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1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齜,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⑴懲山北之塞( )

⑵吾與汝畢力平險( )

⑶河曲智叟亡以應(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⑴甚矣,汝之不惠!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從愚公移山這則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⑴懲:戒,這裏是苦於的意思。⑵險,險峻的大山。⑶亡,通無。

2.⑴你太不聰明瞭。

⑵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3. 要點:①做事要有恆心,要不畏艱難險阻。②做事要發揮集體的力量。③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④對不同意見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意思對即可)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2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節選自課文《愚公移山》)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懲山北之塞()(2)雜然相許()

(3)投諸渤海之尾()(4)始一反焉()

8.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4分)

句子: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翻譯:

9.化浪線的兩句話表面相似,實際不同。請簡析他們的區別。(4分)

答:

7.4分。(1)苦於(2)贊同(3)之於(4)通返,返回

8.4分。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

9.4分。愚公之妻的話在於表示疑慮和擔心(擔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話顯然是鄙視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連山上的草都動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麼樣呢?)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3

閲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題目.(共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

⑶ 懼其不已也 已:

⑷ 無隴斷焉 隴斷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 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小題3】在人和山這對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愚公認為:子孫無窮,人力 無限,而山不加增,人定勝山;智叟認為:人是“殘年餘力”,山卻高大難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談談你對二人的評價。4分

答案

【小題1】毛,通“苗”,“草”的意思;亡:通“無”;已:停;隴斷:被高地阻斷。

【小題2】你太不聰明瞭! 有什麼擔心挖不平呢?

【小題3】略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先要大致瞭解全文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自己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比如本題中“毛”“亡”都是通假字,要注意理解。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根據文章的語境,瞭解句子大意,準確理解關鍵字詞。第一句是倒裝句,要按現代漢語的習慣翻譯,第二句的反問語氣要翻譯出來,最後疏通語句。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分析兩個人物所站的角度,即一個是“靜止”地看問題,一個是“發展”地看問題,從這個方面談感想。

考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閲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4

【甲】《愚公移山》(節選)《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扣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乙】小兒不畏虎

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於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痴,竟不知。虎亦尋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

註釋: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幾〕在這裏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計

1.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懲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徹(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尋卒去( )

2.翻譯下面文言語句(4分)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

3.判斷下面説法的正誤,在後面括號內分別打“∨”或“Ⅹ”(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説的話角度不同,但對移山持否定態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面對兇猛的老虎,婦人急中生智,跳到水裏躲起來,其反映之敏捷,動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稱讚。

C、甲乙兩文均運用了對比襯托的寫法來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遺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兒”均閲世不多,天真可愛。

4.甲文愚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兒“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此你有何感想?請簡要談談。(2分)

參考答案:

1、(1)苦於(2)通(3)通“慧”,聰明(4)不久(4分,每對一個得1分)

2、(1)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2分)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腦袋去碰他們,希望其中有一個害怕。(2分)

3、A× B× C√ D√ (2分,每個0.5分)

4、提示:人生有時會面對如大山般的艱難險阻甚至或是突如其來的災難,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毅力,鎮定自若,勇敢無畏,就能克服困難,戰勝災難。(能就一篇文章談感想即可得滿分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5

愚公移山(節選)(10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1)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2)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3)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16.下列兔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 雜然相許 吳廣以為然 D. 以君之力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17.用現代漢語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18.實現中國夢,任重而道遠。從選文中愚公的身上,我們可以汲取哪些精神營養?(3分)

參考答案

15.(3分)(1)水的南岸 (2)削減 (3)交換

16.(2分)D

17.(2分)(他們)鑿石頭,挖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邊上。

18.(3分)敢想敢幹(不安於現狀);團結合作(廣泛依靠羣眾);有堅忍不拔的毅力;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做事不畏艱險。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6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A、面山而居笑而止之B、汝心之固春冬之時

C、達於漢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D、以殘年餘力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12、下面説法有誤的一項是()(2分)

A、“子孫荷擔者三夫”屬於定語後置。

B、“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句中“箕畚”屬於名詞作狀語。

C、“甚矣,汝之不惠”和“賢哉,回也”句式相同。

D、“出入之迂也”和“苦其心志”兩句中,“迂”和“苦”都是使動用法。

13、翻譯下面句子。(2分)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何苦而不平?

14、作者在敍述愚公移山的過程中,寫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寫愚公與智叟辯論的作用是。(4分)

答案:

11、A(2分)

12.D(2分)

13、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何愁產不平大山?(2分)

14、説明愚公移山的行為得人心(2分)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堅(2分)。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7

【甲】《愚公移山》(節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乏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卒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乙】《小兒不畏虎》

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①於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②其一懼;而兒痴,競不知。虎亦尋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

【註釋】①浣(huàn)衣:洗衣服。②庶幾:在這裏有“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計。

1.解釋下列粗點字的含義。

(1)懲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不可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亦尋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斷下列説法的正誤,並在後面括號內分別打“√”或“×”。

(1)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説的話角度不同,但都對移山持否定態度。 ( )

(2)乙文中“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面對兇猛的老虎,婦人急中生智,跳到水裏躲起來,其反應之敏捷,動作之迅速令人稱讚。 ( )

(3)甲、乙兩文均運用了對比襯托的寫法來突出人物形象。 ( )

(4)甲文中的“遺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兒”均閲世不多,天真可愛。 ( )

4.甲文愚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兒“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此你有何感想?請簡要談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苦於。

(2)通。

(3)通“慧”,聰明。

(4)不久。

2.(1)(你)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麼樣呢?

(2)老虎看了孩子很久,甚至用腦袋去碰他們,希望其中有一個害怕。

3.(1)×

(2)×

(3)√

(4)√

4.“略”。(意對即可)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8

愚公移山

北山愚套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迭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相同( )

A.畢力平險

錄畢,走送之(《送東陽馬生序》)

B.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爭高直指(《與朱元思書》)

C.雜然相許

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

D.何苦而不平必

先苦其心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下面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項( )

A.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B.將軍身被堅執鋭(《陳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説》)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語言簡潔,但又不失生動,請以“始齔,跳往助之”為例作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D

3.於是率領能挑擔子的三個兒孫,敲鑿石頭,挖掘泥土,用箕畚運到渤海的.邊上。

4.寥寥六字,把一個鄰家小孩積極參與挖山的動作、神情寫活了。作者不直接寫孩子小,而是用“始齔”這一典型特徵來表現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愛的樣子躍然紙上。“跳往助之”中只一個“跳”字,就把孩子興奮得跳來跳去的那種稚氣生動地描摹了出來。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 (意思對即可)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9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陽,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缽④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註釋]①鄙:邊境。②南海:指佛教聖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縣東的海上。③瓶:水瓶。④缽;和尚用來盛飯食的器皿。⑤顧:難道,反而。

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4分)

①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誠

感:

④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懼其不已也/其真無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誨/輟耕之壟上

11、翻譯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2、對[甲]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愚公之妻獻疑,智叟笑而止之,這可看出兩人都堅決反對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見愚公移山受到眾人擁護。

C、文章運用了對比和襯托的寫作手法來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過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13、甲乙兩文告訴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是什麼?兩文的結尾形式有什麼不同?(3分)

[答案]

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聰明

③被……感動

④到、及

10、D(A、人稱代詞,他/表反問,可譯為難道

B、連詞,錶轉折/連詞,表承接

C、把/因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漢陰隴斷譯錯一處扣1分,扣完3分為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堅決反對。)

13、

①人要立志,並付諸行動。(1分)

②甲文以神話結尾,(1分)乙文以議論結尾。(1分)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10

閲讀課內文言語段,完成小題。(12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4分)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 (2)懼其不已也 ( )

(3)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 (4) 無隴斷焉 (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2)何苦而不平?

小題3:從課文學習中我們知道,陰陽二字在和山水名稱相連時,多指和山水相關的方位,如河陽漢陰等。我國很多城鎮名稱就是這樣形成的。請分別寫明下列城市所處山水的位置。(2分)

(1)江(長江)陰

(2)衡(衡山)陽

小題4:比較愚公之妻與智叟對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説説有何不同之處。(2分)參考答案:

小題1:(1)草木 (2)停止 (3)窮盡 (4)隔絕 (每空1分,共4分)

小題1:(1)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2)愁什麼挖不平呢?(4分, 每小題各佔2分)

小題1:(1)在長江的南岸 (2)在衡山的南面 (每小題各1分,共2分)

小題1:他們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愚公之妻是出自於關心而獻疑,但她並不反對移山,是想讓愚公考慮到在移山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早做準備。而智叟則反對移山,是對愚公的責難、譏笑、挖苦和阻止。(2分)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麼回答此題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化常識。陽:山的南邊、水的北岸;陰:山的北邊、水的南岸。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找出愚公之妻與智叟對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的句子: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然後再進行比較分析。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11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乙】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於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無所以施歟?

2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懲山北之塞()

(2)以殘年餘力()

(3)甚矣,汝之不惠()

(4)虎亦卒去()

21、用∕劃分句子節奏,劃兩處。(2分)

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

22、翻譯下列文言語句。(6分)

(1)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譯:

(2)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

譯:

23、下列對【甲】【乙】兩文內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項是()(2分)

A、【甲】文體現了愚公堅持不懈,永不放棄,世世代代不放棄。鍥而不捨的精神?

B、【乙】文小兒膽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兩文均用了對比的寫法來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婦人的倉皇有力地反襯了小兒的自若。

參考答案:

20、(1)苦於

(2)憑

(3)通慧,聰明

(4)終於

21、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

(1)苦於

(2)憑

(3)通慧,聰明

(4)終於

22、(1)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腦袋去碰他們,希望其中有一個害怕。

23、B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12

文段,完成後面小題題。(16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下列句子中“之”的意義和用法與“雖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是()。(3分)

A.本在冀州之南 B.汝之不惠 C.曾不能毀山之一毛D.告之於帝?

【小題2】解釋下列加點詞。(4分)

①吾與汝畢力平險()②方七百里()

③子子孫孫無窮匱也()④何苦而不平()

【小題3】翻譯句子。(6分)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②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小題4】請站在保護大自然的角度,談談你對“愚公”挖山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題1】B

【小題2】①險峻的大山;②方圓;③盡;④愁,擔心。

【小題3】①你的思想頑固,頑固到不可改變。②苦於大山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遠路。

【小題4】示例:愚公這樣的做法是不行的。因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徹底破壞後,會導致土地沙化、生態失衡,會給人類生存帶來後患。(只要能從保護大自然的角度來談,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虛詞“之”的含義的理解和識記,“雖我之死”的“之”字,解釋為“放在主謂之間”故選B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重點識記。還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注意“險”字的特殊用法,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的閲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詞的翻譯。翻譯這一句時要注意第一句注意“之”字的翻譯,第二句同樣注意“之” 字的翻譯。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4】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地理知識,寫出挖山之後,會出現哪些後果即可。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13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文中寫“其妻獻疑”,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的話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聰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難有幾個方面?文中哪句話從側面寫出移山的艱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寫“其妻獻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願、堅強的意志。其妻認為開山平險一事太難,不僅挖掉這兩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處也是一大難題。其妻的這些順慮,愚公當然是考慮了的。但是,愚公為了子孫後代出入不受阻礙,他以宏大的心願、堅強的意志下決心要開山平險。

(2)突出愚公對人和自然的關係問題有正確的認識。他知道僅憑自己“曾小能損魁父之丘”的這點力量是完成不'了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孫孫“無窮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徵服自然的信念。(意對即可)

2.表面看起來,智叟好像足聰明。因為愚公畢竟“年且九十”了,兩座山又這樣大,很難移走。但是,他卻沒有看到慰公一家子子孫孫不斷挖下去,“山不加增”,終究會成功的哲理。他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更説明他不足“智”,而是真正的“愚”。(意對即可)

3.愚公移山困難有:(1)山高而且大;(2)運土石的工具很小;(3)運土石的距離遠、時問長。這可以從“寒暑易節,始一反焉”這句話中得知,也從側面寫出了移山的艱難。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14

《愚公移山》(節選)(15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基,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3.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字。(4分)

(1)懲山北之塞 懲( )

(2)吾與汝畢力平險 險( )

(3)指通豫南 指( )

(4)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雖( )

1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

(2)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

15.“其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有什麼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篇寓言故事具有很強的勸誡意義,請結合自己的學習談談你的認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確答案:

13.(1)苦於

(2)險峻的大山

(3)直

(4)即使

14.(1)憑着你的力氣,並不能損壞像魁父這樣的小山丘,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麼樣呢?

(2)你也太不聰明瞭!

15.“其妻”是出於關心才“獻疑”,提出問題也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智叟對愚公移山則完全持否定態度,他嘲笑愚公,併力勸愚公停止挖山。

16.?示例:愚公移山強調的是持之以恆的精神。“山”象徵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某種困難,只要我們堅守一個信念,就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試題解析:

1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解答時先要大致瞭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積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意義的詞語。注意本題中“險”屬於詞類活用詞語,“雖”屬於古今異義詞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很多,需要結合具體語境來解釋。

1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文句是文言文閲讀必考題型之一。翻譯文句,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文句時要做到字字落實,要特別注意對關鍵詞語的把握,着眼於表達原句的意思。這裏應注意“以”“曾”“損”“惠”等關鍵詞的理解,注意句(2)倒裝句的翻譯。

1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及對文章內容的解讀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結合人物的具體的言行以及文章的具體的情節來品味人物的性格特點。要通觀全文,篩選出重要信息。注意結合人物的描寫方法及其典型細節、事件來進行分析。結合文本內容分析,兩篇文章都通過人物語言,神態,動作來刻畫人物。閲讀文本,根據“其妻獻疑”與“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可知:?“其妻”是出於關心才“獻疑”,提出問題也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智叟對愚公移山則完全持否定態度,他嘲笑愚公,併力勸愚公停止挖山。

1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對於談認識類的題型,我們可以在閲讀了全文之後,把握中心主旨,然後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與我們的實際聯繫起來,表達出我們健康積極的觀點。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考生可以發揮出各自的水平,但不能脱離文章。《愚公移山》是我國古代最有名、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篇寓言。它通過一個老人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挖掉擋住他家出路的兩座大山,最後感動了上帝,上帝派了兩個神仙把山揹走了的故事。據此可認識到:愚公移山強調的是持之以恆的精神。“山”象徵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某種困難,只要我們堅守一個信念,就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閲讀練習及答案15

閲讀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題。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⑴懲( )山北之塞

⑵甚矣,汝之不惠( )

2.請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下面這一勞動場面描繪出來。

(愚公)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可分為三層,請用文中語句寫出二、三層大意。

第一層:面山而居

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層: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贊同愚公的做法?為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⑴苦於;⑵同“慧”,聰明。

2.參考: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稍長的三人挑着擔,拿着鎬上了山,鑿巖石,挖泥土,揮汗如雨,號聲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運到渤海邊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跡成了山脊裏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3.聚室而謀;叩石墾壤。

4.參考:寓意: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説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鬥的道理。贊成:因為遇到困難一味退縮是不會成功的,只有堅持奮鬥才能成功。不贊成:因為當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決的困難時,學會放棄,另找其它的辦法,就不會鑽死衚衕,陷入困境。(意對即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ql92p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