的詩歌

3.結合文意,概述剛柔兩種美的具體特點,並指出這兩種美形成的因素有哪些?(4分)

4.除上文例子外,請舉出一個能表現文學或其他藝術中剛性美(或柔性美)的例子,並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

1.A、D

2.D

3.剛性美的特點:雄渾、勁健、沉雄、悲壯、陽剛、剛健;

柔性美的特點:秀麗、纖濃、温柔、委婉、陰柔、典雅。

(每一種美答對2個即可,2分)

這兩種美的形成有性格和地域的因素。(2分)

4.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抒發豪放的情懷,柳永的《雨霖鈴》情調婉約;銅管樂氣勢雄渾,小提琴曲調優雅。

(只舉文中例子的,不得分。舉例2分,簡要分析2分。) 答案解析: 1.

試題分析:B.分屬剛性美和柔性美的兩種形態;C.未講到達·芬奇與米開朗琪羅性格的截然不同;E.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是指剛柔兩種美在陶淵明詩中的混合調和)(答對一個2分,全對5分)

2.試題分析:李白的詩歌是偏於剛性美的,舉例的三首是豔麗微婉的作品。

3.試題分析:原文:我説駿馬秋風冀北時,你會想到雄渾勁健,我説杏花春雨江南時,你會想到秀麗纖濃;前者是氣概,後者是神韻;前者是剛性美;後者是柔性美。雄渾勁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剛性美。由以上可得出二者的特點。原文:大約北人偏剛,南人偏柔,所以藝術上的南北派已成為柔性派與剛性派的別名。中國的藝術是偏於柔性美的。由以上可得出二者的成因。

4.

試題分析:解答本題首先要正確把握剛性美(或柔性美)的特點,然後要正確把所用例子的特點。二者必須是相對應的。最好是特點比較明顯的例子,如詞中的豪放派與婉約派等。

朱光潛《談美》閲讀練習及答案2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詩和其他藝術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極原始的一種要素。人在理智未發達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發達之後,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驅遣者。情感是心感於物所起的激動,其中有許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個人所特有的成分。這就是説,情感一方面有羣性,一方面也有個性,羣性是得諸遺傳的,是永恆的,不易變化的;個性是成於環境的,是隨環境而變化的。環境隨人隨時而異,所以人類的情感時時在變化;遺傳的傾向為多數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變化之中有不變化者存在。

藝術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羣性和個性的分別,它在變化之中也有不變化者存在。比如單拿詩來説,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絕、詞的交替是變化,而格律則為變化中的不變化者。變化就是創造,不變化就是因襲。把不變化者歸納成為原則,就是自然律。這種自然律可以用為規範律,因為它本來是人類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隻有羣性而無個性,只有整齊而無變化,只有因襲而無創造,也就不能產生藝術。末流者忘記這個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變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經過形式化之後往往使人受拘束,這是事實,但是這決不是格律本身的罪過,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格律不能束縛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藝術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詩人,格律會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詩人,有格律他的詩固然腐濫,無格律它也還是腐濫。

古今大藝術家大半都從格律入手。藝術須寓整齊於變化。一味齊整,如鐘擺搖動聲,固然單調;一味變化,如市場嘈雜聲,也還是單調。由整齊到變化易,由變化到整齊難。從整齊入手,創造的本能和特別情境的需要會使作者在整齊之中求變化以避免單調。從變化入手,則變化之上不能再有變化,本來是求新奇而結果卻仍還於單調。

古今大藝術家大半後來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們都從束縛中掙扎得自由,從整齊中醖釀出變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賴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網球,打到嫻熟時雖無心於球規而自合於球規。在不識球規者看,球手好像縱橫如意,略無牽就規範的痕跡;在識球規者看,他卻處處循規蹈矩。姜白石説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則在神髓風骨。

孔夫子自道修養經驗説:“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道德家的極境,也是藝術家的極境。“從心所欲,不逾矩”,藝術的創造活動盡於這七個字了。“從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從心所欲”。凡是藝術家都要能打破這個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時候才做到這種境界,可見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編自朱光潛《談美》)

6、下列關於“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格律是詩歌中的不變化者,體現的是整齊、規範和人類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齊而無變化,只有因襲而無創造,格律就會變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經過形式化之後往往使人受拘束,但這並不是格律本身的罪過,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C.格律不能束縛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風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藝術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詩歌也仍然腐濫。

D.古今大藝術家的創造活動都從格律人手,但後來都達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創造的本能和特別情境的需要使他們在整齊之中求變化,避免了單調。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情感是心理中極原始的一種要素,它先於理智而產生,但在理智發達之後,情感又會受到理智的驅遣。

B.藝術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羣性和個性之別,講究寓整齊於變化,但由整齊到變化易,由變化到整齊難。

C.詩歌從四言、五言到七言,從古、律、絕到詞,體現的是形式的變化,但它們又都講究格律,體現的又是詩歌的共同特點。

D.“從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對矛盾,藝術家要打破這個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情感是心感於物所起的激動,它一方面有羣性,一方面也有個性。羣性由遺傳得來,不易變化;個性則成於環境,會隨着環境而變化。

B.作者認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網球,旨在説明將格律用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時,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縛而達到自由的創作境界。

C.作者認為一味變化也還是單調,所以他不主張從變化人手,認為變化之上不能再有變化,本來是求新奇而結果卻仍還於單調。

D.“從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藝術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這也説明道德與藝術常常是相關聯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藝術上達到較高的境界。

答案:

6.D(以偏概全,不是“都從”,而是“大半”從格律入手)

7.A(理解錯誤,“情感又會受到理智的驅遣”錯誤,應該是“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驅遣者”。)

8.D(無中生有,“道德與藝術常常是相關聯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藝術上達到較高的境界”文中無處體現。)

標籤: 談美 朱光潛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qzryx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