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高中語文閲讀理解好詩附答案

高中語文閲讀理解好詩附答案

詩,就像一頭大象,而全天下的詩人,其實都是盲人摸象。每個詩人的知識結構與社會生活的時空不同,創作的經驗不同,寫出來的詩,也就各有千秋,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的答案。這很像太陽的萬丈光芒,一個優秀的詩人,如果能夠拽住其中一縷,寫出幾句或幾首好詩來,那就是造化有成了。

高中語文閲讀理解好詩附答案

那麼,什麼是好詩?

好詩首先是感性的。如果一首詩給人的印象是憑藉理性的智慧編織出來的,那恐怕就不是詩了。詩是直感的抒發與胸臆的噴湧和流淌,高明的詩人,一定會將這種直感用文字迅疾地固定下來。它是含着體温、裹着氣息的,是一種吸納着春温秋肅、寒來暑往的文字表達,是能夠進入人的情感與精神世界的詩行。感性,是一種天賦,好詩人的感性直覺都非常好,他們能夠拋開一切表面的現象而直抵所要表達的事物的本質。卓越的詩人,憑藉他的感性天賦,信手拈來,任意揮灑,出神入化,比如李白與蘇東坡,幾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詩。

這樣説來,詩就是那些具有感性天賦者的天下了嗎?當然不是。智性也很重要。一個詩人,如果只有感性而沒有智性,很難有大作為,他們常常虎頭蛇尾,會寫着寫着就跑題了,尤其容易墜入雲霧山中,讓人莫名其妙。那怎樣才能寫出一首好詩呢?當感性幫助詩人完成了對事物本質的捕捉與文字的迅疾固化之後,智性會幫助詩人沿着感性的直覺,推動字與字的連動與激發,促使詩行有如神助般噴湧而出。感性迅疾轉換為智性,智性又迅疾生髮出激情與思想相融的表達。智性即智慧的習性,這種習性一旦養成,便會與感性聯合,幫助詩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詩歌的創造。

一位感性與智性俱佳的詩人,可以寫出比較優秀的詩歌,但未必能寫出卓越的詩歌。我們説詩歌充滿了魅力,其實,並不僅僅指的是感性與智性的表達,同時,一定還包含着神性。什麼是神性?這的確是很難説清楚的一種詩人的稟賦。它存在於感性與智性之間那一段含混不清的地帶,如此,感性與智性才獲得了貫通一體的生氣,得以迅疾融化在一起,互相生髮,共同放射出詩歌的光芒。

最後,讓我們來説一説詩性。真正的好詩,一定是詩性充沛的,這個充沛指的就是詩的意境豐盈。無論是感性的表達還是智性的推動與神性的`天助,最終都是為了創造一首渾然一體的詩歌。這首詩表面看是句子與句子的排列組合,其實更關鍵的是句子與句子相互激發着、推動着創造出來的詩境。這介詩境,是全詩的每一個音節、每一個筆畫共同完成的。當我們驀然回首再看這首詩時,就會發現,語言消失了,而詩的豐沛意境誕生了,令人深受感染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是深奧的又是神祕的,詩人的創作就如同盲人摸象,而全天下的詩人就像是摸象的盲人。

B.詩人的創作之所以答案迥異,各具千秋,是因為詩歌創作往往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詩人的創作經驗、所處的時代和生活的空間,以及詩人所特有的知識結構等。

C.詩是直感的抒發與胸臆的噴湧和流淌,如果一首詩給人的印象是憑藉智性編織出來的,恐怕就不是詩了,因為好詩首先是感性的。

D.感性,是一種天賦,好詩人的感性直覺都非常好,他們創作的詩歌,含着對自然和社會的直接感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智性即智慧的習性,一個詩人在詩歌創作中一旦養成智性,智性便會與感性聯合,幫助詩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詩歌的創造,有大的作為。

B.感性不僅幫助詩人感知事物的表面現象,而且幫助詩人完成對事物本質的捕捉與文字的迅疾固化;智性則進一步激發詩人的創作靈感,推動字與字的連動,促使詩行泉湧而出。

C.神性也是詩人的一種稟賦,神性使詩人的感性與智性貫通一體,融化在一起,互相生髮,感性、智性和神性共同使詩歌放射出光芒。

D.一位感性與智性俱佳的詩人,就能寫出有魅力的詩歌,就能成就像李白與蘇東坡那樣,幾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詩的卓越詩人。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創作,無論是感性的表達還是智性的推動與神性的天助,最終都是為了創造一首渾然一體、意境豐盈的詩歌。

B.詩境是由全詩的每一個音節、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句子共同完成的;真正的好詩,一定是詩性充沛、意境豐盈的,使人得境忘言,深受感染。

C.即使是一個優秀的詩人,能寫出幾句或幾首好詩來,也是難能可貴的,也算是造化有成了。

D.從詩歌創作的重要性來説,神性為上,智性次之,感性為下,因為一位感性與智性俱佳的詩人,可以寫出比較優秀的詩歌,但未必能寫出卓越的詩歌。

參考答案:

1.C(偷換概念。將原文的理性的智慧換為智性。理性的智慧本質是理性,是相對於感性而言的。)

2.D(以偏概全。寫出有魅力的詩歌應該同時具備感性、智性與神性。)

3.D(推斷無據。神性為上,智性次之,感性為下的表述文章中沒有體現。)

標籤: 高中語文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8ojdr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