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媽媽的手》閲讀答案琦君

《媽媽的手》閲讀答案琦君

從長遠角度考慮,語文閲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時之功。它需要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多關注最新信息,多閲讀名家名著,開闊視野,增加實踐,培養對語言的品評、賞析、感悟的能力,培養學習語文、陶冶性情的興趣,在多讀深思中進入學習語文的嶄新境界。

《媽媽的手》閲讀答案琦君

《媽媽的手》閲讀答案琦君

琦君

忙完了一天的家務,感到手膀一陣陣的痠痛,靠在椅子裏,一邊看報,一邊用右手捶着自己的左肩膀。兒子就坐在我身邊,他全神?注在電視的熒光幕上,何曾注意到我。我説:“替我捶幾下吧!”

“幾下呢?”他問我。

“隨你的便。“我生氣地説。

“好,五十下,你得給我五毛錢。”

於是他幾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裏數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聯珠炮,不到十秒鐘,已滿五十下,把手掌一伸:“五毛錢。”

我是給呢,還是不給呢?笑罵他:“你這樣也值五毛錢嗎?”他説:“那就再加五十下,我就要去寫功課了。”我説:“免了、免了,五毛錢我也不能給你,我不要你覺得掙錢是這樣容易的事。尤其是,給長輩做一點點事,不能老是要報酬。”

他噘着嘴走了。我歎了口氣,想想這一代的孩子,再也不同於上一代了。要他們鞠躬如也地對長輩杖履追隨,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作為二十世?七十年代的中老年人,第一是身體健康,吃得下,睡得,做得動,跑得快,事事不要依仗小輩。不然的話,你會感到無限的孤單、寂寞、失望、悲哀。

我卻又想起,自己當年可曾盡一日做兒女的孝心?

從我有記憶開始,母親的一雙手就粗糙多骨的。她整日的忙碌,從廚房忙到稻田,從父親的一日三餐照顧到長工的“接力”①。一雙放大的小腳?有停過。手上滿是裂痕,西風起了,裂痕張開紅紅的小嘴。那時哪來像現在主婦們用的“薩拉?、新奇洗潔精”等等的中性去污劑,洗刷廚房用的是強烈的鹼水,母親在鹼水裏搓抹布,有時疼得皺下眉,卻從不停止工作。洗刷完畢,喂完了豬,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滾燙的水,把雙手浸在裏面,浸好久好久,臉上掛着滿足的笑,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泡夠了,拿起來,拉起青布圍裙擦乾。抹的可沒有像現在這樣講究的化?水、保養霜,她抹的是她認為最好的滋潤膏――雞油。然後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裏,就着菜油燈,眯起近視眼,看她的《花名寶卷》。這是她一天裏最悠閒的時刻。微弱而?晃的菜油燈,黃黃的紙片上細細麻麻的小字,就她來説實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時問她:“?,你為什麼不點洋油燈呢?”她搖搖頭説:“太貴了。”我又説:“那你為什麼不去爸爸書房裏照着明亮的洋油燈看書呢?”她更搖搖頭説:“你爸爸和朋友們作詩談學問。我只是看小書消遣,怎麼好去打攪他們。”

她永遠把最好的享受讓給爸爸,給他安排最清淨舒適的環境,自己在背地裏忙個沒完,從未聽她發出一聲怨言。有時,她真太累了,坐在板凳上,捶幾下胳膊與雙腿,然後歎口氣對我説:“小春,?盡在我跟前繞?繞去,快去讀書吧。時間過得太快,你看媽一下子就已經老了,老得太快,想讀點書已經來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開了,回到自己的書房裏,照樣看我的《紅樓夢》、《黛玉筆記》。老師不逼,絕不背《論語》、《孟子》。我又何曾想到母親勉勵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親身邊,給她捶捶痠痛的手膀?

四十年歲月如夢一般消逝,浮現在淚光中的,是母親憔悴的容顏與堅忍的眼神。今天,我也到了母親那時的年齡,而處在高度工業化的現代,接觸面是如此的廣,生活是如此的匆忙,在多方面難以兼顧之下,便不免變得脾氣暴躁,再也不會有母親那樣的容忍,終日和顏悦色對待家人了。

有一次,我在洗碗,兒子説:“媽媽,你手背上的筋一根根的,就像地圖上的河流。”

他真會形容,我停下工作,摸摸手背,可不是一根根隆起,顯得又瘦又老。這雙手曾經是軟軟、細細、白白的,從什麼時候開始,它變得這麼難看了呢?也有朋友好心地勸我“用個女工吧,何必如此勞累呢?你知道嗎?勞累是最容易催人老的啊!”可不是,我的手已經不像五年前、十年前了。抹上什麼露什麼霜也無法使它們豐潤如少女的手了。不免想,為什麼讓自己老得這麼快?為什麼不僱個女工,給自己多點休息的時間,保養一下皮膚,讓自己看起來年輕些?

可是每當我在廚房炒菜,外子②下班回?,一進門就誇一聲“好香啊!”孩子放下書包,就跑進廚房喊:“今晚有什麼好菜,我肚子餓得咕嘟嘟直叫。”我就把一盤熱騰騰的菜捧上飯桌,看父子倆吃得如此津津有味,那一份滿足與快樂,從心底湧上來,一雙手再粗糙點,又算得了什麼呢?

有一次,我切肉不小心割破了手,父子倆連忙為我敷藥膏包紮。還為我輪流洗盤碗,我應該感到很滿意了。想想母親那時,一切都只有她一個人忙,割破手指,流再多的血,她也不會喊出聲來。累累的刀痕,誰又注意到了?那些刀痕,不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難言的隱痛是我幼小的心靈所不能瞭解的。我還時常坐在泥地上撒賴啼哭,她總是把我抱起?,用臉貼着我滿是眼淚鼻涕的臉,她的眼淚流得比我更多。母親啊!我當時何曾懂得您為什麼哭。

我生病,母親用手揉着我火燙的額角,按摩我痠痛的四肢,我夢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雙粗糙而温柔的手啊!

如今,電視中出現各種洗衣機的廣告,如果母親還在世的話,她看見了“海龍”“媽媽樂”等洗衣機,一按鈕子,左旋轉,右旋轉,脱水,很快就可穿在身上。她一定會眯起近視眼笑着説:“花樣真多,今天的媽媽可真樂呢。”可是母親是一位永不肯偷懶的勤勞女性,我即使買一台洗衣機給她,她一定連連搖手説:“別買別買,按電鈕究竟不及按人鈕方便,機器哪抵得雙手萬能呢!

可不是嗎?萬能的電腦,能像媽媽的手,炒出一盤色、香、味俱佳的菜嗎?

(選自《三更有夢書當枕》)

【註釋】①接力:方言,指點心。②外子: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媽媽的手》閲讀題

16、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2分)

(1)滋潤( ) (2)享受( )(3)憔悴( ) (4)暴躁( )

17、結合語境,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含義。(4分)

(1)於是他幾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裏數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聯珠炮,……

(2)我就把一盤熱騰騰的菜捧上飯桌,看父子倆吃得如此津津有味,……

18、“ 我生病,母親用手揉着我火燙的額角,按摩我痠痛的四肢,我夢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雙粗糙而温柔的手啊”一句中為什麼將“粗糙”和“温柔”兩個詞語並列使用?(5分)

19、文章記敍了母親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事,流露出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之情。母親在性格上有哪些優秀之處影響了“我”?

20、文中“手上滿是裂痕,西風起了,裂痕張開紅紅的小嘴”一句視角獨特,請從語言表達的角度對此句進行評析。(4分)

21、本文運用插敍的方法,以“我卻又想起,自己當年可曾盡一日做兒女的孝心”一句引起回憶。請你從文中找出與之相照應的一句話,並説明其作用。(4分)

22、作者在文中説:“給長輩做一點點事,不能老是要報酬。”請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5分)

23、作者從小就受到《論語》、《孟子》、《紅樓夢》等文學名著的薰陶,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藴。你也一定閲讀了大量的中外文學名著,請選擇你熟悉的任意一部,結合作品內容或你的感悟,補全下聯。(4分)

上聯:讀論語,懂不恥下問

下聯:

《媽媽的手》閲讀答案

16、(1)rùn(2)xiǎng(3)cuì(4)zào(共2分,每小題0.5分)

17、(1)在這裏是指兒子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機械地給“我”捶背,不含感情因素。(2分)(2)在這裏表現丈夫和兒子飯菜吃得香。(2分)

18、圍繞“‘粗糙’是母親艱辛勞作的見證。‘温柔’是‘我’所感受到的'母愛,兩詞並用表現了‘我’對母愛的獨特體會”回答即可。(共5分,每點1分,語言表達2分)

19、圍繞“勤勞、節儉、關愛家人、堅忍、寬容“回答即可。(共4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得3分,語言表達1分)

20、圍繞“比喻形象”或“細節描寫”或“用詞生動”回答即可。(共4分,評析3分,語言表達1分)

示例①: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用“張開紅紅的小嘴”形象地寫出裂痕的形狀和開裂的程度。示例②:運用細節描寫,形象地刻畫出母親滿是裂痕的手。

示例③:“滿是”、“張開”、“紅紅的”、“小嘴”等詞語準確描述了母親手上裂痕的多和開裂的樣子。

21、照應的句子:四十年歲月如夢一般消逝,浮現在淚光中的,是母親憔悴的容顏與堅忍的眼神。作用:承上啟下

22、圍繞“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敬長輩應該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回答即可。(共5分,結合成長經歷2分,談自己理解2分,語言表達2分)

23、下聯應由名著題目,作品內容或自我感悟兩部分組成,寬對即可。(共4分,內容、形式各2分)

媽媽的手賞析

媽媽離開我們已近兩個年份了。她老人家的身影雖已不見,其音容笑貌卻似乎從未離開過我的耳眼,尤其是她那雙飽經風霜而又神奇靈巧的手,總能喚起我諸多回憶。

這雙手,説她飽經風霜,是媽媽為了養家,用這雙手提籃挑擔,日夜操勞而餐風露宿,幹着男人乾的體力活;這雙手,説她神奇靈巧,是媽媽回到家後,竟能用這雙乾重活的“粗糙”的手飛針走線,繡花納鞋,用那勤勞樸實的雙手繪出一片五彩雲霞般的新世界。

那時候,媽媽繡花遠比現在的十字繡要複雜得多。繡花針比縫衣針還要小,各色絲線也非常細嫩,還要用竹篾做好繃布的繃子架,媽媽繡花的底布多為白布。記得家裏原有一隻橢圓形的有蓋的小扁桶,就是媽媽專門用來裝繡花、做鞋用的花樣、鞋樣、絲線等什物的。媽媽在繡花前,總是先將描好的字樣圖樣用複寫紙復描在白布上,然後用竹製的繃子將描好了圖樣的白布繃緊,再用穿好五顏六色的絲線的繡花針在布上飛針走線。現在想來還覺得奇怪:媽媽是王家的童養媳,從未進過學校門(解放初期上過掃盲班),那雙手乾的都是粗活重活,手上佈滿老繭,怎麼還能拿得起那細巧的繡花針?真不知她這手女紅細活是跟誰學的,怎麼練成的。只知道每天晚飯後,媽媽拿出那活計,在昏暗的燈下繡啊繡,繡啊繡,什麼貓、狗、鴛鴦等,一隻只可愛的小動物,什麼迎春花、向日葵等,一朵朵美麗的花兒都隨那絲線的走動在白布上漸漸地顯露出來。繡品雖説不上活龍活現、栩栩如生,倒也像模像樣,惹人喜愛,要不上我家來向媽媽討教討活的人也不會那麼多。而對上門討教討活的人,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地傾心而為。那時候,女孩出嫁都喜歡自繡枕套、自納鞋墊啥的,老人百歲之前也喜歡買好壽衣壽鞋並繡上圖文。每當鄰里街坊攤上這事,往往也是媽媽最忙的日子。白天在外忙活,晚上回到家還得接待來家商討女紅活計的人,與人探討繡花。這還算不得什麼,若是有那不會繡花而要來討活繡件的人,媽媽可就得忙乎上一陣子,有時甚至是整個通宵。

記得我家小巷裏住着一位姓羅的婆婆(與媽媽同姓)沒兒沒女,是個孤寡老人。她對媽媽繡的活兒很感興趣,每次到我家串門時總愛拿着媽媽繡的東西左看右瞅,嘴裏還會不停地讚歎。後來,老人病了,媽媽去看她,羅家婆拉着媽媽的手説:“我真喜歡你繡的東西。我常思尋,如果我死了,也能穿上你繡的壽衣壽鞋該有多好啊。但我知道你太忙,所以一直開不了這個口。”媽媽聽了羅家婆的話,啥也沒説,只是讓老人拿出已準備的布料徑直回家。回到家中,只見媽媽又是畫又是剪的忙活開了……一個通宵過去了,我們睡醒了,媽媽還在桌邊忙活。“媽,你又一宿沒睡?”“沒關係,我把羅家婆的壽衣壽鞋忙活完了,了結了老人家的一樁心事,免得她老人家掛記。”説着,收拾好桌子,拿上已做好的活計,一大早就送到羅家婆的手中,着實讓老人感動了一回。後來,羅家婆在家壽終正寢,老人身上穿的正是媽媽幫她繡的壽衣壽鞋。

媽媽手上還有另一手絕活,那就是做布鞋。那個年代,皮鞋是個稀罕物,你能穿上解放鞋也夠顯擺的。而我們家從大到小一律都穿媽媽做的布鞋。媽媽做的布鞋比街上賣的布鞋可要秀氣、牢固、舒適得多,當然,製作的過程也是比較繁瑣的。先説製作鞋底吧:媽媽首先選出破舊的衣服中還能用的布料,用米湯刷好後貼在門板上放到太陽底下去曬,再將曬好的布料用熬好的米糊粘在一塊,一層一層地粘,粘的厚度約半寸許。然後量好鞋底長度尺寸,用專門切割鞋底的小刀將粘好的布料切割成鞋底的模型,用錐子、針、苧麻去納上。這既是力氣活,又是技術活。用力小了,納的鞋底稀鬆不牢;用力大了,麻繩易斷。針腳太稀,鞋底易爛;針腳太密,鞋底磣腳。而媽媽納得鞋底剛好,穿的時候舒適便捷。至於鞋面,都是黑麪白底兩層新布。上鞋的時候,鞋面還得用白布條滾好口再上上鞋底。鞋的入腳口兩邊割開個U型口滾邊縫上寬邊鬆緊帶。穿上媽媽做的這種布鞋舒適合腳,無論走路、跑步都很便當快捷。後來,媽媽年齡大了,鞋底納不了,就只是做好鞋面,上上買來的塑料鞋底。穿上用這種鞋底做的布鞋比起用媽媽自己納的鞋底做的布鞋,感覺沒那麼好,有點滑。但現在,連這種布鞋都沒得穿了,只能成為一種永遠的美好的回味。

媽媽的手神奇靈巧,她曾用這雙勤勞樸實的手繪出一番五彩雲霞般的世界;媽媽的手孔武有力,她硬是用那嬌小的身軀上的這雙手撐起了家中的一片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mplj2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