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寡言君子”梅貽琦》閲讀附答案

《“寡言君子”梅貽琦》閲讀附答案

為了方便大家的學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寡言君子”梅貽琦》閲讀附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寡言君子”梅貽琦》閲讀附答案

① 一個人一輩子若能做成一件大事,留下一句哲言,就可算功德圓滿。梅貽琦大半輩子服務於清華,將它提升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名牌大學,這絕對是辦成了一件大事。他説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絕對是一句哲言。 梅貽琦主張“行勝於言”,他曾説,“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學者、外交家葉公超用“慢、穩、剛”三個字形容梅貽琦,深得要領。

②梅貽琦的 “慢”不是傲慢,不是怠慢,不是緩慢,也不是梅貽琦不惜時,不守時,而是指他從容不迫,張弛有度。 在多事之秋,梅貽琦寡言,但並不寡謀,更不寡斷,他的“慢”既表現為豐沛的靜氣,也表現為充足的勇氣。

③抗戰前夕,北京高校學生的抗日激情空前高漲,冀察政委會委員長宋哲元對學生運動警惕性相當高,但他明令部下:巡查清華園,不許動粗。學生對軍人入校抱有敵意,竟做出過激之舉,不僅繳下士兵的槍械,扣留領隊的團長,還掀翻軍用車輛。這樣一來,事態迅速升級。當天晚上,軍隊荷槍實彈,進駐清華園。為了應付岌岌危局,清華校務會議的幾位成員齊聚梅貽琦家,商量萬全之策。每個人都説了話,提了建議,唯獨梅貽琦向隅靜默,未發一言。最後,大家停下來,等他表態。足足有兩三分鐘的時間,梅貽琦抽着煙,仍舊默無一詞。文學院長馮友蘭説話有些結巴,他問梅貽琦:“校長,你……你……你看怎麼樣?”梅貽琦還是沒表態,葉公超忍不住了,用催促的語氣問道:“校長,您是沒有意見而不説話,還是在想着方案而不説話?”這時候,每隔一秒鐘,都彷彿隔了半個月。面對幾位同仁焦急的目光,梅貽琦從容作答:“我在想,現在我們要阻止他們來是不可能的,我們現在只可以想想如何減少他們來了之後的騷動。”他要教務處通知有嫌疑的學生,叫他們處處小心,儘可能隱蔽起來。然後他打電話給北平市長秦德純,此人曾是宋哲元的重要幕僚,請他出面説服宋哲元撤退軍警。秦純德應承下來。不久,宋哲元果然下令撤退了包圍清華體育館的士兵。

④梅貽琦説:“文明人類之生活,不外兩大方面:曰‘己’,曰‘羣’。而教育的最大目的,不外使‘羣’中之‘己’與眾己所構成之‘羣’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且進以相位相育,相方相苞,此則地無中外,時無古今,無往而不可通也。” 梅貽琦的這番話恰當地闡釋了他的“穩字訣”。他寡言,但並非寡人。事實上,沒有哪個剛愎自用的孤家寡人能夠使羣眾心悦誠服,得到大家持久的擁戴和尊敬,即使手中掌握強大的軍隊也不行。誰若在羣體中以鶴立雞羣的高姿態突顯自己,勢必會招致強烈的反感和敵意,一隻鶴唯有在一羣鶴中表現出領導才能,方可確立權威,穩居其位。梅貽琦被人譽為“寡言君子”,望之岸然,即之也温,待人和藹之極。開會議事時,大家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梅貽琦總是耐心地傾聽,最後他提出意見,眾人莫不折服。

⑤有人説,梅貽琦寡言而慎,無欲則剛,這當然不錯。他寡言,但這並不意味着他不敢講真話,不敢講刺痛國民黨政府中樞神經的狠話。在“九·一八”事變一週年紀念會上,他就公開抨擊過國民黨政府放棄東北的不抵抗政策,“以擁有重兵的國家,坐視敵人侵入,毫不抵抗,誠然勇於內戰,怯於對敵,何等令人失望!”

⑥梅貽琦外圓內方,不該通融的事情,他決不會徇私情,開綠燈。抗戰前,清華大學總務長某某是一位頗有名望的海歸,辦事幹練,舉重若輕,梅貽琦很倚重他,兩人由同事發展為朋友。有一天,這位總務長忽發奇想,請求梅貽琦給他發放教授聘書,以重身價和視聽。這個順水人情,梅貽琦若肯做,只不過是舉手之勞,但他認為行政人員與教授職司各異,不可混同,一旦開啟方便之門,日後其他人必定以此為口實,也伸出手來謀個學銜充充門面,規矩一壞,方圓難成。梅貽琦不肯通融,那位總務長感覺丟了面子,傷了感情,於是拂袖而去。

⑦梅貽琦曾告誡黌門學子:“要有勇氣做一個平凡的人,不要追求轟轟烈烈。”這個世界如此奇妙,只要你踏踏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持之以恆,終身不懈,就絕對不會平凡,甚至能夠名垂青史。

選自《隨筆》2011年3期,有刪改。

1. 請分別指出文中③④兩段畫線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並分析其在文中的表達效果。(4分)

(1) 每隔一秒鐘,都彷彿隔了半個月。

(2) 一隻鶴唯有在一羣鶴中表現出領導才能,方可確立權威,穩居其位。

2. 這篇文章塑造了梅貽琦怎樣的形象?(5分)

3. 文章結尾引用了梅貽琦的一句話:“要有勇氣做一個平凡的人”,結合本文,聯繫當前社會現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看法。(6分)

【參考答案】:

1、(1)誇張。(1分)作者用誇張的手法揭示了當時氣氛的凝重,也為後文表現梅貽琦的從容不迫、張弛有度做鋪墊。(1分)

(2)比喻。(1分)作者將一隻鶴比作一個團體的領導者,把鶴羣比作支持他的羣眾,這句話也寫出了梅貽琦領導才能,既有主見,又能夠聽取大家的意見。(1分)或擬人,(1分)鶴本身沒有領導才能,此處用鶴的領導才能暗示梅貽琦對領導和羣眾關係的明智處理。(1分)

2、(1)不喜多言,主張“行勝於言”。(2)遇事胸有成竹,處事從容不迫,張弛有度,有豐沛的靜氣和充足的勇氣。(3)待人和藹可親,善於傾聽,有領導才能,從而得到眾人的擁戴。(4)敢於講真話,有民族氣節。(5)不徇私情,辦事有原則。(每點1分,答出任何四點都可得滿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3、(1)梅貽琦的意思並非要人們平庸甚至無所作為,而是要踏踏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能夠在平凡的位置堅持不懈,就能夠成為不平凡的人。這種平凡與不平凡的辯證關係,梅貽琦講的很透徹。(2分)(2)當今社會,人們多少有些浮躁心理,一心想當大官發大財,不能夠靜下心來思考一些問題,不願意從小事做起。(2分)(3)做一個平凡的人就意味着與眾不同,這是需要勇氣的。(2分)(結合本文,2分。結合社會現實,2分。圍繞“平凡”和“勇氣”分析,2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7glqdd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