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溴甲烷閲讀題及答案

溴甲烷閲讀題及答案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9分)

溴甲烷閲讀題及答案

溴甲烷,又稱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它具有強烈的燻蒸作用,能殺滅許多有害生物,是一種高效、廣譜的殺蟲劑。它對土壤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能穿透到未腐爛分解的有機體中,從而達到滅蟲、防病、除草的目的。土壤燻蒸後,殘留的溴甲烷能迅速揮發,短時間內即可播種。因此,溴甲烷是目前最受農民歡迎的一種土壤熏蒸劑。由於溴甲烷無色無味,為了保證使用者的安全,常常在這種熏蒸劑中加入約2%的催淚劑作為警報劑。

但是,前段時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一項聲明,敦促全世界進一步限制使用溴甲烷。

與真菌、細菌、病毒、昆蟲等生物相比,人可能更脆弱。所以,作為一種對有害生物所向披靡的殺蟲劑,它對人的毒害也是顯而易見的。它是一種強烈的神經毒劑,可對人的皮膚、肺、腎臟和肝臟造成直接的損傷。中毒嚴重者可出現心臟衰竭、休克等症狀,個別中毒者還會雙目失明。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溴甲烷用於土壤消毒的量約佔溴甲烷消費總量的70%。經溴甲烷消毒後的土壤,有助於農作物的生長。然而,溴甲烷在殺滅病原菌的同時,也殺滅了土壤中一些對農作物生長有益的生物,而這些生物對於調節土壤的微生態、抑制病原菌的種羣數量和改善土壤結構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經溴甲烷燻蒸處理後,土壤中的生物種類急劇減少,形成一種“生物真空”的臨界狀態。由於沒有其他種類生物的競爭和牽制,農作物的病原菌勢必大量繁殖、積累,這就影響了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反過來,又不得不加大溴甲烷的用量,從而進入惡性循環。更為嚴重的是,溴甲烷在使用過程中,會排放到大氣中,影響大氣臭氧層,破壞大氣環境。

正是由於溴甲烷存在“不光彩”的一面,一些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呼籲儘快禁止使用溴甲烷。1997年9月,《蒙特利爾議定書》第九次締約方會議決定:發達國家於2005年停止生產並禁用溴甲烷;發展中國家從2005年起,每年溴甲烷的生產量和消耗量不超過1995—1998年間平均用量的80%,並且將於2015年最終淘汰溴甲烷。

由於世界各國對禁用溴甲烷十分重視,加上《蒙特利爾議定書》的限制,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採取相應的措施。目前,已經有15個發達國家明確表態不再使用溴甲烷。不過,如果這一承諾不能兑現,87個發展中國家將不可能在2015年放棄使用溴甲烷。

5.根據文意,下列對溴甲烷最受農民歡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溴甲烷是一種能殺滅各種有害生物的高效、廣譜的殺蟲劑。

B.溴甲烷是一種對土壤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的土壤熏蒸劑。

C.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爛分解的有機體中,起到很好的防病作用。

D.溴甲烷燻蒸土壤後揮發迅速,很快就可播種,不誤農時。

6.從上下文看,下列對溴甲烷“‘不光彩’的一面”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溴甲烷在使用過程中,會揮發到大氣中,破壞大氣臭氧層,惡化大氣環境。

B.溴甲烷無色無味,作為熏蒸劑使用時,容易使人放鬆警惕,從而存在安全隱患。

C.溴甲烷雖然能殺滅病原菌,但同時也殺滅了土壤中一些對農作物生長有益的生物。

D.溴甲烷可使有的中毒者出現心臟衰竭、休克、雙目失明等症狀。

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燻蒸土壤時,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爛分解的有機體中,抑制病原菌的種羣數量和改善土壤結構,從而形成一種“生物真空”的臨界狀態。

B.《蒙特利爾議定書》第九次締約方會議決定:發展中國家從2005年起,每年生產和消耗的溴甲烷總量不能超過1995—1998年四年間用量的80%。

C.從溴甲烷的特性來看,在實際使用中,除了用作土壤熏蒸劑之外,溴甲烷還可以用於其他物品的燻蒸和消毒。

D. 因為87個發展中國家將在2015年放棄使用溴甲烷,所以目前已有15個發達國家明確表態不再使用溴甲烷。

試題答案:

5.A 6.B 7.C

5.解析從本文第一段看,A項將溴甲烷的殺蟲範圍擴大了,原文是“許多”,在選項中描繪成了“各種”。

6.解析文章三、四兩段着重談了溴甲烷不光彩的一面,B項中內容出現在文章第一段,因為溴甲烷無色無味,所以在其中加入了催淚劑,所以不存在安全隱患問題。

7.解析A項中説溴甲烷能改善土壤結構,文章第四段中説改善土壤結構的是某些生物。B項中説發展中國家總量不能超過

1995—1998四年用量的80%,原文第五段中説是“四年間平均用量的80%”。D項中發展中國家放棄使用溴甲烷和發達國家不使用溴甲烷不存在因果關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7e2j4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