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晏子春秋《景公問晏子曰》原文閲讀及答案

晏子春秋《景公問晏子曰》原文閲讀及答案

在各個領域,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閲讀題的金鑰匙。一份好的閲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晏子春秋《景公問晏子曰》原文閲讀及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晏子春秋《景公問晏子曰》原文閲讀及答案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景公問晏子曰:“吾欲服聖王之服,居聖王之室,如此,則諸侯其至乎?”

晏子對曰:“法其節儉則可;法其服,居其室,無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諸侯也,誠於愛民,果於行善,天下懷其德而歸其義,若其衣服節儉而眾説也。夫冠足以脩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古者嘗有處橧巢②窟穴而不惡,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歸其仁。及三代作服,為益敬也。服之輕重便於身,用財之費順於民。其不為橧巢者,以避風也;其不為窟穴者,以避濕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潤濕,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鏤,示民知節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過足以敬,宮室之美過避潤濕,用力甚多,用財甚費,與民為仇。今君欲法聖王之服,不法其制,法其節儉也,則雖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窮台榭之高,極污池之深而不止,務於刻鏤之巧、文章之觀而不厭,則亦與民而仇矣。若臣之慮,恐國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願致諸侯,不亦難乎!公之言過矣。”

景公祿晏子以平陰與槀邑。晏子辭曰:“吾君好治宮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盤遊玩好,以飭女子,民之財竭矣;又好興師,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財,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嬰之所為不敢受也。”

公曰:“是則可矣。雖然,君子獨不欲富與貴乎?”

晏子曰:“嬰聞為人臣者,先君後身,安國而度家,宗君而處身,曷為獨不欲富與貴也!”

公曰:“然則曷以祿夫子?”

晏子對曰:“君商漁鹽,關市譏③而不徵;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罰,若死者刑,若刑者罰,若罰者免。若此三言者,櫻之祿,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無事焉,請以從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問大國,大國之君曰:“齊安矣。”使人問小國,小國之君曰:“齊不加我矣。”

(節選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湯、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關市:指集市。譏:稽查,盤問。

習題1

1.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其衣服節儉而眾説也 説:同“悦”,高興

B.土事不文,木事不鏤 文:花紋

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

D.宗君而處身 宗:尊崇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如此,則諸侯其至乎 /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服之輕重便於身 / 青,取之於藍

C.然則曷以祿夫子 / 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D.關市譏而不徵 /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句是

A.夫冠足以脩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

D.夫冠足以脩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達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晏子認為,古代聖王誠心誠意地愛護百姓,實實在在的對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義而歸附他們。

B.晏子認為要想治理好國家,使天下歸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過時的古聖王制度,而是效法他們的節儉風尚。

C.面對景公的封賞,晏子並不領情,他毅然決然地予以拒絕,並且舉出了景公窮奢極欲與窮兵黷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對話的方式,批評了景公治理國家的錯誤觀點和做法表達了晏子減少賦税減輕刑罰等政治主張。

5.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其不為橧巢者,以避風也;其不為窟穴者,以避濕也。(4分)

(2)公乃願致諸侯,不亦難乎!公之言過矣。 (3分)

(3)是則可矣。雖然,君子獨不欲富與貴乎? (3分)

答案:

1、選B,不應該解釋為“花紋”,而應該解釋為“動詞,進行紋飾”。

2、選D,“而”都是表“但是”,轉折連詞。

3、選A。

4、選C。

5(1)後來不住橧巢的人,是因為要避風雨;不挖洞穴居的人,是因為要避開潮濕。

(2)主公希望招徠諸侯,不是很難嗎?主公的話過分了。

(3)這樣那麼就可以了。雖然這樣,難道你不想追求富貴嗎?

習題2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晏子再拜而辭 辭:謝絕

B.治亂之刑如恐不勝 勝:全,盡

C.夫賞無功則民偷幸而望於上 幸:僥倖

D.夫智者知禍難之地而闢之者也 闢:開闢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晏子之貴踴,非其誠也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

B.此非所以為治也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C.不誅過則民不懲而易為非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D.仲尼以文王為智也,不亦過乎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體現韓非子法治思想的一組是( )

①是時景公繁於刑 ②夫刑當無多,不當無少

③今緩刑罰行寬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 ④公胡不雪之以政

⑤論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誅過也 ⑥仲尼以文王為智也,不亦過乎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④⑤⑥

4.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晏嬰跟景公説刖鞋昂貴,景公意識到自己用刑太多。就減少了五種刑法。韓非子認為晏嬰是借巧妙的言辭來勸諫景公。

B.齊桓公開倉放糧,賑濟貧民。又審核獄案,釋放罪行較輕的囚犯。幾天後百姓紛紛唱起了讚歌:公平啊,公平啊!

C.韓非子認為治理國家要用法,賞罰分明,該治罪的要治罪。否則,老百姓就容易做壞事,社會就要陷入混亂。

D.孔子認為文王獻出方圓千里土地。請求紂王解除炮烙之刑,從而得到天下人心,是個仁慈的人、聰明的人。

5.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且嬰家貧,待市食而朝暮趨之,不可以遠。(3分)

(2)今晏子不察其當否,而以太多為説,不亦妄乎!(3分)

(3)紂以其大得人心而惡之,己又輕地以收人心,是重見疑也。(4分)

【參考答案】

1.D(闢,通“避”,避開)

2.A(結構助詞,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B項表示行為所憑藉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於“用來……的方法”;表原因,可譯為“……的原因”C連詞。可譯為。“那麼”就”;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D與“以”連用,意為“認為……是”;動詞,演奏。)

3.A(①是説景公刑法太多。④管仲建議桓公雪恥。⑥韓非子認為孔子的話是不對的)

4.B(原文的“公”,是指齊桓公)

5.

(1)再説我晏嬰家裏貧窮,依靠早晚都要跑到市場購買食物過日子,不可以遠離它。(3分,“待”“市”“趨”各1分)

(2)現在晏子不去考察用刑是否得當,卻以用刑過多進行勸説。這不是很荒唐嗎?(3分,“察”。説”“妄”各1分)

(3)紂王因文王擴大疆域、得到人心而憎恨他,他自己又輕易放棄土地面爭取人心,這就更被紂王懷疑。(4分,“以”、“惡”“輕”“見疑”各1分,“重”譯為“再次”“又”也對) (句意不通順,酌情扣分)

【譯文】

景公詢問晏子説:我想穿上古代聖王的衣服,居住聖王的宮室,這樣,那麼諸侯們都會來嗎?

晏子回答説:效法古聖王的節儉那麼就可以,效法穿衣服,居其室,沒有益處。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統一天下,不是因為衣服使諸侯歸服的,誠心於愛護人民,果斷地行善,天下人都心懷他們的統治規律而歸服於他們的最佳行為方式,這就是他們的衣服節儉而人民大眾高興的原因。那帽子足夠用來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力於裝飾;衣服足夠用來掩護身體抵禦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於華美。衣服不要致力於角落削領,帽子沒有殘破的酒杯狀,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雜陳,頭上戴的帽子不要鏤刻花紋。況且古人曾有穿着縫補卷領的衣服而統一天下的,他們的最佳行為方式是喜好人的生存而厭惡殺戮,節制君上而下有盈餘,天下人不是朝拜衣服,而是共同歸向於最佳行為方式。古人曾有用木柴搭巢和挖洞穴居而不厭惡的人,給予宮室而不要,天下人不是朝拜宮室,而是共同歸向於他們的仁愛。到了三代製作衣服,是為了增加敬肅之意,頭上戴的帽子足以表示敬肅,而不求貴重;身上穿的衣服足以使行動乾淨利落,而不有害於活動。衣服的輕重方便於身體,使用錢財的多少順於民意。後來不住橧巢的人,是因為要避風雨;不挖洞穴居的人,是因為要避開潮濕。因此修建明堂的原則是,地下的潮濕,不能浸出;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築物不能紋飾,木建築物不能鏤刻,指示民眾知道節制。等到這種風氣衰敗的時候,衣服的奢侈已過於足以敬肅的程度,宮室的壯美已過於避開潮濕的程度,使用人力很多,使用錢財很浪費,這是與民為仇敵。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聖王的衣服,不效法他們的制度,如果效法他們的節儉,那麼雖然還沒有成就治理,希望還是有益的。如今君主窮盡樓台亭榭的高聳,竭盡蓄水池的深度而沒有止境,致力於刻鏤雕花的巧妙,花紋彰顯的觀看而不厭倦,那麼就是與民為仇敵了。就像我的憂慮,恐怕國家的危險,而主公您也不平安呀。主公希望招徠諸侯,不是很難嗎?主公的話過分了。

景公賜給晏子平陰和棠邑,其中有十一社的人家從事商賈。晏子辭謝説:“我的國君喜歡修築宮室,百姓的力量十分疲睏了;又喜歡遊樂與珍寶,用來裝飾女子,百姓的錢財都用光了;又喜歡發動戰爭,百姓離死亡很近了。使其力疲睏,使其財用竭,使其身臨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人!這就是我所以不敢接受的原因。”景公説:“這樣就算了,即然這樣,君子難道就不奢求富貴嗎?”晏子説:“我聽説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國君而後自身;安定國家後才考慮自己的家,尊重國君才能安身,怎能説唯獨不想富貴呢!”景公説:“那麼我用什麼封賞你呢?”晏子回答説:“君王放寬對漁鹽的徵税,對關市只盤查而不徵税;對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税;減輕刑罰——犯死罪的人判刑,該判刑的罰款,該罰款的就免了。這三條,就是對我的賞賜、君王的利益。”景公説:“這三條,我沒有什麼説的,就聽從先生的吧。”景公按照這三條去做了。派人去問大國,大國之君説:“齊國安定了。”派人問小國,小國之君説:“齊不會侵凌我們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lrenql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