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幸福指數文章閲讀附答案

幸福指數文章閲讀附答案

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16分)

幸福指數文章閲讀附答案

最近,幸福指數成為人們討論的一個熱點話題,有些地方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將幸福指數納入社會發展指標評價體系。這體現了人們對包括幸福指數在內的人文社會環境指標的關注。但是,應當看到,人們對於幸福指數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因而有必要加深對幸福指數的理解,科學地對待幸福指數。(1)

①不丹的幸福指數包括四項基本內容:環境保護、文化推廣、經濟發展和政府善治。②20 世紀80年代後期,不丹國王旺楚克提出了一個別出心裁的名詞國家整體幸福,並以此作為人民福祉的指針。③幸福指數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的。④他認為,所謂的發展,除了在經濟上謀求成長以外,必須同時追求物質上、精神上和情感上多層面的最大幸福。⑤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不丹,人民卻感覺生活很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2)

近年來,美國、英國、荷蘭、日本等發達國家都開始了幸福指數的研究,並創設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數。如果説GDP是衡量國富、民富的標準,那麼幸福指數則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標準。百姓幸福指數與GDP一樣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監控經濟社會運行態勢;另一方面,它可以瞭解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可以説,作為最重要的非經濟因素,它是社會運行狀況和民眾生活狀態的晴雨表,也是社會發展和民心向背的風向標。人們普遍認為:幸福指數是體現老百姓幸福感的無須調查統計的反應,是掛在人民羣眾臉上指數。(3)

事實上,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其一,它是人們對生活總體以及主要生活領域的滿意感;其二,它是人們所體驗到的快樂感;其三,它是人們由於潛能實現而獲得的價值感。因此,幸福感是由人們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以及人們的需求價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個體對自身存在與發展狀況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是滿意感、快樂感和價值感的有機統一。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幸福指數測量的是人們的幸福感,它是反映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核心指標。(4)

正確認識幸福指數與GDP指標之間的關係,對於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GDP是體現國民經濟增長狀況和人民羣眾客觀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沒有物質財富的.積累和民眾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就談不上民眾的幸福感。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居民人均收入與幸福感之間呈現一種正向關係,即城市居民幸福感隨着人均收入的增長而提高。大力發展經濟,不斷積累社會財富,是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前提,也是提高人民羣眾生活質量的必要條件。(5)

把幸福指數作為社會評價指標時,應對其評價功能進行正確定位。幸福指數體現的是民眾一般的心理體驗,它必然受到長期的和短期的、宏觀的和微觀的、主體自身的和外部環境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決定了它主要用於對特定的社會發展與社會良性運行狀況進行衡量與評價,一般不宜用於評價政府組織的績效,更不宜用於考察個人的政績。在追蹤幸福指數的變化時,主要是看發展是否偏離了終極目標,而不是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幸福指數增長了多少個百分點,也不是看它在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比較中位次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當然,可以採用幸福指數對城鄉居民的主觀生活質量、不同地區或不同社會羣體之間的主觀生活質量進行比較。這種比較的目的在於對以往的發展思路與政策選擇進行評估,為現行政策的調整和未來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據,而不是作為政績評價的標準。(6)

考察幸福指數,並不是追求幸福指數無限增長,而是力求通過幸福指數來考察人民羣眾主觀生活質量的狀況和變化趨勢,進而調整政策取向,促進社會發展和社會良性運轉。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會不斷提高,人們的需求水平也會由低層次向高層次提升,這可能導致幸福陷阱的出現。所謂幸福陷阱,是指客觀條件改善導致人們需求水平的提高,但在一段較長時間裏觀察,人們的幸福指數有時並不隨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客觀指標的加速增長而明顯增長,甚至可能出現暫時的下降。幸福陷阱的存在提醒我們,在確定幸福指數時,一定要注意其相對穩定的特點。在主要指標保持穩定的同時,適時地對部分指標加以調整,增加或排除一些要素;對於保留下來的要素,也要對其在總體幸福感中的權重進行必要的調整。(7)

1.幸福指數是衡量的標準。(2分)

2.文章第(2)段一共有5句話,正確的語序是()(2分)

A.③④②⑤①B.③⑤①④②C.③②⑤①④D.③②④①⑤

3.文章第(3)、(4)兩段主要闡述的是。(4分)

4.對文章第(5)段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2分)

A.幸福指數衡量的是主觀生活質量的指標,而GDP衡量的是客觀生活質量。

B.人均收入的增長和幸福感之間呈現出一種正向關係。

C.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需要大力發展經濟,積累社會財富。

D.物質財富的積累是民眾獲得幸福感的唯一途徑。

5.從全文看,文章第(7)段解説幸福陷阱的作用是(3分)

6.聯繫全文,推斷人們對幸福指數可能存在的模糊認識。(3分)

答案:

1.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標準。(或: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標準)(2分)

2.D(2分)

3.研究幸福指數在當今社會的意義以及所謂幸福感的內涵與內容構成。(4分)

4.D.(2分)

5.説明幸福指數作為社會評價指標時可能存在的缺陷;指出其評價功能的侷限性;使文章更加辯證嚴謹。(3分)

6.人們的模糊認識可能存在於以下幾個方面:把衡量主觀幸福感的幸福指數放大成為現實社會的客觀寫照;將追求GDP的增長與提升幸福指數完全對立;用幸福指數來衡量政府的績效;用幸福指數來考量個人的政績;追求幸福指數的無限增長;用一成不變的指標作為幸福指數的構成依據。(3分。寫出其中一條得2分,寫出2條得滿分。) 答案解析: 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6.略

標籤: 指數 閲讀 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48jpwx.html
專題