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閲讀甲、乙文言文回答問題附答案

閲讀甲、乙文言文回答問題附答案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閲讀甲、乙文言文回答問題附答案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

(1)無論魏晉

(2)選賢與能

(3)屋舍儼然

(4)是謂大同

2、翻譯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3、甲文中的“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和“餘人各復延至其家”表現了桃花源人 的'特點,他們囑咐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是因為 。

4、甲文中的句子“ , ”和乙文中的句子“ ”與“ ”都寫出了老人和孩子因受到社會的關愛,生活幸福的情景。

5、判斷句子修辭方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借代)

B、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排比)

C、男有分,女有歸。(對偶)

D、孔子云,何陋之有?(設問)

參考答案:

1、(1)(更)不用説。(2)通“舉”,選舉,推舉。(3)整齊的樣子(4)理想社會

2、(1)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處處都可以聽到。

(2)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養自己的子女。

3、熱情好客; 害怕世人來破壞他們與世隔絕的平和安寧生活。

4、黃髮垂髫 並怡然自樂 使老有所終 幼有所長。

5、D

標籤: 閲讀 回答 文言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wzz92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